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水浒新秩序 > 第五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顾各

第五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顾各

作者:江湖野人 返回目录
        

众族老和小宗家主都没有接话,似是认可了韩治关于同舟社取代赵宋之势不可挡的判断,又似是如同以往一样走个程序,万事都由宗主拿主意。


        

“然徐泽行事不同以往改朝换代的豪杰,得人却不制于人,同舟社所做一切皆明白无误地限制大族发展,且此人手段毒辣,凡是反抗者,无不家破人亡。”


        

韩治一番话说完,众族老和小宗家主们皆点头而叹,却少有同仇敌忾或悲愤之色,似乎韩治讲的这些事和他们无关一般。


        

没办法,同舟社接管河北两路后,做法完全不似篡逆作乱的反贼。


        

不比赵宋虽然森严却弹性极大的“王法”,在同舟社治下,规矩明明白白,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且执法极严,犯了法就没有任何理由可谈。


        

反抗同舟社暴政可以,愿赌服输,先做好一旦失败便赔上整个宗族的心理准备。


        

没有什么底蕴的暴发宗族还可能亡命一搏,如安阳韩氏这样数百年的大宗如何能做这等蠢事?


        

一方面,徐泽俨然是秩序的维护者,虽然造反,却没有大肆破坏社会秩序,更没有对特定阶层喊打喊杀,甚至还将各地管理得更好。


        

同舟社然所行之法虽然与大宋差异较大,但也是讲“法度”的,就算要杀人也是有理有据,因为你触犯了同舟社的“刑律”才杀你,而不是徐泽看你不顺眼想杀你。


        

另一方面,徐泽又手段极其强硬,敢于反抗者皆付出了家族被灭的惨重代价。


        

宗主的话虽没说完,但意思明白着,这根本不是要什么“教训”,而是要他们表态呢。


        

安阳韩氏扎根相州三百多年,田宅、山林、河泽、店铺等产业极多,依附于韩氏这棵大树生存的族人、佃客、雇工等身份者也是不计其数。


        

以往,在赵宋治下,上有官府保护伞,下有众族人“团结一心”一致对外,还拥有极多的免税和隐田隐户等特权,靠这些产业养活所有人完全没问题。


        

众人没有表态的意思,韩治接着道:


        

“安阳韩氏家大业大,若反抗同舟社,恐有覆灭之危,可若坐视同舟社税法落地,也再难维持偌大家业。治为宗主,实难抉择,何去何从,恳请各位长辈不吝教训!”


        

众小宗宗主相顾而视,又欲言又止。


        

以往宗族越做越大的情况下,小宗虽然处于被压榨的地位,但做家主远比普通宗族过得要好,眼光能放长远,偶尔牺牲一点利益,也多不会斤斤计较。


        

现在要分族产了,而且,很大可能这一分就再不可能合。


        

怎么分?


        

现在,同舟社取代了赵宋朝廷,取消了大族的一切显性特权,甚至还因为田地太多,需要多交税,家业维持不住是必然的。


        

头脑稍微正常的人都知道,当此形势下,既然不能反抗,不敢反抗,那就必须作出改变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分宗、分家,把田产分到“合理”的税收范围。


        

问题就出在这里,处在宗族中的所有个体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大宗对小宗更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占有并主持分配绝大部分的资源。


        

“诸位,安阳韩氏能有今天,靠得是什么,是田宅家产么?”


        

其人环顾堂内,一众族侄、族孙们尽皆默然,不敢与其对视。


        

实话说,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安阳韩氏风光三百年,在这棵大树底下乘凉这么久,真等到树要倒了,还是很迷茫的。


        

按大小宗,还是按各宗的人口?


        

这个时候讲什么都不好,多说多错,不如一默,反正等会肯定有得吵。


        

眼见众人明明有话讲,却又因为各自的利益盘算而陷入沉默,辈份最长的族老韩纯彦主动站了出来。


        

“晚辈受教了!”


        

“安阳韩氏永远都是一家。”


        

韩纯彦说了一堆无用的实在话,众人跟着喊几句有口无心的口号,却是为韩治解了围。


        

众人虽然平日里艳羡大宗,恨不得取而代之,但也明白没了安阳韩氏这块招牌,自己什么都不是。


        

“同舟社就算再能折腾,终究是要有人做事,不管分不分宗,安阳韩氏还是一家,还是要教导子弟出仕为天下做事。”


        

“叔祖说的是!”


        

文、格分综的考试模式显然是对传统士子的格外照顾,参加考试的士子不用比书院学生强,只需要比其他士子厉害就行——这点和赵宋科考没什么本质不同。


        

如今形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本就别无选择的河北士子更不会错过“从龙”的大好时机。


        

同舟社选择这个时间段放出开科取士的消息,成功吸引走了绝大部分士子的注意力,这也是整个河北两路百余县,却只有几起暴力反抗税法改革事件的原因之一。


        

其他人对分宗还有疑惑,他却是半点也不敢耽搁。


        

秋收以后,同舟社一面抛出科考诱饵,一面强力推行税法改革,是铁了心要改天换地。


        

同舟社开科举的内容虽然与赵宋相差很大,对受传统教育多年的士子们很不利,但毕竟还是留了一条路,给了你进身之阶。


        

就在昨日,同舟社又遣人来安阳,将几份“有问题”的刑案卷宗和之前的清田簿籍副本直接送到韩治手中。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韩氏家大业大,子弟众多,即便家教再严,每一代也免不了会出几个不肖子孙,想要屁股干净让人抓不到把柄是不可能的。


        

之前同舟社清田,韩氏就出了不少问题,抛出几个奴仆顶罪后便没了下文,韩治还以为风声已经过去。


        

如此形势下,安阳韩氏实际上是没得选。


        

还有一件事,韩治瞒着其余族人。


        

半月前,同舟社法曹曹首裴宣突然带人来到安阳,转了一圈后,将州衙和县衙内近些年的刑案卷宗全部搬走。


        

一边是其余大族暴力抗税被杀得人头滚滚,一面是韩氏涉案和清田的“罪证”,如此意味强烈的警告,为官多年的韩治如何不知?


        

再加上韩肖胄以病请辞知沧州事任命时,徐泽送来的白绫。


        

所谓事不过三,韩治预感到安阳韩氏这一次稍有不慎,就会是鸡犬不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