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乱世情缘漫黄沙 > 第七十八章 古诗趣闻

第七十八章 古诗趣闻

作者:心空罪亦亡 返回目录
        

一路到了柳树河子,太阳已经红红的背在了身上。


        

祥子询问了去千佛洞的路,有人指给他捷径。


        

从柳树河子村口朝南,有条小路,直通千佛洞。


        

祥子催马上了小路。


        

不一会儿,便能清楚地看到,山腰上,树荫掩蔽下的古刹飞檐。


        

等到了山脚下,反而被一片粗大的柳树和榆树,把寺院遮挡得严严实实。


        

只留下一条蜿蜒的石子儿路,像条青灰色的飘带。


        

祥子,只顾欣赏树荫漫山的风貌,冷不丁低头,见有位清瘦矮个的老年僧人,像个石雕似的站在路中央。


        

僧人面无表情,却声如洪钟地说:“阿弥陀佛,老衲便是广慧,已在此等你三日。”


        

祥子慌忙跪倒行礼,惶恐地说:“对不起师父,我在三台被事耽搁,让您受累咧。”


        

离马头只剩几步远。


        

祥子慌忙跳下马,朝僧人合掌施礼,小心地问道:“请问师父,广慧师父在么?”


        

广慧师父,不紧不慢地打开信,纸上根本就没写一个字。


        

只见广慧师父,煞有介事地,将信纸对着泛红的夕阳照了照,诡异一笑,又将信纸认真折好,揣进怀里。


        

广慧法师不以为然地一笑,说:“世事难料随缘去,须臾变幻莫由人。”


        

祥子忙从包里取出书信,双手恭敬地递给广慧法师,说:“这是广智师父让我交给您的信。”


        

祥子木然地点头称是。


        

在他看来,这位广慧师父和广智师父有着同样的神秘感。


        

见祥子用狐疑的目光瞅着自己,广慧师父微微一笑说:“广智师兄信上说,让你暂且安心留在本寺。


        

正好寺院缺少人手,看来,你要住些日子。”


        

广慧师父拧身冲他说:“带这位施主先去休息,明早再来见我。”


        

说着,便飘然消失在树荫里。


        

所以,对于二位师父的安排,他只有老实顺从,相信其中必有玄机。


        

正说着,只见树荫深处,走来一位年轻的僧人。


        

说着,冲祥子淡淡一笑,道:“请随我来。”


        

慧明带着祥子到了山门前,却没进山门。


        

年轻僧人,朝祥子打个问询道:“我叫慧明,是寺院的管事。


        

以后有啥需要,可以来找我。”


        

来到一处用篱笆围成的小院。


        

院内两间土坯房,还有喂马槽。倒像个居家过日子的地方。


        

而是绕着围墙,朝西南方向而去。


        

翻过一道缓坡,又过了一条若有若无的小溪。


        

房屋布施给了寺院,平时一直空着。


        

前几日,师父才教我拾掇出来,里面的家什,是几个居士布施的。”


        

祥子随慧明进了屋,屋内家具用具,应有尽有,到像是走进了普通人家似的。


        

见祥子疑惑不安的样子,慧明冲他笑了笑,说:“这屋的主人,一年前搬进了城。


        

你也可以自己做饭,这里家什都是齐全的。


        

米面油可以去寺院的斋堂领。


        

祥子茫然地点了点头,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广慧师父,知道我要来么?”


        

慧明神秘地抿嘴笑了笑,把话叉开,说:“寺院平时开两顿饭,上午十点,下午六点。


        

慧明还礼说:“若没别的事,我就先去了。


        

有事,到寺院找我。”


        

马放到溪谷的栅栏里就行,放心,它跑不出去。”


        

祥子这才回过神来,忙朝慧明鞠躬致谢。


        

祥子清楚寺院的规矩,过了饭点是没饭吃的。


        

所以,他也不急着进寺院,先把马上的褡裢和鞍具卸了,牵着马来到溪谷。


        

祥子送走了慧明,突然有了一种奇怪不安的感觉。


        

好像自己的一切,不是命运在左右,倒像是二位师父有意的安排。


        

祥子这才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充满着湿气草香的溪谷。


        

说是溪谷,也就是山梁分叉留下的一道沟谷。


        

打开谷底的栅栏门,远远望去,静谧的谷底,一匹马在悠闲地吃着青草。


        

祥子摘了马笼头,那马便欢快地朝着一片绿茵跑去。


        

沟的南端是捱头。


        

一缕清澈晶亮的泉水,顺院墙底伸出的一截,半开的竹管,像珍珠般的滴落在谷底。


        

沟的西侧是陡坡,马上不去。


        

东边虽然坡缓,却有半坡上的院墙挡住了去路,马也过不去。


        

祥子烧了壶水,便从包里掏出铁蛋硬塞给他的几个烧饼,和两只卤鸡腿。


        

就着开水胡乱地吃了一阵,天也就黑了下来。


        

竟也滋润出满谷的绿茵。


        

谷两边稍缓的地方,生着几棵不成材的老榆树,弯曲的身子,显得苍老而又充满着盎然生机。


        

大清早,祥子就去见方丈广慧师父。


        

见早课还没完,便随众上课。


        

可能是这几天,只图了高兴,也没好好睡个囫囵觉。


        

躺在炕上胡思乱想了一阵,便昏昏地睡了过去。


        

祥子正式向广慧师父行了跪拜礼,只见广慧师父半眯着眼说:“先到寺院各处转悠转悠,熟悉熟悉地形。


        

看哪里需要搭把手,就搭把手。


        

广慧师父,远远地冲他挥了挥手。


        

祥子便随广慧师父来到了方丈室。


        

顺着一条细窄的石板路,翻过一道缓土梁。


        

突然,眼前出现一片杂草茂密的平地。


        

有啥需要,就找慧明。”


        

祥子若有所失地走出方丈室,信步绕到了大殿的后面。


        

洞口上端,方方正正地镶着三个醒目的大字--千佛洞。


        

祥子好奇而又疑惑地,漫步走进洞。


        

平地的尽头,被一条蜿蜒的山梁,挡住了去路。


        

披满青绿的山梁,贴着平地,有一个用青砖砌成的洞口。


        

而且,色彩丰富,鲜艳如新。


        

更让他惊奇的是,随然洞内没有光源,却明亮依然。


        

顿时,被洞中的景象震撼了。


        

洞内拱圆形的墙壁上,画着富丽堂皇的佛国仙境,千姿百态的佛菩萨,栩栩如生。


        

精美的造型,和逼真的色彩,显现着慈悲*而又美丽绝伦。


        

祥子忙跪倒在蒲团,恭恭敬敬地行了礼。


        

感叹了一番朝前走,在一个圆弧形的拐弯处,洞内显得宽敞了些。


        

在洞壁右侧,一块青石雕成的长条形莲花座上,侧卧着一尊似睡非睡的卧佛塑像。


        

到了胯下又变成一串时连时断的水珠,滴落在莲花台的水槽,而不知了去向。


        

祥子在睡佛前流连忘返,感叹不已。


        

当他正要起身时,却隐隐地听到,从近处传来似有似无的滴水声。


        

他惊奇地寻声望去,原来,在睡佛的肚脐溢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清水。


        

所以,洞内一片明亮。


        

至于睡佛肚脐,那汪清水的故事,祥子是后来才听慧明讲述的。


        

等出了洞才知道,洞是个半圆的环状。


        

两口相向,光线从洞*入。


        

有一天,一个柴夫上山砍柴,感到眼睛肿痛难忍。


        

正当束手无策时,隐隐听到说话声:“山下泉水洗眼好。”


        

其中,有两段传说:据说,很早以前,孚远城叫佛城。


        

城南有一片茂密的大树林。


        

这回,他听得真真切切。


        

眼痛得厉害,也就不作多想,权当一试。


        

柴夫茫然四顾,并无人迹。


        

“泉水洗眼好。”


        

柴夫摸索到泉边,正要捧水洗眼。


        

远处,又传来声音:“三掬止疼,又三掬消肿,再三掬目明。”


        

于是,便索性朝山下爬去。


        

没爬多远,就听到淙淙的流水声。


        

再三掬水,一扑闪,眼前通明。


        

便慌忙跪倒,朝天而拜。


        

柴夫按照指点,掬三洗。眼睛果然不痛了,又三掬肿消了,柴夫心中大喜。


        

心想,今天遇到神仙了。


        

觉得奇怪,就过去用手刨开松土,却发现了一个半隐半蔽的洞口。


        

柴夫回去,把发现洞口的事告诉了众人。大伙带上工具,就朝山上奔。


        

柴夫眼睛好后,便沿着泉水朝下走。


        

偶然发现半山腰,坡上石缝处,有截粉墙半露着。


        

洞里,一具金面跣足的大佛像,颜色如新,静卧洞内。


        

墙壁上,塑满了大大小小的各式佛像罗汉,还有一些精致的拱具。


        

挖开土,出现一个半圆形的洞口,洞内又黑又深。


        

人们举着火把进洞,却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从此,山间的香火不断,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柴夫又募集善款,把古刹修建的壮丽辉煌,远近闻名。


        

众人都赞叹不已,却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拱藏。


        

柴夫感念神佛的恩情,就剃度为僧,住在洞里。


        

相传,当年唐僧孙悟空师徒一行,取经来到了火焰山。


        

孙悟空被铁扇公主的假芭蕉扇,煽起的神火烧伤后,便落下了遇光流泪的毛病。


        

后来,人们把此洞叫“千佛洞”,把此山叫做“千佛山”。


        

关于千佛洞,还另有一段更为离奇的传说。


        

当时的主持和尚,见孙悟空患有眼疾。


        

便引他来到了千佛洞内,叫他用睡佛肚脐中流出的水洗眼。


        

这日,师徒一行,从吐鲁番翻越冰大板。


        

由广泉子,一路来到了千佛洞歇脚打尖。


        

连洗三次,孙悟空的眼疾,竟神奇般地消失,依然是火眼金金。


        

此事,渐渐流传开来,便有天山南北的信众游人,前来洗眼治病。


        

一时间,寺院的香火鼎盛了起来。


        

至到如今,还有外地的游人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