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时如阳光美如画 > 第一卷 童年的风景 第三章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头

第一卷 童年的风景 第三章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头

作者:子兮柔蓝 返回目录
        

每天一大清早,大街上的宁静就被打破。


        

街对面的张大娘刚出门,扯着嗓子一声吼。


        

“老李家的李大娘在不在?走,爬山去啦!”


        

立马就有不知哪里传来的一声接上“好勒,马上就来!”


        

或是东边街头的沈姨冲着街中间的一处大门开始高音呼唤。


        

“阿香,阿香在吗?一起上菜市场买菜去啦!”


        

隔着大门传来的“来啦来啦!”也是清脆无比。


        

又或者是,东边街尾响起来的一阵“突突突”的声音。


        

原来是街尾的张老头开着三轮摩托车要下地干活去了。


        

还有一些从各栋楼房里传来的起彼伏的交谈说话声,也是不绝于耳。


        

嘘!还有在家里乒乒乓乓拍球和打乒乓球的。


        

大街上被各种各样的吆喝声嘈杂声充斥着,热闹非凡。


        

到了上午十点半,东街中心饭店那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充斥着附近的住户人们的鼻孔,像是突然打通了他人的味蕾神经,气味馥郁喷香,令人回味无穷。


        

住在某栋楼上的小孩又吵着要妈妈给他买好玩的玩具。


        

隔壁楼上张三家又因为李四把东西随地乱扔乱放而把锅盆砸了在楼下摔轮胎出气。


        

又或者是这栋楼上的叔叔又接到扰人清梦的电话,开始破口大骂。


        

有行政人员,有公司领导,不管是执政掌权者,还是事业单位的医生啊教师等人群,无一例外。


        

有时候,高珮看着规模算不上大、连星级酒店等级评定的一半都没有的饭店,想不出来它有什么魔力,能吸引这么多业界人士莫名而来,只为吃一顿饭。


        

各种各样的车子停在东街两边道路上。


        

弥漫在饭店周围的菜香一点点散发在空气中,光是闻见味儿,肚子都饿了……


        

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摩肩接踵。


        

开着各种车子的不同身份的各种成功人士都会来此用餐。


        

从东街街头和街尾两边公路进来的车辆“嘀嘀嘀”的汽车鸣笛声激昂跳跃。


        

街上各种说话声、车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热闹的气息。


        

东街中心饭店的顾客频频,生意兴隆,饭店的老板忙的不亦乐乎!


        

高珮曾经估算过规律,那些来中心饭店吃饭的人,排队等候空桌的不算,从进饭店到找座位坐下来吃饭,到接近中午前十一点钟,可以持续到中午两点钟。


        

那些人吃饭的速度,快赶上蜗牛了,时间如此之长,高珮不由咂舌。


        

东街中心乃至道路两边,因停放的车子太多而显得街道有点拥挤不堪。


        

那是上中学的大姐姐大哥哥们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突突突”的摩托声雄浑厚重,原来东街街尾的张老头的儿子下班回来了。


        

住在东街的人家,要数小孩子多一点。


        

待到晚饭过后,入夜十分,东街两旁的行道树上迎来了它的新朋友——不知名的神秘虫子,它们“啾啾啾”地爬上树梢,欢快地唱着歌。


        

四下静悄悄的,伸手不见五指,隐在黑暗里的东街,寂寞冷清,笼罩在一片宁静祥和中。


        

到了周末,东街环绕在“叮零零”的自行车铃声中,清脆悦耳。


        

顺着高珮家住的这一面往前走,东街街头的斜对面,有家门面不大的裁缝店。


        

平时没什么顾客上门,裁缝店的主人也不着急,仿佛挂个牌子在那当个摆设一样。


        

裁缝店的隔壁住着一家开采煤矿的老板。


        

家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都外出上班,剩下的就是一些老年人。


        

也有一些在东街街头出去的公路上的医院实习小护士,她们贪图东街离上班地点较近而在东街上租了房子。


        

住在东街的人多心地善良且低调。


        

而张老头的儿子也从家门推出自己的摩托车准备出门上班。


        

高珮家隔壁是一家成衣制作铺。


        

阿甘家就住在成衣制作铺的楼上。


        

煤老板家人口挺多,有几个小孩子,刚在上小学。


        

东街街尾张大爷家隔壁住着几家卖水果的生意人。


        

每天天不亮,卖水果的人家就从家里推出脚踏三轮车,分别向批发水果市场出发。


        

其间也有一些说话的声音。


        

仔细一听,都是些交谈商量衣服的尺寸和款式、颜色和搭配的话语。


        

每天几十人开工,要做几百件衣服。


        

每到早晨,制作衣服的机器就开始运转。


        

“哗啦哗啦”、“嗡——”、“轰隆隆”、“呜呜”..


        

各种缝纫机械的声音夹杂搅拌在一起。


        

首先设计师要设计出来衣服的款式;


        

打版师也就是纸样师,把设计师设计的款式打版打出来;


        

再由裁剪师把打版师打出来的版子用布料裁出来;


        

高珮曾经进入过成衣制作铺里面,好奇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把衣服做出来的。


        

原来,做衣服不是件简单的事。


        

一件衣服的制作从款式设计到配色和完成的过程中有很多道工序。


        

整道工序下来,才算做成了一件衣服。


        

这个成衣制作铺的老板是外地来的四川人弄的。


        

老板有两个孩子,一个小儿子和一个小女儿。


        

然后缝纫工、车工、裁缝又把裁出来的料子做成衣服,


        

(这个时候的衣服还不能叫做成衣,只能说是成衣样品);


        

最后把做好的衣服用蒸汽熨斗熨烫平整,这个在服装术语中又叫做大烫。


        

长长密密的睫毛微微上卷,覆盖在一双明亮而又深邃的眼眸上。


        

小女孩叫笑笑,不到两岁,胖墩墩的。


        

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聪明伶俐的神色。


        

因为说话带着浓厚的四川口音。


        

人们都叫这俩孩子为“小四川”。


        

小男孩有着白皙的皮肤,嫩嫩的,像是风一吹就会被刮破。


        

婴儿肥的脸颊上时常挂着两团红晕,显得活泼可爱。


        

隔壁的四川老爷子也尤其喜欢笑笑。


        

笑笑说起话来时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灵活地转来转去。


        

梳着蓬松松的小马尾辫上粉红色的发带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


        

两条弯弯的眉毛,像那月牙儿。


        

粉嫩的嘴唇像玫瑰花瓣一样。


        

小女孩叫雪儿,长得却不怎么像她的名字。


        

她穿着水红色的绒绒衣,套一条豆绿色的短裙子。


        

她有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一脑袋带点黄色光泽的卷曲的短头发,低鼻梁,薄薄的一张小嘴镶嵌在略瘦有点黑黑的巴掌小脸上。


        

生气不高兴时,就把小嘴一撇,“哇”的哭出声来。


        

老板领导着的一班子车工,也都是四川人。


        

有个车工也带了个女儿在身边。


        

因为时常待在制衣铺里,脸上总是带点灰尘。


        

雪儿哭泣时,眼泪顺着灰灰的小脸流下来,留下两道明显的白印子。


        

看上去挺滑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