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的开始(1) 第一章 新的开始(2) 第一章 新的开始(3) 第二章 居无定所(1) 第二章 居无定所(2) 第二章 居无定所(3) 第三章 最陌生的心头肉(1) 第三章 最陌生的心头肉(2) 第四章 青葱岁月(1) 第四章 青葱岁月(2) 第四章 青葱岁月(3) 第四章 青葱岁月(4) 第四章 青葱岁月(5) “堂姐的信来了,顺光你看一下。”俞明芳把手中的信递给于顺光。 于顺光接过拆开,视线从上而下,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俞明芳看着丈夫的表情,脸部也变得紧绷起来:“顺光,堂姐是说了小陈有什么不妥的么?” 于顺光把信放在书桌上,捏了捏眉:“嗯,这个陈翼有海外关系,他的父亲在香港。” “这倒真的不太合适了。” “我早前了解到他在厂里的表现就有些疑惑,他就剩了母亲和小妹在家,又是正经的中专毕业,怎么就没入兵团,倒插到了这犄角旮旯的乡下来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唉,我们这两年就已经过得小心谨慎,上海那边要不是这次小陈我们都不会联系。”俞明芳想到了自己处境尴尬的堂姐和丈夫的堂兄,有些难过。 “不能让阿妹再和陈翼相处了,长痛不如短痛,他们才相处了几个月,早点断了吧。”于顺光下垂定音。 锻压厂里,陈翼正在帮于荣提钢板,从深秋到初春的小半年间,只要陈翼完成了自己手头的工作,就会过来帮忙。今天又到了大周末,陈翼在下班后还准备把于荣送回家。 “我们按这边这个线,往这边,然后转这里。”于荣指着板上划好的线和陈翼说。 “好,没问题。” “嗒”切割机的开关被打开,刺耳的摩擦声响起,陈翼按着于荣所说的步骤开始切割。 “对,从这边……再过来一点……哎对……当心……”于荣在边上看着陈翼移动着钢板,口中不由得跟着陈翼的动作说着。 很快,一块块零件就粗粗成型了。 陈翼的帮助让于荣的工作轻松了不少,而这样的贴心也让于荣觉得这样的日子真是不错,工作中有助力,业余有人相伴,回家还有父母可以依靠,真是幸福的时光。 春天日照的时间渐渐拉长,下班的路上天色依旧很亮,陈翼和于荣放弃了公交车,选择慢慢的走回家。他们并没有牵手,但是走的却很靠近。 “你看,那个阿婆又出来卖鸡蛋了。” “嗯,出正月了,天气变暖和了。” “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有樱桃了。” “希望今年夏天可以不要太热吧。” “这里的夏天已经很舒服了吧,上海听说会有黄梅,会很闷。” “对,这里干燥,上海黄梅天会很潮湿。” “我快到了,你就送到这里吧,我们下周再见。” “下周见……阿荣,我年前已经写信给妈说了我们的事情,前两天我收到回信,她很开心,下一次我可以寄一张你的照片回去么?” “……这种事情你决定吧,我,我先进去了。” “那我就去写回信了啊,下周见!”陈翼笑着目送于荣进了小区。 这算是见家长了么?还不算吧?但是已经要让陈翼的母亲看到了么?于荣心续乱糟糟的回到了家,自从开始和陈翼处对象,隔三差五就会有这种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情况出现,偶尔她也会找“过来”的已婚人士卢金梅咨询,但是更多的突发状况也就像刚刚那样糊里糊涂的就过去了,她也不知道有没有处理对。 打开房门,于荣发现父亲和母亲今天已经都在客厅。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阿妹,快来吃饭吧,都烧好了。” 于荣略感怪异,但依言快速的整理好了自己,坐到了饭桌前。饭间于荣悄悄的观察了一下父母和弟弟,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是晚饭结束,她在弟弟惊讶的目光中被父亲叫到了书房。 “阿妹,今天叫你过来是想让你结束和陈翼的恋爱关系。”于顺光开门见山。 “?!”于荣狠狠的吃了一惊“爸爸,为什么?!” “你这么着急做什么?爸爸这样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于顺光对于女儿近乎质问的语气很是不悦,“陈翼对于自己的家庭成分一直没说实话,这样的要紧事都有所隐瞒,说明他不可靠。” 家庭成分?于荣回忆了一下,陈翼经常提到他的母亲也会提到他的妹妹们,母亲和大妹都是普通的工人,小妹在他下乡的第二年为了争当优秀,插队去了漠河林场,意志坚定,陈翼说当时连发三封家书,但毫无用处。但是……陈翼好像并没有提到他的父亲……于荣看向于顺光。 “他的父亲在香港,应该是个生意人。这样直系的海外关系,他竟然到现在都没有跟你说么?” 于荣既惊讶,又混杂着生气与难过。但是父亲的话还在继续。 “他自己一直都清楚为什么会插队到这么偏僻的地方,但是却隐瞒不说,抱的是怎样的心思我不知道。但是你们就不合适了,我们于家好不容易熬过了前两年,现在是没有人翻旧账,大家都太太平平。不过你们一旦要结婚,组织审查,两家人的底被翻上来一露,会有什么情况就不好说了。爸爸不能让你,也不能让我们家冒这个险。” 于顺光的话太过于实际,没有从人品,表现这样的地方入手,分析的却是身份与利弊,没有给于荣留下任何辩驳的余地,即使于荣对于陈翼再有好感,她也不能抛下父母和弟弟去冒这样的风险。 而内心更深处,于荣是愤怒的,陈翼一直对她有着这样大的隐瞒!这份隐瞒让她获得了今日突如其来的打击,毫无防守之力,她听见了梦破碎的声音。 她听到自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她走出房门,听见母亲在安慰她,说已经物色好了更优秀的男生,听见弟弟对于她的状态有一些担心,但是她回答“我没事。”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把头埋在枕头里,泪水渐渐洇湿了枕头。 周一的下午,陈翼准时在下班铃声响起的五分钟后出现在了于荣的车间门口。于荣面无表情的走出车间,和陈翼一起向食堂走去,半路上她对陈翼说:“我们分开吧。” 陈翼猛地转头:“你说什么?” “我说我们不太合适,分开吧。” “发生了什么?怎么突然这么说?” “你说是为什么?!你有海外关系为什么一直不说?你的爸爸在香港你怎么不说?我爸爸现在知道了,有海外关系,我们不太合适。”于荣压低了声音向陈翼吼道。 陈翼的表情卡住了,然后突然着急起来:“我不是故意不说的,这个问题我一直不知道怎么跟你说!” “现在我爸爸已经知道了,你也不用担心了。你有海外关系,我们不合适,我们分开吧。”于荣说完,快速的跑进了宿舍。 第四章 青葱岁月(6) 陈翼在这四个月犹如做了一个场美梦,现在梦终于醒了。他知道海外关系对他造成的影响一直存在,但是影响的全面性让他难以接受:出身和父母又不是他可以选择的,为什么他这样的努力,依旧没有换来肯定?!陈翼有一些愤怒,他是没有说出父亲的情况,但是这是他想为这段关系再加上一些筹码,如果他先说了,所有人先看到的,就只会是“海外关系”家庭,而没有“陈翼”了。 于是在73年的春天,陈翼和于荣又恢复了单身的状态,他们的关系比陌生人更加遥远——陌生人之间有100种可能,而留给他们的只剩下了不可能。 为了减少陈翼给于荣带来的影响,俞明芳开始给于荣介绍相亲,于荣认真的完成着母亲的任务,但是这样带着强烈目标的结识和相处又怎么抵得过经年累积的熟悉与好感?即使真正的情侣相处只有数月。所以于荣对于“任务”仅能以礼相待,她忍不住的去比较,能获得的结果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而已。 另一边,陈翼先是彻底的沉默了,家庭成分是一个过不去的坎,他无法得到于荣家里的认同,他也就没有理由继续追求和接近于荣。但是看着其他的男人可以走在于荣的身边让他嫉妒的快发疯,所以当再一次看到一个男人把于荣送到厂门口后,陈翼终于忍不住行动了起来。 陈翼行动的方向依旧是——师父。 他先是向王正宝吐露了他的实情,以及他和于荣的现况,恳请师父帮忙。王正宝沉默了许久,但是看着优秀的徒弟——一个人的出身真的这样重要么?结婚不是应该以个人本身作为衡量的标准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数年以后社会变迁,一如数年以前的突如其来,那么现在的标准真的是对的么?——王正宝决定帮这个忙。 有了师傅的帮助后,陈翼接下了两个车间之间所有的跑腿。 得到经常串门的机会后,陈翼开始频繁的送礼,于是于荣的桌上时常会出现一些食堂她没打到的好吃的,有时候是新款的点心,七夕节时她获得了一小袋大白兔奶糖——那是陈翼花代价托人从上海带来的,到了入秋时节,她收到了一只保温杯。 这些东西,吃的她多是和师父或者室友分食了,而保温杯,含义太过于明显,她拿起来看了一会儿,觉得烫手,就把它留在桌上,下班了。 快回到宿舍的时候,她听见后面有人叫她:“于荣,你东西掉了。” 她没有转身,继续向前。 “于荣你等一等!”声音由远而近。 于荣停下脚步转过身去面向陈翼:“这不是我的杯子。” “这是你的,这在你的桌上。” “你这样有意思么?” “你先把你的杯子拿上。” 于荣不想在宿舍门口被围观,向旁边的小路走了几步。 “我们已经结束半年了,你一直这样纠缠不清有意思么?” “是你说要分开,我没有同意。” “但是我们在一起是不合适的。” “我有海外关系就这么重要么?对你好不好就不重要了么?” “海外关系当然重要(跟重要的是你选择对我隐瞒它!),我也会选对我好的人。” “但是他们都不会有我对你这么好!我已经喜欢你快4年了,给我一个机会好不好?不要只因为我的成分就做决定。” 于荣沉默了,但是陈翼知道于荣还需要给父母一个交代:“虽然我有海外关系,但是我也是从上海出来的,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总有一天是要回上海的。到那时,你就可以和我一起回上海了。” 于荣头一下子抬了起来:“你说的是真的么?但是我爸爸妈妈就这样留下了呀。” “他们是支内,是过来支援建设工作的。我们是下乡,接受工农改造的,改造完,我们还会回到城市里去。”陈翼确定的说。 于荣心动了,但是她不能给陈翼任何肯定的答复,她后退一步,拉开了和陈翼的距离:“这个杯子不是我的,奶糖味道不错,我先回去了。”然后跑回了宿舍。 陈翼觉得停滞了半年的时光再一次流动了起来。 于荣回家和父亲细谈了知青的情况,于顺光对于女儿和陈翼牵扯不清非常的不满意,言辞严厉的批评了于荣。但是对于回沪这一情况却是听进去了,对于陈翼和于荣的交往网开了一面。因为即使于顺光夫妇选择了支内,但是依旧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回到上海生活,特别是家中大女儿已经在上海扎住脚跟的情况下,慢慢将孩子们送回上海是他们的期望。 虽然交往已经放开,但是“知青改造”却是遥遥无期,年复一年。 75年的夏天,陈翼先后收到家中和好友的来信,家信中说,大妹对于部队复员回家的罗佩华一见钟情;而好友则来信征询是否可以追求他的妹妹。陈翼心中却知道这哪里是一见钟情,分明是开花结果,妹妹恋爱,哥哥却远在千里之外不能为之把关的状况让陈翼很是心痒,但是还是为对象是信得过的好友而感到高兴。 76年对于当年乃至现在所有的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天气特别的冷,大事特别的多。夏天的地震带走了24万生命,春秋两季伟人的接连离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团队的粉碎意味着国运的改变,陈翼和于荣的婚事终于提上了日程。 婚礼准备的有一些急,因为“四人帮”粉碎的突然,也因为妹妹陈宝姝和好友罗佩华也是到了需要结婚的年龄了,但是在老人家的眼里哥哥还没结婚,妹妹就出嫁总是不好。陈贤麟写信让林贞把家中的红木大橱传给了陈翼,但是由于山高路远,整体橱柜不好运输,而陈翼也许很快就会回上海,就暂时放在上海不运过去了。于荣家陪嫁了全套的锅碗瓢盆、床单被褥以及一台收音机,而陈翼和于荣自己去买了一对手表。在1977年的5月18号,陈翼和于荣终于跑完了5年的爱情长跑,结为夫妻。 第五章 掌中宝(1) 第五章 掌中宝(2) 第五章 掌中宝(3) 第六章 适距陪考(1) 第六章 适距陪考(2) 第七章 完成高考 第八章 囊中羞涩 第九章 手心手背(1) 第九章 手心手背(2) 第十章 团团圆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