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大明修真 > 第二章林寒宇的选择(求推荐票和收藏)

第二章林寒宇的选择(求推荐票和收藏)

作者:凤走猫步 返回目录
        

第二章林寒宇的选择(求推荐票和收藏)


        

永乐初年,大明丢了土地肥美的关西、河套;


        

宣德三年,大明又在文臣的忽悠下,把稻谷可一年三熟的交趾给放弃了;


        

天启二年,广宁大战我大明被后金所败,退守山海关,东北全境丢失殆尽。


        

人口暴涨土地锐减,大明人均耕地数量自然少得可怜,再加上从不缴税的皇亲国戚、官僚士绅,所有赋税徭役都压在升斗小民身上。


        

“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连田”,这在这个世界绝不是夸张的形容词,而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甚至犹有过之。


        

即明君下的文臣须是: 管仲,  张良 ,诸葛亮, 房玄龄等贤臣。


        

武将须是:蒙恬, 周亚夫 , 霍去病,祖狄 等武将。


        

如果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话,那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病治脚起不来什么大用,大明最多是多活几十年罢了。


        

时至今日,大明犹如病入膏肓的人,让一个根本没有接受过帝王术教育,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朱由检,根本无法力缆狂澜。


        

除非把历史上公认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朱元璋等其中之一来到这里,才有那么一丝丝希望。


        

而且光是明君还不行,必须得有贤臣!


        

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那是一种刺骨锥心的痛,那是一种国破山河的恨,那是一种华夏民族的耻辱!


        

这股滔天的恨意时时刻刻都在林寒宇耳中缠绕,挥之不去的同时也刻骨铭心。


        

林寒宇也是知道大明的积重难返,这才分外拒绝成为朱由检,始终不肯接受现实。


        

然而就在这浑浑噩噩的一个月里,林寒宇占据的这具身体中朱由检的灵魂。


        

总是想起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点点滴滴,一幕幕看着手中的大明王朝逐渐灭亡,却只能无力的看着!


        

多少次午夜梦回,多少次一觉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巾,怎么能让大清魔族入主中原!


        

“也罢!从今往后,我林寒宇便是朱由检,祖宗留下的万里江山,人族中原亿万安危,我自一力承担!”


        

一个月后,八月十一日下午,已经病入膏肓的天启帝急招信王入宫,无论是因为两年前的突破灵王境失败还是吃错补药,总之少年天子知道自己已命不久矣了。


        

同时,林寒宇在夜里也经常梦见少年锦时的他在兄嫂护荫下衣食无忧逍遥自在,直到兄长一朝驾崩。


        

少年从兄长手里接过万里江山,从此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早生了华发,皱纹如沟壑。


        

可即使兢兢业业勤政十七年,少年熬成了中年,却依然无法挽回王朝崩灭、家破人亡的命运,梦中画面最后定格在一棵生长在煤山的歪脖老树上。


        

落轿后,朱由检在两名宫人的带领下,进入皇帝的寝宫之中。


        

刚踏入房门,朱由检便闻到屋内散发着浓烈的千年灵药参汤味道,他心头一震。


        

算算时间,当即明白,自小和他相依为命的皇兄朱由校,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灵王境是修士的一道大关,也是生死关,不知道有多少修炼者死在突破的关口上,天启帝不过是其中一个。


        

虽然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子孙,不过这种事情显然也需要他独自走完,只不过他要比别人稍微轻松一点。


        

朱由检随着匆忙赶来的天使司礼监太监王体乾走,来到大明万里江山的中心——紫禁城。


        

“是的,臣弟来看望皇上了。”看着时日无多的天启帝,朱由检脑中不由浮现出两人相依为命的画面,忍不住悲从中来,落下两行泪水。


        

虽然天启和朱由检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他们的生母王才人、刘淑女分别被宠妃李选侍及朱常洛生生打死,兄弟俩自小便没了娘,可谓同病相怜。


        

尤其是朱由检,他的生母刘淑女被父皇朱常洛亲手打死,父皇自然对朱由检百般看不顺眼。


        

此时,屋内一位颜色比信王妃还要艳丽几分的宫装女子正悉心照料着床榻上的天启帝,此女正是张皇后。


        

张皇后向来就对朱由检照顾有加,朱由检恭敬道:“皇嫂。”张皇后对朱由检点了点臻首,便在天启帝耳边轻语几句。


        

躺在床上,原本病恹恹脸色弥漫着死气的天启帝,一听朱由检来了,似是回光返照一般,脸色竟恢复几分红晕,他强提一口气,道:“是吾弟来了吗?”


        

“文官们不可信,别听他们胡言乱语。”带着吾家有弟初长成的欣慰,天启帝强打精神,一字一句叮嘱道。


        

听到朱由校这句话,朱由检不由脸上一热,羞惭交加,对朱由校更是钦佩不已。


        

诚然,原来时空历史上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但在史书上的评价,朱由检犹在兄长天启帝之上。


        

好在年纪较大的兄长朱由校一直对其关爱有加,朱由检才能顺利成长。


        

朦胧之中,天启帝看见相依为命的弟弟已经长大成人,站在他的面前,脸上不由浮现几丝欣慰,示意近侍给弟弟搬一个凳子,坐到近前来。


        

能凑到天启帝跟前的近侍自然不缺机敏伶俐,很快就搬来一张小凳子,可无论朱由检坐到哪儿,天启都不太满意,直到朱由检不顾礼仪凑到病榻跟前,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但结果却是做多错多,南辕北辙,以至于丢了大明江山,然后自挂东南枝。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正因朱由检始终未把天启帝发自肺腑的这句“文官不可信”放在心上,错信了文官们。


        

崇祯自从登基之后,每日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勤俭持家,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然而,宠信魏忠贤,在史书上被诬为不务正业的天启,虽然同样面临内忧外患,却始终掌控大局,并未让摇摇欲坠的大明滑向更深的深渊。


        

反观史书上得到不错评价的朱由检,虽殚精竭虑,勤政远迈洪武。


        

当李自成攻破京城,文官们争先恐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朱由检这才悲愤发出“文臣人人可杀”的哀叹,呵,多么痛的领悟!


        

“臣,知晓了!”和历史上的“呵呵”反应不同,朱由检说出此话时分外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