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进京当皇帝 第2章 遗诏在手 第3章 小人伎俩 第4章 自投罗网的贾大人 第5章 低下高傲的头 第6章 乱了阵脚 第7章 天子之礼 第8章 请陛下继位 第9章 风光进城 第10章 朕想封几个人 第11章 绍治,还是嘉靖 第12章 我的年号我做主 第13章 王侍读有状元之才 第14章 官位随便挑 第15章 新君的四大金刚 第16章 第五人 第17章 雄才大略的正德大帝 第18章 王岳论朱厚照 第19章 江彬还没死 第20章 干殿下的秘密 第21章 给朕找钱去 第22章 倒霉的梁阁老 第23章 杀向兵部 第24章 讲两个笑话 第25章 我推荐王阳明 第26章 清点禁军 第27章 王岳是有操作的 第28章 王部堂,你要挺住啊! 王宪在短暂惊骇之后,立刻察觉了危险,要真是按照王岳这么干,他的麻烦就大了。 “王参议,陛下刚刚登基,要检点禁军,哪能那么草率?老夫以为必须一营一营,仔细清查,逐个核对,务必要人和名字相符。”他又正色对着王岳,教训道:“王大人是天子心腹,更不能敷衍了事,否则天子怪罪下来,后果谁能承担?” “不光是老夫这么看,就连杨阁老也是这个意思!” 王宪把杨廷和也给搬了出来,希望吓唬住王岳,甚至都忘了要保护杨阁老了。奈何王岳才不上当呢,让我听你的,还不如做梦呢!毕竟梦里什么都有。 沉吟片刻,王岳从怀里掏出了一瓶墨水。 “王部堂,这东西是在湖广流行的一种特殊墨汁,涂抹在手指上,七日之内,无论如何都洗不掉。既然王部堂要仔细查,那就一营一营的来,查过之后,把手指涂上记号,然后安排到军营居住,七天不许离开。等把所有禁军查清楚,看看究竟有没有空额!王部堂,你意下如何啊?” 王宪的嘴角抽搐,老脸都变得灰白,跟水泥差不多颜色了。 好狠的小子! 你想把老夫逼上绝路吗?要是这么干,结果会更糟! 清点禁军的事情,哪一朝都干过。 以正德初年为例,小皇帝亲自点检禁军,结果只有六万五百人。 而明军三大营,在永乐时期,兵力高达十七万! 就算多年来,禁军外调,裁撤老弱,可怎么也有十万之数,不然怎么保护京城安全?可偏偏只点检出六万多人。 正德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才有了才九边调兵进京,组成外四家的事情。如果这在一些人看来,也算是荒唐之举,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莫非要把明史的每一页都写上“烂”字,才肯罢休吗? 话又说回来,正德初年的禁军已经废了。 而杨廷和又急匆匆遣散了外四家,现在禁军什么样子,只有天知道了! “王部堂,我这个办法很简单,就在城门口,画出五百个方格,每一营士兵到位,站满方格,就放入京城。入城的士兵前往大明门,陛下在那里校阅。过去多少人马,陛下只要粗略看看就成。只要一切顺利,咱么一两个时辰,就把点兵的事情弄完了,我实在是想不通,这么简单的事情,用得着大动干戈吗?” 是啊,谁都知道,点兵不复杂,不就是数人头吗? 可问题是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不是官员最喜欢的吗? 王宪咬了咬牙,“王大人,老夫也不瞒你了,禁军的空额的确不少,但这并非兵部的事情,而是勋贵所为。你要知道,自从立国以来,勋贵武夫把持禁军,他们安插亲信,大肆侵吞军饷,铁板一块。兵部就算有心整顿,也无可奈何。王大人,你要是一定要点检禁军,唯恐会让那些公侯勋贵不满。老夫一把年纪,已经不在乎了,我真是替王大人担心,万一惹恼了那些武夫将门,他们会对王大人不利的!” 甩锅加恐吓! 没想到王宪的手艺还挺不错的。 王岳哑然,“部堂,我也跟你明说了。自从进京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没打算活着。”王岳低头,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精致的青玉瓶子,摆在了王宪的面前。 “瞧见没有,这是见血封喉的毒药,喝一口立刻毙命!”王岳笑容可掬,“勋贵或许势力庞大,但是他们不也是一群无胆鼠辈,缩头乌龟吗?只能仗着祖宗的余荫,作威作福。他们真有本事,去跟鞑子拼命,只要能斩杀鞑子,还百姓太平,就算把军饷都给侵吞了,那也是他们的本事!” 王岳呵呵一笑,“王部堂,我不妨再说一句过分的话,勋贵是要与国同休的。他们至于跟我玩命吗?假冒勋贵来害我,这倒是有可能的。只不过千万别人陛下查出来,不然那可要血流成河了!” 王岳的一番话,说得王宪目瞪口呆,袖子里的双手,不停颤抖,额头全是冷汗。 王岳的确没骗他,随身带的毒药,也真是见血封喉,只不过王岳不是想自杀,而是打算测试一下,如何能发现毒药,比如银针,比如用小狗,小兔子,看看它们吃药多久,才会发作。 有了这些经验,才能躲过下毒。 都穿越一次了,王岳活得十分小心。 算起来,这一瓶毒药已经起到过一次作用了,就是在诏狱的时候,给了江彬一些,成全他干净利索地挂掉。 这次又拿出来,王宪当真了,他甚至有种冲动,直接抢过来,他喝下去算了。 王岳一心清点禁军,且不论王岳日后的下场如何,立刻就要有一群人倒霉,他也身在其中。 “王大人!你现在也是官场中人,老夫想问你一句……相煎何急啊?” 话说到这份上,王宪几乎是投降了。 可王岳却不为所动,反而冷笑道:“部堂,我是有王命旗牌,但是你身为二品高官,我还杀不了你,更不敢煎了部堂大人!所以你现在立刻下令,要求所有禁军不必携带兵器,立刻入城!” 说完之后,王岳将尚方宝剑重重拍在桌子上。 “别让陛下等着急了!” 绝! 真是绝了! 王宪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天旋地转的,好像要摔倒一般。 不得不说,他为官几十年,这次比任何一次都要艰难,说的不客气,简直就是鬼门关,但愿鞥呢闯过去,不然这条老命都要搭进去。 王宪一万个不愿意,但是王岳拿着尚方宝剑,王命旗牌,就在他的身后,还能怎么办?难不成还要抗旨不遵? “传兵部调令,让所有禁军,自东便门而入,前往大明门接受天子校阅,而后从西便门退出!” 这道命令传达下去之后,王宪仿佛被抽空了精气神,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人都瘫了。 王岳笑眯眯的,“部堂,我现在要去东便门,负责点检人马,你呢,赶快去大明门,天子已经召集了六部九卿,一同校阅,如果有什么事情,还要劳烦部堂大人帮忙说明解释。” 王岳说完,哼着小曲就走了。 可是对王宪来说,简直跟催命符差不多,他努力了三次愣是没有站起来。 最后无奈,不得不让手下人搀扶着他,骑马是不行了,只能坐着轿子,八个轿夫甩开十六条腿,跑得几乎断气,总算把老大人送到了大明门。 等王宪赶来的时候,朱厚熜已经带领着一大堆文武重臣,在上面开始校阅。王宪气喘吁吁上来,一切还算顺利。 王岳的办法还真有效果,五百人组成一个阵型,从城下路过。 朱厚熜默默看着,每过一队,就画一笔,没多大一会儿,在城墙砖头上,已经有了一大溜儿正字。 “这个小富贵,还真是有些鬼点子!” 朱厚熜十分满意,甚至说是兴致勃勃。 这就是大明的禁军,最精锐的猛士,京城的安全全靠他们了,朕的这条命,也在他们身上啊! 瞧瞧,我大明的将士有多少呢? 朱厚熜划到了第十三个正字,等了许久,都没有人出现,没了,真的没了……瞬间,少年天子的脸黑了,而旁边突然传来惊呼! “王部堂!” “王部堂,你挺住啊!” 第29章 阳明入京 第30章 心学之盛 第31章 贾侍郎倒戈了 第32章 比皇帝还皇帝的人 王岳被吓到了,真的! 香蕉皮啊,说吃就吃了,干净利落,毫不犹豫。仿佛在吃仙丹似的,如痴如醉。这文人一旦黑化,简直让人不寒而栗,贾咏浑身都被一种叫做邪恶的东西笼罩着。 如果有经验的老人看到他的眼神,多半就会想到正德初年的焦芳,同样是投靠天子近臣,一个是伺候刘瑾,一个则是选择了王岳。 莫非说,有朝一日,王岳还有立皇帝的命? 真是有点期待啊! “王大人,你可知道吗?你错了。大错特错了!”贾咏痛心疾首。 王岳翘着二郎腿,毫不客气道:“我这不是翰林院,用不着起承转合,更用不着吓唬我。” 又被怼了,贾咏竟然毫不在意,忙笑道:“在文官堆里时间久了,就好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会努力去掉酸腐之气的。” 贾咏反思之后,果然就说人话了,他忧心忡忡道:“王大人,你最不应该的就是让王守仁进京!” 王岳哼道:“为何?” “王大人,我说这话,你别生气。杨廷和这个人,他还是有着辅佐新君,致君尧舜的想法。先帝……让他教废了,自然把希望放在陛下身上。”贾咏轻笑道:“王大人,说句放肆的话,要不是杨阁老高抬贵手,陛下未必能如愿进城!” 王岳黑着脸,他也不得不承认,的确是实话,只是不好听罢了。 杨廷和两朝首辅,权倾天下,就连手握兵权的江彬都不是他的对手,更遑论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皇帝了。 试想一下,当初杨廷和死活不放,用文武百官,把朱厚熜劫持进京,安顿到皇位上,能不能做到? 估计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了,那么干的后果也是很可怕的,杨廷和差不多就成了当世的活曹操,可人家就是有这个力量。 “王大人,杨廷和并不想跟陛下真的撕破脸皮。”贾咏总结道。 “那为何要逼着陛下,给孝宗当儿子?” “这个……”贾咏顿了顿,无奈苦笑,“杨廷和历经四朝,他在正德朝发迹入阁,却没有干什么好事情,现在装孝宗的忠臣,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好看而已。” “既然是这样,那为何请王守仁进京,会惹恼杨廷和?” “心学!” 贾咏毫不迟疑说出了关键。 “王守仁开创心学一脉,门人弟子,遍及天下。若是他入京为官,辅佐天子,建立功勋,他就是当世的圣贤,哪怕朱子也比不上他!到了那时候,王守仁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天下文人都要尊奉听从。到了这一步,程朱理学也就走到头了。”贾咏轻叹口气,作为一个传统的士人,他也不希望走到这一步。 只不过他为了活命,卖身投靠,已经顾不得了。 相反,假如心学能取代理学,没准他的名声还有挽救的余地。想到这里,贾咏都忍不住想跑去拜师王阳明,只是不知道人家能不能收下他! 王岳其实也不是没有看到这一步。 阳明公入京之后,整个大礼议的争夺,除了君臣之争,法统之争,还有学术之争,理学和心学之争……几乎整个朝野,都会卷入其中。 到了这一步,杨廷和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只能全力以赴,的确,王岳的处境会糟糕很多。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贾大人,事到如今,除了奋力向前,杀出一条血路,还能退后妥协吗?” 贾咏目瞪口呆,他也不得不承认,王岳说的有理。 固然,请王阳明入京,会逼着杨廷和撕破脸皮,可若是没有阳明公入京,他又怎么会跑来投靠。 还不是看到了机会,想要赌一把! 想到这里,贾咏咬了咬牙,狠狠道:“王大人少年英杰,能战敢战,我五体投地。要说对付杨廷和,我一时还没有办法。不过我倒是觉得,有个人可以拿下了。” “谁?” “张鹤龄!” 王岳哂笑,“贾大人,你不会是想借我的手,除掉你的对头吧?” 贾咏没敢否认,只是嘿嘿道:“大人,你知道张鹤龄为什么一心逼着陛下过继给孝宗吗?” 王岳沉吟片刻,迟疑道:“莫非他还想当国舅?” 贾咏点头,“没错,这事情还要从弘治朝说起!” …… 有了贾咏这个叛徒,好多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人所共知,孝宗喜欢张皇后,爱到了发疯,堂堂天子,竟然搞起了一夫一妻,在几百位皇帝之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可皇宫还是要挑选宫女伺候的,万一出点意外呢?要知道孝宗就是宫女所生,他爹宪宗朱见深可不是不喜欢万贵妃啊,但还是见纪氏宫女漂亮,两个脑袋发热,孝宗皇帝诞生了……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朱佑樘干脆把挑选宫女的权力交给了张鹤龄。 让小舅子帮着自己选女人,这个思路,是真的厉害! 自从张鹤龄执掌宫女挑选的权力之后,大明的皇宫就犹如百花齐放,只不过开得都是狗尾巴花,而且还是畸形的那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宫里没有的! 千姿百态的丑女,要多可怕,有多可怕。 好在朱佑樘没有别的花花心思,文臣这边也觉得天子不好女色,是件大好事,张鹤龄竟然因此受赏,不光负责挑选宫女,还帮着挑选太监。 低级的宦官,都要走他的门路,这才能顺利入宫,这位权力更大了! “王大人,你可不知道,这个张鹤龄借着选秀女,选宦官,捞了多少好处!比如说,某家有漂亮的女孩子,他就派人过去,要选进宫里,父母不愿意,就要给钱,还不是小钱。可若是家里拿不出钱,那就只能把姑娘送去。问题是姑娘没有进宫,也无福伺候皇帝,而是进了寿宁侯府!成了他张鹤龄的小妾!据我所知,这些年,光是流入张府的美女就不下几百人。更有甚者,张家在粉子胡同还有生意,日进斗金!” “什么?” 王岳都惊呆了,这个张鹤龄,还真是狗胆包天啊,竟然敢把秀女弄到自己家里,你想当皇帝啊? “贾大人,就没人管他吗?” “怎么没有,不少人都弹劾张鹤龄,可先帝一律留中不发,下面人还能怎么办?久而久之,大家伙也就看开了,天子都不介意,人家又是亲戚,外人掺和什么。” “那,先帝呢?他也不管?” 贾咏笑道:“人家亲舅舅,还有太后罩着,怎么管?没见先帝不愿意在宫里带着,跑去豹房,就是想离那帮丑女远点,然后让钱宁江彬等人挑选美女,也省得跟舅舅闹翻。” 原来还有这事! 王岳忍不住想起几次进宫,他还真没有注意,可听贾咏一说,貌似那些宫女的确够寒碜的。 朱佑樘和朱厚照能容忍张鹤龄,到了朱厚熜这里,恐怕就行不通了,所以张鹤龄才一心逼着朱厚熜过继给孝宗,比起文臣还要积极。 “原来如此啊!”王岳嘴角含笑,“贾大人,我这就去面见陛下,请旨处置!” 王岳说干就干,匆匆进宫。 咱们的嘉靖皇帝正在兴致勃勃,翻阅道德经呢! 敢情这货想当老道,是从小开始的。 王岳把张鹤龄的事情说了一遍,朱厚熜豁然站起。 “欺天了!他竟然敢抢皇帝的秀女,自己享用美人,往宫里送丑女,他比皇帝还皇帝啊!”朱厚熜切齿咬牙,呼呼喘息,怒吼道:“朕必诛之!” 第33章 窃贼和失主 第34章 奉旨捡漏儿 第35章 要钱还是要命? 第36章 朱厚熜的奶奶 第37章 富可敌国的张家 王岳有朱厚熜御赐腰牌,进宫非常容易,他一路过来,正好发现黄锦在外面探头缩脑的。 “富贵哥,你可算来了!” 小胖子很热情,凑到王岳面前,瞪着溜圆的眼睛,低低声音道:“那个张家很有钱吧?” 王岳点头,“岂止是有钱,简直富可敌国!”王岳说完,又道:“陛下这边呢?张太后发难没有?” 小胖子得意道:“她来了!只可惜,咱陛下请来了帮手,不用怕她了。” 王岳稍微一想,立刻惊喜道:“可是那位老祖宗?” “没错!前几天陛下派太医过去,这两天她老人家终于能下地了。” 听到这里,王岳瞬间松了口气。 有这位老祖宗在,后宫多半不会扯朱厚熜的后腿了。 王岳突然很想领教一下,从宪宗朝熬过来的神人,到底有多高的道行? 他让黄锦带来,到了寝宫侧门,在一扇屏风后面侧耳倾听。此刻里面正有人在说话。 “唉,老太太年纪大了,从去年入冬,就趴在床上,一个冬天没下来。还以为这条老命要交代了。谁知道我这孙儿入京,心里一高兴,竟然爬起来了。” 张太后绷着脸,没有半点高兴,相反,还怒火中烧,却又不得不听着,谁让人家辈分摆在那里! 这老太太姓邵,是明宪宗的妃子,她曾经给宪宗生下三个儿子,其中最大的就是兴献王朱佑杬。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就会倒吸口冷气,大喊恐怖如斯了! 那是为什么呢? 因为宪宗朱见深偏爱万贵妃,爱到了发疯的地步。而万贵妃又是个嫉妒心非常强的女人,想想朱佑樘悲催的童年,就什么都知道了。 而朱佑樘的母亲纪氏就架不住万贵妃的迫害,死在了宫里,根本没有看到儿子继位的那一天。 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和朱见深春风一度,留下一个中兴之君,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了。 可邵氏却不一样,她的段位要高出去不知道多少。 邵氏是杭州人,懂得诗文,人长得也漂亮。入宫之后,一次闷坐吟诗,让宪宗看到了。虽说宪宗偏好成熟的,但是如此娇羞可人,才貌双全的女子,谁又能拒绝呢? 看出来没有? 邵氏就是大明的甄嬛! 而这个甄嬛八面玲珑,在险恶的宪宗后宫,竟然混得风生水起。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她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除了朱佑樘之外,宪宗的儿子都是她生的。毫无疑问,邵氏把万贵妃伺候好了。 没有万贵妃的准许,她哪来的机会? 同时呢,她又暗中照拂朱佑樘。 靠着这份体贴伶俐,在万贵妃死后,荣升贵妃,距离皇后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只可惜她没有直接登顶……宪宗驾崩,朱佑樘继位、 随之而来,是皇后张氏统领后宫,而邵贵妃就像是一个隐形人,彻彻底底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三十多年! 直到她的亲孙子入京继位,邵氏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玲珑聪慧,隐忍不发,这是邵贵妃的两张面目。而今天,她则是展露出凌厉凶悍的一面。 我的儿子无福帝位,可我的孙子坐上了龙椅。 为了给孙儿保驾护航,老身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小小的张氏,就凭你的道行,要是落到宪宗朝,早就被啃得骨头都不剩了,还敢跳出来多事? 老太太沉吟之际,张氏不咸不淡道:“我要恭贺母妃,祖孙团圆,如今陛下刚登大位,正需要母妃提点,好辅佐他,做一个中兴明君,当世的圣主。” “呵呵,说得好啊!”老太太笑道:“我是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是明君,什么是圣主?我怎么敢胡言乱语。话又说回来,这明君圣主,不还是外面人说的。入了宫门,可就不一样了。” “我是宪宗的妃子,当时我就恨自己,不是万贞儿,得到了天子专宠啊!帝王之中,有情的人不多,有情又恰恰落在你的头上,那就更难得了。容哀家说句过分的话,你是个最有福的人!” 张太后绷着脸,话怎么说吧,她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到了现在,连娘家都保不住,有什么福气可言? “可你又是个最不知足的人!”老太太骤然提高了声调,“一个女人,贪图越多,苦恼就越多。这花花世界,终究是他们男人的。咱们只能生儿育女,绣花女红。老百姓都知道一个理儿,叫头发长见识短!非要掺和不该咱们掺和的,岂不是不知道好歹吗?” 邵贵妃这一番话,可真是够狠。 自从嫁给朱佑樘,三十多年,没人敢跟她这么说。可偏偏对方辈分高,又是新君的亲奶奶,这让张氏极为不爽,却又无可奈何。 她强忍着怒火,“母妃,现在锦衣卫正在昌国公府里,大肆搜查,那可是我的家人,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家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你的家在宫里!老朱家才是你的家人!”邵氏呵呵笑道:“我自从入宫之后,从来没给家里送过一两银子,一匹布。何也?我的吃穿花用,都是宫里的,都是夫家的,天子想赏赐就赏赐,我不能私下里拿夫家的钱,贴补娘家。这就是妇道!” 一直在屏风后面偷听的王岳,都忍不住给老太太竖起大拇指。难怪能在妖孽横行的成化朝顺利通关呢,这老太太是真的厉害。 说话光狠不行,还要站在理儿上。 张氏以皇后之尊,母仪天下,却一再纵容自己的娘家,的确是犯了忌讳。 张鹤龄走到今天这一步,跟这个不懂事的姐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就是张太后一手造成的。 老太太说得在理! 就看张氏怎么回答了。 “母妃高见……只是这三十年来,母妃能主持公道,皇宫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张太后紧握着拳头,指甲刺入掌心,很深,很痛! “所以做人就要随机应变。”老太太从容应对,“哀家用了那么多年,取代了万贞儿,成了贵妃,距离后位一步之遥。可宪宗驾崩了,哀家不是闭门三十年吗!若是哀家也跳出来,怂恿自家人胡作非为,贪墨误国。哀家还怎么等到孙儿登基的一天?” 老太太义正词严,张太后再度被弄得无言以对,她已经习惯唯舞独尊。哪怕是叛逆的正德,面对母亲,也只有挨骂的份儿,只要孝宗,那是相敬如宾,半点重话也舍不得说。 如今来自邵氏的一顿社会毒打,让张太后万分尴尬,恼羞成怒! “张家是有一点钱!可我已经下了手谕,让他们把钱和宫里的东西退回来。可现在呢?竟然直接抄家,谁给他们的胆子?说啊!” 邵氏没搭理失态的张太后,而是拉住了孙儿的胳膊。 “陛下不会无缘无故抄家吧?” 朱厚熜忙道:“回祖母的话,孙儿派去查抄的王参议已经到了,要不要听听他的说法?” 老太太颔首,“好,让他进来。” 王岳终于等到了出场的机会,他按照规矩,给朱厚熜,邵氏,张太后施礼。 老太太笑了,“哀家知道你!你小子陪着我的孙儿进京,付出了不少辛苦,你是个好孩子,你办事哀家放心。” 就这几句话,王岳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老太太这是先用话封死了张太后发难的可能。 “你说说吧,张家的财产查得怎么样了?” 王岳急忙道:“根据臣的初步估算,张家所有财产折合成白银,至少在五百万两以上,相当于大明户部一年零两个月的收入,实实在在的富可敌国!” 此话一出,就连张太后都懵了,“不可能,你含血喷人!” 王岳毫不畏惧,迎着张太后的目光,坦然道:“臣这里有第一批清册,历历在目,绝无虚言!” 第38章 陛下真有圣君之姿 第39章 拜会王阳明 第40章 吾道成矣! 第41章 视百官如浮云 第42章 战力无双王阳明 第43章 倒霉的礼部 第44章 黑吃黑 第45章 和汉武帝比肩的男人 第46章 文官的优良传统 第47章 祖传一百万 第48章 领陛下的饷,吃陛下的饭 祖传的! 朱厚熜简直都要笑出来了,他情急之下,憋出来的主意,总不能说是从张鹤龄那里弄来的吧? 不然怎么说? 是张鹤龄慷慨捐赠,还是他犯了事? 既然犯了罪,那就是罪产,户部是一定要追究的,毕竟朱厚熜也追究过江彬的罪产……用祖传当做借口,就一点问题没有了。 朱厚熜注意着群臣的面色,当他说自己有钱,能拿出一百万两的时候,臣子们惊骇,不解,疑虑,甚至惶恐,都收入眼中。 突然之间,朱厚熜也没有那么心疼了,反正都是黑吃黑来的,也不心疼。 “诸位大人,如果仅仅是粮草军饷不够,朕愿意从内帑拿出银子,这是祖宗留给朕的,想必你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王部堂,还有王岳,你们俩留下吧!” 又一次被皇帝留下了,还挺有运气的。 朱厚熜在前面大步走着,君臣三个到了乾清宫。朱厚熜兴匆匆坐下,直接问道:“王尚书,朕给了你钱,是不是就能打赢鞑子,能杀多少?一万,还是八千?” 听着朱厚熜的话,王阳明不由得生出一个念头,这位小皇帝,还真是个……小孩! 没错,他还要几个月才满十五岁呢! 让他明白如何运筹帷幄,还是太困难了,王阳明微微摇头,“陛下,要想对付小王子入寇,首先要有兵,要有钱粮,还要了解敌情,做到了这三点,才能略有胜算。” 朱厚熜一听,顿时泄气了。貌似他除了一点钱之外,别的都不行。 “王卿,你名满天下,最善于以弱胜强,难道就没有办法?”朱厚熜不死心问道。 王阳明沉吟道:“也不是没有办法,不过要请一个人帮忙。” “谁?”朱厚熜立刻问道,不管是谁,他都会答应的。 王阳明顿了半晌,终于吐出了一个名字:“张永,把张公公请来,或许还能有一战之力。” 兵部尚书,当世大儒,居然推荐一位宦官,这事情恐怕也只有王阳明干得出来。 朱厚熜一听王阳明提到了老太监,不大高兴了。 自从正德驾崩之后,那些风光无限的太监们都遭到了打压,风光不复。除了谷大用帮着查抄张家之外,其余人都没有什么表现余地。 原因也很简单,宦官本质上是皇权的延伸,朱厚熜不喜宦官,而且就算是重用,也轮不到正德旧人,如果不出意外,正德朝的八虎,都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他们可能死在凤阳,死在孝陵,或者被晚生后辈欺凌,孤独终老,连一个棺材都混不到。 这就是绝大多数宦官的最终下场。 仔细想想,像刘瑾那样,被千刀万剐,史册留名,或许还是更好的结果呢! “叫张永过来吧。” 不多一会儿,一个身形高大魁梧的家伙,大步走来。 如果不考虑光洁如鸡蛋的下巴,这位简直就是赳赳武夫,气场强大的将军。他浓眉大眼,标准的国字脸,腰背笔直,浑身上下,透着那么一股子气势。 哪怕他跪在地上,自称奴婢,也没有人刚把他当成一个不完整的人! “奴婢张永,拜见皇爷!” 朱厚熜道:“张伴伴平身吧!是王尚书要见你,商议对付鞑子的事情。” 张永躬着身体,转向王阳明。 “部堂大人,奴婢不通军务,部堂有什么事情,只管上奏陛下,奴婢一切遵旨行事!” 王阳明含笑,“张公公,你追随先帝,练兵打仗,多有经验。如今又执掌御马监的兵马,王某想请教,御马监能调出多少兵卒?” 张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抬头看向了朱厚熜。 朱厚熜很满意张永的乖巧,笑道:“王尚书是替朕问话,张伴伴,御马监不会和三大营一样,也是空的吧?” 张永立刻道:“回皇爷,御马监下辖腾骧四卫,每卫五千六百悍卒,另外还有勇士营近八千人,如今在御马监之下,有三万兵马。” “三万?没有空额吗?”朱厚熜好奇问道,毕竟他被三大营的惨相吓到了。 张永躬身道:“回皇爷的话,御马监的兵马,只多不少!”顿了顿,他又道:“先帝从各地招募勇士,填补其中,还从外四家找寻有功将士,充实四卫和勇士营,如今总数在三万七千有余!” 张永不是说假话的人,如此说来,御马监的兵,才是正德留给朱厚熜的真正遗产! 三万多悍卒,足够打一仗了! 王阳明盘算了一下,立刻有了方案。 “启奏陛下,臣提议从四卫和勇士营,挑选出一万两千人,立即出居庸关,择机攻打小王子,逼其退兵。” 朱厚熜迟疑道:“王尚书,一万两千人是不是太少了?” 王阳明摇头,“不少了,更何况还要保护京师安全,这已经是能抽调的极限。臣以为只要士气旺盛,可以一战!” 朱厚熜大喜过望,“既然如此,那就打一仗!狠狠打!打出我大明的威风来!让胡虏知道朕不是好欺负的!” 朱厚熜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可张永却几次抬头,眼中不无担忧之色。 “启奏皇爷,有件事奴婢不能不讲!自从外四家被解散,遣返原籍。四卫和勇士营,人心不稳,士气浮动,而且……” 张永迟疑,朱厚熜不客气道:“张伴伴,有话直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是!”张永点头,“陛下,奴婢从东厂那边得到消息,遣散的外四家,有些不肖之徒,竟然投奔了鞑子,为虎作伥!奴婢唯恐这些人会泄露军情,甚至和鞑子勾结在一起,哗变投敌……若是有这种情形,只怕再多的兵马,都难以取胜啊!” 张永的话,仿佛一盆冰水,从头顶浇到脚底。朱厚熜的热情一下子被熄灭了。 开什么玩笑,军心动摇,士气不在,还有人泄密。 就算是神仙下凡,也别想打赢这一战啊! 包括王阳明,都皱眉头了。 他找张永,就是知道三大营不堪用,需要借助腾骧四卫的兵马。现在人马倒是有,可若是情况这么糟糕,他也没有立刻扭转乾坤的办法啊? 所有人都沉默了,唯独王岳,他的眼珠转了转,突然站出来。 “陛下,臣倒是有个主意,就是害怕会累着陛下!” 朱厚熜哼道:“你不会让朕御驾亲征吧?” “不不不!”王岳道:“臣就是想请陛下移步军营,亲自给将士发军饷!” …… 天子突然出宫,天子去城外了,天子直奔军营! 京城虽大,但是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迅速传遍各处,尤其是皇帝的一举一动,更是瞒不了人!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 莫非他想学先帝吗? “阁老,您可要劝谏陛下啊!”好多人跑来找杨廷和,这位杨阁老已经是焦头烂额,他反对主动出击,小皇帝就敢玩御驾亲征,这货怎么比朱厚照还叛逆啊? 杨廷和老脸铁青,急忙出城。 而此刻朱厚熜却捧着银子,乐在其中。 “拿着吧,好好打仗!” 一个士卒双手接过沉甸甸的银元宝,眼泪不争气流淌下来。 就算是喜好武事的正德,也没有亲手给他们发过军饷啊! 他激动之下,大声吼道:“领陛下的饷,吃陛下的饭,为陛下卖命!” 他的怒吼迅速传了出去,校场之上,所有士兵,不断怒吼,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刚刚赶到的杨廷和,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第49章 又一个武宗 给一万多人都发饷,难度太大,王岳只安排了一千人,由朱厚熜亲自发饷,每人十两! 皇帝亲自给银子,能有这个荣幸的将士,无不激动的手足无措。 王岳有点遗憾,这要是有个照相机就好了,瞧瞧朱厚熜,笑得多开心啊! 当然这是王岳的想法,而朱厚熜心里都想骂人了。 花的都是他的钱啊! 还是太祖的办法好,国初卫所完全的时候,养兵百万,不费一点银钱。可随着卫所崩溃,不得不招募将士。 这些募来的士兵,每月要九钱银子。而且众所周知,一旦花钱募兵,这个军饷就只能越来越高,没法下降。 等到嘉靖朝后期,为了对抗倭寇,已经把募兵的例银提高到了一两五,考虑到空饷严重的问题,养一个兵,要花的钱就更惊人了。 在当下,十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放在乡下,能买几亩荒山,或者娶个黄花大闺女了。 “将士们,朕不想你们把这十两银子当成例银,朕希望当做你们斩杀鞑子首级的赏赐!每颗脑袋五十两,朕先给你们十两!如果砍下来人头,再给四十两,如果……”朱厚熜顿了一下,“如果不幸战死,为国捐躯,朕就把剩下的四十两,交给你们的家里!朕向你们保证,谁敢贪一个铜子,朕灭了他的九族!” 最后一句话,朱厚熜几乎是吼出来的。 校场上的将士,短暂沉默之后,齐刷刷跪倒。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 将士的吼声,惊天动地,万众归心! 校场外面,杨廷和面色阴沉,心不停往下坠。 新君笼络武人的手段,更胜正德。 而正德和他还有师徒情谊,不至于太过分,事实上,要没有正德庇护,杨廷和也没法在正德朝平安无事,一路高升。 可嘉靖跟他,非但没有情分,还因为名分的事情,简直成了寇仇。 年过花甲的杨廷和,十分糟心。 他早就有心跟朱厚熜和解,这段时间他一直选择退让,甚至只是敲打了贾咏,朱厚熜身边的人,他一个都没动。 不是俺老杨没那个本事,是俺给你面子啊! 奈何这个叛逆少年,根本不领情。 光是如此也就罢了,偏偏那些白了毛的朝臣,竟然也不懂事,夹在中间,真是让人心力交瘁。 杨廷和正在思索,突然有人急匆匆赶来。 正是吏部尚书乔宇! 这位一见杨廷和,就忍不住问道:“元辅,陛下怎么跑到军营来了?万一有闪失,那可如何是好!赶快请陛下回宫啊!” 杨廷和无奈苦笑,指了指耳朵,让乔宇好好听听。 现在跑去告诉朱厚熜,你该回宫了,别跟这帮武夫搅合,信不信,那些武夫能把他们都给撕了。 还是跟着天子出来为好。 乔宇迟疑片刻,也弄清楚了怎么回事,他的老脸更黑了。不停踱步,嘴里念叨着,“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两位朝臣在外面,朱厚熜却是兴致勃勃,尽管嗓子都哑了,还不停问王岳,“小富贵,你看朕的那几句话说得如何?” 王岳抿着嘴唇,这位讲的也不错,毕竟是自己写的文稿,朱厚熜说出去的,就算是他的功劳吧! “陛下日月之姿,圣君之表啊!” 朱厚熜心满意足,兴奋地搓着手,“剩下的就看王部堂如何给朕打个大胜仗了!” 合着这位把所有的事情,都甩给王阳明了。 他们君臣准备回宫,刚离开军营,就撞见了杨廷和和乔宇。 两位大臣,脸色都不好看。 乔宇直接道:“陛下,军营乃是兵戈之地,戾气丛生,陛下万金之躯,岂能轻易前来?” 朱厚熜对这个老头子的看法,还不如杨廷和呢! 倚老卖老,实在是讨厌! 小皇帝不咸不淡道:“乔天官,当年你在九边领兵,也是从不进军营的吗?” “这个……” 乔宇老脸通红,“启奏陛下,臣自然是身先士卒,只是陛下和老臣怎么能一样?” 王岳趁机插话道:“天官是觉得陛下不如你?” “胡说!”乔宇气急败坏,“王岳,你这么曲解老夫的话?你用心险恶!”这位胡子撅起老高,杨廷和看不下去了。 “乔天官,日头偏西,赶快护送陛下回去吧。” 从军营返回京城,这一路上,杨廷和注意着朱厚熜的脸色,小皇帝笑容灿烂,高兴之情,都控制不住。 再这么下去,只怕又一个武宗要冒出来了。 杨廷和返回了府邸,他把儿子杨慎找来,替他翻找资料,爷俩忙活了大半夜,到了第二天,杨廷和早早来拜见朱厚熜。 他来的时候,朱厚熜正抱着一罐子白梨银耳汤在不停灌着,润喉! “阁老,可有事情?”尽管朱厚熜很厌恶杨廷和,当他知道,朝廷和离不开他,保持点表面的礼貌,还是很有必要的。 杨廷和见礼之后,“启奏陛下,老臣的确有些事情,要向陛下说清楚。先帝在日,名爵滥施,光是老臣这里在册的锦衣卫军校,就有三万余人。” “其余各卫所及监局寺厂司库、旗校、军士、匠役投充新设者,凡十四万八千余人。林林总总加起来,不下二十万之数!这还没有计算外四家的兵马。如此多的闲人,充斥京中,无所事事,每年耗费国帑民财,不知凡几。” 杨廷和深吸口气,“陛下,老臣非是不清楚陛下之心,可国事如麻,总要一样一样做。”朱厚熜翻看着杨廷和给的清册,眉头也渐渐加深。 这位首辅大人并没有撒谎,朱厚照要多养兵,就要准备配套的人员杂役。数万外四家的精锐,就要十几万辅兵。 “阁老,如此算来,不光要养几万人,还要养着二十万人啊!”朱厚熜吃惊不小,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杨廷和叹口气,“没错,这些人如果老实守法也就罢了,可他们好勇斗狠,欺压百姓,闹得京城乌烟瘴气,怨声载道,老臣不得不裁撤外四家,而下一步,就是要裁撤这些人!” 杨廷和抬起头,神色肃然,身为帝国首辅,他自然不可能是个昏庸之辈,相反,他看得比谁都清楚! “陛下,大明立国一百五十年,已经是百病缠身,积弊重重。老臣不敢替天子决断,只是恳请陛下能体察下情。鞑子入寇,固然可恶,但是他们动摇不了大明的根基,说到底,还要民生利病,才是大明的命脉所在啊!”杨廷和披肝沥胆。 朱厚熜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聪慧机敏,他思量半晌,感叹道:“阁老不容易,为了大明这个家,阁老费心了。朕会多多思量百姓的艰难,于民休养生息!” 杨廷和一听,激动地跪在地上,“陛下,诚如是,则是苍生之福,天下之福啊!” 正在这时候,突然王岳急匆匆跑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份紧急军报。 “启奏陛下,宣大总督急报,小王子攻破阳和卫,屠戮将士民众一千多人,鞑子主力奔向宣府而来!” 一瞬间,朱厚熜脸色骤变,杨廷和手中的卷宗也落在了地上…… 第50章 用兵如神的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