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为老父亲庆生 第三章:愉快的洽谈会 第二章:今天心情特别舒畅 第四章:温馨浪漫的夜晚 第五章:一对野鸳鸯 第六章:“敌人”说来就到 第七章:遭受严厉训斥 第八章:不眠的夜晚 第九章:发财就得趁早 第十章:探索治疗方案 第十一章:有医生开始到下 第十二章:激烈的争论 第十三章:联欢会照常举行 第十四章:盛况空前“万家宴” 第十五章:李临渊“中招”了 第十六章:做生意要会玩“套路” 第十七章:医院门诊人满为患 1月20日上午,林月琴一大早就穿好防护服,来到住院部的隔离病房,查看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包括医院里感染新冠肺炎的十几位医护人员,仔细询问了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勉励大家不要害怕,要树立信心,一定能够治愈出院。 她来到李临渊的病房,见他带着口罩有气无力地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李书记,感觉怎么样?好些了吗?”林月琴问候道。 见林月琴进来查房,他赶忙坐起来,斜靠在床靠背上:“月琴呀,这次多谢你和风雷的关心和帮助。感觉高烧比昨天有所好转,但呼吸还是不太顺畅。” 林月琴给他量了体温,虽然比昨天有点下降,但高烧还依然没有消退。 李临渊告知林月琴: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向辖区医疗机构发布了《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31日,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一大早就派出专家组赶到了武汉,对病毒进行研究分析。1月8日,国家卫健委专家评估组经过研究认为:这种病毒为冠状病毒,虽然与2003年的SARS有一定相似性,但并非SARS,而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疫情病原。 林月琴说:“是的,国家对这种传染性疾病是非常重视的,全国的顶级专家都赶来武汉调研,对病毒进行分析和研究,所以很快就弄清了这种病毒——属于过去从未发现过的新型冠状病毒。”林月琴又说,“李书记,我昨天详细看了您的CT片和检测报告,觉得您已经感染有一段时间了,开始可能并未发烧,有一段潜伏期,所以现在病情已经到了中期阶段了。” 李临渊听后非常震惊,满脸惶然。缓过神来,他说:“昨天晚上,我反复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究竟是在哪里感染上这种新冠病毒的呢?想来想去,估计有两种可能性比较大:一是1月13号,我去看望了参加联欢会演出排练的演员,17号观看晚会演出,都没戴口罩,演出结束后还上台跟一些主要演员握了手,第二天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有些演员感冒了还带病坚持演出’,估计这些演员不全是感冒,很有可能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二是18号到观音亭社区参加了‘万家宴’,也没戴口罩,也很有感染的可能。” “是啊,李书记,您也是太大意了。这种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一旦与病毒携带者有接触,个人又没有注意防范,是很容易被感染的。不过,既然感染了病毒,就要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治疗,不要过分担心和害怕,要相信我们是有办法给您治愈的。”林月琴尽量宽慰着李临渊。 查完病房后,林月琴又召集本科室的几位专家,再次对收治的这些新冠肺炎病人逐一进行会诊,对CT和检测报告反复进行分析、斟酌,决定按照中西药的不同药理特点,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轻重,有针对性性地治疗:对轻症患者,采用程焕然研制的中药“宣肺排毒汤”进行治疗;对中度、重度患者,则以西药克立芝为主、中药“宣肺排毒汤”为辅,中西医相结合方式进行治疗。 会诊结束后,已经10点钟了。林月琴来到门诊大楼,进入大厅,一下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挂号大厅,门诊大厅,楼道、走廊,到处挤满了前来看病的人,可谓人山人海,穿行其中,有摩肩接踵之感。门诊大楼里10个挂号窗口全部开放,每个窗口都站满了排队的人,且不断有患者加入到排队的长龙中。20多台自助挂号机也被围得水泄不通,尽管有专业医护人员在旁指导,但因病人实在太多,挂号还是比较困难。 这些前来看病的人,大都没有戴上口罩。林月琴心里非常担心,这些患者中要是有新冠肺炎病人,交叉感染的话该是多么可怕! 在大厅的电梯扶梯上,上上下下都站满了人。在上下楼的垂直电梯口旁,工作人员扯着已经沙哑的嗓子不停喊着:“请大家不要拥挤,先下后上,安全第一。”每一趟上下的电梯,都装着满满当当的人。 医院不得不派出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在现场控制人流上下,急诊科、呼吸科、感染科、内科门诊处、检验室、CT室……每个就诊区里都是人头攒动。 林月琴赶忙给医院分管领导秦辉副院长打电话:“秦院长,今天来医院就诊的患者特别多,门诊大厅到处都是来看病的病人,并且大部分人都没戴口罩。这个密集程度,无形中会大大增加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建议医院赶紧拿出一批口罩来,分发给那些没戴口罩的就诊病人。” 秦辉说:“行,我这就过去看看。” “好的,请您赶快过来吧,我在门诊大厅等您。” 刚通完话,见急诊科主任邓一弦急匆匆地从大厅经过,林月琴赶忙将她叫住:“一弦,怎么啦,走得这么急?” 邓一弦见是林月琴喊她,连忙跑过来:“林主任,今天来看病的患者特别多,到处排长队。我们急诊科更是接诊不断,忙得不亦乐乎。两个小时不到,就接诊了50多名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这么下去,你说怎么得了?我这就想去跟医院反映一下,看医院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措施。” “你现在就别去了,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吧,秦辉副院长马上过来,我们一起跟他汇报一下。” 正说着,见秦辉带着口罩,与医院办公室的陈主任一起赶过来了。 “秦院长,您看看,今天来看门诊的病人真多啊,估计是平时的三到五倍。您看这些病人基本都没戴口罩,这交叉感染的风险多大呀!”林月琴拉着邓一弦赶忙迎上前去,对秦辉说。 邓一弦也赶紧汇报:“秦院长,我们急诊科今天也是人满为患,上午就接诊了50多名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都拍了CT,现正在做核酸检测呢。” 秦副院长看着到处是看病的患者,且大都没戴口罩,很赞同林月琴的看法,对身旁的院办陈主任说:“老陈,林主任说得对,这么多看病的患者不戴口罩,要是其中有新冠病毒携带者,会造成大面积感染,后果很严重。你赶紧去安排吧,弄一批医用口罩过来,组织人员分发给这些没戴口罩的患者。” 陈主任说:“好的,我马上落实。”说完,赶紧掏出手机,给院办工作人员打电话进行安排。 林月琴焦急地说:“秦院长,照眼前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我们前几天扩展的那些隔离病房还远远不够用。我建议尽快将医院的培训大楼腾挪出来,反正他们年底也没有什么培训安排,赶紧将这幢八层楼都改装成隔离病房,收治那些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要不然下一步真是不堪设想,没有退路啊。” 邓一弦也赶紧附和道:“秦院长,我也觉得林主任的想法很好。要不然下一步真的就麻烦大了!” 秦辉点点头,仔细想了想,说:“现在确实得提前做准备,否则会很被动。老陈,按照林主任的建议,你们院办赶紧想办法,将培训楼立马改装成隔离病房。” 说完,秦辉与林月琴、邓一弦挥手打个招呼,带着陈主任匆匆赶回院办去了。 这时,林月琴的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是小姑子程爽打来的:“嫂子,你们医院最近情况怎么样?接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多吗?我们医院这两天来,已接诊80多例这样的病人了,确诊了60多例,疑似的也有20多例。看来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是啊,我们医院今天前来看门诊的患者也突然增多了好几倍,接诊了不少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现正在做核酸检测、进行确诊呢。”林月琴匆匆回答,并嘱咐道:“爽爽,你可千万当心,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好的,嫂子你也多加保重!” 林月琴连忙赶回自己科室,询问了本科室上午的接诊情况,并立即到专家门诊室进行坐诊。 由于病人猛增,医生们只能加班加点,连中午的休息都放弃了。 1月20日这天,济民医院单日就诊量刷新历史纪录。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已经急速加快,大大出人意料,防控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第十八章:警报骤然拉响 第十九章:开启“与时间赛跑” 第二十章:自古忠孝难两全 第二十一章:紧急下达“封城”令 第二十二章:火速驰援“火神山” 第二十三章:新年酒杯斟满泪光 第二十四章:除夕吹响集结号 第二十五章:程爽“千里走单骑” 大年三十,方光明的哥哥方学明、嫂子忙了一个下午,大鱼大肉弄了10几个好菜,在自家堂屋里,满满当当摆了一大桌。当地有吃“年夜饭”的习俗,晚餐才是过年的“大餐”。 方学明一家四口,一儿一女都已长大成人,老大是女儿,在北京上大学,老二在县城中学读高二,成绩挺不错。 饭菜端上桌后,一家子都上了桌。老母亲坐在面对大门的主位上,让程爽坐在母亲的右手边,以示对远方客人的尊重。 开餐前,方学明将事先挂在门口竹竿上的一长串鞭炮点燃,噼噼啪啪炸得山响。方学明的儿子则点燃地上的一纸箱冲天礼花,在屋外的夜空五彩缤纷地绽放。 此时,整个村子到处燃放着鞭炮和礼花,过年的热闹气氛也一下被点燃。虽然城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但农村人口稀少,加之村里严控外来人进村,所以当地没有人被病毒感染。与往年相比,过年的气氛依然浓烈,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放完鞭炮和礼花,年夜饭正式开始,方学明端着酒杯,站起身来,动情地说:“今天是新春佳节,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祝愿老娘天天开心,健康长寿!” 大家一同站了起来,彼此碰杯,相互祝福,恭贺新年。 程爽也端起一杯红酒,走到老母亲身旁,给她敬酒:“妈妈,明天就开始新的一年了,我代表光明和我们全家,祝愿您老人家新年快乐,永远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老人开心道:“好,好,你们也新年快乐!哎,要是这次光明和我宝贝孙女也一起回来就好啦!” “娘,光明当厂长,不容易啊!现在武汉疫情这么严重,全厂职工都指望着他呢,哪里脱得开身呀。他特意委托弟媳爽爽,千里迢迢从武汉赶过来,与我们一起过年,也挺好嘛!”方学明赶紧宽慰道。 正说着,中央台新闻联播开始了。从电视上看到,许多军队医院的医生正在紧急集结,奔赴武汉,场面震撼,令人动容。 电视播音员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军医大学医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听从中央军委命令,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医疗队,大年除夕连夜出征,火速驰援武汉。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请战书上,一枚枚鲜红的指印,如同一朵朵绽放的红梅,在寒夜里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晚上躺在床上,程爽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入睡。军队医务工作者火速集结、千里驰援武汉的画面,一副副定格在她的脑海里。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撞击着她的胸膛。 她想:面对疫情,这些军队医务人员,千里驰援武汉,我也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也应该冲在最前线,怎能安心在这里休年休假呢?不行,我明天必须赶回武汉去! 可是,武汉1月23日已经“封城”,所有离汉、入汉通道都已关闭,从这里到武汉的所有公共交通都已停运。这里的村子为了不让外人进来,所有进村公路都已被挖断,或被障碍物堵死了,自己的小车根本无法出村。该怎么办呢? 夜已深沉,程爽思来想去,却怎么也睡不着。她把两只手交叉枕在头底下,合着眼睛发呆。突然,窗外一阵寒风袭来,她打了一个愣怔,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窗户,还是满屋子黑暗。她打开手机一看,已经凌晨三点了。她心上很烦乱,冷孤丁地坐起来,用手捋了一下蓬乱的头发,摇着脑袋看了看窗外的暗云。 “对,既然汽车去不了,干脆就找大哥借一辆自行车,明天上午就出发,骑上自行车回武汉!” 想法确定后,她的内心反倒平静下来了。她静静地躺着,慢慢变得半睡半醒,迷迷糊糊睡着了……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程爽闹醒。她连忙坐起来,一看早上七点了。她马上跟大哥方学明打电话,告知自己准备骑车回武汉的想法,请他帮忙借一辆自行车给她。 “啊?你骑车回武汉?”方学明一听懵了圈,他惊叹道:“从我们这里到武汉,有四百多公里路程。爽爽,你不是开玩笑吧?” “大哥,不是开玩笑,我今天必须赶回武汉,医院现在很需要我!现在许多外地医护人员都在支援武汉,作为本土的医务工作者,我更要冲上前去,与它们一起战斗。现在交通到处都中断了,我反复想了很久,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方学明叹息道:“哎,自行车我家里倒是有,可是,从这里到武汉,一路上要骑三四天才行啊,你哪能吃得了这个苦呀!” “大哥,请相信我,我能行!” 说服大哥大嫂和老母亲后,程爽立即跟方学明到当地卫生院,开具了电子版返岗证明。又到村里反复解释,再骑车十几公里到乡政府,开具了乡镇一级通行证明。 临行前,方光明的母亲紧紧抓住程爽的手,老泪纵横地说:“闺女呀,这么大老远,你骑车回去,要遭多大的罪呀!”。说着说着,已经泣不成声。 程爽也一下热泪盈眶,哽咽道:“妈,您不用为我担心。现在到处都封路了,也没有车可以坐,我骑车去,骑一段少一段!”。 她将自己的小轿车和行李,交付给大哥家保管,自己背上一个旅行包,带上够两三天吃的饼干、泡面和桔子,两件换洗衣服,一件塑料雨衣,跨上自行车,与大家挥手告别后,就从荆州市公安县临江乡小河村出发,开始了“说走就走”的艰难逆行之旅。 这是一辆老旧的永久牌自行车,座椅都已经磨出铆钉,骑着很不舒服,但现在没有选择,它就是唯一可用的交通工具了。 程爽打开手机导航,现在高速公路都已封闭,她只能先骑车到达公安县城,再上318国道向潜江骑行。 从方光明老家到公安县城,一路都是崎岖的小公路,很多地方陡峭不平,颠簸厉害。程爽好多年没骑过自行车了,没骑多久,就感觉膝盖开始有点疼。但她顾不上,只管一路骑行,争取天黑前赶到公安县城。 为了不让自己路上太过寂寞,她戴上耳机,沿途听着手机播放的音乐和歌曲,打发路上无聊的时光。 25日大年初一,沿途所有商店、饭店都已关门歇业。饿了,她就吃几块饼干;渴了,就吃几瓣橘子。实在骑不动了,就停下来,靠到路旁歇一歇。从上午10点开始出发,到下午五点四十分,她终于骑行到了公安县城。 此时,已近傍晚,县城所有的旅馆都是关门闭户的,晚上到哪里去住宿呢? 正当她在为此犯愁时,大哥方学明打来电话,告知她有个远房亲戚住在县城,他已打电话联系好了,并给她发了卫星定位,让她赶快到那亲戚家去。 程爽顿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连忙向大哥道谢。并按照卫星定位和手机导航,又骑行了半个多小时,才疲惫不堪地找到了那位亲戚的家。 亲戚一家人听说程爽要骑车去武汉,都为这位“不速之客”的壮举所震撼,也为她这种不畏艰难、逆行征战的精神所感动。赶紧给她端来好饭好菜招待,让她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宿安稳觉。 26日大年初二,程爽一大早就起了床,洗漱完毕,简单吃过一碗面条,她就告别这家亲戚,立马启程继续赶路。 从公安县城出发,沿着318国道向前骑行不久,阴沉沉的天空突然下起了濛濛细雨。程爽赶快停下自行车,从背包中掏出塑料雨衣套上,喝了几口亲戚家送的矿泉水,又马不停蹄继续向前赶,争取天黑前赶到下一站——湖北潜江市。 雨开始越下越大,雨点借势凛冽的寒风,不时往脖子里钻,使她感到一阵阵刺骨的寒意。 风雨中艰难骑行,蹬车的腿脚显得越来越沉重,每蹬踏一脚,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尽管如此,程爽却一路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不在天黑前赶到潜江市,那她今晚真有可能露宿街头了。 寒风呼啸,雨丝飘飘,风雨吹得人睁不开眼,额前飘忽的发丝,被雨水蒙得满脸都是,痒痒的,非常难受。程爽双手紧握自行车把手,根本顾不上擦拭脸上的雨水和发丝。 当她骑车到一个比较陡的下坡时,突然,自行车前胎压上了路中的一个石块。“完了!”程爽大叫一声,来不及躲闪和避让,自行车顿时东扭西拐,一下冲进了路旁的泥沟里,将程爽摔向两米开外,重重地落在一个土堆上。 程爽一下动弹不得,任凭风吹雨淋。过了好一阵,她才挣扎着慢慢爬起来,拍拍雨衣和裤腿上满身的污泥,看着自己被淋成落汤鸡的惨状,她情不自禁嚎啕大哭。 伤心了好一阵,她停住哭泣,活动了一下四肢,除了手背上有些擦伤,感觉身体并无大碍。她心里感到万分庆幸,连忙将自行车扶起,抹一把脸上的雨水和泪水,骑上车,继续向前赶路。 经过一整天的艰难跋涉,下午五点半钟,她终于骑到了潜江市。 此时正值新年,又是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街上异常冷清,所有临街铺面都是卷闸门紧闭。她沿街找了几家旅馆、饭店,全都关门歇业。 此时的程爽,已是精疲力竭,饥寒交迫。晚上到哪里去住宿呢?她真的犯了难。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打着伞、戴着口罩从她身旁走过。程爽眼睛一亮,赶快对那女人喊道:“大姐,大姐,请您帮帮我!” 那女人听到有人唤她,赶忙回头一看,惊叫道:“哎呀,你这时怎么了?怎么满身是泥呀?” 程爽说:“大姐,我是武汉龙渊潭的护士,现在武汉疫情很严重,我想赶回去上班。昨天上午从公安县的乡下出发,骑车骑了两天才到这里。现在所有旅馆都关了门,恳请您帮忙,看能不能帮我联系一家宾馆住下来?” 那女人深受感动,爽快地说:“没问题,我妹妹家就是开旅馆的,我正好要去她家呢,你快跟我走吧!” 程爽紧缩的心一下舒张开来,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今天多亏碰到大姐您啊,我真是遇上贵人了!” 在宾馆住下后,程爽赶紧冲了一盒泡面,风卷残云似的狼吞虎咽后,她洗了一个热水澡,将脏衣服脱下来,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往床上一躺,立马就睡着了——她实在是太累了! 27日大年初三,大清早,程爽又骑车出发了。借助手机导航,她继续沿着国道向武汉方向骑奔。 昨晚总算风听雨住了,今天是个多云天气。没有风吹雨淋,程爽感觉比昨天幸福多了。 上午在国道上又骑三个多小时,一路上很少看到车辆和行人。连续骑了两天半,程爽感觉疲惫至极,双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每骑上一段,都感到十分艰难。 她在路边停下来,坐在路旁的石敦上休息。此时已是中午时分,她感觉很饥饿,便赶忙掏出干粮,和着矿泉水,吃得很香甜。 此刻,程爽感觉自己已经精疲力竭,实在是骑不动了,她想,要是能坐上汽车回去,那该多好啊! 她抬头一望,只见一辆大卡车正从远处驶来。汽车越来越近,仔细一看,见车上挂着“支援武汉”等字样的红色横幅。她内心一阵狂喜:这肯定是向武汉运输物资的车辆。 程爽连忙站到路边,使劲朝汽车挥手。大卡车立即减了速,慢慢在她身边挺住了。 “大哥,您是去武汉吧?”她开心地朝司机大喊。 “是呀,我是从外地过来的,正准备将这一车蔬菜运去支援武汉呢!” “太好了,我代表武汉人民感谢您!”程爽由衷感谢道。“大哥,我是武汉龙渊潭医院的护士,想马上赶回去上班,骑车骑了快三天了,实在是骑不动啦,能不能请您帮个忙,将我捎带去武汉?” “行,你赶快上车吧!”司机答应得很爽快。并赶紧下车,将程爽的自行车放进卡车后面的车厢里。让程爽坐到驾驶室里,然后驾驶汽车继续向武汉飞奔。 “大哥您真是好人啦,在最危难的时候支援我们武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是转业军人,国家遇到困难,就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一把。你看,这是我们全村人捐献的蔬菜,虽然不是太值钱,但也是大家的一份心意啊,你说是不是?大家都想为武汉尽一份力,帮助武汉人民渡过难关啊!” 大哥一番朴实的话语,让程爽感动得泪流满面…… 经过三天艰难跋涉,千里骑车逆行,在这位热心大哥的帮助下,程爽终于回到了武汉。 来不及修整,程爽迅速回到单位,在龙渊潭医院的最前线,开始了新的战斗…… 第二十六章:万民监工两“神山” 第二十七章:方舱方舱,生命之舟 第二十八章:凄风苦雨的日子 第二十九章:八方支援大武汉 第三十章:病人就是我亲人 第三十一章:《援汉日记》温暖寒冬 第三十二章:“火神”见证中国速度 第三十三章:确保实现“床等人” 第三十四章:金钱难填欲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