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章节已被锁定 1.糖衣炮弹,甜头尝尝 2.送好礼,有讲究 该章节已被锁定 4.送礼,也要看心理 第二章以人为本 1.看人做事,不同对待 2.知识分子,得心的艺术 3.欣赏他人,赞赏下属 4.化解反感,征服人心 5.御人妙法,记住名字 6.犯错误,慢对付 7.无形妙计,倾听倾诉 第三章玫瑰赞美 1.用对鱼饵 2.明察秋毫,顺应场合 3.出奇制胜,征服人心 4.黄金分割点 5.一点新意,一片天空 6.人人喜赞,摸透人心 第四章个人魅力 1.谦和为美,细讲原则 2.自我影响,凝聚力量 3.诚能赢人心 4.无形幽默,团结人心 5.谦虚性格,征服人心 6.学会改变,学会坚持 7.灿烂笑容,温暖别人 第五章以情动人 1.送温情,暖人心 2.共同进退,得人心 3.替人着想,话便贴心 4.真情感人,起开心们 5.层层剥笋,消除疑虑 6.以德报怨,征服人心 7.记住名字,感恩之心 第六章拒绝的“不” 1.学会说“不”,酝酿在心 2.决绝领导,维护权益 3.巧说“不”,对部下 4.说“不”要委婉 5.拒而不疏,寻求理解 6.留有余地,给台阶下 第七章阳光自信 1.说话自信,别自卑 2.信心,征服人心 3.征服人心,懦者努力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成语的来历是人所熟知的。它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做事情一定要有胆量。“胆大飘洋过海,胆小寸步难行”,没有一点胆量,做人将一事无成。 一位朋友原先是一位老实得近乎呆滞的人,两三年不见,可真是“非复吴下阿蒙”了。他下海赚了一大笔,而且有一位漂亮大方、品性俱佳的红颜知己。从他的介绍中得知,生意上的成功不必说,爱情上的胜利也是全靠了胆量二字:他现在的女朋友原先被另一个很有背景的子弟缠着,但她并不乐意。他再三思虑,把各种文明的和野蛮的报复手段都设想过了,但为了求得真爱,终于壮起胆子,豁出去了……几经波折,阴霾俱散,有情人终得“牵手”,也算圆了花好月圆的鸳鸯蝴蝶梦。 在为他们祝福之际,你是否有所启迪呢? 有些人一想到有事求人,便恐惧万分,未曾开口心里就哆嗦开了,最终还是把事情烂在肚子里。细心回味一下,你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不光有事要求人时如此,在平日的人际交往中,一定也犯同样的毛病。 有关专家把这叫做“社交恐惧症”。 有些朋友害怕社交。比如音乐茶座、舞厅、咖啡馆等,甚至亲朋好友的喜庆宴请,凡到了人多的地方,他都感到不自在,有时遇到熟人也避得远远的,唯恐交谈应酬。 社交恐惧症的成因很复杂,根据最一般的心理分析,自卑和害羞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患有这种症状的人,很难自然地与人交往,因而常常处于某种孤独状态,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可称是一个自卑感较强的姑娘。自从她踏进贾府以后,她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失落心情,虽有贾母疼爱,但终因家道衰落,来自他乡,内心深处处处感到与其他姑娘不平等。 这位苏州才女自尊心极强,加上生性内向,于是每当各种聚会场合,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便独处一隅,郁郁寡欢,不愿多与他人主动交往。正是林黛玉的这种极度自卑感,妨碍了她与众姐妹的融洽相处。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不少见。有些人平时形单影只,身边连个朋友也没有,一旦遇上什么麻烦事,如果有人鼓动他去求人,简直就像推他上刑场! 自卑心理是完全可以战胜的。首先要增强自信心。其实,无论在哪种社交场合,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大可不必自渐形秽,以为低人三分。 因为自卑,有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实际上,这多半是自己低估了自己的缘故。而如果别人有轻视自己的行动,那也往往是自己不恰当的躲避行为所造成的,由于游离于正常的交往圈子之外,别人就无法对你作出正确的判断而造成疏远、冷漠,这又反过来强化了你的孤独感,造成恶性循环,从而使你显得更不合群。 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是抛弃自卑感,大胆率直地进入各种社交圈子,在互相交往中,双方即会显露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学会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是要忘掉自我,害羞的人都过分注意自我:我这样说话好不好?我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我开口求人,会不会唐突?人家拒绝我怎么办?满脑子转着这样的念头,结果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拘谨,如不及时摆脱这种窘境,势必导致交往失败。 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眼前的交往对象未必比自己高明,或许他也羞怯和害怕。在这种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变得泰然自若,镇定沉着,而精神上的忘我和放松一旦形成,正常交往的条件和气氛就出现了。 另外还要加强实践,勇敢地率先迈出求人的第一步。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已经指出的那样:一次成功的社交经验,会极大地破除社交神秘感和增强自己对社交的自信;多次成功的体验,就会使人形成对社交的新的条件反射,学会自然大方地与任何人交往,坦诚磊落地与人相助相求。归根到底,没有天生的社交活动家,社交恐惧症的最后根治,只有在反复的实战锻炼中才能实现。 做个真汉子 求人办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一求即成的。许多朋友因受不了求人失败的挫折感的折磨,闷闷不乐,长嘘短叹,或者哭天抹泪,要死要活,君不见,有些人求人不成,跳楼上吊的都有,花样百出,这太不值得。希望各位朋友在看了本书后,能够增加一些心理承受力,懂得挫折是求人过程中的家常便饭。 翻看美国名人录,你就会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曾经历过多少不顺、气馁、挫折与个人的不幸。 从名人的传记和自传中,你也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可能被挫败击倒而一蹶不振。 或者你可以这么做:设法去了解你公司的老板、同学中的佼佼者或任何你认为有成就的人,当你深究他们的背景,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由挫败中走过来的。 在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可能不遭敌对、艰难与挫折,但你可以将这些挫败化为驱策你向上的动力。 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一受挫折,便四平八稳地栽在那,再也爬不起来,或赶紧爬到另外一个地方,再也不愿抛头露面。 伟人之所在成为伟人,就在于他被击倒后再爬起来,永远不服输,这便是所谓的意志钢强,心理素质良好。 世界超级富豪亚柯卡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他曾被自己的老板亨利・福特猫戏老鼠般地玩弄过,但他挺过来了。 他说:“个人的痛苦我可以忍受。但是蓄意把我当众羞辱是太过分了。当时,我满腔怒火,我可能作出愚蠢的抉择,我可以把怒火引向自己,其后果不堪设想。我也可以将怒火化为力量,设法有所建树。” 人生有无数的小岔路口,也有几个真的很大的岔路口,那是生死攸关、是非立断的关键时候,只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你就赢了,一个人的奇迹往往就是在最后的五分钟内产生的。只要你能顶住,你就是个真的汉子,最美的鲜花和最漂亮的女人都最终属于你。 有些人本打算一旦遇到某人,便立即把心事向对方诉说一番。不料,见了面将对方的脸色、表情、社会地位和职业做了粗略的判断后,便缄口不语了。 你如果一直保持沉默,别人是无从替你理出解决困难的头绪的。因此说,我们不论遇到任何事情,不要一开始就抱着灰心的态度,纵使为对方取笑,也无伤大雅,何不道出心中的秘密,说不定可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 你是不是对任何事情一开始即抱定灰心的态度呢?和朋友一起聊聊天,不必把心事积压在心中,不妨说出来让大伙儿听听,也许解决你烦恼的范围将会扩大。 中国人相信“风水流轮转”,即使你真的目前境况不如人,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说定你日后不胜过千千万万人呢?不要被人“我是贵族的后裔”的架子所吓倒,要有“我是贵族的祖先”的气概,这样,你在求人时才能不卑不亢,有理有利;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将自己的才能正常地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要说这是不可能的。这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皇帝轮流做的不可逆循环链。风水转过来了,想不发达都不行,这就叫运气来了门板也挡不住。 所以,一定要对自己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这样以信心激励行动,行动又反过来加强信心,如此良性循环,就一定能达到最终目的。 说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有严重的自卑感,你会感到意外吧?他从小就为自己那双灰色的小眼睛而十分苦恼。可是,他决定以一种伟大的自我创造来弥补造物主给他带来的缺陷之后,自卑感变成了上进心。他不再为自己天生的眼睛苦恼,而是创作了流芳后世的作品,获得了许多美女的青睐,直挤得他的房子大爆棚,感叹女人得来全不费功夫。 再比如,许多男人为自己个矮而自卑。 驰名全球的管乐指挥伯恩斯坦、美国国防部长伯格、影星伍迪艾伦都是矮个儿。不过,很明显,矮小的身材并没有阻碍他们的事业。我们还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类似的例子。 凡是想补救自己个矮的人,往往努力追求较大的成就。洛杉矾加州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教授查理华这样说。历史上有许多因补偿作用而成为留芳百世的大人物都是矮个子,最著名的一个便是拿破仑、匈奴王阿提拉、斯大林。 精神上的痛苦,可以保持精神上的健全。自卑感经过转化,会成为催人进步的激素。如果你因为有了自卑感而自卑,那就是不明智了。因为令人难堪的性格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环境乃至你自己造成的。为此,你必须从深入地思考生存的技能、环境的变化上,设法寻求一点一滴的启示,由自卑趋向坚强。 要善于利用自卑感,自卑就是你发愤图强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你清楚地、有时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看清了你在人生道路上纠正或者以别的成就弥补这些不足的目标。你以意志的毅力朝着这一目标前进,在前进的道路上逐步抛弃自卑,”克眼苦恼。这种经历能将你的性格磨炼得坚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人生进取的利器。 自卑促成坚强,令人难堪的性情可以作为发展自己的跳板。关键在自己。 死马权当活马医 有些人往往还未去求人之前,总是认为“这事不可能吧”,“别人不肯帮忙吧”,诸如此类消极的想法,殊不知正是这想法妨碍了自己。 拿破仑说:“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同样,你的字典里也要丢掉“不可能”这几个字,就象丢掉一块手纸那样坦然潇洒。其实,人是很能适应环境的一种动物:只要肯尝试,没有一件事是绝对“不可能”的。 你是否曾无意识中,经常使用许多否定的语句?如“不可能”、“不行”、“不好”、“没办法”、“不要”……之类,或者在你的家人、同事之间,也有人时常采用这种说法?而凡是说“做做看”、“说说看”、“我赞成”、“一定能够成功”、“有兴趣”……这类字眼儿的人,常常是能勇往直前、积极行动的人。 虽然只是用语不同而已,但是在你内心深处,对于所求之事的看法,已经无形中受到了影响。 必须要下定决心,在日常生活的言谈之中,绝对不要说否定的字眼儿;而且,还要进一步以肯定的字眼儿来代替。若能做到这点,你自然就会具备积极行动的姿态,而对别人的说服力也大大的增进。 两种不同心态,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晴天时有太阳,阴天时无太阳”。 这句话是不对的,要知道,阴天时太阳是在云层上边的啊! “钱包里就只剩1000块钱了。” 应该改作“还留有1000块呢!” 对求人每一件事都要作如是想。假如在不知不觉中,在自己的周围预备好了一些否定词的话,就已大大降低了对所求成功的可能性的期望。 与其愁苦一生,不如欢喜度日。 不要因有事求人而整天愁眉苦脸,想着万一不成怎么办。事实上大可不必想那么多,只是万一,还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成功的可能呢。 是的,自信是成功的阶梯,但是话又说回来,有时过分自信,又往往导致在失败面前情绪一落千丈,心理无法承受巨大的打击。有时倒是那些对成功不抱大的希望,甚至做最坏的打算的人,才不会因失败而面子上过不去。 某市业余京剧团招考演员,爱好者云集报考,有两下子的也不乏其人。可见竞争必然十分激烈。 薛小姐天资不错,父母均是京剧票友,打小颇受熏陶,因此,心中深具信念,并未将这百里挑一的活路放在心上。面对正襟危坐的考官,心里一点也不紧张,以为自己一张嘴,一作“活”,必会得到一片赞叹声。 而另一位李小姐却没有这么得意,她不断想,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大多,名额太少。 结果,李小姐从容自若地走出考场,而薛小姐却是哭着跑出来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在自己的伙伴堆里始终感觉抬不起头来。她总在想当时自己必胜的情绪对伙伴们的影响是多么大,大家谁也不怀疑她会荣登金榜。这下可好,大家一定会背后耻笑我…… 当初被她生拉硬拽去的李小姐,虽然同样被淘汰,但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受不了。原因就是报名时是薛小姐再三动员算是陪她才去的,没有抱什么希望,最多是试一试的心理,因而对落榜并无所谓。 一个人如果对成功的可能性感到怀疑,不妨先降低目标,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就会缓冲失败时的打击。这是一种在不愉快状况下保护自己面子的防卫措施。这种心理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例如在约会时,在等候之余往往心怀“他(她)是否会来”的心理准备,如此即使不能尽意,也不至于感到面子上难看。倘若对对方赴约坚信不移,而一旦预见落空,就会因面子上挂不住,或大光其火,或心灰意冷,感叹“流水落花人归去”,人情似纸。 《格利佛游记》有一句名言:“不抱任何希望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不会失望。”尽管这句名言可能含有讽喻之意,但反映的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前面所说的降低目标意义相同。我们常说的“向最好处努力,往最坏处打算”也是这个意思。老百姓说得更通俗:“死马权当活马医吧!” 期望值越高,失望的悬崖越深。犹如对待名胜古迹,慕名而去,结果往往失望而归,所谓看景不如听景是也。而在山坡峡谷,林间溪边,信步所至,随意漫游,所见一花、一木、一泉、一石,倒常常会为之惊喜,为之流连,并因之而获得意外的欢愉。 四、自己的梦还得自己圆 遭到拒绝,受到羞辱,不论来自何处,官方的、权威的或你心爱的异性朋友的,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你自己不拒绝自己,只要你在遭到拒绝或羞辱之后仍然站立起来,你就有可能成功。 自从哥伦布知道地球是圆的之后便萌发了横渡浩瀚大海的梦想,他想去一睹东方的富庶和繁华。1484年他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航海计划,希望得到资助。 葡萄牙国王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的请求。而且他还招来了王公大臣们“白痴”、“疯子”、“狂想家”等恶毒的诅咒。 哥伦布没有灰心。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向西班牙王宫递交了航海探险的计划,恳求得到资助。这计划却一去不返,音信全无。 于是,他再把航海计划送给英国国王、送给法国国王,均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他仍然耐心地等待着,精心地筹划着。不觉已贫困潦倒,已白发苍苍。可是他依然耐着性子等待。他坚信他的计划总有付诸实践的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到。1492年4月,因西班牙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国王和王后一时高兴激动,为进一步显示国威,终于同意了资助哥伦布的航海计划。 哥伦布的终生梦想得以实现。 别人无论多少次的拒绝,都抵不上你自己一次决定。只要有了这一次自我决定,不轻易改变它就够了。 ――用你坚韧的毅力去改变别人对你的拒绝,不可因别人的拒绝而改变了你。此也算得成功诀窍之一吧。 哥伦布对自己的梦想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能够坚韧不拔,一忍多年。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求人者对自己的希望能否实现,心理没底,一旦某个“大人物”拒绝了你的请求,便觉得自己毫无希望了。 怎样对待名人权威的判断和拒绝呢?他们有时候也胡说八道吗? 1832年,一位生于意大利农村小客栈主之家、曾从乡村乐师学音乐的农村青年,经人资助前来报考米兰音乐学院,他想在这所正规的音乐学院深造,学到系统的音乐理论和作曲知识。他叫威尔第。 主考老师是一位音乐界的名流,他瞪着眼睛看到的竟是这样一个土里土气小农夫般模样的青年,觉得好笑,连忙劈头盖脑地对他说:“你知道这里是造就什么人才的吗?你知道音乐人才的一半是天赋天生的吗?我不要考你了,你的年龄已经超过造就音乐天才的关键时期。而且凭我的直觉,从你这副模样神态,就知道你绝对不是弄音乐的材料。改行吧,小伙子!” 他被拒之门外。 他才19岁!音乐,梦寐以求的事业,引起过他无数次激动和兴奋的宏伟理想,突然遭此死刑般的宣判,有什么打击比这更残酷?有什么打击比这更惨重? 威尔第却没有被打倒。主考者的拒绝和宣判没有使他动摇对音乐的追求。 名流有名流的偏见,有名流式的胡说八道。他这么想着。 我果真没有音乐天赋吗?有音乐天赋的人也许就正是像我这副模样呢!他这么自信。 他毫不犹豫地全身心去拥抱音乐,一意孤行,另求良师,刻苦自学。一边学习,一边创作。 终于,一大批震惊意大利和世界乐坛的歌剧、乐曲从他的手中流出:《把号角吹响》、《纳布科》、《伦巴第人》、《欧那尼》、《利哥莱托》、《行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追思曲》……他被公认为意大利第一流的作曲家,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中国人不是常说“自己的梦还得自己圆”吗?既然如此,就不要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人生在世,求人可以救一时之急,但长远的梦想还要靠自己去实现。决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有人泼冷水便自暴自弃。 第八章知己知彼 1.瞄准靶子,再做行动 2.进门看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