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斫宋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自宫中来

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自宫中来

作者:面包不如馒头 返回目录
        

李寇写出去的书信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此意料中的事。


        

慕容彦达写的劄子被州衙狠批。


        

此亦意料中的事。


        

慕容彦达不解,且委屈至极。


        

他大早上跑来,见李寇换上干净衣服准备出门。


        

“大郎做什么去?”慕容彦达惊道。


        

李寇奇道:“慕容兄何以为此?”


        

慕容彦达急道:“事情不对劲,州衙各曹下文,竟指责为兄‘不务正业,做额外勾当’,大郎可知童贯与折公有甚么看法?”


        

李寇只好劝他先稳住。


        

这厮为同知之位早已乱分寸也。


        

“此提点慕容兄做事,可别忘了如今渭州最紧张的事。”李寇道,“何为正业?灭蝗!何为额外勾当?只不过提请修补城池,搜查逆贼党羽,此本慕容兄分内之事也,何必问?”


        

慕容彦达哈哈一笑指着李寇说道:“为兄倒是想要推荐大郎——”


        

“哪里话,慕容兄只修书陈述事实,灭蝗事,交给周三郎便是,”李寇道,“不求颗粒无损,只盼损失降到最低——慕容兄可知国朝历年蝗灾损失?倘若今年渭州蝗灾,潘原竟无一户人家逃窜,无一个乡民从贼,反倒是功劳。”


        

慕容彦达眼珠一转拍手道:“我听说你家马娘子好手段,赊欠仓司麦子不过千石,亏损也不过五十石,竟翻覆手掌,已得平凉县三成粮市,莫如——”他低声提醒,“何不趁机拿下潘原粮市?”


        

慕容彦达呆立半晌恍然大悟。


        

合着州衙竟在为下官表功?


        

“表功是表功,只怕若不把潘原灭蝗之事提上州衙,再送呈京师,慕容兄真要被三省下令,州衙斥责,调离潘原也是轻的。”李寇道,“此正事,我看慕容兄是慌了神儿,你急什么呢?谁能比更接近同知这个位置?我若是慕容兄,此时当考虑潘原知县由谁来接替。”


        

李寇忍俊不禁笑骂道:“这里又没有审官院的官儿你装甚么蒜啊?”


        

“哪里话,”慕容彦达笑嘻嘻地道,“此下官本职。”


        

他又要求道:“大郎切莫辜负潘原百姓望干净粮食如大地盼甘霖……”


        

李寇道:“此商事也,我哪里知晓。”


        

“装,”慕容彦达笑骂,“好了,此事我不与人提,只是张家那粮行,为兄看着十分讨厌,潘原无人与他们竞争,便是肆无忌惮以次充好的做派:大户人家买粮,必上等粮食。只要寻常人等买粮,竟以三成黄土凉城麦麸,掺杂五成粮食售卖,大郎既不赶尽杀绝,我且绕他一次,然,必要有牵制者。”


        

这厮竟正气凛然表态:“为官一任定要造福一方,下官也只好为潘原百姓留下一个干净的粮铺子了。”


        

他刚出门,便有人快步进来。


        

“郎君,娘子来信了。”老院子进门低声叫道。


        

他压着声音但兴奋极其明显。


        

李寇快步就走,听这厮扯淡实在麻烦。


        

慕容彦达笑道:“切记与你家娘子商议好啊!”


        

这厮也不是好人,李寇心里想。


        

李寇便不理会,只听着慕容彦达又是高兴又是懊恼,嘴里说着甚么“好端端的怎么来信了”,又说甚么“一串珠子值当甚么”,便知道这厮又有了一个助力。


        

错了。


        

慕容彦达收到的信还真未提及升官发财的事。


        

李寇一愣,慕容彦达的夫人?


        

不是。


        

是慕容彦达的妹妹,宫中的那位贵人。


        

慕容娘子说,国朝自开国,至今将门子有入府院之者,却未见有后宫娘子家人为节度使者,如仁宗朝时事,张娘子的大人为宣徽使不得故事,足见大兄前途之艰险。


        

她建议:“人生尚短,行乐及春,学些道法,不错。”


        

慕容彦达一颗心沉入海底。


        

慕容娘子只告诫其兄,“大兄转官不过数年,如今已为一县之尊,何必太着急?”


        

慕容彦达看着心里发愁。


        

这态度似乎并不看好他升同知呀。


        

这家书看得慕容彦达既沮丧又茫然。


        

絮絮叨叨只教他“忠君报国”,却不知“天下之大,该容得下慕容氏一知州之位”乎?


        

慕容彦达随手装上家书,正要出门排遣烦恼。


        

但他又看到,来信后文可说了,所献宝珠,为宫中喜爱,“两串宝珠,一献天子,虽为人所阻不得更近,然天子赐醇醪,以酬慕容之献”。


        

随后,慕容娘子警告:“大兄虽有献上宝珠之劳,然,天子赐,慕容氏得过其实,不可再邀之,切忌。”


        

最后,慕容娘子特赠汴锦一匹,“托内侍并送往州衙,大兄使人取之,以赠李君,感念赠珠之情,云云。”


        

甚至,天子只是在考虑如何避免仁宗天子赐封张氏而不得的难处?


        

亦或者,这书信天子也是看过的?


        

慕容彦达抓耳挠腮,不由又细读一遍十分毛躁。


        

忽的,这厮又打开家书慢慢读了一遍。


        

“这信,内侍知?”慕容彦达渐渐脸上有了笑容,明白了信中的暗示。


        

慕容氏之事,天子知道。


        

是啊,深宫腌臜如茅厕。


        

区区一个弱女子,近人不过家养使女一二,她的难,比他要多得多呢。


        

慕容彦达攥着那一封信,呆坐院中半晌忽的跳将起来。


        

这时,老院子在身旁却叹息一句。


        

他说:“为人所阻,不得更近,赐醇醪以酬慕容之献,娘子真苦矣。”


        

慕容彦达呆了一下,满心急躁雪融冰消。


        

慕容彦达怒道:“这厮又要洒家送给他家甚么娘子?”


        

黄述只好道:“我家大郎说,贵人天子近臣,自京师送信,如此之急切,定有提及我家大郎的话,此贵人赏的脸儿,不可不回报,因此教我送来些小玩意儿,请县尊挑选……”


        

“选个屁。”慕容彦达劈手夺过一个包裹,定睛一细看,乐了,“这琉璃盏甚好,这琉璃珠也好,噫!这自乐盒子也好,倒是这明镜实在太小——你让开些,洒家找这厮算账,何不换个大点的来?”


        

他说:“从来天子寡恩刻薄,便是再送一车宝珠,只怕也是白搭。”这厮急呼呼要出门,只说道,“大郎手里那么多好宝物,有的是马娘子的,有的是渭州贵妇人的,怎不送我一些,好送到宫中,也好教我那妹子多个玩物?洒家找他去,打也要打出一些宝贝来!”


        

话音刚落门口轻咳一声有人来。


        

黄述颇为尴尬,手捧几件宝货站在外头。


        

这要教旁人听去,只怕少不得一些龃龉!


        

毕竟,那是宫中贵人!


        

郎君,你可记得方才那句“那厮送给他家娘子”的话?


        

这厮变成个没脸没皮的了。


        

只老院子在后头神色古怪。


        

天子的女人!


        

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