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篇 第一章 任红昌 【新书求收藏】 三国篇 第二章 吕布想搞我 【求收藏】 三国篇 第三章 原来你是貂蝉 【求收藏】 三国篇 第四章 我真的没有才能啊 三国篇 第五章 都想拉拢董卓 【求收藏】 三国篇 第六章 怕误了她的终生大事 三国篇 第七章 我们算是朋友吧【求收藏】 三国篇 第八章 老头子扬三笑 【求收藏】 三国篇 第九章 玉竹苑 【新书求收藏】 三国篇 第十章 “正义”的董卓【求收藏】 三国篇 第十一章 张辽来洛阳了【求收藏】 三国篇 第十二章 第一位客人【求收藏】 三国篇 第十三章 刺杀何进【新书求收藏】 三国篇 第十四章 采菊东篱下【求收藏】 三国篇 第十五章 袁隗变卦?【求收藏】 三国篇 第十六章 董卓来做客了 三国篇 第十七章 任红昌的邀请【求收藏】 三国篇 第十八章 张家有女张秋月 三国篇 第十九章 不请自来 【求收藏啊】 三国篇 第二十章 《赠美人》 【求收藏】 三国篇 第二十一章 秋月来玉竹【求收藏】 三国篇 第二十二章 希望能活下去吧 三国篇 第二十三章 把事情闹大【求收藏】 三国篇 第二十四章 残忍的一幕【求收藏】 三国篇 第二十五章 失心疯 【求收藏】 三国篇 第二十六章 袁绍来了 【求收藏】 三国篇 第二十七章 袁隗终于出现了 三国篇 第二十八章 再见扬三笑【求收藏】 三国篇 第二十九章 原来是袁隗【求收藏】 三国篇 第三十章 不能算我命 【求收藏】 三国篇 第三十一章 功亏一篑?【求收藏】 三国篇 第三十二章 达成协议 【求收藏】 三国篇 第三十三章 拜访晋阳侯【求收藏】 三国篇 第三十四章 少年荀攸 【求收藏】 洛阳城,晋阳侯府。 面对董卓的声情并茂的诉说道,晋阳侯张扬脸上微微动容,那紧紧皱起来的眉头也是逐渐释然开来,他此时也是有些相信了。 “既然如此,那张某便信了董相国所言,但,今日我依旧要去一趟长乐宫,亲自去看一下张大人和太子殿下。”晋阳侯张扬虽然已经有些相信了,但心中的怀疑依旧还在,所以最好还是亲自去找中常侍张让问一下。 “呵呵呵......晋阳侯别急,我此时前来,正是为了此事。”董卓眯了眯眼睛,笑着说道。 “什么意思?”晋阳侯张扬顿时大为不解,也不知道董卓今日为何前来。 “董某此时正是受中常侍张大人之托,前来阻止晋阳侯您前去长乐宫的......” 闻言,晋阳侯张扬脸色顿时大变! ...... 洛阳城里的一大早上,除了董卓已经来到了晋阳侯府,朝堂之中的众人皆是正在纷纷行动。 今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天! ...... 上午,太傅袁隗亲自来到东门口将袁绍以及一些袁氏家族的亲信带进了洛阳城,直奔长乐宫的消息,已经在整个洛阳传开了...... 此时的洛阳,就如同一个油锅一般,一开始原本是安安静静的,可一旦沸腾起来,绝对的是一发不可收拾。 但这个时候的安静,正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不知道有多少股暗流正在不断涌动,随时都有可能溢出来! ...... 洛阳荀府。 洛阳荀家,曾经是洛阳城内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荀家的先祖的功劳无可厚非,个个才能出众,文韬武略,并且深受大汉王朝每一任皇帝的厚爱,可谓是光辉夺目的一个大家族。 而当今荀家家主,荀彧,年少时便是以文采过人,深受先皇刘宏的宠爱,以二十三岁的年纪便官至九卿,如今任太常一职。 说起荀家,洛阳城里的王公贵族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荀彧少年时便被称为“王佐之才”,而是他的祖父荀淑知名当世,一代天骄,号为“神君”,他有八个儿子,个个人才辈出,号称“八龙”,皆是深得皇帝陛下的宠爱。 而且,荀彧的父亲荀琨曾经任职济南相,他的叔父荀爽也曾经任职司空,也就是如今大汉王朝朝堂之上的司空杨彪的位置,皆是朝中位列前茅的重臣。 但是就在此时,如此光荣辉煌腾达的荀府,确实陷入了一片深深的纠结之中。 荀府的大厅之上,太常荀彧身着玄青色直裰,头上梳着他那平时上朝的束发,面容之上的麦黄色肌肤,以及他那快要翘起来的小胡子,皆是显露出了一番纠结之色。 太常荀彧在朝中一向是支持太子刘协的,这与荀家世世代代深受每一任皇帝的厚待密切相关,再加上太子刘协本就是皇帝的继承人,可以过于年少了,现在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稚子,因此太常荀彧不能好好的辅佐他。 但不管怎样,刘协是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而如今太傅袁隗,带着袁绍一行人已经气势汹汹的奔向了长乐宫,其目的完全不用想,肯定是朝着中常侍张让去的。 如果中常侍张让一除,那太子殿下刘协就如同一个被太傅袁隗一等人操纵的傀儡,时时刻刻都有被废掉的可能。 这一点,是他荀彧不愿看到的一幕。 荀彧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咬了咬牙,径直唱着大厅之外走去。 可是,刚刚走到门口,一名少年便将他看了下来。 少年睿智的眸子里露出一丝丝黯然,温文尔雅的神色有些人玉树临风,他长的极为俊俏,皮肤犹如一个女人的雪白一般,平平的瓜子脸,翘鼻略微突出,宛若一个皮肤白皙细腻的美女一般。 少年身材高挑秀雅,身着一件青色天香的绢袍子,此时正直盯着欲要出门的荀彧,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叔父,你做好决定了?” 太常荀彧也是微微一愣,虽是面带微笑,可却在面前的少年眼中看来,确实一脸苦涩,他回答道:“嗯。” “可叔父要知道,一旦去了长乐宫,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少年还是缓缓劝说道。 “知道。”太常荀彧简单的回答道,他此时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自己的这个侄儿。 “叔父还要知道,一旦去了长乐宫,就代表了整个荀家,也去了那里!” 闻言,太常荀彧愣了愣,是啊!这是一场赌注,如果张让赢了,那他们荀家也会跟着继续光荣下去,可一旦输了,荀家便是会遭到太傅袁隗和大皇子刘辩的疯狂报复,荀家的地位会一落千丈。 太常荀彧点了点头,还是坚持道:“太子殿下本就是皇位的继承人,本就应该在先皇驾崩之时顺利登基,可大皇子刘辩、太傅袁隗一等人,确实生生的排挤太子殿下,如今还要对着中常侍张让张大人下狠手,我荀家承蒙大汉几代天子的厚爱,才能有今日之辉煌,而如今我大汉垂危,太子殿下身处困境,我荀家又岂能坐视不理!” 太常荀彧还有一点没说,其实他也是有一点点的私心的,那就是方面他父亲荀琨,与当时朝中的中常侍唐衡交好,并且两家结为亲家,荀彧此时的妻子,正是中常侍唐衡的女儿,而中常侍唐衡,当年就处在如今的张让这个位置。 中常侍张让,便是当年唐衡一手带出来的。 因此,太常荀彧便是与中常侍张让,有了一段不清不楚的渊源,自始至终都站在了一起,在背后鼎力支持太子刘协。 此时,少年看了看太常荀彧,他知道了,此刻的叔父,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长乐宫一趟,自己就算为了荀家,极力阻止,又有何用呢? 少年与太常荀彧不同,他虽然年纪不过十六岁,但心性早已成熟,他熟读诗书,兵法,从小便是文采奕奕,他的这个叔父曾经就说过,未来的他,一定成就非凡。 可是,此时的他,虽然也是知道荀家一向支持太子殿下刘协,但他并不主张为了这个年幼的太子殿下,而把整个荀家给赌了进去。 少年看了看自家叔父,这才缓缓侧着身子,站到了一旁,把门口给太常荀彧让了出来,说道:“既然如此,那叔父请便吧!” 太常荀彧也是看了看自己的侄儿,他一向将面前这位少年,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培养,甚至待他比自己亲儿子还要好,因为他如同方面的自己一样,年少有为,颇有文采,甚至比当年的自己更胜一筹。 太常荀彧温柔的看向少年,缓缓说道:“荀攸,如果叔父此次一去不回,你便带着荀家,回颍川去吧!那里是我们荀家的根源之处,如果我赌输了,这个家就要靠你支撑起来了!” 少年荀攸听到此处,心中不由得一感动,脑海之中迅速回想起他这个叔父,曾经是多么的疼爱自己啊! 荀攸孩童的时候,叔父第一次教他写字,写不好还要打他,但当他写好了第一个字的时候,却是使劲抱着他亲来亲去。 荀攸还记得他小时候写好的第一篇文章,一直写到晚上才写好,拿去给叔父看的时候,叔父便是立马点起灯来,一连读了好几遍,并且在第二天给他讲了好多的不足之处,给他作了好长时间的讲解。 ...... 想起这些的点点滴滴,十六岁的少年荀攸,顿时热泪盈眶,他知道,自己叔父的几个儿子皆是平庸之辈,所以叔父便把振兴荀家的重任完完全全的交付到了他的身上。 “叔父,侄儿在家中一定等你回来!”少年荀攸看了看这个三十岁左右的叔父,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说道。 闻言,太常荀彧拍了拍少年荀攸的肩膀,然后径直走了出去。 看着叔父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少年荀攸那白皙如雪的脸颊之上,忽然划过一滴滴眼泪。 荀攸虽然年少,但他是个聪明人,他几乎已经算出了叔父此次前去长乐宫的结果。 恐怕,下次见到叔父的时候,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 洛阳城,皇宫,紫宁殿。 作为一代皇后的寝宫,紫宁殿内部的豪华自然是不容置疑,宽阔的大殿之内,所需要的配置皆是应有尽有。 但此时这座寝宫的主人——何皇后,却并不为之高兴。 自从自己那英年早逝的弟弟,大将军何进被刺杀以后,何皇后整日在这紫宁殿里以泪洗面,伺候她的丫鬟们每天都能听到她的抽噎声。 也该,大皇子刘辩也来安慰过母亲好几次,虽然也有些好转,但何皇后依旧是整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的。 所以因此,之后大皇子刘辩就很少来找他的母亲了,毕竟,朝堂之上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处理,更何况来了也没多大作用。 不过,今日,大皇子刘辩却是意外地来到了紫宁殿。 还没等丫鬟前来禀报,大皇子刘辩就匆匆忙忙的闯了进来,并且大声叫道:“母后......母后......好消息!好消息!” 闻言,何皇后美眸流转了一下,旋即又陷入了哀痛之中,现在自己弟弟都自己被刺杀了,还能有什么好消息,恐怕又只是跑来安慰一番罢了。 但是,随后自己儿子的一句话顿时惊到了她。 “母后,今日你一定要帮我一次,这是我们扳倒张让的绝佳机会!”大皇子刘辩那清脆稚嫩的声音在何皇后耳边响起。 “扳倒张让?”顿时,何皇后大惊,犹如一道闪电击中了她的心头,连忙站起来:“皇儿,你所说的可是真话?” “哈哈哈......母后或许还不知道这几日洛阳城里发生的事吧!待儿臣一路上好好与你说说,但现在,还请母后移驾到长乐宫!” “今日,定要让他张让......血债血偿!” 看着自家儿子那深邃而又阴冷的目光,何皇后顿时有种感慨,这太像他那已逝的弟弟了,那种感觉,好像又回来了。 于是,何皇后微微颔首,她那晶莹剔透的美眸之中,顿时湿润了,被一层晶亮透明的泪花所包裹,在配上她那美妇人一样的容颜,更显风情万种! “好,母后今后一定对皇儿你鼎力相助!” 看了自己儿子那还有些稚嫩的脸庞,但却已经有了更加深层的心机,何皇后颇为感触,不禁对着他铿锵有力的说道。 ...... 洛阳城内,暗流涌动,风起云涌,暴雨将至! 皇陵。 大汉王朝历代皇帝陛下驾崩之后,其尸体皆是被移葬到了皇陵之中。 因此,皇陵代表了大汉王朝历代祖先的灵魂归所之处,而且皇陵之外,有着大汉王朝特定的守卫值守,除了一些大人物之外,一般人是靠近不了这里的。 历代皇帝死后,其后宫里的妃嫔们,除了皇位继承人的身后或者抚养的妃嫔可以继续享受宫里的锦衣玉食之外,其他的妃嫔,地位低的便是与皇帝陛下直接陪葬,可谓是最为凄惨的结果,而若是这些妃嫔平时地位比较高,生前也特别独得皇帝陛下的恩宠,那么便是可以为皇陵之中,为那已经死去的皇帝守墓,虽然平日里粗茶淡饭,没有宫里那般享受日子,但至少可以想想清福,一辈子可以不担忧吃穿,也算是比较好一点的待遇了。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妃嫔们,老是喜欢在皇帝陛下面前争宠,这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此时,皇陵的冷清,已经渗透进了那冰冷的大理石雕之上。 皇陵门口的石雕,刻了两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而石狮子的一旁,则是笔直地站立着两排挺拔的守卫。 两排的守卫一动也不动,和那两只石狮子仿佛一样似的,都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 当然,这个时候的皇陵门口,与以往的不同。 因为这里除了两排守卫,还多了一辆马车,马车高大无比,看着就很豪华,想来也应该是洛阳城里的大户人家才用的上的一辆,而马车的一旁,站着一个粗壮的车夫,此时的车夫正低着头,面无表色的等待着。 不久之后,就在这皇陵的里面,一个与何皇后年纪差不多大的美丽女人,缓缓地走了出来。 PS:仙人掌今天最后一堂考试,一起加油啊! 三国篇 第三十五章 忽悠张扬 三国篇 第三十六章 针锋相对 三国篇 第三十七章 张让势弱 三国篇 第三十八章 弹劾张让 三国篇 第三十九章 董夫人到来 三国篇 第四十章 拜师【求收藏】 三国篇 第四十一章 任红昌来访 三国篇 第四十二章 胡闹的张夫人 三国篇 第四十三章 张秋月的变化 三国篇 第四十四章 被气晕了 【求收藏】 三国篇 第四十五章 真诚道歉 【求收藏】 洛阳城,皇宫。 晋阳侯张扬淡淡而又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似乎直指袁绍,要将他碎尸万段一般。 “启禀大皇子殿下,那么罪犯袁绍如今现在何处?” 然后,其他人似乎并没有如他所愿。 “哼......如此凶险之人,自然是被我关押了起来。”大皇子刘辩如此说道,但心里却是想着,袁绍此时正被他请到了他自己的寝宫,好吃好喝的供着,这也算是被我扣押了起来吧。 “那不知大皇子殿下将如何处置罪犯袁绍。”晋阳侯想着,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便先除掉袁绍,为张大人先报仇吧。 闻言,太傅袁隗站了出来:“张侯爷,这件事情大皇子殿下必能妥善处理好,张侯爷难道是在质问殿下吗?” “呵呵呵......袁太傅,谁不知道袁绍是你的亲侄儿,我就担心有人徇私枉法,到时候惹来众人议论纷纷。”晋阳侯张扬笑了笑。 “袁绍是我侄儿没错,但张侯爷恐怕还不知道我侄儿为什么要诛杀张让吧!”太傅袁隗并没有因此而势弱,而是直接反问道。 闻言,晋阳侯张扬一下子犹豫了起来,他知道,中常侍张让为了支持太子刘协,也是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情。 其中他知道的一件事,那便是密谋刺杀大将军何进,就凭借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他五马分尸了,更何况宦官不能参政,而中常侍张让屡屡触碰这一条铁律。 想到此处,晋阳侯顿时犹豫了,不在回答太傅袁隗的问题。 然而太傅袁隗并没有就此结束,他立马继续说道:“启禀大皇子殿下,老臣正要弹劾已经死去的中常侍张让,今日所弹劾的奏折也是已经交给了皇后娘娘,还请大皇子殿下一定要为老臣做主。” “噢?”大皇子刘辩假装不知此事,连忙转过头来,看向了一旁的何皇后。 为此,何皇后也是从身后缓缓拿出了一本奏折,面无表情的说道:“哎......本想着中常侍张让已经死了,便不再计较,不过既然太傅大人执意要提起此事,那我便将中常侍张让的罪行一一道来。” 说完,她的玉手便将奏折缓缓打开,红唇蠕动,皓齿微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说道:“中常侍张让有如下罪行: 其一,绑架朝中重臣家属...... ......” 于是,何皇后便是将太傅袁隗之前在长乐宫里,所说的一切缓缓在这朝堂之上一一道来。 她每说一项罪行,皆是让的朝堂之上的众人心头一紧,包括司徒王允,太尉张温一等人。他们也是实在没想到,中常侍张让竟然如此胆大包天,何皇后说的每一样罪行,哪一个不是杀头的大罪。 下面的晋阳侯张扬也是一愣,他清楚张让的为人,虽然有些事情他也不知道,但是想来如果真有这些事情的话,张让也是干的出来的。 这时,他才真的感觉好苦逼,他也知道中常侍张让所做的这些,大部分都是为了太子刘协,但做这些事情的手段,也确实是在大汉王朝不容许的。 待何皇后将这份奏折上的内容一一念完之后,便是看了看下面的众人,开口道:“张让所做之事,简直天理不容,法律难依,哀家认为袁绍杀了他,也是为我大汉王朝除了一害,理应当做些赏赐。” “不可!”晋阳侯一听,连忙说道:“这些罪行又有何证据来证明,这不过是袁太傅一人的说辞罢了,说不定他早就与袁绍相互勾结,如若这般赏赐,不加以严惩,实为不妥,难以维护我大汉的威严。” “好了!”大皇子刘辩大喊一声,让后继续说道:“张让是什么人,在场的诸位都清楚的很,不用多说了,就凭他身为一个宦官,却屡屡参与朝政之事,就已经足以治他于死罪。” 说完,他便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袁绍将军,诛杀罪犯张让,虽然有功,但此举也是极为不妥,因此,就此作罢!不奖,也不罚!” “殿下,不可啊!”晋阳侯张扬依然不依不饶的说道。 “好了,我意已决,就这样吧!”大皇子无奈的摊了摊手,便是不想再因为晋阳侯张扬而做出改变。 闻言,晋阳侯张扬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但是他仍然心有不甘,难道太子刘协这一党,就这么完了吗? 无可奈何之下,晋阳侯张扬也只得退了一步,接下来的事情,他只能从长计议了,绝不可如此的鲁莽,于是他便开始沉默,不再多说。 “启禀大皇子殿下,老臣也有一事要启奏。”就在众人沉默寡言之时,太尉张温站了出来,开口说道。 大皇子刘辩一见到有人打破了这一时的宁静,连忙开口道:“不知太尉大人有何事启奏。” 闻言,太尉张温双手一挥,然后直接跪下,狠狠地对着大皇子刘辩磕了一个头,然后跪着说道:“老臣也要弹劾一个人,那便是相国董卓。” 闻言,一旁的董卓身子一颤,顿时知道太尉张温所指的是什么事,因为除了他的女儿张秋月这件事以外,太尉张温又怎么会行如此大礼。 不过董卓此时也是哑口无言,这件事本来就是他的错,而是最后还将张秋月给弄疯了,如果是其他人还好,董卓肯定不会像现在这般内疚,但是这件事却是发生在了太尉张温身上,那自然是不一样的。 太尉张温,那就是董卓的逆鳞。 张温的女儿张秋月,现在也是董卓的逆鳞。 然后触碰到这片逆鳞的,却是董卓他自己,这让他好生无奈,也不知道该做如何是好。 听到此处,大皇子刘辩虽然不知道太尉张温为何要弹劾董卓,但是他现在已经有些为难了。 太尉张温一向秉公办事,公正廉洁,是大汉的一名口碑极好的朝之重臣。而另一边的董卓,手握洛阳兵权,掌握了整个洛阳城的安慰,而且最重要的是,董卓这才刚刚与他示好,这......着实有些令他为难。 但是,太尉张温已经开了口,他也只好问道:“那请问太尉大人,究竟是何缘故?” “回禀大皇子殿下,张老所言,确为董卓的过错,董某愿意承担一切责任。”董卓没等太尉张温说出来,直接开口道。 “这......”大皇子刘辩也是一愣,这到底是闹的哪一出啊,董卓居然主动认错?这让他也是有些好奇,很是想知道董卓与太尉张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闻言,太尉张温也是一愣,他没想到董卓居然直接承认错误,这么坦率地直接承担责任,这让他不禁对董卓的行为有些肯定,心里顿时也开始动摇了起来。 其实说实话,张秋月的事情,董卓原本是不知道的,都是他的那个叫陈贵的下人干的好事,误打误撞找上了张秋月,后来董卓知道了,非但没有如陈贵所愿,而是将陈贵当场分尸,为张秋月报仇。 虽然这样的手段,太尉张温并不是很认同,但是其实如果真的说起来,董卓从内心里没有对自己女儿有过任何想法。 随后,太尉张温又看了看一旁的司徒王允,才发现司徒王允也正看着自己,而是还摇了摇头,示意不要将此事说出来。 最后,太尉张温便是叹了一口气,对着大皇子刘辩说道:“既然董相国如此坦诚相对,那张某这次便不与之计较,不过还请董相国收敛收敛,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 见到了太尉张温的警告,董卓心中大喜,这么说来,太尉张温应该是原谅自己了,这让他心头顿时多了一丝温暖,仿佛回到了当年张温亲自教导他时的那种感觉。 “多谢张老教诲,董卓一定铭记于心,不会再有下次了。”董卓一脸严肃,极为真诚的说道。 闻言,太尉张温这才点了点头,不在说话。 “呵呵呵......既然如此,那便是皆大欢喜。董相国与张太尉皆是我大汉的顶梁柱,若是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自然是以和为贵,我也相信,有了二位的齐心协力,我大汉复兴之时,便指日可待了!”大皇子刘辩虽然好奇,但也知道这朝堂之上不便过问此事,也只好作罢,说了一些比较好听的话。 最后,大皇子退朝之时,说了一句:“明日上朝,我把袁绍将军也请来吧!毕竟他也是我大汉的臣子,难得来洛阳一趟,还请他上朝一叙。” 退朝之后,太尉张温与司徒王允并排着离开了大殿。 一路上,太尉张温十分的好奇,为什么当时司徒王允想要阻止他弹劾董卓,但太尉张温这个时候也不太方便过问,毕竟这还没有走出皇宫呢! 不过,就在此时,司徒王允却是率先开了口:“张兄是否很疑惑,刚刚为何我不想让你继续下去。” 闻言,太尉张温点了点头:“我知道王兄这么做一定有你的道理,愿闻其详。” PS:来了来了,今天第二更。 三国篇 第四十六章 张温回府 【求收藏】 三国篇 第四十七章 被美女抱了【求收藏】 三国篇 第四十八章 误会 三国篇 第四十九章 悲伤的任红昌 三国篇 第五十章 荀攸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