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鉴定面板 第二章 被淘汰 第三章 齐白石的竹子 第四章 藏在倒影里面的鱼 第五章 新邻居(求收藏、推荐) 第六章 你这是仿造的(求收藏推荐) 第七章 五千可以考虑 第八章 澄泥工艺(求收藏推荐) 第九章 同学群炸了 第十章 豹子的眼睛 第十一章 算是吧! 第十二章 另有高手(求收藏推荐) 第十三章 蒜头瓶 第十四章 熊孩子惹的祸 第十五章 熟人的熟人 第十六章 内壁上的字 第十七章 还有猫腻 第十八章 合作(求收藏、推荐) 第十九章 化石收藏 两天后,楚河再次来到德叔的古玩店,在店里聊了一会,大家就出发。德叔直接关门,放苏雅琪一天假。 但苏雅琪也想去见识一下,缠着德叔,要一起去。 不得不说,德叔对晚辈很不错,换成别的领导,对这种下属,必须得好好教训,先臭骂一顿。可德叔没有,乐呵呵就答应了。 “我听说,有一件元青花在那座私人博物馆里面。”楚河开口道。 他这两天,也查了一下那座私人博物馆的资料。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一尊元青花,据说有人估价一点五亿。 “没错!但那种宝贝,我们就别多想,元青花已经按照老人的嘱咐,捐给了国家。”德叔说道。 老一辈,总是让人敬佩的。 就算没有全部捐给国家,但能把最珍贵的捐上去,这种爱国情怀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德叔挺佩服,那可是价值上亿的宝贝呀! 楚河一听,有点意外,同样有点敬佩。 “厉害!”他由衷的感叹一声。 一个小时后,大家来到那家位于市区边缘的一座博物馆。博物馆的占地面积不大,两层的建筑,也显得不起眼,但周围的环境好,旁边是一个园林公园。 外面,停放着不少车辆,看来,都是冲着博物馆里面的宝物来的。 根据德叔的介绍,博物馆的主人,出钱请拍卖行的人来帮忙,所以这场拍卖会也是挺专业的。 到达里面之后,楚河他们才发现,里面分成两个区。其中一个是自然博物馆,另一层是文物博物馆。 在一楼,几乎都是各种动植物的化石,连恐龙的化石都能看到。 “在国内,恐龙化石也能私人拥有?”苏雅琪惊奇地问道。 德叔和楚河心照不宣地呵呵一笑:“虽然法律上是人人平等,但有钱人,多少还是会给自己弄到一些特殊权益的。 而且,这个恐龙化石,当初老先生弄回来的时候,已经和相关部门做过备案,之间有一定协议的。 恐龙化石只有展出权,所以晚一点,这些化石是要被收走的。” 其实,也就只有我们国内才会这么严格执行。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规定,违法发掘最高可罚50万元。 在国外,比如美国这些国家,私人土地上发现的恐龙化石都可以被合法拍卖——科学家和博物馆也有权在拍卖会上购买化石。 “应该很值钱吧?”苏雅琪忍不住好奇心。 “在国内的话,就算值钱,也不能光明正大交易,原因你知道的。在国外,确实很流行,恐龙化石不便宜。”楚河说道。 他是在文物局上过班的人,清楚这些化石本身就是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公开交易,那是跟国家法律叫板,嫌命长。 “嗯!以前法国埃菲尔铁塔里面就拍卖过一具恐龙化石,差不多一千万美元。”德叔说了个例子。 当然,那也是德叔的听说,毕竟那也是私下拍卖的。 那时候,也有中国人参加,据说,当时气氛十分紧张,很多买家们聚集在这栋历史遗迹的一楼房间里,或者准备通过电话竞拍。 化石不像普通的艺术品,像这样的骨骼可能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证据。 在地下埋藏了数千万年、具有潜在重要意义的化石,是应该在私人市场上交易,并可能永远从公众视线中消失,还是应该让博物馆和公共机构首先参与研究? 这个辩论,在国外甚至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德叔毕竟是行业的老人,知道的内情也很多。他们一边走,德叔一边给楚河和苏雅琪两个后辈讲解,补习一些知识。 比如,除了博物馆,真正挖掘这些骨骼化石的人被称为私人化石猎人。对许多学术界的古生物学家来说,甚至连如何称呼这群人都很难。 楚河无语,好吧!连化石都被猎人盯上了。 “当然,也有人叫他们商业古生物开发者,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博物馆里许多最令人惊叹的恐龙化石都是由私人团队挖出来的,这些人把它们当作资本叫卖者,对科学毫不关心。 不过呢!这些,也是我道听途说听来的,你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化石收藏,在国内毕竟行不通,以后极少能接触到。”德叔说道。 “那什么化石猎人,也就国外能蹦哒。” 听到苏雅琪这话,德叔哈哈一笑:“错了,现在国内也开始冒头,只是鲜为人知而已。” 德叔是知道的,甚至见过这种化石猎人。 他们随时带着放大镜、地质锤,主要是去一些采石场、建筑工地或者修路的工地,一般来说,人为切开地层剖面的地方更好找化石。 真正的化石收藏爱好者都很疯狂,只要听说哪里有化石,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 化石价格高低,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观赏性、科研价值、稀缺性,如果三方面都具备的话,价值不菲。 事实上,像恐龙化石,这种就太敏感,可是像其他的化石,比如海百合的古化石等,甚至都光明正大在店铺里摆卖,也没谁去理会。 以前,德叔就逛过那样的店,化石的价格也不算很贵。鱼龙化石市场价2万-7万元不等,要看品相,那店里的鱼龙化石大部分是1米到1.5米左右,都非常完整,而满洲龟要6万元等等。 说着,三个人跟着前面的人,朝第二层走去。 第二层的大厅,已经空出来,中间是竞拍台,周围则是摆满了椅子。到场的,已经超过三百人。 其中,有拍卖行的人,有想要捡漏古玩爱好者,也有投资古董的商人,还有收藏家,甚至藏着博物馆的人。 总之,人员很杂,有点喧嚣。 “走,带你们去认识几个人。”德叔跟楚河他们说道。 楚河感激,他现在最缺的,就是古玩圈子的人脉交流,能把自己在业内认识的人介绍给你,相当于把他的人脉给你,这是真的欣赏、看重你的表现。 “多谢德叔。” “谢什么谢?都是一些老朋友,在这个圈子混,还是得多认识几个人比较好。”德叔提醒道。 第二十章 刮目相看 第二十一章 茶宠 第二十二章 成批拍卖? 第二十三章 署名 第二十四章 这不是郎窑红 除了当事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前一刻还说人家的货是假货,下一刻抢得比谁都积极,确实不是正常人的反应。 就连楚河也都再次利用鉴宝面板,又确认了一遍,发现确实是一幅赝品,微微摇头,感觉自己高估了那个台岛的书法专家。 刚刚,还以为他真的看出了问题。 如今看来,应该是他自己看中了这批墨宝,故意在拍卖之前说那些话,让其他的竞争者退缩,做法有点让人无语呀! 最终,真被他以六百七十多万拿下这十幅墨宝。 “不是说那幅画有问题吗?”苏雅琪碰了碰楚河。 因为就站在边上,靠得很近,有时候甚至还有手臂的小摩擦,楚河能闻到淡淡的香味。他稍微怔了一下,然后开口:“不知道呢!但我还是保持原来的判断。” 拍卖还在继续,成组竞拍的,有五六组之多,才两个小时左右,便拍卖了两百多件文玩古董。 最后的压轴品,是一件清朝粉彩瓷天球瓶。 粉彩瓷的珍贵,只要是接触过古玩的人都知道。它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 近些年来,粉彩瓷器一次次地打破交易记录,最高已经达到了5.5亿的天价,将粉彩瓷乃至中国陶瓷的身价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成为目前为止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而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 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这次拿出来拍卖的,也属于清朝粉彩瓷中的精品,起拍价就是一千万。 竞争相当激烈,从一千万飙升到五千万,仅仅三分钟的时间。 这种可怕的砸钱场面,苏雅琪是第一次亲眼目睹,那股震撼久久不能能平复,目瞪口呆,刷新了她对有钱人的认知。 “还以为能破亿呢!才七千多万。”张老有点遗憾地说道。 德叔很无语,想要吐槽:你连喊价都没有一次,感叹个屁呀! “破亿的古董本身就少,哪有这么容易?” 大家没有过多争论,拍卖已经结束。不过,大家依旧没有离开。除了拍卖,博物馆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参与拍卖,而是明码标价摆出来,就像超市里的货物一样。 整个拍卖过程,楚河没有竞价过一次。 他的目的性算是比较强的,来这里,就是冲着捡漏来的,对拍卖的物品,自然是没有兴趣的。 不过,明码实价摆出来的古董,他还是有点兴趣。 现场一件红色的瓷器吸引了楚河的目光,标价八十万。 观察这件瓷器,只见整体造型如一尊亭亭玉立的观音,外壁通体施红釉,釉色浓艳鲜丽,釉面流动性较强,瓶身越往下红色越浓重,呈典型“牛血红”色,无款识。 “郎窑红釉观音尊,可惜没有款识,所以才八十万标价。不过,拿下来也不亏,这件观音尊的市场价,应该在一百万左右。”德叔见楚河有兴趣,也就忍不住多说几句。 郎窑红,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 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 这种珍贵的瓷器,最高拍卖价是四百多万。 楚河没有作出评论,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这令张老有点意外。在他看来,这个年轻人不轻易出手。 眼前的这个郎窑红釉观音尊,价值不高,居然果断拿下? 楚河拿到手之后,才露出笑容,解释道:“德叔,它可不是郎窑红,而是祭红。” “祭红?”德叔和张老连忙掏出放大镜。 作为行内的老骨头,自然很清楚郎窑红和祭红,虽然颜色相近,但那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瓷器,价值也相差很大。 郎窑红瓷器,目前最高拍卖纪录是四百多万,还不及祭红的一半。 眼前的这尊观音尊,如果是祭红瓷器,楚河捡大漏呀! “楚哥,有什么区别?”苏雅琪询问。 她比较喜欢问楚河,一方面,大家都是年轻人,说话可以随意一点,不会有什么冒犯;另一方面,她有意想要和楚河亲近一点。 “祭红是明朝的瓷器,因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价特高。古人在制作祭红瓷时,很名贵的原料如珊瑚、玛瑙、玉石、珍珠、黄金等都在所不惜。 郎窑红呢!是清朝为了仿造祭红,而烧制出来的瓷器。从这一点上,郎窑红的价值就比不上祭红,明白吗?”楚河解释。 说直白一点,郎窑红就是清朝山寨明朝祭红瓷器的产品。 如此通俗的说法,苏雅琪立即懂了,点头:“原来这样!” 郎窑红本就是仿造祭红烧制出来的,所以它们非常相似,一般人非常难鉴别两种瓷器。 事实上,两者还是存在许多不一样的特征。 比如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夺目;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子浓郁呈失透状。 根据楚河对郎窑红瓷器的了解,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足”,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所以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 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现象,由于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 半晌,张老才收起放大镜,复杂地看了眼楚河。 第二十五章 潘经理的失落 有点困惑 第二十六章 工地挖出的宝物 第二十七章 惊人的反转 第二十八章 笔架 第二十九章 天眷通宝 第三十章 来历 第三十一章 有这样的事情? 第三十二章 意外事故 第三十三章 慢着 第三十四章 九龙宝剑 第三十五章 震惊的两女 第三十六章 道具? 第三十七章 意外 第三十八章 明星 第三十九章 仿生瓷 第四十章 谁报的警? 第四十一章 你们要多少? 第四十二章 奇楠沉香 第四十三章 有图有真相 第四十四章 洋女婿 第二天,楚河发现周雨桐两个女孩子起得还真早,第一次来敲他的门,还带着早餐过来。 他根本不会知道,段颖昨晚干了什么大事,现在无论是沈名扬的公司,还是剧组,都在全力灭火。 早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他们不会做得这么绝,直接将周雨桐两个女孩子扫地出门。 当然,周雨桐她们看似很痛快,给剧组等添了大麻烦,但她们的麻烦也不会小。以后,什么剧组还会随便招她们进去?简直就是安装了一个定时炸弹。 因此,可以说,周雨桐和段颖算是进了很多剧组的黑名单。 见段颖进房间之后,不仅到处乱瞄,还用鼻子嗅,楚河郁闷道:“闻什么?有味道?” 段颖惊奇:“没有异味,收拾也干净,不像是男人的房间。” “你是不是对男人有什么误解?”楚河忍不住笑骂她一句。 这妞,还真是有什么说什么,这样的性格,就是缺少社会的毒打,楚河忍不住心里想道。 周雨桐没有说话,看着房间内,楚河一书架子的书本,而且基本上都是关于各种文物、古董的知识理论书,心里有点震撼。 她也算是明白,楚大哥为什么能成功,人家的努力,你永远都是看不到的,只羡慕人家的成绩。 然而,这些书本,有不少是楚河最近才买回来的,好多还没看。 在楚河吃早餐的时候,段颖则是用手机约车。 “车在外面了,我们走吧!”段颖说道。 楚河带上手机和钱包跟上,周雨桐落在最后,还细心地关上窗户,然后将楚河房间的垃圾带出来。 “楚大哥,那串佛珠不戴吗?放在房间不安全吧?”段颖忍不住提醒。 要是她们,肯定不会随意放在出租房里面,毕竟是一百几十万的宝物,如何放心?也就楚大哥这种人,才不当一回事吧! “没事!我住这里那么久,没见过什么小偷。” 段颖听了很郁闷,暗想:等真正遭贼的时候,你就后悔了。 坐上车之后,段颖还告诉楚河,她和周雨桐在嘉兴还有同学呢!以前就去同学家玩过。 到达嘉兴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八点多。楚河直接让车子送他们到月河街。嘉兴的古玩市场,比较大的,就是月河街那边。 今天,正是嘉兴古玩人士逛古玩的日子,甚至吸引了周边的一些古玩爱好者前来淘宝。 月河街,是JX市市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 这里以其纵横交错的小河、迂回曲折的深巷古街、小桥、狭弄、长廊还原了浓厚的水乡老街的特色。 “哇!好多人。”段颖看着热闹的街道,惊讶万分。 在她看来,古玩毕竟是比较偏的行业,他们这行不是有句话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吗? 这从侧面说明,古玩市场应该还是挺冷淡的。 楚河笑道:“你是没有去过京城的潘家园、琉璃厂那些地方,那才叫热闹。在那些地方淘宝的,不仅有我们国人,还有不少外国佬。” 接着,楚河提醒段颖两个女孩子,告诉她们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这个行业,有不少规矩,比如别人正在谈价的,千万不要插足进去,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招惹麻烦。 “尽量多看,少碰。摆摊的还好,一般都是允许上手的。看到喜欢的,可以先问我,我帮你们把把关。”楚河说道。 嗯!等的就是楚大哥你这句话,两个女孩子连忙点头,段颖还讨好地帮忙打开一瓶水,递给楚河:“楚大哥喝水,我们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看你的了。” 这话说得,楚河连翻白眼的心思都没有了。 刚进去逛没有多久,段颖和周雨桐居然碰到了她们的同学——倩倩。 经段颖的介绍,楚河吃惊地发现,那倩倩居然结了婚,而且还有了一个一岁大的孩子。段颖她们,应该就是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吧? 虽然法律上没有问题,但楚河还是感觉会不会早了点?这个时候的女孩子,还算是让人疼的孩子,居然当妈了。 倩倩的身边,还有一个穿着暴露的女子,身材不错,以及两个妇女和一个外国人。 那身材很好的女子,是倩倩的表姐,两个妇女,一个是倩倩的妈妈,一个则是她表姐的妈妈,那外国人则是表姐的老公。 从碰面开始,倩倩表姐一家,似乎对楚河等人就不太感冒,不爱搭理,总感觉她们有点高傲。 “你们同学碰面,那你们玩吧!我们到前面去。”倩倩的姑妈开口道。 她将披在肩上的貂制披肩拢了拢,嘴上的口红有点浓,薄薄的唇给人刻薄的感觉,化的妆把脸上的一颗痣都遮住。 “好,那姑妈你们小心点。”倩倩送瘟神一样送走她们。 她很不喜欢这个姑妈,自己女儿嫁了一个外国人,有一个洋女婿,就到处炫耀,好像高人一等了一样。每次到她家,都是吹自己女婿怎么厉害,带她去什么高档场所吃饭等等。 “你这姑妈,眼睛长在头顶上了。”段颖终于忍不住说道。 刚才,要不是顾忌同学的脸面,她可能当场就喷了。 倩倩苦笑:“我表姐嫁了外国人之后,她就变成那样,唉!要我说,那外国佬有什么好?再加什么都不干,也没有特别有钱,工资都是当月自己花光的。” “洋女婿嘛!不奇怪。你老公,比他好不知道多少倍,阿姨,您说是不是?”段颖最后看向倩倩的妈妈。 那位阿姨居然也没有生气,还挺喜欢段颖这种性格。 她笑着点头:“嗯!阿松是个不错的男人。” 几乎没一个星期,女婿都会带着老婆回娘家,帮忙做点事情,自然博得他们老两口子的欢心。 段颖好奇问道:“你们怎么会来这种地方的?这不是卖古董的吗?” 倩倩才解释,是表姐的老公准备回国,也带表姐一家过去玩,所以打算买一点中国特产回去,比如瓷器等。 第四十五章 卖给我吧! 第四十六章 谁说没有款识? 第四十七章 坦桑石 第四十八章 汉代铜灯(求收藏推荐) 第四十九章 现在可以报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