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儒神在上 > 第34章10大罪

第34章10大罪

作者:秋风揽明月 返回目录
        

春雨淋淋淅淅的降落下来,不过一场春雨一场暖,四月份的天气,虽然还带着寒意,但天气逐渐转暖,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意。


        

距离金陵皇都之外的古道凉亭这里,有几辆马车停靠着,几名中年男子,都在这里等待,这几名中年男子,各个气质不俗,仔细看去,一个个周身缭绕文气,显然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他们在等待自己的恩师,原御史大夫方敏忠。


        

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台。


        

是四大阁老之外官职最高之人。


        

而御史台,有纠举百察,推鞫狱讼、入阁承诏、推荐、弹劾等职权。


        

身为御史大夫的方敏忠,连上三十六道奏折参奏陈康贤。


        

第三十六道奏折,更是列举了陈康贤十大罪。


        

自新帝登基,三大阁老被罢黜,陈康贤成为首辅之后。


        

一直打压忠诚,信任奸——佞小人。


        

罪三:掩君上之治功。


        

罪四:纵奸子之僭窃。


        

罪一:坏祖宗之成法。


        

罪二:窃君上之大权。


        

罪七:误国家之军机。


        

罪八:专黜埗之大柄。


        

罪五:冒朝廷之军功。


        

罪六:引悖逆之奸臣。


        

方敏忠难道不知道陈康贤把持朝政吗?


        

他当然知道。


        

罪九:失天下之人心。


        

罪十:弊天下之风俗。


        

想要让皇室警醒。


        

让皇室知道,陈康贤所做所为,祸国殃民。


        

可是,他依然上奏。


        

他只是想要唤醒朝臣的良知。


        

陈康贤便贬到了琼州。


        

琼州可是一片荒凉之地,基本上只有被发配之人,才会被贬责到琼州去。


        

可惜。


        

方敏忠得到的却是一纸调令。


        

“来了!”。凉亭之中的诸人纷纷说道。


        

他们冒雨来到了外面。


        

那种地方,地广人稀,到处都是古林,沼气密布,天气潮热,很容易生病,这也是许多人到了琼州之后没有多久便会去世的原因。


        

一辆马车从远处驶来。


        

一名年过古稀的老者走了出来,这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原御史台大夫方敏忠。


        

乃是三朝元老。


        

马车停在了古道上。


        

坐在车辕上的老仆人掀开了车帘子。


        

先帝在位四十六年。


        

历治清明。


        

二十四贤臣之一。


        

二十四贤臣,乃是按照先祖刘裕设立云天阁七十二贤臣所建立。


        

还有几位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其余的人。


        

二十四贤臣,有文臣,有武将,都是大武王朝的肱股之臣。


        

不过到现在,二十四贤臣多数都已经去世了。


        

先帝时期的二十四贤臣,已经远离了权力中枢。


        

“老师……”。


        

皆遭罢黜。


        

之前身为二十四贤臣的杨胜军老元帅被罢黜,现在方敏忠再遭罢黜。


        

那是不毛之地。


        

气候是一方面。


        

一群人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师,眼泪顿时便流了出来。


        

他们十分清楚琼州是什么地方。


        

老师年逾七十。


        

他们自然无比担心。


        

各种毒虫鼠蚁简直数不胜数。


        

许多被发配过去的官员都死在了那里。


        

他想要去琼州继续为大武王朝,发挥余热。


        

“不用难过,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黑夜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白昼会到来的”。


        

不止一人,多次劝阻过方敏忠不如辞官归家。


        

但是方敏忠没有同意。


        

不过方敏忠说话一向很直白。


        

不像许多老儒,开口闭口,之乎者也。


        

方敏忠露出笑容来,劝慰着大家。


        

方敏忠乃是儒道大家,有大学士文位,精通儒家诸多学说。


        

这个时候。


        

远处一辆马车快速的疾驰而来。


        

“老师一定要保重身体!”。一名中年儒生说道。


        

“嗯!”。方敏忠点点头,他对许多事情看得都很开,没有再多说什么,正欲登上马车离去。


        

他所说的徐府,指的自然是徐茂的府邸。


        

徐茂也是武元朝二十四贤臣之一。


        

“是徐府的马车!”。


        

一人说道。


        

徐茂走了出来。


        

“元长,咱们不是说好,不要来送我了吗?为何又特地前来!”。


        

与方敏忠关系素来交好。


        

马车停下。


        

方敏忠微微一愣,确实,今日出来的早,新发型的大武周刊,他还没得来看呢。


        

“确实未曾翻阅!”。方敏忠说道。


        

方敏忠说道。


        

徐茂道,“忠正,我知道你今日走的匆忙,想必新一期的大武周刊,还没有来得及看吧!”。


        

第一版,一般刊登的都是许多诗词歌赋。


        

第二版,乃是名家文章。


        

徐茂取出大武周刊,交给了方敏忠。


        

大武周刊一共四版。


        

打开第一版,方敏忠便看到了第一版上面刊登的古诗词。


        

当看到这首古诗的时候,方敏忠浑浊的老眼之中,不由爆射出精芒来。


        

第三版,乃是国内大事。


        

第四版,乃是国外大事。


        

“这……”。


        

方敏忠的这些学生,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开篇便如此的恢弘大气。


        

他不由吟诵起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瞬间将他们的心神,吸引到了这首诗词上面。


        

方敏忠继续吟诵道:


        

这首诗,写的虽然是刘义隆时期的事情。


        

可是与现在何其相似?


        

读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时候,方敏忠已是老泪纵横。


        

方敏忠一生清廉,忧国忧民。


        

那句尚能饭否,简直就是对灵魂的一种拷问。


        

是为他们这些老臣遭遇排挤,打压的备份怒吼。


        

特别是廉颇老矣这句话,廉颇是谁?


        

廉颇不就是他们这些为了国家,为了万民,殚精竭虑的老臣吗?


        

“这首诗是何人所做?”。


        

方敏忠擦去眼泪,不由对这首诗的主人十分好奇。


        

方敏忠的这些学生,也一个个泣不成声。


        

终于,有人写出了他们的心声。


        

他看向了这首诗最后面的署名。


        

余杭——苏毅苏子恒!


        

“这苏毅,莫非便是做出《寒门崛起》的寒门子弟苏子恒?”。方敏忠大吃一惊。


        

徐茂点点头,说道,“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