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大明修真 > 第六十五章出宫见闻(求月票收藏)

第六十五章出宫见闻(求月票收藏)

作者:凤走猫步 返回目录
        

第六十五章出宫见闻(求月票收藏)


        

朱由检处置完军务,便又回到御书房处理折子。


        

都是王承恩命人一堆堆分理好的,朱由检拿起另一堆,看了眼就皱眉。


        

这是都察院联名上书,要求增补内阁辅臣的折子,一连好几道都是。内阁的票拟是‘拟准’。


        

朱由检掂量着折子,心里若有所思。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只是如果选上来的不听话,徒增麻烦。


        

他心里想着人选,突然转头看向王承恩道:“温长卿,还任礼部侍郎吗?”


        

王承恩想了想转过身,道:“是,还在礼部。”


        

历史上温体仁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


        

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崇祯三年(1630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入阁后他逼迫周延儒引退,自己成为首辅。


        

朱由检点头,想到温长卿!


        

温长卿即温体仁(1573年—1638年),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


        

明末大臣,崇祯年间朝廷首辅。


        

王承恩神色一怔,道:“皇上,这是,要让他们入阁还是?”


        

内阁辅臣,无不是四殿两阁的大学士,东阁最为末端,往往由此开始。


        

温体仁资历也还不够,朱由检摆手道“先授礼部尚书,参与政事,不入阁。”


        

崇祯十年(1637年),请辞获批,第二年在家中病死。


        

只是目前这人资历还太浅,现在能够进入内阁的,无不是东林党人或者立场偏向东林党的。


        

看了一阵子,朱由检一阵烦扰,起身道“将折子还内阁,入内阁预政务。”


        

朱由检让崔呈秀与周应秋入阁就是想让他们做刀,把京城内的商税收起来!


        

朱由检站在御书房内,莫名的直觉一阵烦闷,走到门外,看着偌大的皇宫,瞥了眼不远处迎风而立,颇为英俊潇洒的袁崇焕,心里顿时好了不少,微笑道“走,出去逛逛。”


        

袁崇焕猛然单膝跪地,道:“遵旨。”


        

王承恩有些明白,答应一声,转身去传旨。


        

朱由检站在那默默盘算着,现在内阁有黄立极,来宗道两人。


        

内阁如果加上孙承宗,崔呈秀,周应秋和东林党的钱谦益六人应该足够了,接下来,就是要补齐六部缺职的尚书侍郎了。


        

朱由检背着手,在京城大街上慢慢的走着,与身侧慢半步的袁崇焕笑道“袁崇焕,京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你知道吗?”


        

袁崇焕在京城待的时间不长,对京城还不熟悉,想了想道:“臣不知。”


        

朱由检失笑一声,道“走,找个地方听戏去。”


        

朱由检看着转身的袁崇焕,他如同一个机械,一丝不苟的人。


        

这次出宫,朱由检没有带曹化淳,只带着袁崇焕与几个便衣侍卫,悄然出了宫。


        

烟花三月下扬州,四月的京城,虽然还有些寒意,却也有暖流流动。


        

朱由检眉头一挑,带着好奇之色,背着手迈步走了进去。


        

跑堂倒也是眼尖的人,见朱由检衣着华贵,气度俨然,尤其是身后跟着的‘下人’也都颇为不凡,连忙热情的招呼道“这位公子,里面请,今天是江南名角小红元在京城的第一次上台,你是来着了。”


        

“哦,好,给我找个好位置。”


        

袁崇焕没有异议,刚要跟上猛的回头,在他们身后不远处,几个人慌忙转身,隐匿在人群中。


        

袁崇焕转头稍作沉色,便不动声色的悄然继续跟着朱由检。


        

很快,两人来到一家戏苑,朱由检看着门旁的立牌,楷体大写着‘花木兰’。


        

朱由检坐下来,拿起盘子里的瓜果,然后抬头看向站在身侧的袁崇焕道“来,坐。”


        

袁崇焕微微躬身,却没动。


        

朱由检摇了摇头,道:“你啊,比王承恩还不开窍。”


        

朱由检喜形于色,虽然完全不知道这个人,还是很高兴的扔过一块灵石。


        

跑堂接过灵石,顿时越大喜道:“好嘞,公子请,我给您找一个看戏的好位置。”


        

朱由检被跑堂领到了二楼,的确是一个好位置,恰好是台子的正中。


        

左边一群人被跑堂的领着,直奔朱由检右边的桌子走来。


        

袁崇焕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眼,右手做了个手势,两个人悄然走到两桌之间,隔开了这群人。


        

一共三个人,都是锦缎华服,看上去很是尊贵,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淡淡的笑容,大步而来。


        

袁崇焕没有说话,警惕的看着周围,又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做了一个手势。他身后的侍卫无声的悄然离开。


        

朱由检看着台子,上面还没人,倒是下面的看客熙熙攘攘,没多久就坐满了,大声谈笑议论着。


        

朱由检侧耳听了听,隐约听到春茶二字。嘴里嚼着坚果,细细的听着。


        

三人说笑着坐下,李掌柜是一个中年人,他看着戏台,开口道“庆云楼的板鸭,鲤鱼,江云耀的女儿红……”


        

“唷,李掌柜,今天可是大方,就这几样就要十几枚灵石了……”


        

李掌柜摆了摆手,颇为矜持的笑了起来。


        

“李掌柜,你有茶田千亩,茶山数座,今年要赚大了!”


        

“没有没有,还是山右的范大掌柜,听说他单单在四、川的茶田就有三千亩,更何况还有江南的几座山……”


        

“真是馋的我不行,你们都有的赚,我今年是亏大了,一百多万枚灵石扔进了水里!”


        

钱仲永做的却是米粮,近些年南粮北上,高价出售,着实了不少财,他的祖上与顾宪成有旧,以此连上前任漕运总督李三才,占了漕运的大便宜,也是身家百万之人。


        

三人的生意彼此交错,相互帮忙,早就是‘至交好友’。


        

杨庸正看着李正云的大手笔,瞥了眼两人,摇头叹道“我是比不上李兄了,魔族大军兵临城下,毁了我一半货物,我的半数身家都赔了进去。”


        

三人分别是李正云,杨庸正,钱仲永,他们都是江南的富商。


        

杨庸正以布庄起家,后绸缎,瓷器,私盐,茶叶等等凡是赚钱皆有涉及,现在是苏州首富,亲家与织造府关系密切。


        

李正云是浙、江杭、州人,漕运起家,现在主业是茶叶,在大明说不上第一,却也屈指可数,祖上是浙江按察使。


        

李正云的漕运生意早就停了,神色怔了怔,试探着问道“听说,那个船行,是东林党李三才的大公子的?”


        

杨庸正脸色微变,连忙压低声音道“李兄慎言。


        

钱仲永瞥了眼不远处,一直看着戏台的朱由检,嗤笑一声道:“没事,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咱们说咱们的。”


        

李正云看着杨庸正,摇头一笑道“杨兄可不要诓我们,你的身家我们是知道的,区区百万灵石,岂能动摇你的根基?”


        

钱仲永看着两人,苦涩的道“你们二位身家丰厚,来灵石地方多,可老弟我就惨了,漕运衙门已形同虚设。


        

以前的生意大部分做不得,短短几个月,我就赔了几十万灵石,几十条船停在码头出不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有生意……”


        

袁崇焕点下头,皇帝出宫,王承恩那边知道,派人保护也很正常。


        

钱仲永话音落下,李正云看了眼朱由检,见他盯着戏台没有反应,便稍稍凑近,低声道:“我听说,这位李大公子了不得,据说漕运的船一半的掌握在他手里。”


        

杨庸正的目光在两人身上转悠,眼神里的那抹焦虑慢慢淡下来,整个人显得很沉着。


        

钱仲永的声音不大不小,朱由检以及身边的袁崇焕听的一清二楚。


        

袁崇焕神色一冷就要向前,朱由检看着戏台,神色不变的摆了摆手。


        

袁崇焕冷眼看着几人,他身边不远处的一个侍卫走过来,低声在他耳边道:“都督,是东厂的人。”


        

杨庸正神色不变,心里却苦笑。他要是真与范永斗有多大交情,又岂会窝在京城数月疏通关系?


        

不过,眼前这两人对他的生意都有很大的助力,沉吟一声,道:“据在下的消息,范大掌柜估计很快就要来京城,到时候我可以去试探一番。”


        

“好!”李正云大喜,道:“若是能与范大掌柜联手,今年的茶价就是我们说了算!


        

李正云与钱仲永对视一眼,李涵缮看向杨庸正道“杨兄,听说,你与山西的范大掌柜有些私交?”


        

杨庸正看破了两人的意图,慢慢的喝了口茶,道:“不错,上一次范大掌柜来京,与我一起讨论过盐引的事情。”


        

钱仲永接着道“听说,这范大掌柜与李大公子颇有交情,李大公子的几个商会,私盐,漕运上都给了他不少实惠,杨兄,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二?”


        

朝廷收茶税一年不过七万灵石,只要我与范大掌柜联手,完全可以多赚三百万灵石!不用私盐,我也能赚回来!”


        

朱由检看着戏台上的咿呀咿呀,心思却不在上面,听着三人的议论声,眉头不自觉的皱起。


        

茶税他倒是没有关注过,却也没有想到,利润居然会有这么多!


        

而且据说盐税利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