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沧海变桑田 第二章 出道人世间 第三章 盐比命金贵 第四章 初见程处默 第五章 传授制盐法 第六章 日产万斤盐 第七章李二的烦恼 第八章 大唐早朝会 第九章 精忠报国 第十章 仙器,法术,军歌 第十一章 一个赏赐引发的血案 第十二章 预防病毒,从洗澡做起 第十三章 大红的胎记 第十四章尚有亲人在世间 第十五章 稿纸,钢笔 “陶公子客气了,咱家巴不得能让你记我一个人情呢,咱家实不相瞒,公子以后是有大富贵的人。” 陶然回到帐篷里取出背包里的稿纸和钢笔。 来到程老将军的营帐,将稿纸放在桌子上,提笔写了起来。营帐里只剩下陶然写信时,钢笔笔尖摩擦稿纸时莎莎得声音,夹杂着杨总管和程老将军父子沉重得呼吸声。 他们被陶然手里的纸和笔彻底惊呆了。程老将军父子还好,基本已经习惯了陶然,时不时的捣鼓些古灵精怪的东西。 可杨浩总管不同,他带着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下笔尤如神的陶然,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这么精美得纸张怕是比宣纸还好吧。我的天哪?宣纸那可是比白银还金贵的东西,就连陛下也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 这个陶公子出手就是厚厚的一本? 杨总管使劲擦擦眼睛,确定自己是不是老眼昏花。 “陶公子,你这些宣纸和笔是从何处而来?”杨总管终于不能再淡定下去了,开口问道。 “小道而已,这些都是家师给小子留下出世用的。”陶然原本想低调出世,可是刚刚从杨总管口里知道了奶奶和妹妹在世的消息。 然而却对自己的父母,只字不提。直觉告诉他家里肯定发生了天大的事情,自己再低调下去不行了,从今天起为了奶奶和四个妹妹好好的生活,自己也要努力出人头地。 弱者永远都是底层,被欺负的那种。想通了这些的陶然,竟有一种解脱的感觉,难道是自己融入大唐了吗? “既然有如此精美的宣纸还有这等奇怪的笔,为何还把制盐之法用刀子刻在木板上?”程老将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道。 “小子当时对伯伯一无所知,让这东西太惊世骇俗,所以未用,还请伯伯体谅。”陶然一脸真诚的坦然说道。 “贤侄,这宣纸,你也懂得制造之法?”程老将军站起身来问道。 “小子都说了,小道而已,只要原材料足够,小子一样可以做出来,当然可能达不到师傅制作的这么精美。” “那,贤侄使用的这种笔呢?也能制造出来吗?” “当然可以,不过这个需要大型的工具模具的加工处理,小子可以让产品简单化,足够使用。” 说话间陶然洋洋洒洒的一封家书,和精忠报国的歌词便已写完,姜家书封好,把精忠报国的歌词呈到了杨总管面前。 “杨总管,让您费心了,剩余的稿纸还请杨总管收下,不然小子心里过意不去。” “使不得,使不得,这么珍贵的宣纸咱家可不敢收。”往浩总管连连拒绝。 你以为他不想收吗?他太想收了啊,可是他不敢啊,这东西太过珍贵,连陛下都不能随心所欲使用的宣纸,他收起来,以后陛下早晚会知道的,不收拾自己才怪。 杨浩低头一看陶然的字体,暗暗心惊,虽然字体很小,但是格式规整,下笔苍劲有力,最重要的是陶然竟然是横排格式书写的,和他们竖排书写的有明显的差异。看来这小公子真的是仙人师傅的弟子,就连书写方式都与人间的不同。 “杨总管,尽管收下便是,不然怎么回去给陛下复命呢?”陶然眨巴眨巴眼睛说道。 “公子既然这样说,咱家不收也得收了,咱家一定会带到陛下面前,为公子请功的。”老奸巨猾的内侍总堂杨浩,立即明白了陶然的意思,笑眯眯的伸手接过陶然递过来的一本稿纸,小心翼翼的放进袖口的袋子里。 “杨总管,陶着公子的事情,还请你们在陛下那里,多多美言几句。”程老将军虽然非常心疼陶然送出去的整本本宣纸,可是既然木已成舟,自己也不能多说什么了。 “宿国公您不提,咱家还差点忘记告诉您了,就在前几日因为陶公子封赏的问题,牛将军,秦将军还有尉迟将军在朝堂之上把魏征给打了。” “哈哈,哈哈,打的好,肯定是魏征那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书生,暗中使绊子才拖延了陛下的封赏,看我老程回到长安不扒了他的皮。”程老将军咬牙启齿的狠狠说道。 “铁牛,去取两麻袋食盐给杨总管放到马背上。” “杨总管啊,这两袋食盐您留下一袋,给程府和陶府送去一袋,辛苦杨总管了。” “咱家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宿国公太客气了。”杨总管来的路上就已经盘算好了,见到程咬金厚下脸皮来也得弄点食盐回去,现在盐金贵的很,稍微转转手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这封家书劳烦杨总管务必亲自送到府上,乡野之地招待不周,待老夫回到长安后,定好好请杨总管吃酒。” “宿国公真是说笑了,咱家这次来送密旨真是不虚此行啊。咱家一定会如实禀报陛下,卢国公在盐场亲自坐镇,陶公子又天纵之才,真是我大唐之福啊。” 众人起身一直将杨总管送到官道上。 早有亲兵将杨总管的包袱里,装满了干粮和大饼,水壶也灌满李水。 一行人在官道一一道别,让陶然再一次领教过了,大唐的繁琐礼节,古人们用在作揖行礼的时间,往往比实质性对话的时间都要多很多。 采盐场的将士们依然哼哼着精忠报国的军曲,不知疲倦的忙碌着,这些汉子,一个个古铜色的健子肉。 在阳光得照耀下泛着黝亮的光芒,陶然的身体和他们一比,立马伤害值增加一万点。 想到自己还有亲人,有奶奶,有妹妹,并且还是四个妹妹,陶然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是时候在这里好好打拼一个世界了,不为别的,只为能保护亲人不再受伤害。 待杨浩总管纵马而去。 “贤侄,你是不是脑袋犯浑了?那么珍贵的宣纸都往外送?”程老将军瞪着两个大牛眼说道。 “伯伯,都说了,小道而已吗?干嘛生那么大气嘛?”程老将军的话将陶然从遐想中拉了回来。 第十六章墨镜赠予宿国公 “哼!” 程老将军还是心疼那本宣纸,孩子似的跟陶然置气。 “好了,程伯伯,走,回去我送你更好的礼物。” 陶然拉着程老将军的手,回到了营帐之中。 打开背包后在第一个夹层里面拿出两个墨镜,这是他摆地摊时没有卖完的存货,给亲朋好友送了一些,其余的就留着背包里了,也算是自己一段经历的纪念。 陶然先送给程老将军一个,然后又给了程老将军身后双眼放光的程处默一个。 “贤侄啊,这个是干甚用的?”程老将军来回捣鼓几遍也没整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同样程处默也像个好奇的宝宝一样,拿在手里不知所然。 “程伯伯,您看,您细看,此物像什么?” “这俩黑圈圈倒是有点像铁牛的眼睛。”程老将军看着程处默的双眼说道。 “程伯伯真是让小子佩服啊,竟然一下子就猜中了。” “兄弟,不会真是眼睛吧?瞎子戴上它能看见?” 程处默的话差点让陶然笑晕过去。 “哥哥,这是眼睛不假,但不是能让瞎子戴上去看见东西的眼睛,而是可以保护眼睛的眼睛。” 陶然感觉自己也快被绕进去了。 “贤侄,你是说这个眼睛戴在眼睛上可以,保护眼睛?”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还是程伯伯英明。” “来,伯伯,小子给您戴上,科学的叫法应该叫墨镜。” “科学?科学又是个什么东西?” 程处默非常及时的补充了一句。 陶然决定不跟他们探讨这些伤脑筋的问题了,否则自己会疯掉的。 陶然,将墨镜小心的给程老将军戴在了眼睛上。 “伯父,西北这里风沙大,这个墨镜可以很好的保护您自己的眼睛不受风沙的侵袭,您是不是每到起风的时候就眼里难受,有种要流眼泪的感觉啊?” “贤侄,你真是太厉害了,这你都知道?我家铁牛我养了他十六年,算是白养了,从来就没关心过老子。” 程处默那个心里苦啊~~ 为什么?每次我都是躺着也中枪? “伯父,这个墨镜的功效就是防止风沙侵袭眼睛造成的伤害的,还有防止阳光照射对眼睛造成的伤害。最重要的是伯父戴上它,简直是酷毙了。” “酷毙了?又是什么意思?” 完了再这样下去就不能正常的愉快的聊天了。 “伯父,是很酷,很拉风,很威武,很英俊的意思。”后面两个程老将军算是弄明白了,原来还有这功效,可以让自己威武英俊。 “好,贤侄费心了。这个墨镜应该很珍贵吧?” “这个确实比较珍贵,眼下这个世界上也就伯父和处默哥哥两个而已,我敢打包票,再无第三人有,当然我还有少许存货,都是留给我奶奶和妹妹的,陶然把伯父和处默哥哥当作亲人一般,所以才送给您和哥哥。以后回到长安小子少不了麻烦伯父的·地方。” 陶然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让程老将军很是受用。 “贤侄大可放心,陶府的事情我已经替你安排了,你以为我给你伯母写信,写的是家书啊,实不相瞒,我是让你伯母先把老夫人安顿好,虽然卢氏很强大,但是我老程不怕他们。” “伯父心意,陶然不知如何报答,有一点请伯父不要插手我与卢氏家族的恩怨,小子想自己亲自处理这件事情,告慰我父母在天之灵。” “好小子,伯父答应你。” 程老将军,轻轻拍了拍眼含热泪的陶然的肩膀,跟程处默使了个眼色,俩人离开了营帐。这个时候给陶然留点时间梳理梳理心情是非常正确的。 程处默出去后也把墨镜戴在了脸上。程老将军转身回头看到,忍不住夸赞起来“我儿铁牛也是一表人才,英俊的很哪。” “陶小哥将如此珍贵之物赠予你我,以后程家不可亏待与他。” “爹爹放心,孩儿记住了。”程处默认真的答道。 虽然只是春天可是晌午的阳光也已经很强烈了。 父子俩戴着墨镜欣喜的对着太阳。 “爹爹,真如陶兄弟所说,戴上它不怕太阳了呢!” “嗯,陶小哥肯定不会欺骗咱们的,铁牛,你整天和陶小哥同吃同住一起,他没给你聊过他师傅的事情吗?” “有啊,他说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师傅所授予的。” “爹爹怎么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啊?可是还说不上来,唉,可能是爹爹多想了吧!不过你以后要多在陶小哥身上学习,爹爹已经老了,以后的路,还得靠你自己走,凭陶小哥的为人处世以及身怀众多绝技,爹爹相信就算陛下不重赏与他,他也会凭自己的能力平步青云的。对他这种仙人弟子来说,升官发财就跟我们喝水吃饭一样简单。看到了没有,制盐之法一点也不含糊的说献出就献出,这可是帮了爹爹的大忙啊!” “孩儿知道,在兰州的时候,孩儿,经常见爹爹半夜里爬起来看月亮。刚开始,孩儿以为是爹爹喜欢月亮,后来听到父亲一直唉声叹气的,来回踱步,就连做梦嘴里都说将士们,我老程对不起你们啊,没有盐吃,让将士们受苦了。” 程处默摸了摸眼泪继续说道“从那时期,孩儿才知道,爹爹半夜不睡觉不是喜欢月亮,而是心疼军中将士!孩儿愚笨不能为爹爹分忧解难,但是老天开眼,将我那兄弟送到这里,解决了父亲的心头大患。这些天看爹爹吃的香,睡的香,孩儿很是高兴,在孩儿的心里,陶公子就像恩人一样。” “好孩子,铁牛,你真的长大了。”程老将军慈爱的摸了摸儿子的脑袋,眼角竟有泪水滑落。 程处默心里那个温暖啊,比吃了蜜都甜,从小到大,记忆里自己除了挨揍就是挨揍,什么时候享受过爹爹这么温馨的抚摸啊? ~~~~~ “大将军,校尉,将士们都再等您开饭呢!” 父子俩抬头一看都是正午时分了。 “大将军,校尉,您的眼睛,怎么了?”亲兵吓得两腿一软,瘫在地上。 “哈哈,哈哈,是不是被本将军的英俊威武给吓到了?”程老将军大笑着和程处默向着营帐而去,留下了目瞪口呆的亲兵瘫在原地。 第十七章各方反应(一) 第十八章各方反应(二) 第十九章各方反应(三) 第二十章各方反应(四) 第二十一章震惊朝堂 第二十二章疯狂的计划 第二十三章大丫的干娘 感谢信 第二十四章震惊长安(一) 第二十五章震惊长安(二) 第二十六章震惊长安(三) 第二十七章荒地里的女孩 第二十八章回到长安逢雨夜 第二十九章一曲豪歌震九天 第三十章翩翩少年似神仙 第三十一章血脉相连心亦连 第三十二章四个妹妹的礼物 第三十三章有个女孩叫倩倩 第三十四章长安公子的公敌 第三十五章这里就是你的家 第三十六章太子殿下的答案 “馋丫头,这是用来刷牙的,味道再好闻也不可以吃的。”陶然笑着说道。 “哦!”大丫一副很失落的表情。 “哥哥,教你们正确的刷牙方式。简单点说就是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中间咬合的牙来回刷。” “看好了,哥哥给你们慢慢刷一遍……” 这时候老太太也站在门口,倩倩也起来了站在门口,大家都好奇的看着陶然时而上下,时而左右的刷牙,不一会儿嘴角便流出白色的泡沫。 让众人惊奇不已。 大丫决定第一个跟随哥哥的节奏去刷牙。 当牙刷接触牙齿开始刷牙时,她的脸笑的像花儿一样灿烂。 因为这样刷牙简直太舒服了,不但牙刷磨牙磨的很舒服,而且最重要的是,满口清香。 四个小丫头欢欢喜喜的将牙齿刷了一遍。 统统在那里哈着口气,闻着满口清香的牙膏味,乐此不彼。 “大丫,去给奶奶和那位姐姐送牙刷去。”陶然对大丫说道。 “好勒,哥哥最好了…”大丫从陶然手里接过牙刷一路小跑到奶奶面前。 “奶奶,哥哥给的牙刷,可好了…”老太太笑着接过。 “姐姐,哥哥给的牙刷,可好了…”倩倩迟疑了一下,终究还是没能抵挡内心的好奇心伸手接了过来。 “孩子啊,你哪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奶奶开口问道。 “奶奶,都说了。是师傅留给我的了。” “等会你拿几个让大丫给她干娘送过去几支,如果不是宿国夫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在那里安家呢…” “奶奶,放心吧,程伯父和伯母那边我都留好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孩儿还是知道的。” “都刷完牙了吧,准备吃饭,哥哥早上熬的粥肯定熬好了。吃完饭今天还要种土豆呢……” “好,好,吃完饭种土豆…” ~~~~ “父皇,母后儿臣来请安来了。” 得知父皇和母后在立政殿用早膳的太子李承乾,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昨晚太子殿下几乎是彻夜难眠,父皇要求他必须独立完成对,“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解析。 这可是难倒了年仅九岁的太子殿下,虽然他很早就有陆德明,孔颖达指导儒家思想,现在更有太子太师李刚监管自己的课业。 不过他从未听说过这句话的一知半解啊。 走途无路的李承乾急得是抓耳挠腮,再他的心里父皇一直是非常器重自己的,这一点所有文武百官也都看在眼里,如无意外,自己将顺利成章的在父皇百年之后,荣登大典。 往常父皇也考教过自己的学问,不过都是老师教导之内的学问,今天这个意外的考题,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所以他不想让父皇失望。 “承乾,你的心中可有了答案?”李二陛下直奔主题。 “父皇,儿臣愚钝,有了自己的一丝见解,请父皇过目。”李承乾说完,毕恭毕敬的将自己连夜所写的感悟,呈给了李二陛下。 “好,观音婢,朕,先看看咱们的太子殿下是怎么解析的?”说完李二陛下低头看到了一段令他欣喜若狂的话。 “儿臣以为,做为一国太子,心里应该时刻装着百姓,装着天下,吧把百姓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从而想办法来解决忧愁,同理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 “儿臣记得父皇曾经看到四处流浪,朝不保夕的流民而仰天长叹,儿臣以为父皇是在为流浪的流民而忧愁,儿臣也曾看到父皇为丰收的百姓而喜悦,儿臣以为那就是为百姓的欢乐而欢乐……” 李二陛下越看越震惊,越看越高兴。 太子殿下的答案比他所期望的高出了很多,自己多年的心血和疼爱没有白费啊…… “哈哈哈……父皇很高兴啊,太子…你很好,没有让父皇失望…” “观音婢,你来看看太子的解析,咱们的儿子,真的长大了…”李二陛下欣喜的说道。 长孙皇后看到李二陛下如此开心,也高兴的接过来太子殿下的答案,仔细的读了起来! 长孙皇后一口气读完,欣喜的对李二陛下说道。 “二郎,太子殿下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谢,父皇,母后,夸奖,儿臣做的还不够好。”李承乾庄重的像个小大人似的说道。 ~~~~ 吃过早餐后,陶然带领四个小丫头开始了种植土豆的伟大事业! 将昨天凉晒在窗台的,切好的土豆片统一收集在一起。 陶然数了数一共带芽的土豆片有二十四个,现如今十二个桶。 为了保证成活率,每个桶里种上两个带芽的土豆片。 陶然正忙碌的时候,倩倩悄然走到了跟前。 “姐姐,你怎么起来了,哥哥不是说,让你多休息吗?” 大丫率先看到了过来的倩倩,开口问道。 陶然闻言站起身来,转头看了过去。“你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外面有风,还是回房间休息吧。” “恩公,倩倩刚刚试了试恩公赠予的牙刷,对恩公的本事惊为天人,倩倩也想看看恩公是怎么种植这种吃食的,希望恩公成全小女子的好奇之心。” “只是一些小道而已,让倩倩姑娘见笑了,你想看随便看。”陶然洒脱的说道。 “那就多谢恩公成全了。”倩倩行了个万福礼说道。 “别一口一个恩公,恩公的了,听得我心里怪别扭的,你如不嫌弃就像大丫她们一样,喊我一声哥哥吧…”陶然微笑的对着少女说道。 “小女子怕是高攀不起…”倩倩想起自己的身世,不仅苦从悲来。自己无依无靠不说,还有全家人的仇恨未报,自己一个小女子,无权无势要报仇谈何容易。 “什么高攀不高攀的?我们也是苦日子过来的,说实话闺女,老太太遇到你的时候,我们陶家刚刚从苦难的日子里走出来…” “闺女不如暂时住在长安候府,如不嫌弃喊我一声奶奶便好,就是家里添一双筷子的事!” 老太太早就看出了自己孙子的心事,所以开口说道。 第三十七章改变从候府开始 “奶奶…倩倩见过奶奶…” 说完倩倩就跪在地上给老太太磕头行礼。 老太太坦然接受了李倩倩的跪拜,这样就表示认可了这个名义上的孙女了。 “好了,起来吧闺女,以后就把这里当成自己一个家,谁敢欺负你,奶奶来收拾他…” “谢谢奶奶,倩倩跟哥哥妹妹去种土豆去了…”倩倩开心的笑着说道,这是她这些天来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来,看哥哥怎么种土豆的。首先看这桶里的土,哥哥昨天刚刚从地下挖的新土,比较松软的土质。” “现在,把带芽的土豆片放进桶里的正中间,注意带芽的那面一定要面朝上。” “然后,在桶的中间挖一个小坑,把土豆埋进土里,注意要把土豆芽露出来。” “现在把土豆芽周围的土稍微的培实一点。” “好了,这样一颗土豆就算初步种植完成了。” “后期还需要日常的管理,比如,浇水,施肥,捉虫等…” “今年秋天咱们候府能不能吃上美味的土豆,就全靠你们几个小丫头平时好好照顾了。” “哥哥,大丫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的,明天开始大丫的鸡腿都给他们吃…”大丫一本正经的说道。 大丫的话让奶奶和陶然差点笑岔气,就连倩倩也笑得花枝招展起来。 “大丫,你的鸡腿还是留着你自己吃吧,给土豆吃反而是害了它,它们需要吃的是肥料,而不是你口中的鸡腿!”陶然笑着对大丫说道。 “哦,大丫知道了…”看到大家都在笑,大丫红着脸说道。 不出一个时辰,陶然便带领四个小丫头和倩倩,将十二桶里面全部种植上了土豆。 陶然将十二桶均匀的排成四列,每列三桶。 看着整整齐齐的十二桶土豆陶然心里生出无限对感慨! 大唐现在正处于极度缺粮的年代,前隋留下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几大产粮省份又连年灾荒,也许这个改变今天起,要从候府开始了。 “大丫,你和妹妹们,每人照看三桶,哥哥看看最后谁照看的好,谁的产量高,好不好?” “好,我们每人三桶,大丫第一排,二丫第二排,三丫第三排,最后一排给四丫…” “就按大丫分配的,妹妹们还有意见吗?”陶然问道。 四个小丫头全部都摇了摇头! “那就全票通过,从今天开始你们种植土豆的伟大道路吧…” 奶奶笑眯眯眼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闹腾着,从未感觉到自己竟然也浑身充满了力量! “奶奶,孙儿还有个请求和想法,请奶奶成全。” “奶奶说过多少次了,这个家里你说了算,什么请求不请求的?”老太太义正言辞的说道。 “那怎么行?外人知道会说咱们候府家教不严的…”陶然反驳道。 “好吧,有事你就说就行了,别跟奶奶兜圈子了…” “奶奶,孩儿想带几个丫头读书,教导她们识文学字,如果她们愿意学习,孩儿愿把师傅授予我的所有才能都传授与她们……” “女孩子家吗……”奶奶面露难言之隐。 陶然知道奶奶想说,女孩子家吗?终归是他人家的人。俗话说得好,女大不中留吗!就是这个道理! “奶奶,不管什么时候,她们终究还是咱们陶家的人,孩儿只想让她们以后能靠自己的本事立足与世,就算不求大富大贵,有一技傍身走到哪里都有立足之地,以后嫁到婆婆家也能相夫教子,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孙子啊,女娃娃读书都是王孙贵族和皇家的女子啊…”奶奶叹口气说道。 “奶奶,孩儿师傅曾经教导与我,在他们那个世界里男女是平等的,自由的,他们一起上学读书,一起工作,甚至一起献言献策,参加国家的建设……” 陶然的这番话,让倩倩和四个小丫头听的那是目瞪口呆,那样的生活不正是她们所向往的生活吗! 倩倩想起来为什么自己从小就开始男扮女装,因为那年哥哥去私塾读书,倩倩哭着也要去读书。 可是,人家先生不收女娃啊!无奈之下,父亲心疼哭成泪人的倩倩,给她换了男装先生才肯收留。 说实话那个时代能识文断字的女子,不是王孙贵族家的大家闺秀,就是朝廷里的嫔妃公主。寻常人家的女子不敢有那个念想! “孩子,你师傅真是这么说的?”奶奶正色的问道。 “孙儿,不敢欺瞒奶奶,确实是这样说的!”陶然一本正经的说道。 “罢了,罢了,既然仙师都这样教导与你,奶奶说再多也无益。孩子你做主就好了…” “谢谢奶奶,孩儿替四个妹妹谢谢奶奶…”陶然高兴的说道。 “都是命啊,这四个小丫头总算是苦尽甘来了,有你这样的哥哥,是她们的大造化。”奶奶边说边往房间里走去! “好了,奶奶同意了,今天哥哥就开始给你们几个上课了,现在回房间自己准备好小板凳,然后过来集合。”陶然笑着说道。 “好勒,哥哥最好了…”大丫第一个撒丫子就跑,三个妹妹也不甘示弱。 “倩倩,你也一起学习吧…”陶然对着在原地发呆的倩倩说道。 “我……”倩倩不敢相信的用手指了指自己!“是我吗…?” “当然是你了,现在这里除了咱俩,还有第三个人吗?”陶然笑着说道。 “好的,恩公,不…谢谢老师,我这就去拿板凳!” 很快五个极度渴望学习文化知识的小姑娘,板板正正的坐在了陶然的面前,等待老师的授课。 为了让她们尽快的掌握学习的要领,进而激发她们对学习的热情,陶然决定从基础开始讲起! “今天先上语文课,哥哥所讲的语文课,和现在私塾所讲的是有很大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是,私塾所讲的都是之乎者也一类的儒家思想,哥哥首先教导你们识字…” “我们的汉字进过多年的文化改变也在逐步的改变,为了更简单直接的让你们明白,哥哥交给你们的是师傅教给我的简体字…” 第三十八章太子私访侯爷府 第三十九章此物可解百姓苦 第四十章亩产八百的意义 第四十一章杜如晦的坚持 第四十二章程氏兄弟要学习 第四十三章好漂亮的一个婶娘 第四十四章从此侯爷不早朝(端午节快乐) “皇后娘娘,微臣有个事情不得不讲。” 陶然趁着长孙皇后高兴,抓紧时间趁热打铁的把自己不上早朝的想法说出来。 “哦,长安候但说无妨。”长孙皇后平静的说道。她也不知道这小子葫芦里卖什么药,所以没有把话说满。 “按照本朝制度,明天微臣该去早朝了,不过早朝时间正是照料土豆最佳的黄金时间,所以微臣现在很为难啊……” “微臣如果不去参加早朝,陛下和文武百官就会齐声声讨微臣不知礼法,不懂规矩。可是,微臣如果参加早朝,这亩产八百斤以上的吃食,就有可能错过最佳照料时间而前功尽弃啊……” 陶然一番忧虑的口气说道。 “长安候大可放心在府里照看土豆,至于早朝之事虽然重要,可是与这干系大唐强盛久安的吃食比较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此事本宫会立即禀报陛下,陛下也会支持本宫的做法的。” 长孙皇后才不管陶然有没有耍小聪明,眼下当务之急还是保证这亩产八百斤以上的吃食的安全最重要。 “微臣谢皇后娘娘体谅,必将全力以赴为土豆的正常生长尽心尽力……” “好了,本宫身子也乏了,就不打扰你们学习了。长安候,记住照顾好土豆就行了,这是大功一件啊……” “微臣明白,微臣恭送皇后娘娘。” “兄弟,你可真厉害啊,几句话就让皇后娘娘答允你不用上朝了。再说这么大的事,亩产八百斤以上的吃食,俺老程咋不知道呀?” 程处默待长孙皇后走后不解的问道。 “哥哥,不是小弟故意隐瞒,实在是小弟不敢保证能种植成功此物种啊!现在可好,皇后娘娘知道后肯定告诉陛下,兄弟我现在是骑虎难下啊,必须要种植好此物种了。否则陶府怕有一难啊!”陶然故作悬疑的说道。 “哥哥,不怕,大丫每天会替哥哥照看土豆的。” “对,对,还有二丫。” “还有三丫…” “………” 几个小丫头纷纷表示了强烈的,支持哥哥将伟大的种植土豆的事业,成功进行到底的决心。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大唐将士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李二陛下一口气读完,满意的看着朝堂之上呆如木鸡的文武百官们。 “众爱卿觉得此诗如何?”李二陛下环视众朝臣说道。 “陛下,此诗非常人所做啊,无论是诗的意境还是诗的意义都让人震撼啊!”房玄龄出班说道。 “房爱卿,言之有理啊!朕,昨夜听闻此诗,一宿未眠啊,人才啊,人才……”李二陛下又陷入到初闻长孙皇后所言时的震惊中。 “臣以为做此诗者必定是忧国忧民的大才子,陛下应招募到朝堂之上,让其为大唐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长孙无忌出班说道。 “臣附议。”兵部尚书杜如晦立即表示了强烈的支持,这可是写的称赞军士的诗啊!乃是所有大唐将士的荣耀。 “臣附议…” 一时之间朝堂众臣难得的又出现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现象,让李二陛下深感欣慰啊! “众爱卿的心意朕非常理解,朕也是求贤若渴啊。不过此人已然是我大唐朝堂一员,只不过还未曾参加过朝会……” “定是那长安候,陶小公子。”宿国公程咬金听闻陛下说道这里,立即反应过来。 “知节所言极是,正是那长安候所说。不过据长安候讲此诗皆是他家师所作,朕真的遗憾未得见一眼长安候的家师啊……” “陛下不必伤感,陛下应该庆幸长安候家师仙逝后,长安候才得以返回长安,从而解决我大唐百姓吃盐的困难。” 魏征魏大人出班对李二陛下进谏道。 “魏爱卿,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福兮祸兮,祸兮福兮……” “陛下,今日怎未见长安候开参加早朝?”御史大夫魏征趁机进谏道。 作为御史大夫弹劾各种不守礼法的官员就是魏征的职责所在。 “魏爱卿不讲,朕差点忘记一件重大的事情。”李二陛下开心对笑着说道。 “可能是朕,高兴的有点上头了,先给众爱卿听首诗。” 又是诗?众文武百官皆在朝堂凌乱,什么时候早朝会,变成诗词大会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 安静! 非常的安静! 在经过短暂的安静之后,朝堂之上隐隐传来了抽泣之声! 是的,你没有听错,确实是有抽泣之声传来。 不少年老的臣子,特别是通过科举考试一路来到朝野的寒门子弟,更是有不少老泪横流啊…… 抽泣之声从一开始的隐隐约约,慢慢的扩散。很快便传到李二陛下耳中。 “朕,明白有些爱卿何以感伤,朕初闻此诗,也是颇有感触啊。就算百姓这么辛苦的劳作,我大唐百姓还是有人饥不果腹啊!朕心里难受啊……” 李二陛下不说还好,这么一说很多大臣便大声痛哭起来,一时之间朝堂之上悲声四起,乱作一团。 李二陛下深呼口气,缓缓说道。 “魏爱卿不是问长安候为何不来参加早朝吗?” “朕现在告诉众爱卿,长安候在替朕,替大唐,替大唐百姓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静,朝堂之上突然安静的可怕,除了兵部尚书杜如晦和宿国公程知节外,所有人都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李二陛下。 就连熟知李二陛下脾性的长孙无忌都惊呆了! 李二陛下此番言论将长安候直接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你长安候不过是一个新晋的小侯爷而已!你何德何能? 竟然替陛下,替大唐,替大唐百姓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陛下慎言。” 长孙无忌发现李二陛下有点反常,立即出班启禀道。 作为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参与策划组织玄武门之变,力挺李二陛下登基的长孙无忌。李二陛下还是信任有加的。 “朕,没有妄自菲薄,胡言乱语。” 李二陛下郑重的说道! 第四十五章夫人大事不好了(端午节快乐) 第四十六章候府计定西突厥 第四十七章处默使者进西突 第四十八少年强则大唐强 第四十九章十个铜板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