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中医震惊世界 > 第三章 萌新初诊

第三章 萌新初诊

作者:持聿有成 返回目录
        

“我刚刚看过你施针的视频了,你是谁的弟子?江淮程,还是河涞贺。”


        

其他的针灸大师皆与宋教授相识,知晓并无秦昇这个弟子。


        

秦昇摇摇头。


        

“我师非大院名人,只是街巷之中的医馆商贾罢了,他老人家仙去不久,没能看到愚徒将他的医术施于救人,请教授不必再提。”


        

这时,门口有一名白发老人撑着拐杖,在中年人的搀扶下走了进来,见到诊台上没人,回头望向门边的教授。


        

“医生你好!请问是您在值班吗?”


        

宋教授松开眉间的质疑,转眼过去,探出手指引他们坐下。


        

“没事,有我在。”


        

随后宋教授看向病人和家属。


        

“是的,秦昇,你来坐诊。”


        

秦昇大吃一惊,接着皱上眉头,他可没有任何经验,再说,虽然他已经拿到中医医师资格证,可他不在医院的编制中,这样坐诊可是违规行医。


        

既然有宋教授担保,过来的二人也没有意见,秦昇也不矫情了,跃跃欲试的坐在问诊台后。


        

宋教授亦是坐在他的身后看着。


        

“你好,我学生给你们看行吗?我在旁边把关,绝对不会耽误你们。”


        

二位看向秦昇,太年轻了,面色为难,再而打量宋教授,衣兜上夹着的证件,顿时放下了担忧,纷纷点头。


        

中医学术中,“望”为四诊之首,就是看一个人的精气神,“有诸内必形诸外”之说,一个人的这七个部位面相如何,都与患者的病情轻重等有密切关系。


        

“望而知之谓之神”,望面色,是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和光泽,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可了解五脏六腑盛衰以及邪气所在。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四个诊法,以望诊开始,依次到切诊,最后才下诊断。


        

望诊,司外揣内,又有七分,分为面、眼、耳、鼻、舌、唇、齿,七个部分进行观察。


        

“好好。”


        

再如望舌苔,包括观察舌质、舌苔颜色和厚薄以及舌体的形态等,舌苔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病邪深浅,从而指导辨证论治。


        

如面色萎黄是脾虚,面色红可能就是肝阳上亢。


        

“老人家,请伸出舌头给我看看好吗?”


        

“感冒了吗?有没有吃什么药?”


        

老者点头。


        

闻诊,听嗅知疾。


        

刚刚便听老者的声音有些沙哑,不时伴有咳嗽声,秦昇向他询问。


        

中医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如患者有无咳嗽、呃逆、哮喘、嗳气,并听其语气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以及身体散发的不同气味,对疾病进行判断。


        

“闻而知之谓之圣”,如说话少气无力,是身体虚弱的表现;自言自语,多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恩,有一点儿,吃了点三玖。”


        

声音沙哑多是受外界风寒或风热袭肺,造成肺气不宣、清肃失职所致。


        

“老医生,我父亲前些日子有些头疼,几日过去也不见好。”


        

老者也说。


        

再如口出臭秽气是胃热,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积滞,二便或经带有臭气为热,腥味为寒。


        

旁边的中年人望着秦昇身后的宋教授说。


        

“感觉是针刺样痛,还是一跳一跳地痛?大小便正常吗?家里有人有头痛的毛病吗?”


        

“是一跳一跳的疼,大小便正常,家里人也没有这种毛病。”


        

“对对。”


        

宋教授并没有回复他,还是由秦昇开口询问。


        

问诊的内容比较广泛,明代张景岳的《十问歌》就说明问诊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问诊,诉之诊病,孙思邈指出过,“未诊先问,最为有准。”主诉是中医的另一诊断环节,这就是问诊。


        

“问而知之谓之工”,大夫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原因、病程、治疗经过、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婚育史等情况,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切诊,脉象显证,“切”是用手触摸病人身体的意思,包括摸脉和按诊。


        

中医经常采用的是寸口脉法,即用手指在病人手腕后的桡动脉表浅部位触摸,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秦昇伸出手指引。


        

“老人家,请伸手过来,我给您把下脉。”


        

人体某个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脏腑气血的变化,并从脉搏上显示出来,脉象显证就是这个道理。


        

“切而知之谓之巧”,就是说摸脉是一种技巧,是其他三诊的补充,只有四诊合参,才能确诊。


        

摸脉在手腕后寸口三部位置,中医叫“寸关尺”,左边分别与心、肝、肾对应,右边则与肺、脾胃、肾对应。一般常见的脉象有28种之多,如浮、沉、迟、数等,不同的脉象代表不同的症状和疾病。


        

我们知道,人体内有一个密闭的管道是脉络,它四通八达连接全身,通过气血循环,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


        

“教授,恶寒发热,自汗乏力,头疼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而弱,我诊断是风寒感冒,属于风寒表实证。”


        

宋教授点点头。


        

最后,温馨提醒各位,看中医时不要化妆,不要洒香水,不要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不要吃葱蒜、海鲜等气味较重的食物,不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大夫辨证施治。


        

四诊已完毕,秦昇心里便已经有了结论,转身看向宋教授。


        

“治以辛温散寒,解表宣肺。方以麻黄汤加味:麻黄,桂枝,川芎,防风,柴胡,桔梗,杏仁,甘草。”


        

宋教授站了起来,接过秦昇的药方,看完便握笔标上剂量,望向老者。


        

“当如何治?”


        

秦昇沉思一会儿,拿来药签写上药方。


        

“可以可以。”


        

听闻老人家同意,宋教授拿笔写上医生署名,盖上门诊印章。


        

“不错,同志,机器熬煮封装药汁带回家喝,一共五十元,你看如何?”


        

老人家点头。


        

……


        

病人取药离去,周飞刚好拿着十二根毫针回来,宋教授加了秦昇的危信也走了。


        

秦昇把打印出来的收费单递给中年人。


        

“您好,请去收费处缴费,把单子给中药房就可以了,那边有药师抓药现煮,现在有专用的煮药机,很快的,封装带回家中放入冰箱,用时取出热一热给老人家喝便可。”


        

一回到宿舍,宿舍只有他一人在住,其他人都已经外出实习了,秦昇脑海中兴奋又是疲劳,洗完澡直接躺在床上准备睡觉。


        

个人状态:


        

“秦昇,你明天早上过来门诊报道,院里我会帮你办好手续。”


        

“学弟,你这是走大运了啊!今天你献血就放过你了,改天请我刷一顿。”


        

(2)问诊:入门2/1000


        

(3)闻诊:入门1/1000


        

“诊断:


        

(1)望诊:入门3/1000


        

还不错,关键是结交了大佬,日后熟悉,这金手指,嘿嘿。


        

“滴!”


        

(4)切诊:入门3/1000。”


        

“治疗:(1)中药:入门5/1000。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


        

手机微信,是秦昇今后的老板宋教授。


        


        

金手指只是脱离文盲水平,还是个哑巴。


        

“小秦,明天早上帮我去这个地址的房子里,取份文件带来医院给我,在次卧的桌子上,房门密码是123456。”


        

好深奥的密码!


        

“好的!OK,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