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生 第二章:主角闪亮登场 第三章:懵逼的主角 第四章:王后陈萍 第五章:苏禄国 和汉海王国一片欢喜不同,因汉海王国强势崛起,特别是拿下整个吕宋后,南洋诸国对于这个击败大明,灭亡琉球的汉海王国,从没有降低警惕。 毕竟汉海王国在灭琉球之时杀了琉球王室尚氏一族和大部分贵族,而且这才几年啊,汉海王国便击败大明,占领吕宋,大有鲸吞整个南洋之势。 别说南洋诸国,紧挨吕宋的苏禄国,在吕宋被汉海王国占领后,便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 在十四世纪初,苏禄一地便出现了苏丹教贵族,之后苏丹教在苏禄逐渐扩大,最终和苏禄本地的商人,贵族,部落长一起建立了苏禄苏丹国,正式建国。 苏禄建国后,势力逐渐强大,占据了今天菲律宾的中北部除吕宋外的全部土地,而南部的棉兰老岛上的各部落也奉苏禄国为主,苏禄国王也成为国内政教军的最高领袖。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在1450年后,苏禄会走向最巅峰时期,直至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吕宋后,才开始没落,后到美西战争后,美国控制菲律宾,苏禄国才正式走向灭亡。 然而汉海王国的到来,确改变了这一切。 建威五年十一月,苏禄国国都,东王都马含召集自己儿子,孙子及各***贵族在王宫之中商议着。 自从东王巴都葛叭哈喇出使大明病死后,便被永乐皇帝朱棣下旨以藩王之礼,葬在了德州,都马含回苏禄继承了王位,巴都葛叭哈喇的王妃葛木宁及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还有侍从十余人留居德州守墓。 而此事已过去三十余年,都马含等人也渐渐老态。 本以为自己会慢慢病故,苏禄也会延续下去,然汉海王国突然崛起,还占据了吕宋,也让老态的东王,坐不住了。 看着头台下争吵的众人,都马含心中长叹一声。 “够了” 都马含扶着椅子站了起来。 众人立刻停止了争吵,抬头看着都马含。 “我让你们来是商量对策的,不是来听你们争辩的” 都马含说完,众人对视一眼。 “禀父王,如今吕宋已被汉海王国占据,我国北方已受其威胁,而以我现在之力,不能独自应对,不如派出使节,前往大明求救,想必大明必会出兵救援我等” 都马含长子都梁奇向都马含拜道。 然都梁奇还未说完,一边的次子都纯风起来反驳。 “大明前年便败在汉海王国之手,水师尽丧,就连舟山,澎湖也被其占据,而大明之中温,安两家也有使者前来,现如今大明北疆不宁,已无法顾及南洋诸事,我等只得等大明解除北方隐患,方可期盼大明南下相救也,故而孩儿建议,联合南洋诸国,共抗汉海王国,如此也可迟滞其扩张步伐,等大明安定北方,再起大军南下,则我等方可生存也” 都纯风说完,一边的幼子都建黎也站了起来。 “不可啊,如今汉海王国第一舰队及陆军第二,第三师驻扎吕宋南方,据孩儿所知,吕宋省巡抚蔡骏已在吕宋南新建两市,久后必然南下,而我军无力抵抗,不如上表请和,化干戈为玉帛,岂不更好” 都建黎说完,其他支持三人的贵族再次争辩起来。 看着台下的争辩,都马含一时也没有办法。 苏禄一直是南洋强国,在都马含眼中,除去强大的大明,这世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和苏禄相比了。 而这汉海王国不仅击败了大明,还占领了吕宋,如今大兵压境,都马含第一次有了亡国的危机。 更别说都马含如今已接近八十岁,人年老就会对有些旧有事物产生眷恋。 都马含看着台下争吵的众人,想了很多,想到了大明的父王,母后和自己的两个弟弟,想到了自己原来和父王,母后一起嬉笑,也想到了这么多年苏禄的过往。 都马含虽然不算雄主,但也算是明主,在其治理下,苏禄如今的强盛都是都马含的功劳。 不过即便如此,苏禄主要执政的还是那些世俗贵族和苏丹教贵族,苏禄本质上还是政,教统一的清真真主苏丹国,在加上都马含虽然有意无意的在学习大明,然而也做不到大明那样去治理天下。 故而虽然都马含已经非常努力,也不能将苏禄治理成大明那样的理想国度。 而如今都马含逐渐年老,本想平稳将苏禄交给自己的儿子,然这时确突然冒出了汉海王国,让都马含突然神经紧绷了起来,特别是汉海王国击败大明水师,占据吕宋之后。 “够了,咳咳,都不要吵了” 都马含说完,众人又安静了。 “我要的是办法,不是听你们争吵,像你们这样,几时能商议一个对策来啊” 都马含说完,众人又对视一眼。 如今的局势对苏禄国是极为不利。 汉海王国的强大超出了众人的想象,而苏禄要生存目前看也只有三条路走。 要么求救大明,要么联合南洋诸国,要么只能对汉海王国求和,除去三条路,没有其他路可走。 而大明如今一时半会根本顾及不到南洋,至少两三年内不能指望大明。 南洋诸国除去安南,真腊,满次加和暹罗等大国外,又有谁能与汉海王国相比。 其他如马六甲苏丹国,淡马锡苏丹国,占城国,亚齐国,三佛齐国,满者伯夷国,爪哇,渤泥国等更加不值一提。 当然包括现在已经陷入混乱的旧港宣慰司了。 汉海王国崛起后,这些南洋诸国摄于其强大的海军实力,根本不敢和其正面交锋,更别说联合起来了,再说如今南洋诸国之间矛盾重重,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 所以第二条路目前看也行不通。 所以目前看摆在苏禄面前的只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当然苏禄可以整军备战,与汉海王国正面打一战。 但是这样那是自取灭亡,还不如求和以求苏禄的平安呢。 特别是那些苏丹教贵族,他们才不在乎谁统治苏禄呢,只要不影响自己传教,不针对苏丹真主,这些贵族不在乎向汉海王国求和,甚至依附汉海王国都可以。 看着众人不说话,都马含一时也没有办法。 就在都马含长叹一声后,另一边都马含的四子都勇福站了起来。 “父王,孩儿愿率我苏禄强军与汉海王国决一死战” 第六章:满岁 第七章:动荡的世界 第八章:发展 第九章,黄萧养的抉择 第十章:争分夺秒 第十一章:功成 第十二章:吕宋大开发(前) 第十三章:吕宋大开发(后) 第十四章:熟悉 第十五章:计划 第十六章:给太子找老师 第十七章:反汉海同盟 第十八章:敲山震虎 第十九章:击败满刺加 第二十章:同盟瓦解 第二十一章:上课 第二十二章:新式货币 第二十三章:轰动 第二十四章:太子是天才 第二十五章:惊讶的刘守义 第二十六:大战前夕 第二十七章:开始习武 第二十八章:出兵(五更,票票在哪里) 第二十九章:给老子炸 第三十章:灭亡满刺加 第三十一章:全据苏门答腊(三更) 第三十二章:汉海十年(四更) 第三十三章:大明的应对(五更,求票票) 第三十四章:新式军服 第三十五章:船队返航 第三十六章:国旗,军旗 第三十七章:考效太子 第三十八章:刘海兴的建议 第三十九章:阅兵分列式 第四十章: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四十一章:朱祁钰的野望 第四十二章:大明动向 第四十三章:混入奸细 第四十四章:一网打尽 第四十五章,新船列装 第四十六章:量产燧发枪 大同市如今和宁安市一样是省级市,是台湾省的省府所在地,也是汉海王国如今最重要的一个大型工业基地。 这里集中了汉海王国一半的工厂,还有各大兵工厂,船厂,可谓种类齐全。 刘守义到达大同市工业区后,首先带人看了各家轻工业厂区。 因为刘守义的要求,所以汉海王国的轻工业厂,都是民营的。 而且每种厂都不止一家。 比如纺纱厂,在大同工业区便有十八家之多,拓南和兴南市就更多了。 这些民营工厂每年都可以给税部缴纳百万元汉海币以上的工业商品税,是汉海王国除去商业税,过关税后,最重要的一种税收。 相反在大明占主角的农业赋税,在汉海王国内连十分之一都占不到。 到未来,刘守义甚至计划彻底取消农业税,以后种地的都不用上税,不过这还是个遥远的计划。 而且随着如今南洋都进入汉海王国之手,水力民营厂会越来越多,各地,各市建厂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这刘守义并不打算阻止。 这里面有些是现有工厂开设分厂,有些是新建工厂。 有了这些民营工厂,汉海王国不仅可以获得海量税收,还可以解决百姓就业,使得百姓也赚得更多,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一些大型的工厂已经开始对水力机械进行改良,而这也是刘守义喜闻乐见的。 都说高手在民间,要是把百姓的研发动力都调动起来,那成就绝对是巨大的。 这些商人工厂主虽然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率和利润,但是要是技术进步,同样是能反哺汉海王国的,给汉海王国注入强劲的动力。 至于会不会泄密,刘守义更不担心了。 商人虽然逐利,但是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特别是汉海王国可是对泄密有最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抄家灭门都有可能。 再加上这些商人工厂主有今天,也是汉海王国国家政策的关系,这些人自然更加不会泄密了。 还有就是绣衣卫也不是吃素的。 天罗地网下,想泄密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内部出了问题,否则没人能从汉海王国这里获得什么机密。 在民营工厂区转了一圈后,刘守义又前往旁边的重工业区。 这里便是汉海王国自己控制的产业了。 炼钢厂,火药厂,火铳厂,火炮厂,铸币厂,还有动力厂等工厂都是汉海王国目前的重工业核心。 动力厂是刘守义设立的,用来改良水力机械,同时研究蒸汽机所用。 可惜十多年了,依然一事无成。 带着众人转了一圈,刘海兴被火铳厂厂房墙壁上那两把燧发枪吸引住了。 这不是燧发枪吗,父王有此利器为何不装备呢。 刘海兴心中想着。 “这个是燧发枪,怎么,我儿有兴趣” 刘守义看着盯着燧发枪的刘海兴,上前说道。 “父王,这两把枪感觉比火绳枪更好,为何不装备各部使用呢” 刘海兴问道。 “我儿慧眼,此燧发枪确实更好,然枪机复杂,一月也就只能打制一两把,完全没有意义,所以被我束之高阁了” 刘守义说完,刘海兴指了指火铳厂内。 “为什么不像他们那样,用流水线生产呢” 刘海兴说完,刘守义摇了摇头。 “此事我早已考虑过,也试用过,可惜枪机必须手工打造,所以要是把枪机每个部件都单独拉出来,因为每个人手感的差距,枪机最终根本合不在一起,所以自然没法使用了” 刘守义说完,刘海兴低头想了想。 看来父王也试过多次了,如果能大批量生产,估计父王早就下令生产了。 要是能想办法大规模生产就好了。 刘海兴想着。 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多找几个人一起打造,一个人一月一两把,找一千个人,那一个月不就有一两千把了吗。 不过刘海兴很快放弃了这个想法。 先不说找不找得到一千个熟练的工匠,就算有,每个人的手感都是不一样的,哪怕固定好一个模子打造,也是不同的,这样枪机的零件便不能实现互换,要是战场上出了问题,那就是致命的。 当然也可以直接跳过燧发枪,直接研制更先进的针发枪甚至栓动步枪,不过这需要底火,也不是那么容易弄的。 刘海兴想了一圈后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后世一款非常经典的燧发枪。 拿破仑时期法军的m1777式燧发枪。 这种燧发枪到最后发展出了抢族,前后共生产了七百多万支。 后期甚至改成了后装枪使用。 一个燧发枪生产了七百多万支,想想都是极为恐怖的存在。 而其之所以生产了如此之多,一个关键便是简化了枪机构造,标准的燧发枪机有击铁,主弹簧,扣簧,机心等几十个零部件。 而m1777式确将整个枪机构造进行了简化,取消了阻铁黄,同时取消了枪机内的一些不必要零件,如击铁的制动装置。 如此不仅减轻了重量,还使得枪机能够大规模生产制造。 更重要的是,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零件,也使得燧发枪的造价大为降低。 这便是m1777最终生产了七百多万支的原因。 想了一会后,刘海兴抬头看了看刘守义。 “父王,为什么不想办法把枪机简化一下呢” 刘海兴说完,刘守义回头看了看刘海兴。 “你有何想法” 刘守义问道。 “孩儿以为既然枪机复杂,不如就简化一下,把一些不必要的零件取消不就好了吗” 刘海兴说完,刘守义笑了笑。 “这怎么行,枪机简化要是击发不了怎么办” 刘守义说完,刘海兴想了想。 “父王说得是” 虽然刘海兴还想继续说,然而想了想还是算了。 还是自己太小了,要是说多了反而不好。 在火铳厂转了一圈后,众人便往火炮厂走去,走到门口,刘守义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看了看火铳厂厂长袁春。 袁春一脸疑惑的看着刘守义。 “王上有何指教” 袁春拜道。 “对啊,要是能简化枪机,再制定标准,如此不就可以大规模生产了吗,反正枪机的发展不就是越来越简单吗” 刘守义心中想了想,又看了看刘海兴。 “袁春” “属下在” 袁春上前拜道。 “你带人,研究一下燧发枪的枪机构件,看能不能简化,甚至取消一些零件,要是枪机简化,依然可以成功击发,我重重有赏” 刘守义说完,刘海兴一脸懵逼的看着刘守义。 自己这父王怎么又想通了呢。 而袁春本来心中有些疑问,但是还是领命了。 刘守义见袁春领命,心中大定,与众人一起出门上车,往火炮厂而去。 第四十七章:返回 第四十八章:大明的准备 第四十九章:商议 第五十章:整军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