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斫宋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贼也?官也?

第一百一十三章 贼也?官也?

作者:面包不如馒头 返回目录
        

朱文终究没能跟着去潘原县。


        

李寇与他说起流民乱象时,朱文惊讶地发现李寇竟什么都知道。


        

他连那些同村长者们有甚么小矛盾都摸得异常清楚了。


        

李寇只告诉朱文一句话:“他们虽愿意跟着我去军寨,只怕难免各有想法。休忘了,我既恶了文官又与西夏鏖战,贼必暗中收买流民,以图坏我立寨事。你仔细看好他们,若有,记着便是了——你也到了潘原我靠谁盯着他们呢?”


        

这话既让朱文叹服也教他心中生忧惧啊。


        

李大郎,不是任何人看透的李大郎。


        

折彦质笑道:“以大郎的聪明必定很快就学会。”


        

李寇只是笑,一路沿着官道也很快哪怕他策马慢速度前进。


        

大约五十里的样子,李寇只觉骏马还在热身便到潘原。


        

李寇此时颇为狼狈,他不善骑马自然只好抱着马脖子。


        

慕容彦达心情好了很多。


        

他回头与折彦质笑着说:“李大郎万事皆能也有一样不会的。”


        

李寇遥望城后北山,心情蓦然激荡至极。


        

自此处一路往东,出潘谷口过转咀子折返一路往西北上山到了山顶便是他的老家了。


        

他从未有一回感觉家乡距离自己如此的近。


        

潘原很小,靠着北面山一座黄土色夯城既无吊桥护城河也少有大军去把守。


        

李寇心下猜测这里的位置,大约在后世的曹弯一带了。


        

自此处往东便是潘谷口,这也是潘原地名的来历。


        

他主动提醒:“郎君便要在山上立寨吗?”


        

李寇看两眼天色道:“便在北方偏西山头上了。”


        

这时,城头有人喝问。


        

他也从未有一日感受家乡和他那般的远。


        

真想立马直奔回老家啊!


        

李寇的心情动荡让老卒很奇怪。


        

城头闪出十数个人,在不到两丈高的城头上俯瞰着。


        

慕容彦达的官袍是最显眼的,城头一阵慌乱顿时有人喝令开城门。


        

折彦质回头看一眼李寇,见李寇眉头紧锁心里一松。


        

李寇对慕容彦达多了一分的认可。


        

虽慌乱毕竟还是安排好受城之人的人。


        

慕容彦达高喝道:“援兵已到尔等快开城门。”


        

李寇如今终于明白宋朝的军事制度到底怎么回事儿了。


        

无战,则文官为将军管辖着军队。


        

这里只是禁军与厢兵。


        

这人倒是个懂起码的军事的人呢。


        

慕容彦达面色惭愧道:“我也管不得厢军啊。”


        

这是宋朝的整体问题。


        

打完仗武将继续回去当地主,统兵之权变成文官。


        

如此制度将不识兵,武将集团能守住宋朝两百年江山已很艰难。


        

何况,宋朝的军事制度最根本的一条是壮大朝廷而削弱地方。


        

弓箭手土兵本就在地方长官掌握之下。


        

战起,则文官调拨武将统领军队出征。


        

而在这个过程中武将也要接受文官集团的随时随地的质询。


        

慕容彦达如今虽是文官可他将门子身份足令文官集团防备着他。


        

潘原的县属厢军与渭州所属厢军,如今在潘原也由旁人统领。


        

这又是慕容彦达为文官集团区别对待的典范。


        

在实际行动中便是哪里有战争则调拨京师禁军去征伐。


        

如此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军队,加上禁军驻守京师又不了解征战目的地的实际情况。


        

这还怎么打仗?又怎么对付骑兵优势巨大的游牧民族呢?


        

李寇细看县里的厢兵,与州衙所属厢军果然差别很明显。


        

州衙所属厢军大都布甲,手中有弓箭、长枪与手刀等基本枪械。


        

县衙所属厢兵则多的只有布甲、长枪与手刀。


        

若寻常知县乃至县令,一般都是兼任一县厢军的编练职官。


        

谁让慕容彦达是将门子呢。


        

“何以如此谨慎?”慕容彦达策马进城,竟见厢军并非躲在女墙后防备而是在城下聚集,不由恼怒厉声呵斥道。


        

他们大约有三百余人,彼此互相看着低下了头。


        

慕容彦达喝道:“刘都头你来说——张监押为何不见踪影?”


        

人群中站出个戴着毡笠穿一身油腻腻脏兮兮的布甲的汉子,看一眼慕容彦达苦笑着说“张监押将将被人谋杀了”。


        

仅有寥寥数人才掌握着弓箭。


        

不过,城头上有固定的床子弩对着里外呢。


        

慕容彦达的怒火,以及折彦质所带数十戍卒足让厢兵害怕。


        

折彦质当即道:“事急从权,慕容知县当以国朝之法,先统管一县军政大事,而后再做安排。”


        

慕容彦达点头:“待杀贼怕又少不得与那些人一般见识。”


        

他问李寇:“大郎做甚么打算?”


        

慕容彦达噫的惊叫出声,骇然往后头退了几步。


        

李寇也吃了一惊,张监押身为潘原厢兵统领,身边本就有土兵保护,如今明知县城出现敌人,他应该不至于跑出去送死啊,这样也竟为西贼所杀?潘原军事防护能力如此低下了吗?


        

慕容彦达回头问折彦质:“如今监押为贼人所杀……”


        

米粮街即将入口的地方。


        

慕容彦达道:“潘原只一个粮店,是大户张大郎开的,他家祖上便是粮商,久而久之粮店所在地方便叫这个名字。”


        

李寇道:“慕容兄待地势了解的很哪。”


        

李寇问刘都头:“张监押在何处被杀?”


        

刘都头惊讶李寇的年纪,但看他坐骑高大又持一条大枪是个人物。


        

他看一眼慕容知县,才说张监押被害之处。


        

这是慕容彦达安定民心的好时机。


        

李寇道:“张监押关爱民生至此竟亲自探察粮店?”


        

慕容彦达耻笑着骂道:“那厮胖大哪里有那等心。”


        

慕容彦达苦笑着告诉李寇,他还是去视察之时才知。


        

“大郎有甚么看法吗?”慕容彦达急着回县衙宣布消息。


        

折可适便是泾原路的定军之人,他既派遣次子过来必定重视潘原贼讯。


        

那厮只怕真是个贼子,毕竟这个时候他并无道理前去查看啊。


        

否则,那便是个“忠君爱民”的好官员了呢。


        

“慕容兄须准我引知情军卒前去探察,张监押之死定有蹊跷,若没有过硬的借口,那便是有人相约在那里密谈,许是贼人,也许有别的阴谋。只是……”李寇摇头道,“暂且不能判罪,待我看过再说。”


        

他忽然反应过来了。


        

难道那厮平白无故此时前去粮店有叵测心?


        

那样的话倒是个胆大冒险为求上进孤注一掷的蠢货了。


        

李寇要亲看现场询问近人才能一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