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道语春秋 > 第六十三章 苦海本易渡

第六十三章 苦海本易渡

作者:春秋勿忘 返回目录
        

那苦海无边无际,每一点浪花翻涌,都透露出无穷苦意。


        

苦海深处,有一单薄瘦弱的身影,是一位书生,口中一直喃喃:“苦,苦,苦......”


        

那书生每念一句苦字,便有一道浊流坠下,这无边苦海,不知是其多少岁月所倾倒出的愁苦形成。


        

苦海茫茫,无船无桨,似是无法可渡。


        

赵青桐静立在一边,看李均尘如何渡过这苦海。


        

李均尘弯下腰,捧起一汪苦海海水,这海水映出一个消瘦书生的倒影,那愁绪随着海水冰冷之意渗入李均尘心中。


        

他看见一个书生,本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但自强不息,立志出人头地。


        

考官见此文章,本觉文采斐然,辞藻华丽,奈何郁气横生,有失德化,遂不取。


        

而后其每日借酒消愁,放浪形骸,口出不逊之词,大骂朝廷无眼,终日沉沦于苦中,自执其念,不复君子品行。


        

终因一讽诗,触怒当州州牧,下令永不录用此人。


        

他凿壁偷光,悬梁刺股,苦读经卷,自以为有经天纬地之才,满腹经纶之学。


        

然而只搏得一个秀才功名。乡试三次,皆不第。又举债再试,五次,不中。


        

其每不中一次,心中愤懑便多出一分。而后科举所答文章,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愁苦愤懑,天生我才而无用的怨念。


        

这是一个可怜人,也是一个庸人。


        

那苦海愁绪翻涌,却不能动摇李均尘心志丝毫。这般愁苦,皆是庸人自扰之,若其不自执于苦中,又怎么会迎来这般命运。


        

越执于苦中,越活得艰苦,苦海泛舟,长夜无穷,最终生出轻生之念。


        

州牧掌有一州权柄,节制一州兵事、民事、刑事,科事。其言落下,已经绝了此人仕途。


        

其更深受打击,万念俱灰。曾经出口成章,胸有成竹的寒门才子终于不见,换来的是一个整日疯言疯语的痴人。


        

最终,投身荒井,自绝其身。


        

他口念道经至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伴随着这道音阵阵,李均尘背后生出无穷道念虚影。


        

可惜,便是死了又如何呢,仍挣不脱这无边苦海。


        

那苦海翻涌,凝结出无数双苍白人手,似要将李均尘拖入那深海当中。


        

李均尘道念坚定,心如琉璃,大放光明,那无尽光明熠熠生辉,照在这苦海当中当即消解无边怨气,将人手化作虚无。


        

有人恰逢大运,趁势而起,摇身化作龙蛇,一朝入朝堂,位列将相。


        

这无穷无尽虚影中尽是人世欢喜百态,演尽众生极乐。


        

而李均尘位于这无尽虚影当中,神情恬静,上善若水,不嫉不妒,心怀无边。


        

有人登科状元,“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众星捧月,文曲下凡。


        

有人父慈子孝,合家美满,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有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你侬我侬,相濡以沫,有道是“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转瞬间,万象翻转。


        

那登科状元因力谏直言,得罪权贵,一朝贬谪,再无复起,郁郁而终。


        

那五代同堂,突然儿孙染疾,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泪纵横。


        

那苦海却疯狂翻涌拍击,掀起无边狂澜,似要将这些美满欢乐尽皆冲洗幻灭,那苦音不绝,愈发急促,歇斯底里,恨欲发狂。


        

李均尘见那怨念翻涌,不为所动,淡淡道:“众生皆苦。”


        

照破山河千万朵,一念飞花皆成沙。


        

便是人前显赫亮丽,又岂知他人背后辛酸。


        

每个人,都有难以向外人言述的沉重与悲苦,这人间又岂是一人独苦。


        

但有人自沦苦中,一蹶不振。亦有人直面辛酸,佝偻行步。


        

那有情人被父母拆散,另许姻缘,留下两人愁苦绵绵。却成就一首《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那将相高门,一步踏错便如坠深渊,满门抄家。


        

众生皆苦。


        

有情人终被拆散,却生死不相忘,此生唯相知,只念彼此珍重。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却独不见他为国守疆,一心报国的赤诚。


        

世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之人古今皆有。你我本是同路人,何以陌道向。


        

“人生有七大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你又仅仅历了几苦呢。”李均尘望着这无边苦海轻声道。


        

登科状元,虽受贬郁郁,却写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名篇。


        

虽白发人送了黑发人,老人却不沉溺在痛苦中,而是开解众人,以心易心,以情易情。


        

李均尘缓步入内,每走一步,便留下一个光明印,此印是明知众生皆苦,仍可苦中求存的不败神意凝聚,无论那苦海如何冲刷,都难覆灭。


        

赵青桐看着李均尘以道念法力破开那书生苦海,有些惊讶,随着李均尘一同行过苦海,星眸转动,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均尘渡过苦海,转身看向那深海中的人影。


        

李均尘目光炯炯,高声道:“我堪破世间疾苦,尔之苦海狭隘,却是拦不住我。”


        

那无尽道念虚影与李均尘身体放出无尽光明,一时间苦海震动。


        

一道至刚至强的剑气洞破幽冥,直上重云,那股剑气中蕴含着无坚不摧、无物不斩的神意,伴随这炁剑斩落,当即斩灭不知多少苦意,海水倒卷,当即让出一条通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傥傥而无羁乎,物迭迭而无非乎。”


        

人世何处不是苦海,何处无有憎怨,若一心执于此念中,便此生此世都不得逍遥快活了。


        

那人影拼命挣扎,但被无尽悲苦之意所化的人手所拉扯,难以挣脱。


        

此人执念于苦中,终是不得脱离。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寂灭为乐。”


        

三教乃至诸道皆有开解尘心脱离苦海的妙法,或持或定,自能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