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温水煮三国 > 第30章 不借就抢

第30章 不借就抢

作者:诸神渴了 返回目录
        

张抗要献帝办的事很简单——


        

离家出走,他只想拥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而已!


        

他现在的身份也合法,但他兴师动众,要求当然要高一点。


        

倒是献帝犹犹豫豫地提出来的要求:带我走吧?


        

张抗沉默良久,终于还是残忍的拒绝献帝。


        

拒绝的理由很简单:


        

献帝如同帝国的核心,他走到那,满朝文武百官就必须跟到那。


        

否则帝非帝,臣非臣,又是战乱时期,如此、恐怕大汉帝国即刻灭亡......


        

张抗收藏好一应事物,与献帝道别,带上于禁悄然走出皇宫。


        

刚出到嘉德门,昏暗中,黑压压一堆人群涌上来。


        

为首一长须官员走上前,手指张抗后面一百名背着大包小包的近卫军。


        

这本是计划中的一部分。


        

张抗大吃一惊,仔细一瞅,却是满朝文武百官。难怪鲍信没有解决他们,张抗还以为鲍信一部出什么意外。


        

“张中郎意欲为何?”


        

“原来是王尚书。某不欲为何,军中缺粮少食,某找陛下借一点度过难关也罢!某会还的,王尚书勿念。”


        

张抗双手抱拳行礼。


        

进入皇宫,找到金库搬点儿宝贝。


        

此任务自然由张抗一手训练出来的近卫军执行。


        

只是他确实不好反驳,押扣军饷、在张抗掌军之前已成惯例。


        

别说军中,连他们这些朝廷大员,如今薪俸也鲜有足额发放。


        

王允也是无语了。


        

有史以来,还没见过找皇家借钱养军的。


        

“诸位回去吧!陛下很安全。天寒地冻、惹上伤寒可不好。”


        

张抗诚恳的跟黑压压一片朝廷官员解释一句。


        

当然、张中郎此举是等同谋逆,按律必诛其九族。可惜眼下京师军队力量就他一部,谁也奈何不了他。


        

宫中本养有御林军二万,早给董卓抽调一大部分充军,根本威胁不了张中郎。


        

张抗一听这把声音就烦。


        

除了黄门荀匹夫还有谁呢?


        

此处空荡荡,寒风凛冽。满朝文武中年纪过五十的也不少,大家干瞪着也没意思。


        

满朝官员中,一道身影跳出来,“抄家张小儿,汝想反乎?”


        

“末将在!”于禁举刀跨前一步,下一秒,就等张抗一声令下,把此人砍为两截......


        

“着人把他抓起来。别伤了......”


        

此人屡屡发疯,还不是依靠颍川士族闻达天下之名作恶。


        

“于禁!”


        

“锵”,张抗拨出雁翎刀,“拨刀,听令。”


        

紧随在他后面二百近卫瞬间拨刀,“将军用我,用我必胜。”


        

张抗无奈叹息一声,悄然吩咐一句。


        

“诸位!本官执行军务中。再有阻拦着,按军法从事。”


        

凡是他拨刀,不用他喊近卫也必须亮出武器准备。


        

必须的!


        

二百近卫齐声大吼。


        

这乃某人的恶戏味捣鼓出来的暗号。


        

满朝文武、胆小的禁不住噔噔噔后退几步。


        

“前进!胆敢阻拦者,格杀勿论!”


        

环境都恶劣到逼他拨刀了,身为他的近卫,怎可以还无动于衷。


        

如惊天动地般的声浪——


        

“抄家张小儿,你不思帝恩,谋逆不轨,天理难容啊!”


        

“荀攸,你到底是不是纯正颍川荀氏的人?岂不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眼下本官坐大,难道你就不懂歇歇?信不信我族灭你全家?”


        

张抗终于吼出他人生第一道格杀令。


        

杀人、对来自后世遵纪守法的文艺范青年张抗来说,绝不是容易迈过的一道门槛。


        

张抗阴沉沉的、转头对淳于琼说道:“二哥,你率一千本部,把荀侍郎一家绑了带走。”


        

“遵命!”淳于琼转身召集人马急去。


        

“哈哈!大义当前,某岂会受你威胁。”


        

“那好吧!”


        

董卓大军并不能压制袁绍的联军,他尚自顾不暇,那会因为自己抢劫了皇宫而分兵回京。


        

北邙山军营。


        

张抗不再说话,率军缓慢前进,不一会,军队出洛阳,直奔北邙山。


        

眼下洛阳城内无与他一战之军,纵是信使快马加鞭通知董卓也不用担心。


        

一队队各式各样的队伍连绵不绝走下北邙山,直奔远方。


        

由鲍信率领四千禁卫为前部,遇山开山遇水搭桥。


        

半山腰灯火通明,张抗等一直忙到下半宿才稍微眯眯眼。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上北邙山,整个北邙山顿时翻腾起来。


        

八千禁军要负责起近二万随军前进的家属。


        

张抗早早吩咐各军大小领导、凡是洛阳及附近军籍家属,必须随军前行。


        

中军八千将士,由张抗与于禁指挥,淳于琼率领一部殿后。


        

任务很艰难。


        

区区几个军刺头要来何用。


        

近两万人的队伍,什么人才挑选不出来。


        

这些军中骨干,张抗在全面掌控西园后就查底细大换血。


        

凡与其他校尉有关联的统统撤职,甚至清退出军队。


        

幸好军籍在洛阳附近的家属不算多,也就三千户上下、大概二万人。


        

除了寥寥几辆马车是供应给重要人物乘坐,其他老老少少只能靠双腿。


        

动员军籍家属随军,那是他早就打定不回洛阳的主意,起码短时间是不可能回来了。


        

这种情况下,不让军籍家属随军、对日后军队管理绝对是隐患。


        

沿途各种不可预测状况:病倒累倒,意外损伤,遭遇山贼等等......


        

任务之艰,可想而知。


        

如此一来,行军速度有多慢便有多慢。


        

此趟出行,更是绝对算得上史无前例的大迁移行动。


        

就为了这缘故,张抗不得不选择绕道荣阳,刺入中牟县,经官渡进入兖州地界。


        

单单这里就多走了百几十里。


        

行军、因为路线,最艰难的,还是必须要绕过董卓与袁绍的盟军。


        

眼下双方汇聚在虎牢关前对峙,偏偏这还是张抗出行必经之路。


        

眼下各诸侯国的主力都在虎牢关与董卓部作战,区区空城,那敢违背张抗这支几达二万人、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


        

至于盟军与董卓部,张抗相信他们要探明自己的行军路线不难。


        

要是后世,百几十里小意思。但眼下,他的队伍多走百几十里、那相当于多走几天的问题。


        

随军后勤准备的粮食不多,张抗打出大汉军旗帜,沿途遇城就借,不借就抢。


        

张抗就赌——


        

眼下双方绝对没有能力、也不敢再分出一部来围剿自己。


        

而沿途所经各诸侯的管辖区,他又没攻城掠阵,只是借点粮食......


        

多大个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