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过客流星 第一章 诺顿异地设分校 第二章 升入高中的天使们(上) 第三章 升入高中的天使们(下) 第四章 隆重的开学典礼 第五章 学科督导争夺战 第六章 钱校长的冷幽默(一) 第七章 钱校长的冷幽默(二) 第八章 钱校长的冷幽默(三) 第九章 学生代表出状况 第十章 开学季第一回合 第十一章 奇特的失窃案 第十二章 结谊运动会 第十三章 篮球馆里出凶险 第十四章 只身布局巧捉贼 第十五章 甄选三美霸王花 第十六章 算计胖网管(一) 第十七章 算计胖网管(二) 第十八章 算计胖网管(三) 第十九章 偷办生日轰趴(一) 第二十章 偷办生日轰趴(二) 第二十一章 偷办生日轰趴(三) 第二十二章 百善孝为先(一) 第二十三章 百善孝为先(二) 第二十四章 百善孝为先(三) 第二十五章 百善孝为先(四) 第二十六章 不打不相识 第二十七章 约会新校花 第二十八章 睡神居然应了 第二十九章 欣然赴约 第三十章 南北繁简之争 第三十一章 硬笔书写比赛 第三十二章 怕就怕认真二字 第三十三章 中秋的意外惊喜 第三十四章 群殴键盘侠 第三十六章 天使一帅玩退赛(下) 第三十五章 天使一帅玩退赛(上) 第三十六章 天使一帅玩退赛(下) 第三十七章 解密对联秀 第三十八章 无法挽回的初恋 第三十九章 越狱的逃犯(上) 第四十章 越狱的逃犯(下) 第四十一章 整维帅第二回合(一) 第四十二章 整维帅第二回合(二) 第四十四章 青蛙何故想不开(上) 第四十三章 整维帅第二回合(三) 第四十四章 青蛙何故想不开(上) 第四十五章 青蛙何故想不开(下) 第四十六章 东西文化大碰撞(一) 第四十七章 东西文化大碰撞(二) 玲047)洋教授通读汉学名篇,怪学生另解四大经典。 郁宝斋支持道:“就比如说:书里面描写的建筑装潢、妆容服饰、饮食医药、风俗礼仪、语言技巧、人情世故等等,处处都是时代文化的印记。仔细研究之后才会发现,这四大名著,就是普及版的百科全书,这里面尤以《红楼梦》最为全面和精彩,知识面非常广。” 闾丘慕薇:“是的,《红楼梦》多好看啊!每看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那么美的景观、诗歌、服装,那么多聪明、伶俐又漂亮的女孩子聚在一起,多叫人赏心悦目,真是看不够。” 维维安在最后面大笑起来,极少有地发声:“没错,我只看到一堆好吃的,加一堆美女。不过,一遇到诗词什么的,就直接跳过,没耐心读它们。哈哈哈——” 在他前排就座的杜天纯回身笑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智者见其智,银者见其银,爱者见其爱,仁者见其仁。你这反应一点儿都不奇怪,太符合您的英雄本色了。” 这话引起几个班的同学一阵哄笑,维维安毫不在意地切了一声:“你们才是萝卜青菜呢,我的本质是鸡腿牛排。” 白不懂拍了拍杜天纯的肩膀:“咳!果然都不在同一个频段上。阿杜,你是在对牛弹琴。” 他们俩前面的闫欣玫也回身帮腔:“可不,维帅是二次元的,活在动漫里。” 又一阵大笑,每个班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表情包。一班的孩子特别开心,二班的保持缄默,三班的袖手旁观,其它各班的大多会矬矬暗爽。 摩根教授基本不太明白这里面的复杂关系和心情,只觉得他们还在争论,并且各执己见,至今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论。他正感到极为不满和失望,冷不防被一个遥远的声音所打断。 也在最后排的凯文赵忽然坐直,非常出乎众人预料地,隔了所有人发出一句灵魂提问:“请问摩根先生,您是否可以确定,您本人真的看过四大名著?而且保证不是那些山寨版本,或者是盗版的冒牌货?” 偌大教室里原有的嗡嗡声立即消失了,目光纷纷然集中到最后排,临近后门的那个角落,那个历来被老师们忽略不计,被同学们遗忘干净,偏安一隅的特别休息区。 凯文赵也不是每节课都会睡觉,遇到感兴趣的课程内容会听上半节课,直到领会了要点。不感兴趣的内容最多听十分钟,然后才是埋头休息。好在他从不影响旁人,更极少出声发言,这回忽然提问,倒是一件挺奇怪的新鲜事。 摩根教授很高兴听到有人发问,说明这个孩子毕竟是听了课的,于是彬彬有礼含笑应答:“当然,我曾专门对比过东西方文学,阅读是必须的,而且保证读到的都是官方出品的正版。怎么,凯文同学,你对我的看法有什么疑惑吗?” “这问题就在于,貌似我所读过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似乎与教授您读的,根本不一致。因此,我有理由严重怀疑,您看的书与我读的书,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凯文露出一脸困惑,又自信的表情。 “哦?那请你说说,它们究竟哪里不一致了。”摩根教授也特别奇怪,连忙好奇地追问。 “《荷马史诗》确实是一部非凡的作品,我也很喜欢。但是,非要拿一部古希腊的作品,与中华民族古典的四大名著放在一起做比较,明显十分不妥,因为它们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就好像,把我和教授您放在一起,比一比谁更帅一样(笑声)。显然您看上去要比我帅多了,不然,下面不会有这么多女生,迷妹一样崇拜您。言归正传哈! “第一,是文体上的巨大差异。历史记载尤其是正史,一向是成功者特意保留下的记录,是专门留给后人膜拜的,为胜利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只见其英勇豪迈,却隐藏了深度与角度,忽略了整个过程中,身为大多数普通人的尸骨如山,与血海滔天。所以史书在学术上很重要,但是却往往局限在表面事实的记载。因为它们必须尽可能地做到:旁观、冷静、正面、主流,因此就很难全面、客观,也更难发挥个性的想象的空间,极少有揭露阴暗丑陋那一面的勇气。 “在这些方面,野史虽然能弥补一些不足,但很多都缺乏考证,演绎与戏说的成分居多,难免依据作者个人的喜好去杜撰或丑化,甚至是有意毁谤古人,篡改史实。所以,野史演绎,仅供参考,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反倒是那些小说、散文、戏曲、诗歌能揭示现实社会的更多侧面,人性的微妙和复杂,阶层的划分和差距,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虚中见实。他们所描绘出的丰富历史、详尽资料,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是一本正经的史书所无法取代的,虽然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甄别能力。 “因此,纯属我个人认为:看史书,远不如看文学作品,来得更透彻、更广博、更全面。当然除去文体上的不同,就是东西方的文化,根本上就差别巨大,没办法简单地拿来做对比。 “就好比我们今天拿法国凡尔赛宫后面,能一眼望穿全景、宏伟华丽壮观的皇家御花园,与精美别致、小巧幽深的苏州园林作比较,这里的亭台楼阁、山水树木,移情换境一步一景,抬足有玄机、落脚是禅意,东西方园艺的背后是强大的文化根基。这对比本身就是一个失误。” “很好,文化差异,这样的话题正是我所期待的。请说下去凯文同学,你讲得非常好。”摩根教授十分满意,对凯文大加激励,“但是你还没有完全说服我,能不能再详细解释一些,除了文体以外的差别,具体是些什么呢?比如:人文、地理、人性、哲学、风俗、信仰等等,我们对此都十分感兴趣,并且这也正是我们本课程的主题。” “除了文体,就是文化背景了。” 凯文原本已经打算坐下,一听教授对此话题颇有兴致,出于身为学生的礼貌,以及对这位资深老教授的敬重,只得再次直起身子来,继续讨论下去,“首先,是文字的特征,东亚地区文化表达的体系是象形文字,西方主要以拼音文字为基础。于是,这就形成了后来巨大的,占地面积上的差异。” “这个区别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啊?”摩根教授微微耸耸肩,“但我不认为,文字体系的形成与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必然的关联。” 凯文解释道:“但为什么中国无论是合久必分,还是分久必合,始终都能组成一个大国,而西方却总是要分散成很多小国家,争斗了几千年,最后还是很难聚拢合并,集中在一起呢?这就是因为,文字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摩根教授点点头:“嗯,我对凯文同学的全新解读,非常期待。请继续!” 凯文道:“原因就在东西方所创建的文字体系的差别上。拼音文字,是以发音为基础的,所以造成了一个自然现象,由于不同区域的发音不同,拼出来的单词就不同,尽管有些类似,但毕竟是不一样的写法。哪怕两地之间,只隔了一条河、一座山,都可能有不同的语言出现。于是,很容易因地域不同,分成不同的国家,这是西方的文字体系。 “与西方的拼音文字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象形文字,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这也就是说,不同的区域虽存在着不同的发音体系,但文字可以一致啊,比如说:2,北方大部分读成二,南方可能读作:两,粤语却能读成:乙,但写出来是一样的,大家都认得,都明白什么意思,多方便沟通交流啊。于是,这样就很容易统一文字了,土地也就随之,很容易地合并在一起。原先每一个省、市,都可能是一个小国,但合并起来也很快,因为大家的文化基础是相同的,文字交流无障碍。” 摩根教授:“这个观点我认同,完全可以接受。请接着说,凯文同学,除了文体和文字,还有什么更关键的差异?” 凯文想了想:“嗯,还有审美上的不同。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巨大差异,且与地域有关,但是没有优劣之分,都是自然形成的。我举个例子吧。” “西方人喜欢把花草树木修剪成纯粹几何形状,方的方、圆的园,长长短短、大大小小、整整齐齐、规规矩矩,令人一目了然,感官简单、直接、纯粹,明明白白不用花费太多脑子。西方的文学影视里,可以男女相见五分钟,一言不合就动手动脚,三言两语就可以提枪上马, 先放倒再谈情,扣链还没拉好就拜拜了。哪有情人之间爱得要死要活了,却好几十回只动嘴,都没摸过手、搂过腰、打过Kiss的?简直活活急死后人了!(这话引起下面一片低声窃笑,老教授也保持着浓浓的笑意,但似乎并未十分听懂其中隐讳。于是,凯文只好接着分析下去。) “而东方人讲究含蓄得留有余地,万事均保持幻想的空间,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大盈若冲、盛世未央。比如:水墨画里大片留白,就是留给想象力的。园林艺术中,更是让花草树木随其自然,迁就本来的天性。将大自然的山水浓缩在方寸之间,虽处处皆有人为的修饰装点,但却看不出一丝的刻意,这才算是天人合一,园艺的最高境界。 “东方人能够理解宝黛之间的精神洁癖和灵魂爱恋,而不是现实里同床异梦的金玉良缘,更不可能有罗密欧、朱丽叶那种面对面的大段表白。可是您又能说,谁好谁坏,谁对谁错了?只不过是因为背景文化不同而已,所以无论在园艺还是文学上,这与文化差异都是相通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