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水浒新秩序 > 第十七章 李逵当先锋

第十七章 李逵当先锋

作者:江湖野人 返回目录
        

大名府官衙。


        

“第几批了?”


        

知大名府事梁子美靠坐在椅背上,微闭着双眼,漫不经心地询问前来汇报敌情的兵马都监闻达。


        

“回相公,已经第六批了。”


        

同军骑兵耀武城下并肆意砍杀袍泽,给了馆陶县守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守将在四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内接连派出六批使者向梁知府求援。


        

“这才过多久,都六批了,够急的啊?”


        

与八年前知郓州时相比,梁子美明显苍老了许多,须发皆白,厚重的眼袋更是无力的垂拉着,但气度却越发深沉如渊了。


        

“嗯?”


        

梁子美慢慢睁开双眼,面露嘲嘲弄之色。


        

“呵呵,平日里一个个胸脯擂得震天响,真需要报效朝廷时,就不行了?”


        

“有谁愿意出兵去救援?”


        

“这——”


        

闻达欲言又止。


        

被知府相公说中心事,闻达面色有些难堪。


        

“相公——”


        

梁子美抬起枯瘦的右手,摆了摆。


        

“贼军进军太快,儿郎们应对不及——”


        

闻达有心解释,却没有底气,越说声音越小。


        

“让王定去吧,带四个营,不求他血战击退贼军,只要能守住三天就成。”


        

“大父。”


        

“嗯?”


        

“要不,孙儿扶您上床?”


        

“左右都是一样,缩在大名城内,也不过是晚几天而已,去吧。”


        

知府相公说完又闭上了双眼养神,闻达赶紧行礼告退。


        

侍立在梁子美身后的梁竫担心祖父着凉,小声喊道:


        

贼军即将大军压城,祖父却妄谈生死,梁竫深感不吉利,赶紧接话。


        

“大父身体康健,期颐可望。”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听了八孙儿的吉利话,梁子美笑着摇了摇头。


        

“不了。”


        

梁子美睁开眼,伸出右手。


        

“扶我起来,出去走走吧。等哪天这眼睛一闭啊,有的是时间睡咯。”


        

如他这般已经年满七十四周岁还不能致仕的老知府确实不多,但六十好几了还在各地军发挥余热的守臣却大有人在。


        

朝堂上也一样,当年那个只顾钻营揽权的蔡元长,如今也应该尝到了上得去下不来的苦头了吧?


        

这种现象要是放在六十年前的仁宗朝简直不可想象,如今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期颐就算了,若是能早两年致使,老夫这身子骨活到耄耋倒是不难,如今嘛,活不到咯——”


        

梁子美自政和六年出知大名府,至今整整四年,大宋帝国风雨飘摇,身为北京大名府长官的梁子美自然跟着百事操劳,繁重的公务严重透支了他的身体。


        

其人几次上书天子,请求致仕,皇帝却再三挽留。


        

“大父,梁家可少不了——”


        

噗~


        

一个不合适宜的响屁声打断了梁竫的话,须发皆白的老知府却是半点也没觉得尴尬,对孙儿自嘲道:


        

大宋这几十年来党争不断,来来回回地折腾,今上即位后又开党禁,不仅败坏了官场风气,更使得行政人才严重断层。


        

一线守臣青黄不接,老的老小的小,经验丰富又能做事的梁子美便如一头老黄牛,哪怕是即将倒毙了,也得先给朝廷犁完最后一亩地才能倒。


        

祖父生性豁达,看透生死,梁竫却为眼下的时局和家族未来担心不已,还欲再劝慰祖父。


        

原因却不是徐泽的军队太能打,而是这大宋真的老了。


        

就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先天不足的大宋王朝过早地迎来了自己衰老期。


        

虽然不甘,但这却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


        

“老咯就得服老,连个屁都夹不住,还奢望什么期颐,哈哈哈——”


        

不比孙儿辈的忐忑,梁子美是真的看透了生死和世事,也包括眼前的大名府危机和梁氏一族的未来。


        

正如他对闻达所说“不过是晚几天而已”,其人非常清楚在徐泽的大军面前,大名府守不住。


        

走到院中,梁子美轻轻推开梁竫的手,迷眼指着远处夕阳的余晖。


        

“王朝会亡,这天下却不会亡,再如何改朝换代,还是要有人做事的,有这份闲心操心朝廷的事,还是想想如何解决这天下的问题吧。”


        

赵宋王朝确实老了,从馆陶县守军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


        

老了就要服老,苟延残喘徒惹人笑。


        

大宋将亡这件事对享受管了的赵氏和众多与国同休的大族来说固然是覆巢之灾,但对立足实干的须城梁氏来说却未必是坏事。


        

“向前看!”


        

真实的世界,能攀上做实事的高位者没有真正的傻子。


        

大名城中的老知府都能看到馆陶守不住,一线守城的周瑾自然更清楚这一点。


        

但馆陶县城即便在自己手中丢失,也要在面子上看得过去。


        

自萧近海率一百名骑兵耀武馆陶县城之后,同军又陆陆续续派来了几波探子。


        

每次来的人都不多,但每次都能搞得满城皆惊。


        

馆陶县守将周瑾始终紧闭城门,连派人赶走仅有几十人的敌军探子的努力都未尝试。


        

而在馆陶县东南方十里外扎营的同军前锋李逵部,也在为大名府方向迟迟不来的援军而烦躁。


        

以馆陶县守军的战斗意志,己方一战可破,拿下了馆陶,下一站就是大名县城了。


        

这一战,徐泽明着对梁子美说自己要带兵取大名府。


        

敌军人太多,敌军太凶猛,敌将太狡猾,有的是理由。


        

但若是让援军也掺和进来,最好是援军将领级别比自己高,顺便移交防务,城池丢不丢,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因此,在敌军出现在城下之后,周瑾便不停派出信使汇报馆陶城的危急形势。


        

“师正,发现大名府方向的援军。”


        

听到这个情报,李逵立即来了精神。


        

“有多少?”


        

但李逵很清楚,社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大名城,而是赵宋朝廷的军队。


        

只有一战狠狠地教训了赵宋朝廷,把官军打出心理阴影,同军才能从容布局河北东路,免得不知自己斤两朝廷再跳出来搞事。


        

但尺度必须把握好,万一进展太快,这皇帝老儿直接投降了怎么办?


        

“四个指挥,千余人。”


        

“他娘的!就这点人,塞牙缝都不够,梁子美这老官儿忒不实诚。”


        

“师正,还打不打?”


        

“蚊子腿再细也是肉!怎么不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