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615章 晋商的末日(第二更,求订阅)

第615章 晋商的末日(第二更,求订阅)

作者:无语的命运 返回目录
        

“还,不说?”


        

冷笑一声,石磊走到王三公子的跟前,直接挥刀砍下。


        

“噗!”的一刀下去,血就喷出了四五尺远,身首两截的王三公子就这么倒在了地上。


        

鲜血顺着地上的石砖流淌着,一旁的王四公子整个人都吓傻了,跪在地上的他早就被吓的屎尿横流,只是不住的哭喊道。


        

“爹,爹,您快说吧,儿,儿不想死啊,儿还不想死啊。”


        

王四公子的哭喊声随着一刀下去,同样嘎然而止了。


        

眼睁睁的看着四个儿子,就这么被砍了脑袋,王登库整个人都傻了眼,他没想到这人居然会这么狠,他的身体不停的颤抖着,怒视着这人。


        

突然,王登库的大笑声嘎然而止了,他惊骇的看到几名官兵抬来了一个满是泥土的木箱。


        

那,那是……那是埋在地下的银子!


        

他,他是怎么找到的?


        

“你,你不得好死……”


        

说罢,他突然哈哈大笑道。


        

“你,你杀了王某的四个儿子,无非就是为了银子,好,王某就是死,也不会说出来的,到时候,你办差不利,姓朱的必定会杀你,哈哈……”


        

听着那个人的禀报,王登库整个人都傻了眼,失神道。


        

“这,这怎么可能,他,他们怎么找、找到的?”


        

瞧着王登库那副模样,石磊冷笑道。


        

“找到了吗?”


        

石磊问道。


        

“禀报指挥使,我们在王家后宅发现三处埋藏窖银的地点,总共有五批,主宅院中有一批,在侧厢屋子下面还有一个地窖,银子就在地窖中放着,还有……”


        

“你,你一开始,就,就知道银,银子在那?”


        

终于回过神来的王登库怒视着石磊怒吼道。


        

“那,那你为何要,要杀我的儿子!”


        

“姓王的,石某来的时候,皇上特意赐给了石某神器,别说你只埋了一丈深,就是埋上三五丈,也能把你们埋的银子给起出来!”


        

什么神器?


        

就是金属探测器而已,中国商人最喜欢干什么?就是把银子埋在地下,有时候一埋就是几百年!甚至直到抗战那会,他们仍然这么干,到最后不少人家都便宜了小鬼子——人家也有金属探测器啊!小鬼子在山西大户人家挖出来的银子,有不少就是明代的。


        

“啊!”


        

王登库一听,勃然大怒间突然放声大吼起来,下一瞬间,眼前一黑,人就倒了下去。


        

旁边的内卫见状,连忙上摸了下脉博,然后禀报道。


        

“因为……”


        

石磊笑道。


        

“就是想杀给你看啊!”


        

瞧着哭成一团的王家人,石磊冷冰冰的说道。


        

“奉上命,王家勾结东虏,卖国求荣,罪无可恕!王家上下的男丁无论老幼,一个不留!女眷充作营妓!”


        

一时间,王家大院内哭声响成一片,哭喊伴随着绝望的叫喊声,对此石磊完全是一副充耳不闻的模样。


        

“指挥使,王登库死了!”


        

瞧着气急攻心被活生生气死的王登库,石磊冷笑道。


        

“死了,这倒是便宜他了……”


        

这些从三百余家晋商家中起获得的银箱子,整整齐齐的堆放在后院中。周围尽是荷枪实弹的官兵守卫。


        

其实,在过去的几年中,除了忙着杀人,就是忙着起获晋商的藏银了,不止是王家如此藏银,大小晋商都习惯把银子埋藏在地下,而且他们也不会把所有银子都藏在一处,而是将银子分散的藏在各处。


        

其实,抄家这个活,本身就是颇为费力。


        

……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山西大大小小商家皆被抄没,男丁无一人放过,女眷发往边塞充作营妓,在震天的哭声中,整个山西无不是一阵哗然,任谁都没有想到,新皇登基后的第一刀,砍的居然是晋商。一群数典忘祖、勾结东虏,残害百姓千百万的晋商!


        

在举国上下都在为晋商数易其稿、勾结东虏的罪行而愤慨的同时,在太原城外的驿站院内,一个个银箱堆放的有如小山一般。


        

范家……留着他还有用处!


        

“石指挥使,你刚才说、说是多少银子?”


        

周遇吉浑身不住的颤抖,眼睛中满是惊骇之色。


        

抄晋商八大家时如此,抄那些依附于八大家的大小晋商同样也是如此,几乎所有数得上号的晋商,差不多都给一锅端了。


        

而且还是证据确凿,毕竟,石磊已经搜集了几年的证据,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让范家逃掉了。


        

不过,随着抄家抄出来的银子、金子、铜钱、古董、字画等成果被一一清点出来之后,石磊反倒是释然了。


        

这些人可都是“积世之家”啊!


        

谁家不是家大业大!


        

浑身颤抖不已的周遇吉,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盯着石磊问道。


        

在过去的半个月中,他一直全力配合石磊的行动,这可是陛下亲自部署的行动,他必须全力配合。


        

沉吸一口气,石磊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说道。


        

“光是抄出来的现银就有一万万一千万六百余万两,而且这还不包括抄得黄金古玩字画,初步整理出来的房契地契。倘若将这些东西全都加起来,恐怕会超过两万万两!”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银子解运京城,还有,就是土地如何安置!”


        

相比于银子,土地才是真正的大头,三百余家大小晋商,谁家里没有几千、上万亩土地。


        

看着石磊,周遇吉说道,


        

“石指挥使,这么多的银子,有没有算错?”


        

“这个数字绝对错不了的。”


        

石磊随口说道。


        

“是担心有人趁机吞没?”


        

“不是担心,而是肯定会,这些人的土地不仅遍布山西,南北直隶、湖广,以至于山东、河南、陕西,甚至就连四川都有,没有趁机吞没,可能吗?”


        

“指挥使放心,山西这边有我盯着,没人敢动手脚,至于外边……”


        

“金银器物,这些必须要解运京城,毕竟,陛下登基后,到处都是用银子的地方,这笔银子正好能供朝廷用度,可是土地呢?”


        

“土地?指挥是担心?”


        

周遇吉试探道。


        

乾圣元年,对于山西大小三百余家晋商来说,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中的许多大族从明初就一直延续至今,满清所谓的“八大皇商”,也就是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这八个皇家商人。不过只是这个群体的代表而已。


        

他们八家,虽谈不上是山西望族,但是世代经商的他们,积累的财富也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因为是皇命,刚刚接任的山西巡抚不敢不一查到底,更不敢不一抄到底。


        

晋商王登库,论罪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本宗抄家流放,


        

周遇吉的目光冰冷道。


        

“我还真不相信,都到了这时候了,还有人不怕死!”


        

……


        

无一人例外,没有判词,没有会审,只有一纸皇命,真正诠释了那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本人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


        

营妓是什么?


        

打仗是男人的事,而在军旅生活中又难免有压抑情绪,为慰藉军士,故有营妓。这事始于春秋,在明代改名叫“教坊司”,不过那地方和普通兵丁无关,因平虏军当时远在辽东,为了慰藉军士,故才重新设立营妓,大都是以东虏女俘充当。


        

晋商靳良玉,论罪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本宗抄家流放。


        

晋商王大宇,论罪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本宗抄家流放,


        

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


        

至于各家所出官员,不论是否知情,全都罢职流放!祖上所出官员,收回朝廷封敕。各家的进士牌坊、孝义牌坊,全部立即拆除!


        

整个山西,三百余家大小的晋商就这么一下子被斩草除根了,本家无论经人丁多少,男丁一率诛杀,女眷没入军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抄家。


        

抄家,抄的不仅仅是家中的银两、首饰之类的浮财,更重要的是田地、房宅,这些东西散布在各地,一时间难以查抄,而且这些个晋商一个个的都是“狡兔三窟”,单就是银子就埋藏在各地,更何况是那些死物,况且田地之类的固定资产分散在各地,还有利于逃税,所以,也就是数清查这个最费时,也最费事。


        

前后差不多用了整整个一年的功夫,在各地官府的共同努力,才总算是把这些东西给抄尽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没有人徇私,有没有人中饱私囊……说实话,真的没有办法避免。


        

但是,至此有明一代,凭借着“开中法”崛起,盘桓在大明北边三百年的晋商,从此之后便彻底的烟消云散,非但作为一个群体彻消失,甚至就连同他们积累了数百年的家业,也尽数抄入国库,因为抄没的金银太多,以至于百姓纷纷传道着“晋商跌倒,乾圣吃饱”的说法。而“晋商”这个名号,在大明朝非但成为了一个传说,同样也成为了一个与“卖国贼”划上等号的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