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温水煮三国 > 第34章 衣带诏

第34章 衣带诏

作者:诸神渴了 返回目录
        

城楼上,张抗坐看孔融大军开始拨营,慢慢后撤。


        

良久,一箭之地处,孤零零只剩下两道凄凉的身影......


        

孔融等将士退至远处,这才携儿子孔秋朝城下走去。


        

他连护卫也懒得带上。


        

又不是赴宴。


        

两军对垒,几名护卫跟随有什么用?


        

张中郎要想杀他,带护卫岂不等于送人头......


        

等孔融近城,张抗与于禁朱灵下城,大开城门迎接孔融父子进入城内。


        

“人道孔太守义薄云天,洒脱倜傥。今日一见,更胜闻名。请!”


        

张抗出城十丈,略表尊敬。


        

这本是属于孔融大会政大厅,张抗也不客气,直奔首席。


        

张抗笑眯眯的瞅着孔融,名人哪!


        

还是读小学那年,一篇《孔融让梨》让他不知受了多少苦。


        

“张中郎年轻有为,某不如也。”


        

两人各心怀鬼胎,相互恭维一番。


        

张抗哈哈大笑,带头引孔融父子一路进入衙门中堂。


        

其一举一动、莫不符合时下孔孟之礼。那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让张抗恨得牙痒痒。


        

“孔太守,此番洛阳会盟,不知太守作何感想呢?”


        

等手下奉上清茶,张抗漫不经心问了一句。


        

谁让他老爸也是文艺范大叔呢!


        

时不时拿孔融来淳淳教导他一番,想想就是苦。吃个饭也常常因贪吃给老爸教训几句......


        

孔融此时也就三十来岁,标准的大叔级帅哥。


        

“汝等确有负帝恩。既兴兵会盟,便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何故半途而废?既苦了洛阳百万百姓,又导致洛阳尽毁,大汉百年基业因而烟飞烟灭。凡此种种,皆是汝等自私自利之祸矣!”


        

张抗频频点头,长身而起。


        

“某这样说,太守可服?”


        

“某只恨没能手刃董贼,出师未捷,有负帝恩。”


        

孔融双手抱拳,面无表情说道。


        

此趟会盟,既无功劳,略过也罢!


        

洛阳之役,种种不合情不合礼的地方、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里闪过。


        

讲道理,张中郎确实没说错。


        

各诸侯会盟,既没动摇董贼半分,反因为他们联盟,导致天下动荡。帝都洛阳,更是毁于一旦。


        

编个说法而已。


        

想他张抗、堂堂央戏编剧出身,那是信手拈来,一套套还不带重复的......


        

孔融只觉猛地给阵阵惊雷轰炸。


        

张抗正准备给孔融加一把火,不想一名亲兵匆匆进入汇报。


        

“有请!”


        

张抗随口吩咐。心想这三人齐齐上门,大概不是什么好事情。


        

如此说来,自己确实有负帝恩......


        

孔融脸色阵红阵白,坐立不安。


        

“禀将军,外面有蔡邕、荀攸、陈琳三人求见。请将军明示。”


        

董卓乱京,陈琳先从袁绍,后降曹操,都发挥其建安七子的能力。


        

这等人物,怎可随便放出去呢!


        

张抗倒没想、蔡邕与荀攸到北海后,三人居然混到一块去了。


        

当日在洛阳,他三番几次闯将军府,劝说将军后人迁往外地,至于迁往那里也替他们想好。


        

倒不是他有多爱护将军一家,实是为了忽悠将军府主薄陈琳。


        

本着自己不用也不能给袁绍曹操用的原则,以将军后人需要他安排打点的理由,早早让他们搬到北海郡。


        

三人一进入,蔡邕一瞧孔融脸色不对,顿时急急喊起。


        

“蔡大家,荀侍郎、陈主薄......”


        

孔融一见三人,赶紧长身行礼。


        

这其实很正常。


        

荀攸在将军府与陈琳素有交往,而蔡邕就不用解释了,这等经学大家,去到那都自带光环,吸引一大堆自命不凡的家伙。


        

“张中郎啊!孔太守仍国土名士,请勿为难......”


        

倒是那陈琳,犹豫一下对孔融说道:“张中郎没恶意的,太守无须上心。”


        

谁都能看出来,孔融那神情悲惨至此,肯定是受委屈了。


        

要说三人能稍微正确理解张抗、非陈琳莫属。


        

“太守不必慌,有我们在。”荀攸大拍胸膛,气势汹汹直奔张抗。


        

“抄......张中郎,孔太守国之栋梁。请张中郎放人罢!如有条件,某一力承担便是。”


        

荀攸难得改口不喊张抗外号,没办法,有求于人了。


        

“非也!张中郎没有欺负某,是某错了。”


        

十六路诸侯结盟,此事天下尽知。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论。


        

孔融情知过不了这一关,干脆朝一众人作叩,直接承认。


        

张抗所举种种将军后人不适宜留京的例子——


        

陈琳又不傻,想想就明白、当时的情况,将军后人呆在京城绝对危险万分。


        

而张抗不旦暗中护送他们出京,更安排可容身之地让他们落脚。就凭张中郎如此有情有义、善待将军后人、又怎会是狼心狗肺之徒......


        

“某有负帝恩,不该出兵犯京,害人害己啊!”


        

孔融痛心疾首,叹息连连。


        

浪费自己苦心经营的北海郡无数钱粮、再折几千忠心耿耿的北海子弟,换来的、却是百口莫辩骂名。


        

蔡邕等又是一愣!


        

你又怎么错了?是张中郎来抢你的地盘......


        

荀攸出声问道:“孔太守何错之有?”


        

孔融一见三人的模样,情知他们也是这样子想的。一时间顿时觉得了无生趣,干脆朝张抗拜道:


        

“某知罪孽深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北海太守,且望张中郎代为掌管,或另寻贤才。”


        

“啊呀?孔太守不可......”荀攸大吃一惊。


        

孔融这一说,蔡邕等三人一时间亦沉默不语。


        

都是聪明伶俐之辈,此事他们一早有所深思,心里都揣着明白,只是不想拿出来说而已!


        

总不能因为可能有损失就不讨贼吧?


        

“想撂担子?哈哈!某不准。汝欠下的帝恩,要还的。”


        

张抗笑嘻嘻地,从身上掏出一副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递给孔融。


        

“汝等且瞧瞧。”


        

太守之权怎可交待到张中郎手里?


        

他还想着、等孔融回来,如果张中郎一意孤行,他们武的不行就来文的,起码不能让张中郎一手遮天。


        

万万没有想到、孔融一回,就给张中郎迷惑,竟然还想把太守权力交出去......


        

此秘密诏书,乃献帝以血书成诏,史称衣带诏......


        

“这是?”孔融疑惑接过,摊开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