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死局 第二章 誓与昆明共存亡 第三章 手刃佞臣 第四章 柱石 第五章 心腹 第六章 民心 第七章 兵临城下 第八章 杀手锏 第九章 榴弹的威力 第十章 攻守 第十一章 陛下神射 朱由榔前世就是一名射箭爱好者,工作之余总会抽时间参加一些射箭协会的活动,虽说不能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准,但在业余圈子也是小有名气的。 虽说现代复合弓和明代弓箭有些区别,但总体来说技巧都是相似的。 朱由榔有这个基础在,弯弓搭箭可谓是一气呵成。 但见他深吸了一口气,蓄足气力射出一箭。 箭矢呼啸飞射而出,直接贯穿一名清军绿营兵的喉咙。 “咳...咳咳...”那名清兵显然没有心理准备,愣了一愣旋即双手抓住箭杆想要拔出来。可这一箭力道十足,端是射透了,他这么做只是徒劳。没过多久便失血过多力竭倒地。 城墙之上的明军都看呆了,他们实在想不到一向久居深宫之中不问兵事的天子会有一手精湛的射艺。陛下当真是深不可测啊! 李定国也看愣了。在他印象中,永历帝一直是个畏缩胆小的君王,而最近时日天子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可陛下明明就是那个陛下,除了用皇明列祖列宗保佑之外他实在想不出解释的理由。 但这对大明,对明军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毕竟没有人希望他们舍弃生命守护的皇帝陛下只是个胆小如鼠的怂包软蛋。 人心可用啊! “陛下神射!” 思忖片刻,李定国率先高呼道。 现如今,是改变将士们对天子观感的绝佳机会,李定国自然不肯错过。 “陛下神射!” “陛下神武!” “陛下英勇!” 城头的明军将士纷纷附和开来,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神色。 李定国看的出来,他们是由衷的感到高兴。 朱由榔却没想到自己射了一箭会带来如从轰动的效果。这也不难看出原先的永历帝多么的窝囊怂包。 他清了清嗓子,双手向下压了压道:“诸位随朕杀虏,城在人在!” 自古以来在攻守战中,对士兵情绪的调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时候明明一方优势巨大却不能克敌制胜便是因为气势被压制。 朱由榔方才那一箭虽然只是射杀了一名绿营兵,但带来的鼓舞士气的效果却是难以估量的。 何况明军在兵力和作战力上并不比清军差,甚至在火炮方面还占有绝对的优势。 这种情况下,朱由榔当然有信心守住昆明。 “放箭!放箭!” 一声令下,城头的明军纷纷弯弓搭箭。 一时间万箭齐发,气势如虹。 在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弓箭手和火枪手是一个竞争关系。 培养一个合格弓箭手需要的时间很长,一般需要两到三年。 而培养一个火铳手,几个月的时间足矣。 但在特定的环境下,弓箭手的作用显然比火铳手大得多。 便如当下的守城战中,漫天箭雨的杀伤性直是叫清军叫苦不迭。 见攻势被压制,吴三桂面色铁青。 在他看来明军如今就是一群被逼到墙角的野兽,只是做着困兽之斗罢了。 一开始他想着尽可能的保存实力,靠着绿营兵就击溃明军的防线。 但现在看来,这是不可能了。 “传我将令,不惜一切代价攻克昆明。先上城头者当记首功。” 吴三桂这下是下了死命令,本家兵们自然是心领神会。 作为吴三桂的嫡系,这些老关宁兵们十分清楚现在到了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咚咚咚!” “咚咚咚!” 隆隆战鼓声中,训练有素的吴三桂本家兵汹涌朝城头攻去。 方才他们只是配合绿营兵做做样子,现如今却是毫无保留。 数万士兵如怒海狂潮般朝南门攻去,气势十分骇人。 南门的守将正是晋王李定国,大明天子朱由榔此时也在南门城墙上观战。 见吴三桂这么快便使出了杀手锏,朱由榔心中暗爽不已。 “晋王,按照计划行事。” 朱由榔冲李定国吩咐道。 李定国点了点头,行了个军礼,遂挥手下令道:“放炮!” 城头的明军士兵们遂将备好的炮弹塞入炮筒之中。 “放!” 一声令下,一枚炮弹飞射而出,砸在了冲锋的吴三桂本家兵阵中。 这枚炮弹并非是之前杀伤无数的榴弹,而是普鲁士时期的大杀器--燃烧弹。 诚然这一时期的燃烧弹并不稳定,容易在半空中就发生自爆。 不过这次明军的运气不错,炮弹直到砸在敌军阵中后才发生了爆炸,随即燃烧开来。 爆炸瞬间的高温引燃了火油,端是烧出一片火海来。 许多吴三桂本家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烧成了火人。 一些还没有死透的士兵拼命奔跑,将火势带到同伴袍泽身边,一时间冲锋的吴三桂本家兵阵脚大乱。 他们虽然训练有素,但那是相对绿营兵而言的。 在遇到从未见过的恐怖景象时,他们同样显得手足无措,并未高人一等。 “是妖法,明军施展了妖法!” “祝融,一定是祝融下凡了!” “天呐,天神显灵了。” 在这个时代一旦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人们都喜欢往神怪鬼灵身上扯。 眼见一个个大活人被生生烧死,这些吴三桂的嫡系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击穿,个个落荒而逃。 城头上朱由榔见状直是大喜。 看来这个时代所谓的精锐也不过如此,在面对超出他们心理防线的伤亡比后他们也无法承受。 只是因为燃烧弹的数量有限,要省着一些用,不然朱由榔真想一口气把这些卖主求荣的汉奸全歼。 “不要停,继续放炮!” 这一次,明军换了榴弹炮。 虽然开花弹的威力不及燃烧弹,但在吴三桂本家兵阵脚大乱后这也算够用了。 不曾想明军还有如此恐怖的大杀器,吴三桂直是崩溃了。 他转向一旁的赵布泰,见其毫无表情直是恨得牙根发痒。 这老狗,怕是心中暗暗庆幸呢吧? 毕竟如果方才上的是八旗兵,那损失实在太大了。 吴三桂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他已经下达了军令便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收回来,只能硬着头皮死战到底。 “冲锋,后退者死!” 吴三桂如同野兽般嘶吼道。 ... ... 第十二章 赵布泰的私心 第十三章 增援 毫无疑问,八旗军的装备配备更为精良。 藤牌手冲在最前,之后是弓箭手、火铳手。 伴着低沉的牛角声,八旗大军稳步向城下推进。 同时因为明军火炮数量有限,大部分都用在布防南、北城墙段,东、西两翼相对空虚,这也给了八旗军推进的充足时间。 赵布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明军火炮便是再犀利,也有数量限制。 只要八旗军不顶着漫天炮火,他有信心一举攻下两翼城门。 当然,跨过外壕和护城河后,城门前的梅花桩和鹿角阵颇是有些麻烦。 八旗士兵需要先将这些东西拔除才能搭设排梯蚁附攻城。 利用这个间歇,城头的明军开始拼命射箭,希望利用箭雨击退八旗兵。 可有藤牌手护卫,清军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明军弓箭手并不能对八旗兵造成致命打击。 “这帮该死的东虏!” 巩昌王白文选见状心里已经有了计较,看样子一场血战是难以避免了。 他立刻吩咐下去,叫麾下将士准备好狼牙拍、夜叉擂。 至于滚木、礌石、金汁等物事自不必说。 ... ... 很快,八旗兵在拔除梅花桩后,抬着排梯冲到了城脚下。 他们将排梯搭好后便沿着梯子向上爬去。 在这个角度羽箭的威胁已经忽略不计,他们只需要躲避从城头扔下的滚木礌石即可。 “冲啊,擒获伪明皇帝者赏银万两!” 督战官扯着嗓子吼道,希望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士兵们的斗志。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已经到了这个关头清军士兵们自然不觉得站上城头有多么遥不可及。 一名清兵口中咬着一柄钢刀,手脚并用拼命朝城头爬去。 眼瞅着就要爬上城头,突然从垛口处飞来一根巨大的狼牙拍。 狼牙拍上布满了铁钉,顺势呼啸拍来极为可怖。 那清兵躲闪不及,被狼牙拍拍中,端是脑浆迸裂跌落下来,重重的摔在泥地上。 这等血腥的场面并没有令八旗兵停下,他们已经杀红了眼,根本停不下来。 前仆后继者无数,固然不断有人从排梯上跌落,但还是有人接近攀上城头。 白文选见状大急,急忙命士兵用叉竿抵住排梯将其推开。 排梯是最为简易的攻城器械,相较于云梯稳定性较差。 经过守城将士们的齐心协力,这支排梯终于被推倒,顺着这支排梯往上爬的清兵一股脑的坠下,摔死摔残数人。 随着战斗进入白热化,城头守军吃紧的弊端渐渐暴露了出来。 白文选便命城头上助阵的民夫百姓们加入了进来,做一些投掷滚木礌石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些百姓一开始吓得面无人色,但渐渐的发现传说中三头六臂的东虏也并非是不死之身。 被滚木礌石砸中后这些虏兵一样会痛哭哀嚎,他们一样是血肉之躯! 突破这一心理障碍后,民夫百姓们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 他们主动配合明军士兵守城,极大的缓解了将士们的压力。 周平便是其中之一。 一开始他并没有被分配到一线,而是负责搬运守城器械。 因为心里挂念着女儿,他有意的避开危险区域。 但渐渐的他发现清兵损失惨重,反倒是明军占据了上风。 他心中顿时生出一丝对清兵的轻视之意。 深吸了一口气,周平壮着胆子往垛口边上凑。 再想往后撤时已经晚了,一名把总叫他顶上空出的缺。 周平虽然心中懊丧不已,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操控狼牙拍朝靠近的清兵拍去。 尽管他的动作不够熟练,但狼牙拍在极大的惯性下威力还是很可观的。 只见一名面目狰狞的清兵被扫中,霎时间脑瓜被拍碎,鲜血四溅如同一只稀烂的西瓜。 “呕!” 周平本能的吐了出来。 平日里他连杀鸡都得难受半天,这是他第一次杀人,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 胃里翻江倒海,额头上热汗直冒。 周平只觉得眼冒金星。 不过很快,他就被把总提溜了起来。 “怎么你个怂货这么没种,不就是杀人嘛,杀的还是个虏贼。” 把总呸了一口道:“不想被杀就得杀虏,别给老子丢人!” 这一番话算是点醒了周平。 是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如果昆明城破,按照东虏的尿性肯定会屠城发泄。 届时不光他活不了,便是他的女儿也不可能幸免。 一想到此,周平的内心便决绝起来。 为了女儿他也得坚持守城! ... ... 相较于东门,西门遭受的压力显然更大。 负责镇守此门的黔国公沐天波面色凝重,亲自披甲在城头指挥防守。 赵布泰多调了两千人攻打西城,就是瞅准了西城的防备最空虚。 虽然他已经命民壮百姓协助守城,可还是有些守不住的迹象。 正当沐天波有些力有不逮时,只见远处一众士兵簇拥着一个身着金色铠甲的人赶来。 沐天波定睛瞧去,被簇拥在人群中的不正是大明天子吗? 皇帝陛下来了? 沐天波又惊又喜,顾不得许多连忙上前迎去。 这为首之人自然就是朱由榔了。 南城有李定国亲自坐镇,可谓是稳如泰山。 很显然,清军想要两翼夹击,打开一个缺口。 在经过一番观察后,朱由榔发现西城的压力更大一些,当即亲率锦衣卫驰援沐天波。 沐天波虽然如今挂着锦衣卫指挥使的头衔,但在这种非常时刻却是无权直接调集锦衣卫的。毕竟锦衣卫有着护卫天子周全的责任。 而皇帝陛下亲自调兵就是另一回事了,沐天波十分感动! “老臣无能,竟劳烦陛下调集亲军。” 沐天波只觉羞愧不已,立时跪倒在地。 朱由榔连忙上前将沐天波扶起道:“如此危急之时,黔国公还说这些作甚,且随朕一起御敌!” 沐天波连忙道:“臣愿追随陛下死战!” 朱由榔抽出腰间宝剑,将其举起高呼道:“朕执天子剑,荡平不臣。东虏窃国贼子,人人当得而诛之!” “杀虏报国!” “杀虏报国!” “杀虏报国!” 一时间杀声震天。 ... ... 第十四章 打的就是精锐 第十五章 朕,不退! 第十六章 追击收割 第十七章 昆明大捷 第十八章 太子抚军 第十九章 陛下真乃狠人矣 第二十章 御驾亲征 第二十一掌 天降象兵 第二十二章 象兵的威力 第二十三章 摧枯拉朽 第二十四章 惩奸除恶 第二十五章 忠烈祠与希望 第二十六章 应征 第二十七章 微服 第二十八章 国贼 第二十九章 国士无双 第三十章 突破口 第三十一章 君恩 第三十二章 水西示好 第三十三章 嫌隙 第三十四章 针锋相对 第三十五章 练兵 第三十六章 北上入川 第三十七章 大局 第三十八章 帝心 第三十九章 禄马驿 第四十章 天子在建昌 第四十一章 将计就计 第四十二章 锦官城 第四十三章 问策 第四十四章 蜀道难 第四十五章 真假 第四十六章 今非昔比 第四十七章 各怀鬼胎 第四十八章 郑成功来信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明军终于抵达奉节。 皇太子朱慈煊率领督师文安之等文武官员出城迎驾。 这场面和朱由榔想象的大体差不多,他亲切的慰问了在前线的文武官员,然后率领亲卫入城。 按照之前的计划,只有一小部分军队会进城驻扎,而大部分军队会驻扎在城外。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奉节实在太小了,容纳不了几万人同时进城。 文安之早已准备好了行宫,原先的宫室是太子朱慈煊住的,现在让给了朱由榔。太子则是搬去了偏殿。 自始至终文安之都伴驾左右。 朱由榔便得以细细打量着这个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臣。 国字脸,星眉剑目让他儒雅的气质外又显出一抹英气。 虽然已经古稀之年,但他在文安之身上感受不到一丝萎靡的感觉。 这个老家伙实在保养的太好了! 都说古人养生有术,现在朱由榔算是信了。 王皇后已经急不可耐的去看太子了,如今宫室内只有朱由榔和文安之两个人。 “咳咳...” 朱由榔清了清嗓子,冲文安之微微笑道:“督师坐吧。在朕面前不必拘泥。” “谢陛下恩典。” 文安之很和气的拱了拱手,便撩袍坐下。 不得不说,文安之毫无矫揉造作之处,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他对待朱由榔也没有过于的谦卑,倒像是老先生对学生一般。 “陛下怎么会想到来奉节?” 让朱由榔略微感到惊讶的是,竟然是文安之先发问。 “这个...朕觉得重庆是必取的,与晋王、黔国公等人商议后便开拔行军了。” 在文安之面前朱由榔自然没什么好掩饰的,有什么说什么。 “如今昆明虽然保住了,东虏也退回了贵州,可大明的形势仍然十分凶险。如果拿不下重庆,则夔东十三家与四川始终处于隔绝的状态。届时东虏完全可以调遣兵力各个击破。” 文安之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不错,重庆是必须打下来的。只可惜老臣辜负了圣恩,功亏一篑。” 朱由榔知道他说的是不久前重庆惨败的事,遂安慰道:“这件事不怪督师也不怪将士们,都是潭贼叛乱所致。只是如今重庆即便加上二潭的兵力也不过是两三万人,朕这次就带来了三万精锐,加上川东所部和夔东十三家也能有小十万人马了吧,合围之下不信东虏扛得住。” “洪贼那边不会来援吗?” “这个督师尽管放心,朕已施妙计,短时间内洪贼根本不会知道我军的动向,等到他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朱由榔又把他如何制服狄三喜,又以狄三喜的名义给洪承畴写信“通风报信”向文安之讲了一遍。 文安之听了频频点头,直呼天子圣明。 君臣二人聊得很开心,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东南的张煌言和郑成功身上。 “延平郡王前些时日派人送来了书信。” 文安之顿了顿,仔细观察着朱由榔的神色。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封折叠的满是折痕的书信恭敬的递送到朱由榔手中。 “请陛下过目。” 朱由榔接过信来展开看,只看了几行便放了下来。 “延平郡王是想发动长江之役啊。” 在原本历史中,1659年也就是永历十三年四月,郑成功、张煌言等率领大军北上进入长江。 这支兵力是十分雄厚的,有大小船只三千余艘,兵十万众。 面对如此一支犀利大军的突然袭击,清军守军接连溃败,到六月末的时候明军已经占领了瓜州、镇江。 这个时候南京已经是唾手可得,郑成功理当率兵猛攻南京。 可惜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搞什么祭奠太祖皇帝的典礼。 这已经是七月十二日的事情。也就是说足足半个月,郑成功所部在拿下镇江后什么都没有做。 如此一来,战机贻误,七月中旬清军援军陆续抵达,最终化解了南京之围。 整个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郑成功有足够的时间拿下南京,但他却中了郎廷佐、管效忠等人的缓兵之计,兼有宋襄公之仁,最终错失好局。 如果南京能拿下来的话,南明的形势将完全不同。如果筹谋得当的话,甚至可以做到和满清划江而治。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失败就是失败了。 “延平郡王是怎么把信送来的?” 面对朱由榔的疑惑,文安之笑着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那送信之人剃了光头,扮作和尚一路穿过东虏控制区域这才艰难抵达奉节。臣已经查验过信上的印信,是延平郡王的小印无误。” 朱由榔点了点头。 满清入关之后推行十分严格的剃发令,但有几类人是不需要剃发的,和尚、道士便在其列。 “这位送信的勇士还没有走吧?” “如今他尚在奉节。” “朕有些话想对他说。” 细细算来应该没有多久郑成功就要挥师北上发动长江之役了。朱由榔也不知道赶不赶得及,但凡事总归要试上一试。 郑成功在长江之战中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其一是贻误战机没有速战速决。其二就是携带了士兵的亲眷。 这样一来将士们心里挂念着亲属,势必在战斗中畏手畏脚,发挥不出全部的战斗力。 许多史料中没有提到,或者对此一带而过。但朱由榔却认为这是郑成功大军落败的最重要原因。 如果可能的话,朱由榔希望郑成功能够不带士兵家属,并且最快速度的拿下南京。 至于拿下南京后能否守得住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那臣去安排。” 文安之见天子如此关心军务,心情自然大好。 这几日他饭量见长,容光焕发,觉得自己年轻了好几岁。 虽然他对延平郡王多少有些成见,但大伙儿都是为了大明好。 延平郡王也好,晋王也罢。 只要能够襄助天子匡扶大明,便是有功之臣。 至于张煌言,文安之一直是很欣赏的。 或许将来,可以推荐他入阁? 虽然张煌言曾经拥戴过鲁王朱以海任监国,但毕竟没有上帝号。 在这点上是和绍武帝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陛下应该不会记恨张煌言的这一过往吧? ...... ...... 第四十九章 水师与战壕 第五十章 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