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儒神在上 > 第94章 小三元之院试榜首

第94章 小三元之院试榜首

作者:秋风揽明月 返回目录
        

“景略兄,恭喜恭喜!”。苏毅笑着抱了抱拳。


        

他与郭景阳关系密切,看到郭景阳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也为郭景阳感到高兴。


        

“景略兄有大才啊”。


        

“景略兄未来不可限量!”。


        

包厢之中的一些读书人也纷纷恭贺着郭景阳。


        

郭景阳虽然也是寒门子弟,但他有才学,科举考试,成绩一直都很好,未来必然可以飞黄腾达的,这一点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许多人都愿意与郭景阳结交。


        

郭景阳则是显得比较低调谦逊,他的性格一直都很谨慎,也不是那种出了一些成绩便洋洋自得的人。


        

众人恭贺了郭景阳一番之后,这个时候,第十一名到第五十名的名单也已经唱完了。


        

唱完了这份名单之后,接下来又张贴了一张名单,乃是第四名到第十名的名单。


        

郭景阳说道,“侥幸侥幸,这一次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是运气眷顾!”。


        

张兴泽是自来熟的性格,他与郭景阳虽然不熟,但是他知道郭景阳与苏毅的关系很好,而且隐约间从张兴明这里听说,这郭景阳似乎有意与苏毅一起办学社,应该起到一个辅助作用的地位,这也算是自己来人了,他笑着说道,“景略素有文采,我等可是一清二楚的,便不要谦虚了!”。


        

这文官唱完之后,人群之中一名四十岁左右的读书人,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有人认出来了此人的身份,原来这人便是张云山。


        

便听这文官唱道:


        

“恭喜余杭府余杭县张云山考中院试第四名!”。


        

可是屡战屡败。


        

院试连考二十多年,今年一鸣惊人,竟然得了余杭府院试第四名的佳绩。


        

今年已经四十有三,据说二十二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了,然后参加了当年的院试,想着院试通过之后,参加乡试,当年却以失败告终。


        

之后的二十一年里面,从未间断过,一直努力的,想要通过院试。


        

这张云山收拾好了心情,也满脸笑容的向大家打着招呼。


        

苏毅听张兴泽讲起了张云山的经历,他不由想到了张青。


        

一时之间,悲喜交加,这才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许多人都向张云山道喜。


        

说白了,在关键时刻,人生会出现岔路口。


        

一旦选择错了,那么将可能是万丈深渊。


        

同样是屡试不中,张青选择成为堕落书生,走入了歧途之中。


        

但是张云山,则是刻苦读书,换来了如今的一鸣惊人。


        

还剩下最后的三甲了。


        

苏毅微微皱了皱眉头,哪怕他的心态,现在也不免有些紧张起来,毕竟,就剩下三个名额了,谁也不知道阅卷的过程之中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


        

很快,第四名到第十名的榜单也被唱完了。


        

这名文官唱道:


        

“恭喜余杭城余杭县苏毅高中院试第一名!”。


        

若真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被刷下去,也不是不可能啊。


        

很快,最后一张榜单也张贴了出来。


        

若只是单纯一次科举考试考中了榜首,或许还不算太轰动的事情,但关键苏毅是连续三次都是榜首啊。


        

县试,府试,院试,又被称为小三元。


        

“哈哈,子恒,恭喜恭喜,你果然高中第一名了,如此一来,县试,府试,院试你可是三连捷了!”。张兴泽笑着说道。


        

宋彦,东方逸等等人,也纷纷向苏毅道贺。


        

苏毅则是寒门子弟,一位寒门子弟,连中三元,所引起的轰动,绝对是震撼性的。


        

苏毅也没有谦虚的说这一次院试能考中榜首是侥幸一类的话,毕竟县试,府试的时候都是榜首,现在能够考中榜首,虽然让人吃惊,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本身江浙省就是科举大省,连续霸榜的人物是很罕见的,上次小三元连占榜首的乃是道圣弟子赵宣武。


        

赵宣武可不一样,他本身是神童,而且从小跟随在道圣身边,这可是一位圣人悉心教导出来的人物,因此才连中四元。


        

众人都笑了笑,大家知道苏毅这是谦虚之言。


        

这时候,第二名,第三名也被唱了出来。


        

当然,做人该谦虚的时候还是要谦虚的,只是,具体哪个方面谦虚,要看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苏毅说道,“这一次得中榜首之位,总算没有辜负恩师的教诲,还有杨广孝,齐子丞大人的提点!”。


        

乃是大世家沈家的旁支子弟。


        

这沈家可是余杭府赫赫有名的古老世家,传承千年之久,祖上出现过大儒,据说哪怕现在,也有大学士文位的高管在曲阜文庙之中任职。


        

第二名乃是一名叫做沈放的年轻秀才。


        

沈放今年二十一岁,字文康。


        

此人今年二十四岁。


        

父亲乃是余杭县文院的教谕。


        

不过沈家到了沈放这一代,人才凋零了许多,所以沈放虽然只是出了五服的旁支子弟,但因为沈家这一代人,多纨绔子弟,沈放便被招入主脉之中,跟着主脉的嫡系子弟一起读书,而沈放也确实很争气,每一次考试,成绩都相当的优异。


        

至于第三名则是叫做公孙怀,字奇文。


        

院试录取的一千名考生的名单,便全部唱完了。


        

为首的那文官说道,“但凡被念中名字的考生,三日之后则是需要带着自己的资料,前来州文院之中登记,诸位记住,过期不候,到时候想要参加乡试,便只能再等三年了!”。


        

虽然算不上富贵之家,但也是读书人家的孩子。


        

至此。


        

等审查无误之后,州文院便会向省文院呈报具体的考试名单。


        

而省文院接受了州文院的考试名单之后,还会根据各州府汇报的考试名单,进行分类。


        

这位文官所说的资料,分别是户籍证明,举荐文书等一类的材料,谨防乡试作假。


        

所以审查的比较严格。


        

大抵上就是相熟之人,往往会被分开。


        

从古至今的科举考试,都是比较注重这一点的。


        

此外还要办法准考证,分考场,考房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处理,而院试与乡试之间,也不过只间隔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这段时间,不管是州文院还是省文院,都会极其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