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报仇雪恨 第二章 手足情深 第三章 抉择,诀别 袁世凯倒台以后,军阀割据愈演愈烈,革命前途扑朔迷离。 时值夏末,大清王朝最后一代君王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 八年了,崇利明深居京城,对以往的事情久久难以释怀。阿易从南方来到北京,听闻崇利明在宫内,便骑马寻他。 阿易一路逆行,所见之人都是宫内居住的一些人,他们身上挂着行李,在士兵的催促下狼狈出离。 “阿易,”崇利明笑了笑,道,“你不是在南方吗?” “南方北方又有什么区别呢?”阿易严肃地说道,“袁世凯倒台这么多年,内斗不止,军阀势力割据。” “你们革命党人追求的,现在都落空了,不是吗?” “哥,我知道你一直以来都没有变,你心里还是有很多东西放不下。”阿易依旧严肃,“孙先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要想实现革命的理想,只能靠建立起自己的武装。” “你跟我说这么干什么?”崇利明道。 “就在前几个月,一个新的军官学校也已经建成了,周先生引荐我去做教官,培养未来新的革命骨干。”阿易的目光极其诚恳,“如今这紫禁城,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你留恋了,哥,跟我去广州吧!” “阿易,以前我劝不了你。”崇利明的手搭在了阿易的肩上,“现在你小子也同样劝不了我。你说的道理我都懂,但那是你的事。” “哥,你还记得宋将军说过的话吗?”阿易问道,“笃前行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吾辈青年,但求不负今日,不负民望,不负国家。” 崇利明泪流满面,拍了拍阿易的肩膀,转身离去。 几天后,崇利明来到了老马头的羊肉馆。这么多年过去了,招牌旧了许多,里边的陈设几乎没变,只是这馆子的主人变了。 只见一妇女带着粗布围裙在柜台与后厨之间来回奔走着,一个约摸着有七八岁的小男孩在各个餐桌前收拾着碗筷。这两人正是瓦格纳的妻儿。 “孩子,你可真勤快。”崇利明蹲下身,摸了摸小瓦格纳的头。 “叔叔你又来了,要吃点什么?”小瓦格纳稚气未脱,却显得十分懂事。 “叔叔不是来吃饭的,叔叔来找你妈妈。”崇利明笑道。 “贝勒爷来了。”晴儿一惊,但马上又笑脸相迎。 “晴儿,”崇利明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了几张钞票递给她,“这么多年我也没帮上什么忙,这点钱你拿着。” “哎呀我说爷啊,您就别隔三差五地往我这送钱了,我这有羊肉馆,诊所还给别人租着,我们娘俩不缺钱花。”崇利明见晴儿佯装镇定。 “如果我当年不让瓦格纳跟我一起去找杨真报仇,也许就......”崇利明亏欠地说道。 “爷你可别这么说。这是他的一个心结,如果不去,他会后悔一辈子的。”晴儿哽咽道,“对了爷,您这次来还有别的事儿吗?” 崇利明长叹了一口气,道:“这次我是来跟你们娘俩告别的。” “叔叔要去哪里呀?”小瓦格纳抬头天真的问道。 崇利明冲孩子笑了笑,继续道:“我要去广州了,加入阿易他们了。从今天起,我会忘记过去,一心向前!” “那您多保重!”晴儿依依不舍道。 “那叔叔以后还会来看我吗?”小瓦格纳问道。 “会的,”崇利明又摸了摸他的头,“下次叔叔给你带好多好吃的、” 小瓦格纳答应着,天真地说道:“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你一样穿军装,杀坏人。” 崇利明与瓦格纳相视一笑,遂转身离去。 见阿易在城门外等了自己许久,崇利明又回头看了看,接着就与阿易一起并驾齐行,一路向南,奔驰而去。 第四章 军校报到 黎明的那道光刚打破沉寂,军校门前就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各式各样的男丁在这门前都不鲜见,可军校的规定是15岁以上,35岁以下,因而一小部分一腔热血的中老年人只能放手。 门口登记桌旁有一个教官再一次宣读着《招生简章》,可不符合要求的人依旧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阿易,有个问题这一路上我都不知当问不当问。”崇利明吞吞吐吐地说道。 “哥,什么事儿,你直说便是。” “你来这儿是做军官,那我呢?”崇利明试探着,见阿易低下了头,“也是,我在前清担任要职,对你们的一些规矩还不甚了解。” 崇利明上前登记以后,就被分配到了一间宿舍内。 “哥,你在这儿住得还习惯吗?”阿易关切地问道。 “条件倒是不错,但别的宿舍都是四个人,为什么这间就我一个人住?你可不能特殊照顾我。” “哥,没有。这是宋将军特意嘱咐过的。你先收拾收拾,马上要举行开学典礼了。” 操场上的军官与学员无不正襟危坐,虽说他们都还未开始训练,但都尽量按照军队的模样要求自己。 “为了表彰你们爱国心切,心念社稷的精神,我将选出一位学员作为我们的学生会代表。”宋将军严肃地说,“我决定,由满洲正白旗人士、前清贝勒爷、前清艳势番番主、前清神机营副都统额尔吉·崇利明担任此职。” 台下的掌声刚刚响起,就有人表示震惊,台下的人开始交头接耳,唏嘘一片。 “大家肃静!肃静!”宋将军道,“崇利明虽为皇亲国戚,且曾为朝廷卖命。可爱国爱民之意始终浸染于其心间,从未辜负。” 崇利明在宋将军的示意下走上主席台,坦诚道:“生在乱世,学与西方,我这个挂名的贝勒不过是一个苟延残喘的梦中人罢了。过去我身高自傲,如今我因为人民公敌做事儿感到羞耻惭愧。如果各位同仁愿意接受一个崭新的额尔吉崇利明,此后,我将为国家大业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台下掌声一片,宋将军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崇利明啊,你刚才的讲话实在是太让人热血沸腾了,连我这个主任都自愧不如啊!”宋将军一边说着,一边给他倒水。 “我知将军是考验我的决心,请将军放心,我既来了,便自当尽好本分,以前的事情也自然翻篇。” “好好好,”宋将军欣慰地说,“我知道你小子武功不凡,不在易新天之下,可我还是没有让你做教官,你知道为何吗?” “学生不自量力,自以为学艺不精,无法跟上潮流思想。” “不不不,”宋将军笑着说,“你的各个方面都无比优秀,且不要以学艺不精为由自欺欺人。” “那是为何?” “待你完全成为崭新的崇利明,我自另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