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召唤群雄帝王系统 > 第五百八十二章:党争之始

第五百八十二章:党争之始

作者:咏橘 返回目录
        

赵弘庆驾崩的当天,文武百官哭成一片。


        

整座皇宫内,所有的太监宫女,也都自发哭泣起来。


        

赵长青来到寝宫外,听到哀嚎之声不绝,便摇头叹息起来。


        

没想到还是来晚了一步。


        

未能见到自己的儿子最后一面。


        

他走了。


        

既然人都已经逝去,他自然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这里了。


        

哪怕那个人,是他的儿子。


        

翌日。


        

满城缟素,紧接着,全国上下,所有人族,都在为这一代人皇披麻戴孝。


        

他是一位明君,值得天下万民这样去做。


        

在位期间,除了一些贪官污吏之外,就没有擅杀过一位官员。


        

他若是在多活几年,可想而知,人世间,将会迎来一个巅峰盛世。


        

所有有才之士,都能清晰预判到,人皇身死,朝堂之上,又该不平静了。


        

真正做到了‘仁义’二字。


        

只可惜,英年早逝。


        

朝堂之上,会有不小的动荡发生。


        

毕竟,每到皇位更迭的时候,就是这个国家,最为虚弱的时刻。


        

以丞相为代表的文官体制、以长林王、摄政王为代表的宗室、还有一群武官自成体系,两边都有讨好的意思。


        

这样的格局,先皇在世的时候还好说,可是先皇一死,太子赵渊还不知踪迹,只怕...


        

希望能将先皇遗体,在七日左右安葬。


        

以告慰其在天之灵。


        

按照规制,皇帝死后,在皇陵修好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将遗体停留一个月。


        

只不过,赵弘庆去世才三天,一些人就有些迫不及待了,纷纷向中书省和内阁投折子。


        

要是将皇帝安葬,只怕太子回到洛阳之后,会落下一个不孝的名头。


        

试问,头上顶着不孝之名做皇帝,天下人能够觉得他适合做皇帝吗?


        

至于,他们为何这么去做,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宗室当中有人出手了。


        

目前,太子还没有进洛阳,尚且下落不明。


        

“皇后娘娘,陛下他的尸体,不能这么急着下葬,目下太子还没回到洛阳登基,一旦下葬,可就让一些得偿所愿了。”萧玄武苦口婆心道。


        

皇后沮丧着脸,开口道:“丞相以为,幕后是何人指使这些大臣们上折子,要在七天之内就将陛下安葬?”


        

久而久之,必出问题。


        

萧玄武将近日以来的奏折,都交给了皇后诸葛玲珑。


        

皇后摆了摆手,他退下处理其余政务了。


        

文武百官,半数以上,都在皇帝的灵柩前跪拜着。


        

“这...”


        

萧玄武不敢说下去。


        

将每一位大臣的姓名都记了下来。


        

“岳牧,你猜猜看,背后是何人指使这些大臣上奏折的?”诸葛玲珑向锦衣卫指挥使问道。


        

诸葛玲珑已经跪了整整一日,回到寝宫里准备歇息的时候,又碰到这样的事情,可想而知,心情有多么郁闷了。


        

在萧玄武走了以后,她认认真真的看了所有奏折。


        

不然,她现在也没有什么可用之人了。


        

“回皇后娘娘,微臣以为,应该是长林王与摄政王在背后指使吧?”


        

赵弘庆病重垂危之前,曾经说过,岳牧此人可信。


        

自然而然的,此人便就受到了诸葛玲珑重用。


        

毕竟得罪的人太多。


        

他本人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下定决心,誓死效忠皇后。


        

岳牧向来心直口快。


        

要不是有赵弘庆一直在保着他,估计此刻早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诸葛玲珑摇了摇头,“我看未必。长林王德高望重,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摄政王也不是傻子,他自然不会去做这种让人一眼就会看穿的把戏,只怕让这些大臣上折子的人,是另有其人。”


        

“娘娘...您是说,是右相萧玄武?”岳牧想了半天,也就只想到一个萧玄武有这么大的能耐。


        

效忠皇后就是效忠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


        

当然更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只是没有想到,陛下还没去几日,此人就已经坐不住了。


        

他的真实目的,是要让我们猜忌两位王爷,可是这件事情酝酿到现在,两位王爷都没有做出任何举动,这说明,他们自持清者自清,所以,按照本宫的意思来看,一定是这个萧玄武所为了。”


        

诸葛玲珑点了点头,“陛下在世时曾经说过,萧玄武此人虽然没有什么谋逆之心,但是为人太过恋栈权位,为了权利,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当年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此人为官,战战兢兢,只怕稍有不慎,就惹了太上皇恼怒,太上皇将皇位传给陛下,起初,陛下也是废了不少的功夫,才能将此人压制。


        

奏折上所用到的理由也很是奇葩。


        

说是举国大丧,容易影响到百姓生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般来说,丞相接到这样的奏折,基本上都是晾到一边,可是,这位右相,却不这样做,他偏偏将奏折送了过来。


        

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


        

现在跳出来说话!


        

可谓让诸葛玲珑十分恼怒。


        

更过分者,直接说了,太子一日不来,难不成皇帝还一日不能入土为安?此举有违人臣之礼,不合乎礼制。


        

历朝历代,几年没有下葬的皇帝,不也多得是吗?


        

皇帝灵柩前。


        

赵弘吉有些气急败坏。


        

怪不得皇帝陛下当年,为何会讨厌这些文官集团,拼了命的,也要将武官抬入朝堂之内。


        

这不是没有缘由的。


        

“皇叔,都到了这么关键的时刻了,您怎么还坐得住?难道您没有看出来,萧玄武是要夺权吗?”摄政王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了文官上折子的事情。


        

赵长林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们小辈的事情,老夫不愿意掺和。你们自己看着办吧,真出了什么大事,老夫在出面平定。”


        

赵长林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毕竟,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事情,他经历的太多了。


        

当初,皇帝叫他来到这里担任左相的主要原因,不是牵制萧玄武。


        

毕竟,无论萧玄武这个晚辈怎么斗,也绝对斗不过这位长林王。


        

摄政王闻声一叹。


        

他知道皇叔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连萧玄武的祖父萧逾明见了长林王,都要毕恭毕敬。


        

让他担任左相的主要原因,是赵弘庆怕,在他死了以后,因为党权之争,会危害国家社稷。


        

不得不请出一位能够镇得住场子的老前辈在一旁看着。


        

以准备随时出手。


        

有赵长林在,赵弘庆走得比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