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盛唐破晓 >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神龙政变(五十)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神龙政变(五十)

作者:尘都乞儿 返回目录
        

青要山,太平公主府别苑。


        

权策揽着太平公主,倚靠在雕花床头。


        

他怀中抱着女儿,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似是有话要对父亲说。


        

太平公主臂弯里,睡着儿子,憨态可掬。


        

温情暖暖,天伦之乐。


        

龙凤胎,是极少的。


        

更重要的是,权策观察了几日,两个孩儿都是康健如常。


        

这让他的欢悦增加了成千上万倍。


        

当然,人心总难真正一碗水端平。


        

他还是喜爱女儿多些。


        

每每抱在怀中,便笑得见牙不见眼。


        

“咿呀”女儿叫了一声。


        

权策便扔下眉目含春的太平公主,赶忙凑过去倾听,还煞有介事地点头示意听懂了,呜哩哇啦回应一番。


        

权策嘿嘿干笑,伸过头去,就在太平公主的怀中,亲了亲儿子的脸蛋,以示公平。


        

太平公主趁势伸出胳膊,将他的头抱住,侧脸摩挲。


        

心中涌出大股大股的暖流,流遍全身,让她飘飘然。


        

绝不让女儿受到冷落。


        

“哼”太平公主哼了一声,轻声声讨,“都是你这小贼偏心,一母同胞,同胎出生,这丫头胖乎乎白嫩嫩的,足有七斤重,让我遭罪”


        

“小郎君还是当哥哥的,却不足五斤,干干瘦瘦,可怜呢”


        

“朝中的政事,可少不得你,母皇年岁大了,还须你多担待,你还是早些回骊山去吧”


        

听她提到武后,权策神情一黯,摇摇头,“不用急,郑坚和刘幽求入阁,问鼎枢机,朝政稳如泰山,过些时日,你能走动了,我们一起回长安”


        

太平公主自是不会错过他的异样,但她没有问,靠在权策怀中,呢喃细语,“都依着你”


        

数十年尊贵人生,此时才晓得何谓圆满。


        

这是她的福分,无与伦比。


        

温存了一会儿,太平公主放他出来。


        

若真有不可言之事,那定也是他斟酌再三,权衡利弊之后的决断。


        

“权衡?”


        

太平公主直起腰来,“大郎,咱们的两个孩儿还没有取名字呢”


        

她张了张嘴,似是想要叮嘱些什么。


        

又自嘲一笑,什么都没有说。


        

权策对自己人,重情重义,对敌,心狠手辣,他的运筹一旦开始,便是环环相扣,少有转圜余地。


        

“她的名字,早就想好了,她是孪生妹妹,咱们一下得了两块宝玉”


        

“女儿的闺名就叫从珏”


        

从珏,双人,双玉,又有跟随和玉中之王的意思,显然是个小的,肚皮里但凡有点墨水,一听就知道这块美玉,出身显贵,有兄长在前。


        

“呵呵”权策从容一笑,把活泼爱笑的胖闺女高高举起。


        

“咯咯咯”


        

小姑娘的笑声,像是一只失控的小猫。


        

遵从本心,一贯初衷,意念宽仁,推己及人。


        

如心为恕。


        

即便太平公主对他重女轻男有些怨怼,仍是被他满腔父爱软化下来,柔顺地贴在他身上。


        

这当爹的,倒是煞费苦心。


        

太平公主似笑非笑,“大郎锦绣心思,这名字好听的紧,咱家从珏的乳名,想必你也想好了?”


        

“那是自然”权策摇头晃脑,“乳名跟着她姐姐,叫如心”


        

权策起身,抱着胖女儿来到桌案边。


        

在宣纸上挥毫泼墨。


        

写下一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大郎,奴奴今日听了小娘子的名字,隔几日,再听小郎君的如何?”


        

太平公主给他铺垫了台阶。


        

“不,小郎君的名字,我也想好了”


        

“大郎,孩儿叫宸,连上你的姓氏,意头不好呢”太平公主小心翼翼撒娇。


        

权宸,权臣,确实不好听。


        

权策揽着她的腰肢,笑吟吟地道,“太平说的是,名字亲父所命,定而不易,既是与我的姓氏不合,便令他从母姓便是”


        

“宸?”太平公主念叨了声,看了权策一眼,欲言又止。


        

为政以德,譬如北宸。


        

北极星所在,为紫微帝星居所,是帝王所指。


        

再看纸面上张牙舞爪的宸字。


        

流淌的哪里是乌黑的墨汁,分明是殷红的鲜血。


        

长安郊外,周至县。


        

“李宸,不错”


        

他说的风轻云淡,还带着点儿闺房戏谑。


        

太平公主打了个寒战。


        

北部军衣甲旗鼓鲜明,被追杀的一方灰头土脸,无法辨别身份。


        

李重俊下令陶陂和李重福,将被追杀的一方纳入己方阵营保护起来。


        

然而,前面才与北部军接战,后面又着火了。


        

千军万马旷野厮杀,冬去春来,才冒出的点点绿色,又被鲜血染红。


        

“混账,这是怎么回事?”


        

李重俊站在高坡上,气得浑身哆嗦。


        

“殿下您看,这些人,都是死士”


        

陶陂伸手指着惨烈战场。


        

果然,败兵全无战术,各自为战,只知道一味猛冲,往往陷入重重围困之中,死于乱刀之下。


        

那群败兵在李重俊军中暴起发难,四面出击。


        

李重俊军心大乱,节节溃退。


        

不得已之下,只留了中军卫队,令左右豹韬卫全军压上,丢下数千尸首,堪堪稳住阵脚。


        

“殿下,臣以为,此时占据城池无用,掌握主动,形成威慑才是首要,何不前往登封,只要手握焰火军,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李重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陶陂点头附和。


        

“哼,一群蟑螂,休要理会他们”


        

李重俊注目缠斗在一起的右羽林卫和北部军。


        

“速速击溃这波蛮夷,休要与他们多做纠缠,全速杀往洛阳城”


        

李重福沉默不语。


        

陶陂领悟了李重俊的意图,带着一群将领,拍马杀入战阵,催兵大进。


        

在他们背后,长安城。


        

李重俊按着李重福的肩膀,“王兄,太宗皇帝说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不经此乱事,我险些错失了你”


        

“我去洛阳,并非据城自立,而是要断掉皇祖母的犹豫”


        

“只要李旦死了,论及法统血脉,无人可越过我去”


        

奇怪的是,有些与太孙李重俊过从甚密的,安然无恙。


        

有些与他八竿子打不着的,锒铛入狱。


        

明眼人细细一看,便即了然。


        

长安留守狄光远下令戒严。


        

以太孙李重俊起兵造反为由,派出大批官差铺兵,手持名录图像,按图索骥,大肆捕杀。


        

朝臣公卿、商贾大儒,尽在罗网之中。


        

根源在于立场,李氏旧臣老臣,旗帜鲜明支持李家复辟,平素宣扬李唐道统的,是死的最惨的。


        

一些没少为权策摇旗呐喊的士林魁首,因为心向李氏,同样遭到无差别屠灭。


        

这是一条要命的红线。。


        

数日之内,长安城中人头滚滚。


        

李姓之人,十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