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哥哥 第二章 李莹 只吃了俩馒头,郑诚又是能吃的年龄,说实在话,他这会连半饱也没呢。不过,随着现实跟记忆的不断重叠,那种初来乍到的新奇感跟遥远回忆的熟悉感,总算稍稍压下了肚子里的抗议。 跟多数中学一样,他们学校教室照例也是一溜平房,红砖加白灰砌出来的,不少教室外皮已经斑驳不堪。窗户多数还有玻璃,虽然好多缺边缺角的,就这已经是拆了几个空置教室玻璃凑出来的结果了。 他们班总共就五十多人,挤在稍显狭窄的教室里,热是有点的,但窗户到处透风,倒还算能忍耐。 郑诚同桌,一个白衬衣,戴黑框眼镜的大龄青年正在埋头看书。郑诚对这人印象还算深刻,只是名字有些模糊了,毕竟,一群十几岁的少年人里突然多了个“大叔”,想忘都难。瞥了眼他书上的名字,张立安。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张立安可不是他们班学生,人家过几天就高考了(当时高中两年),只不过因为基础太差,偶尔会来旁听高一知识点。当然,普通学生可没这待遇,谁让人家跟班主任有亲戚呢。 从年纪来看,这位显然也是个执拗人,听说已经连着考了两届,今年依旧前途未卜。 这年月的大龄考生并不少见,今年还好,前两年高考那才叫老龄化严重,快三十岁的一大把,好多孩子都该上学了。不过,落榜个一两次也就算了,像张立安这样执着的也算少有。 “小郑,你给我看看这道题!?”看到郑诚回来了,张立安推了推鼻梁上的边框眼镜,连忙把课本推到了他跟前。 郑诚扫了眼,原来是英语阅读。今年是英语第一次纳入高考,占了整整三十分,对张立安这样几乎英语零基础的学生来说,无异于临阵换将一般的打击。 “这段话意思是:我很荣幸能帮助你……” “高考都到跟前了,你别的科目都复习好了?”回答完问题,郑诚装作熟稔的问道。 张立安叹了口气,砰的一声,课本拍到自己桌子上,无奈道:“就那样吧!我英语太差了,以前就没怎么学过,不突击一下这科就完了。” 他说的也是很多考生的现实情况,别说他了,就连郑诚他们,初中的时候也没学到多少,基本全凭自觉。如果以多年后的标准衡量,这会高中生的基础普遍极差,很多连初中知识点都没学明白呢。 想到这,郑诚心中又不禁一阵庆幸。他怎么也是上过大学的,又学的理科,英语不差,别的科目虽然忘了不少,但怎么也比这些学生好多了。 雨到半下午就停了,隐藏大半天的太阳又从云层空隙露了出来,把地面蒸腾起了微微的雾气。这会正是盛夏的时节,温度提高的很快,接着就变成了潮热。感受着贴背的又潮又腻又味又烂的衣服,郑诚只觉得全身就是个发酵温床,恨不得一把扯了衣服光膀子才好。 第二天一大早,学校就正式放假了,整个学校很快热闹成了一锅粥,学生们都在收拾东西。离的近的走回家去,离得远就得骑自行车,有的条件好的还能有拖拉机来接。 要不了多久,整个学校就会像大风过后那样宁静,得再等几天,到高考那会才又热闹起来。 郑诚也收拾好了铺盖,准备回家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拿的,铺盖就一个凉席,其他的只有课本跟笔记,至于练习册什么的,想买都没有。 “诚子,快点,快点!” 教室不远的老杨树下,李聪聪正扶着一辆没了车篮的飞鸽牌,向他一个劲的招手。 郑诚应了一声,左手提着麻布书包,右手拿着卷好的铺盖,唐老鸭般一步三扭的跑过去了。 “你的东西呢?”到了跟前,郑诚把行李放下,问道。 “放我大爷家了,有空再去拿。快点吧,我堂姐在学校门口等着呢。”李聪聪抹抹满头的汗,催促道。 郑诚点点头,把凉席绑在自行车前横梁上,接着跟着向学校门口走去。 隔着老远,郑诚就看到了一个扶着自行车的女孩,正是李莹。 只见她穿着白衬衫配粉色长裙,肤色少有的白皙,头发用丝带系着,加上偏高挑的身材,在人群中相当显眼。 越看,郑诚越是为自家老哥可惜,又突然有些理解了。别说李莹老爹了,换作自己,这么漂亮的闺女,他也不愿意让嫁个农民啊! 看到郑诚他们,李莹连忙招招手,快步迎了过去。 “莹莹姐!”郑诚挤出个笑容,打招呼道。 李莹扯过郑诚手上的书包,笑道:“你们俩别忙着回去,走,我带你们下馆子去!” 郑诚还没回答,旁边的李聪聪就抢着说道:“姐,那去喝羊肉汤吧?!” 李莹看向郑诚,问道:“小诚,你想吃啥?” 郑诚心里叹了口气,点点头:“那就吃羊肉汤吧!” 从心底里,他是不愿意跟李莹多接触的,毕竟早知道了结果,走太近也只徒增伤感。至于重生,重生能让他以后发达,但却改变不了现在多少。毕竟,连钱在这年代都并不那么好用啊。 李莹在前边走,郑诚跟李聪聪就推车跟着,只挑着树荫走,过了两个路口就到地方了,国营团结饭店。 车子停在店门口的树底下,三人赶忙到了店里找位置。 作为全县餐饮业标杆,这家店门面还算像样,青砖地面碎了不少,但各处打扫得都比较干净。窗户跟门都大开着,店里的大风扇发出老迈的呼呼声,赶走热气,同时也把食物的香味吹的到处都是。 咕嘟一声,看着服务员端着一碗羊肉泡馍路过,郑诚不禁轻轻咽了口吐沫。 虽然,以他对食物的记忆来看,这味道实在只算平庸,但他那瘦弱的身体还是本能的疯狂想吃。唉,饥饿真的算是人类最刻骨铭心的驱动力了。 找了个正对风扇的位置,不用问,李莹就直接点了三碗羊汤,要了几样凉菜。 这会店里的人并不多,毕竟这的菜价不低,除了请客应酬,平常也很少有人来这消费。 菜还没到,三人各占着一块桌边,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莹摆弄着筷子筒,终于看向郑诚,“小诚,你哥这段咋样?……还好吧?” “好,好着呢!”郑诚努力挤出了个笑容。 就知道要问这,不过,他现在一脑袋迷糊,家里情况更不知道,只能糊弄两句了。 “哦。” 李莹有些失落的点点头,显然没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 “那你爷爷呢?身体怎么样?”她接着问道。 “好着呢,都好。”郑诚继续应付。 “哦。” 这时,服务员正好端着盘子过来了。一人一碗羊肉汤,李莹招呼俩人快吃。 迎着碗口蒸腾的热气,尽管脸热的通红,郑诚还是低着头一阵猛吃,不给李莹再多问的机会。 看着吃的香甜的郑诚,李莹几次欲言又止,终于只好把自己碗里的肉片往他碗里夹。 “好吃就多吃点,以后有空了我再领你们来。” “不用了,姐,我吃不了。” 郑诚想推辞,但当然没用,只好半无奈半歉疚的接着了。 “爸,哥,那边有风扇,就在那吧!” 耳边突然传来一道喊声,郑诚抬头看了眼,正好看到一个女孩快步到了店里。 只见她一身白色缀花长裙,面庞清秀,裙角随着步子飘动,整个人就像一只安静的蝴蝶。 郑诚愣了片刻,正想收回目光,余光一转,却看到了熟人。 一对中年夫妇,还有一个青年正跟着那女孩过来了,仔细一看那青年,不是张立安又是哪个? 这是一家子来这家庭聚会来了? 几乎同时,张立安也看到了他们。不过,这家伙的目光在郑诚跟李聪聪身上停了不到一秒,很快转向李莹,接着就挪不开眼了。 几乎是一瞬间,郑诚对这家伙的印象就极为恶劣起来,眼睛往哪看呢!同时,他心里突然感觉堵得慌。毕竟,虽然知道李莹跟他大哥很难成一对,但如果不谈其它,他其实也真心想让李莹成他嫂子的。 “张叔!刘阿姨!” 郑诚正恼着,旁边的李莹却站起来,跟那对中年夫妇打招呼了。 “啊,是莹莹啊!这么巧。”那妇人也认出了李莹,热情的打招呼道。 得!这两边显然是认识的。郑诚心里顿时有些郁闷。 “这是你二叔家的吧?都这么大了。”那中年人也指着李聪笑道。 他又打量了眼郑诚,疑惑道:“哎,这个看着眼生……哪家的孩儿?” “我同学。”旁边的李聪连忙答道。 张立安也说道:“爸,他是我姨夫班里的,跟我同桌。” “哦。”中年人点点头,就不再多说。 郑诚瞥了眼,干脆也不搭理,只顾低头吃东西。面对这打扮光鲜的一家子,再瞧瞧自个的破衣烂衫,来自重生前的自傲跟现状的无奈在他心中交杂,很快又变成强烈的不忿。 总之,他现在的心情很不好。 张立安一家很快在旁桌坐下,看的出来,他父母对李莹的兴趣很高,不时地搭话,李莹也只得有一句没一句的应付着。尤其讨厌的是张立安,眼睛时不时的就瞅李莹,这个癞蛤蟆,往哪看呢,跟你熟不熟啊就看。 好好的一顿饭,郑诚却吃了一肚子气。这家人也真是的,没看到都不想搭理你们吗?还巴拉巴拉说个不停。 对张家人的攀谈,李莹显然也有些无奈。她本就不是个善交际的,而且,她还有事要跟郑诚说呢! 于是,也不顾礼不礼貌了,郑诚跟李聪这边刚吃完,她碗里的汤还剩小半就匆匆结了账,领着俩人出了店门。 第三章 卡车 第四章 打谷场 第五章 夜谈 第六章 麻辣小鱼 第七章 生意 第八章 回家 第九章 家庭会议 第十章 又去 第十一章 厨艺 第十二章 传言 第十三章 打扮 第十四章 百货商店 第十五章 服务站 第十六章 来了 第十七章 李树权 第十八章 开学 第十九章 张舒 第二十章 恼火 第二十一章 周六 第二十二章 院子 第二十三章 杨汉临 第二十四章 到了 第二十五章 收获 第二十六章 回家 第二十七章 罗一鸣 第二十八章 意义 第二十九章 回来了 第三十章 砖头 第三十一章 不满 第三十二章 访客 第三十三章 寒假 第三十四章 春节 第三十五章 高考倒计时 第三十六章 考场 第三十七章 数学 第三十八章 遇到 第三十九章 信 因为话多的缘故,一顿饭直接吃了快一个小时,服务员几次路过都欲言又止,但看这两拨人打扮体面,也终于还是没赶人。 聚餐结束的时候,太阳都已经西斜了,空气也由炽热变得温和了些。菜已经凉透,终于没了再耗着的理由,两拨人站起来,又去柜台争了争注定没有结果的结账,这才鱼贯着出了店门。 郑诚刚才喝了一肚子水,这会正撑得慌,就慢腾腾的落在最后。 走在前边的张舒突然也放慢了步子,走到他旁边,小声说道:“你一会能去学校门口一趟吗?” “啊?”郑诚看着她,有些发愣。 “七点……可以吗?”张舒抬头瞥了眼,又低头问道。 “哦。”郑诚下意识的点点头。 “你一定去啊!”声音还在耳边,她却已经快步走了。 看着张舒远去的背影,郑诚挠了挠头,有些莫名其妙。倒不是他装傻,只是有些不敢相信,不会是理解错了吧? …… 匆匆回到小院,刚打开大门,树底下乘凉的砖头就连忙跑过来,冲着他摇尾巴。 “去去!没吃的。”郑诚说道。 去压井那打水冲了个凉,他这才回到屋里,仰躺在床上。 堂屋门口,砖头费劲的爬过门槛,跑了过来,继续冲郑诚汪汪的叫着。 这是要吃东西的意思。 郑诚扭脸瞪了它一眼,“怎么,我说话没用了是吧?瞅瞅你那身膘。” 砖头这才识趣的缩了缩脑袋,只是摇尾巴。 看了眼手表,才六点。郑诚忽的坐起来,心里跟有蚂蚁爬似的,真真的坐立不安。 “李哥,你在家没?!” 外边突然传来喊声,郑诚快步到了院里,正看到隔壁杨汉临站在墙头。 “咋了?” 看他面色苍白,郑诚顿时有些紧张。 “俺妈刚才不小心摔倒,晕过去了!哥,你过来看看吧!”杨汉临带着哭腔说道。 “你等等!” 郑诚应了一声,立刻跑到院墙边,攀着墙头就越了过去。 到屋里的时候,他才看到于翠萍正躺在床上,脑门上包着个毛巾,已经被血浸透了。 “刚才俺妈去洗衣裳,不知道咋的就摔倒了……,哥,俺妈没事吧?”杨汉临跌跌撞撞的跟在后边,撞到门框也没知觉似的,显然惶急到了极点。 “快,去找块木板,抬着送医院!”郑诚立刻有了决定。他也不懂多少,必须尽快把人送医院。 “我去找!”杨汉临应了一声,扭头就跑到了院里。 可院里空空荡荡的,哪找得到木板?也是急得狠了,他竟然跑到厨房,扳着厨房门,硬是把门拆了下来。 门板上垫着厚被子,又把于翠萍小心放好,两人抬着就向医院狂奔过去。 县城本就不大,县医院又在中心,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地方。 “大夫!急诊室怎么走?”到了医院里,郑诚遇到一个医生就问道。 “咋了这是?头受伤了?”那医生连忙问道。 “刚才摔倒,头磕伤了!大夫,这得送哪?”郑诚问道。 “跟我来!”那医生招招手,领着快步向急诊室走去。 人送到了急诊室救治,郑诚跟杨汉临这才一屁股坐到门口,心慌的厉害。 “别想那么多,我估计问题不大!”郑诚拍拍杨汉临的胳膊,劝道。 杨汉临木然的点点头,只是看着门口,一言不发。现在他整个脑袋都是懵的,心里又很懊恼,真恨不得摔伤的是自己呢! 不知过了多久,急诊室的门终于开了,两人连忙站起来。 “大夫,我妈咋样了?” “没啥大事,人已经醒了。就是骨头有点骨折,加上失血过多,别的问题不大。” “谢谢!谢谢您了!”杨汉临的眼中顿时恢复了光彩,问道:“现在能去看看她吗!?” “可以。”医生点点头,“小点声。别影响病人休息。” “好。” 病房里,于翠萍已经醒了,只是头上裹着绷带,隐约看到是儿子过来,说道:“是汉临吧?我没事,你别担心我啊!” “妈!”杨汉临过去握着母亲的手,哽咽的有些说不出话了。 确定没什么事了,郑诚这才出了病房。 今天遇到这么多事,他这会一轻松下来,疲惫感顿时袭来。倚着墙看了眼手表,已经七点二十了…… 等等!七点二十? 郑诚顿时吓了一跳,二话不说,连忙就往外走。这可真是,怎么就忘的干干净净了呢! …… 七点半的天色已经有些暗了,但街上却更热闹,一些小孩在跑来跑去的捉迷藏,路边,好多摊位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学校门口,郑诚到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张舒正对着校门口一棵杨树踢来踢去。不远处,门卫老头站在门卫室,正一脸担忧的看着。 郑诚看的有些发懵,他可从没见过张舒这样。 “大爷!她这是咋了?”郑诚没急着过去,倒先去问了那门卫老头。 “哎呀,谁知道呢!那小姑娘在这站一个多小时了,刚才还高高兴兴的,不知道咋了,转眼就恼的在那踢树。……你说说,那树好不容易才长起来,树干都快踢秃噜皮了!这小姑娘,看着挺秀气的,咋那么没素质呢!”门卫老头有些愤愤的说道。 原来如此。郑诚立刻就明白过来,这不会是恼自己呢吧?不过话说,自己来的也不算太晚啊?才七点半…… 不想了,在这看着也不是个事。 郑诚走过去,喊了一声:“喂!” 张舒立刻转过来,看到是郑诚,脸上有些惊讶。 “你怎么来了?” “不是你让我来的吗?”郑诚笑道。 “可我说的是七点……”张舒小声嘀咕道。 “七点?哎呀,瞧我这耳朵,我听岔了!以为是七点半呢!”郑诚一拍脑门,装作懊恼的道。 “哦。”张舒连忙摆摆手,“没事没事。我……” 没说两句,她就又卡了壳。原本她是准备好了情绪跟言辞的,可她以为郑诚不会来,刚才都忘光了。 看着郑诚一副认真听的模样,张舒却更紧张了。 从兜里拿出了一封信,她低头把信递向郑诚,“这是我写的信,想说的都在这写着呢!你回去看看……我先回家了。” 说完,她转过来就走。 “对了!”没走两步,她突然又转过来,问道:“你报的哪所大学?” “京城师范。”郑诚说道。 “啊,真巧,我也报的首都的大学。”张舒笑着点点头,这才快步往家里回去了。 一直看着她到了家,郑诚看了眼那封信,塞到兜里,也转身回去了。 第四十章 农田 看过了张舒的信,也许是心里想的太多,也许是高考后遗症,郑诚几乎一晚上没睡着。 天还没亮,郑诚就晕乎乎的起床了,收拾行李。杨汉临还在医院照顾老娘,他在县城又没什么事,今天就打算回家了。 忙完所有的工作,郑诚看着眼前的小院,一时感慨良久。他毕竟在这住了一年了,算下来比在家还久,多少也是有点感情的。 走吧!以后有空再来就是。把砖头塞到车篮里,他推着车子就出了门。 “大爷!我回家了。以后有机会再聊啊!”郑诚对等在门口的陈老头说道。 “你这就要上大学去了?哎呀,过的真快。”陈老头攥着家门钥匙,有些无奈的道。 郑诚这一回家,他这宅子又空下来了,损失的都是钱呢! “能不能去大学还不一定呢!”郑诚笑了笑说道。 “我看你问题不大。”陈老头勉强挤了个笑容。“对了,这院里那些鸡鸭咋处理?” 郑诚指了指隔壁,说道:“都送杨汉临家了。他这几天得在医院,还得托您帮忙照看着了。” “那没问题。”陈老头立刻答应道。 趁着天气还不太热,郑诚很快蹬着车子,转眼出了胡同。 出了县城,沿途的风景很快变成了广阔的农田,麦子早就收完了,现在一眼看去只有麦茬。 砖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脑袋左看右看,车篮眼看都要坐塌了。 “你再不老实,下车跟着跑啊!”郑诚咬牙道。他对这货实在忍无可忍了,看那模样,哪还有一点好样子。 因为车上行李多,骑的就慢,等郑诚到村里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十点多。 出乎郑诚预料的是,今天的村子,好像有些不同?安静,太安静了! 树荫下,原本喜欢乘凉的村民几乎看不到了,路上也都是匆匆而过的人们,总之,每个人看起来都忙的不得了。 到家的时候,家里竟然一个人也没,就连大黄也不知道去哪了。 “都去哪了?”郑诚在院里停好车,嘟囔道。 把砖头提下车,他就从门框上找到堂屋门钥匙,开了门,这才把行李放屋里了。 端着碗倒了杯凉白开,郑诚看着村子,总感觉哪里不对。 院外,张有成匆匆从外边回来了。郑诚连忙出了屋子,喊道:“有成叔!俺爸妈都去哪了?” “啊!诚子回来啦!”张有成扶着铁锹,指了指地里,说道:“都在地里忙呢!你还不知道吧,咱这也农田承包到户啦,这几天村里都在量地呢!” “现在就在量地了?”郑诚惊讶道。 土地承包到个人后,最重要的就事情是确定各家地块的边界,以及面积,形状等等。对农民来说,简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所有人都极其重视,连一丝一毫的差错也不能有。 怪不得村里这么安静,敢情是因为这。 左右也是没事,郑诚打算也去凑个热闹。问了父母在哪,他就牵着砖头往地里去了。 远远的,郑诚就看到一群人在地头聚着,有的拿尺子,有的在忙着往地边埋界石。这大太阳底下,他们连乘凉的意思都没,只是不厌其烦的把地边量了一遍又一遍。 郑诚一眼就看到了父母,大哥也在。 “哥。”郑诚走过去,喊了一声。 郑直扭脸看了眼,立刻满脸惊喜,连忙跑过来问道:“小二!你考试完了?咋样?” “还行!问题不大。”郑诚笑着点点头。 这时,郑光年两口子也匆匆跑了过来。 “成绩啥时候能出来?”郑光年直接问道。 “用不了久,大概二十来天?”郑诚说道。 “哦。”郑光年点点头,就不再多问。扭脸又看人家量地去了。 “别理他!”刘玉英用毛巾替儿子搽了搽脸上的汗,笑出了满脸皱纹,“可辛苦咱家诚子了,等回家了,我去做顿好吃的。” 测量边界无疑是个漫长而琐碎的过程,对测量人员也是心理跟身体的极大考验。每一部分都要仔细仔细再仔细,不时地还会有争吵,很多连锅盖大小的一块地方都能吵半个小时,真正的寸步不让。 “俺家这边分的不行!你看看,这边都到路上了,总不能把地边挪到路上吧?不中,不中,得重新划!”刚量完地,郑光年立刻指着地边大声嚷嚷道。 农田跟农田中间是有小路的,好让车子通过,原本倒无所谓,但现在问题是,邻着路边的地怎么划?若是把路也划一部分到自家地里,那以后人家过车子怕不是要碾着庄稼了! “那你说咋弄?”测量的人有些恼火的道。这样的情况他已经不知道遇到了多少次,每次都得吵好久,实在让人头疼。 “这路得留出来,不能算到俺家地里!就划到这吧!”说着,郑光年在地上画了个地边线。 “那不行!你这划得太多了,你这一改,这一溜都得跟着改,最后得缺出来好几分地,不中!” 双方不断的在地边上争执着,但总算还能克制,等找到都满意的,也就很快确定了。 他们这一个人能分一亩半地,郑诚家五口人,那就是七亩半。不过分到的地块并不是连着的,而是按地块的肥沃程度分散到不同区域,总之就是每家既有良田,也有贫瘠的地块,都不吃亏。 等一片地划分好了,大家也没闲着,纷纷拿出准备好的树苗,栽到地边的四角,这才是不可移动的边界!当然,树苗都是长不大的白蜡条一类,可不能影响了庄稼。 这会,全村的农田测量已经到了尾声,第二天就全部结束了。 不过,村民们的热情远远没有因此消退,倒是更加热烈起来。所有人都卯足了劲,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往地里去,晚上才回家休息的也不稀奇。 郑诚家也不例外,父子三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收集粪肥,好为将来自家农田的土壤改良做准备。不过,村里有这打算的实在太多了,于是粪肥很快就成了紧缺东西,整个竞争过程滑稽中透着欢乐。 人们对农田积攒了无数日子的向往,终于在这一刻完全展现出来,现在,他们已经决心为生活而奋斗了。 感受着乡村散发的惊人力量,郑诚也不禁沉迷其中。这是第一次,他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原来,他正如此真切的经历着历史。 第四十一章 树苗 第四十二章 录取 谁都没想到,郑传立说到做到,竟然真的打算去镇上。 在村口念了几句戏文里的骂人话,他就在大家的哄笑声中,蹬着自行车往镇上赶去。 不一会,大队书记郑学顺也闻讯赶来了,连忙来问郑光年情况。 “光年,到底咋回事?”郑学顺问道。 “他自己偷偷把俺两家的地边挪了。你问问在场的,看我说的真假。他倒好,还赖我薅了他家的豆苗。” 郑光年又气呼呼的道:“就让他去吧!我看他能闹成啥,丢的还是他的脸。” 旁边的人三言两语的,很快认可了郑光年的说辞。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事情都清楚的很,就连在场的郑传立的亲戚也说不出个不对来。 “唉,他就那样,你跟他沤啥气啊!”郑学顺有些无奈的说道。 村里谁不知道郑传立的愣脾气,那真是惹着了就跟你争到底,劝都劝不了的。 “也不能就让他胡闹啊,我去把他喊回来吧!” 说着,郑学顺就蹬着车子,跟着撵了过去。他知道郑传立脾气臭,这要是闹得不像样了,他这个大队书记也跟着在镇上丢人。 人都走了,围在村口的人群却没有散,有的在数落郑传立以前的丑事,有的在拿他刚才念的戏文取笑。 郑光年父子俩在路边坐下,也没心情去干活了,干脆等着呗。 砖头也跟着卧在一边。从开始到现在,它都很没存在感,看起来懒洋洋的。不过它的模样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特别是小孩,好些都争着过来看稀奇。 砖头也不搭理他们,只是躺着打盹。 “你们几个,别招惹它了啊,一会咬着了我可拉不了。”眼看过来的人越来越多,郑诚连忙摆摆手,说道。 不过,想让他们相信圆乎乎的砖头有攻击性,这实在不大容易。特别是那狗子一直都在打盹的情况下。 也不知等了多久,突然,一群人出现在了视野中,其中骑车走在前头的正是郑学顺。 好些还没回去的村民立刻热烈议论起来,他们可看到了,跟着郑学顺回来的好几个都是干部打扮,那郑传立该不会真闹出事了吧? “郑诚!郑诚还在这没?!”隔着老远,郑学顺就扯着喉咙喊道。 “诚子,喊你呢!”有人连忙提醒郑诚道。 这时,郑学顺他们也离的近了些。郑诚挤着到了前头,他一眼看到的却是跟在郑学顺后边的人,其中一个是邮递员打扮! “郑诚,你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首都的大学啊!”郑学顺指着身后的邮递员,笑道。 嗡的一声,村民们顿时哄闹起来,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郑诚,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送录取通知书来了。 “诚子,这是通知书来了?”郑光年瞪着眼,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应该是。人家邮递员都来了嘛!”郑诚点了点头。 虽然知道录取通知书就在这几天到,但真到了,他心里的惊喜还是丝毫不减。 很快的,那邮递员的车子在村口停下了,手里拿着一封邮件,喊道:“郑诚,哪个是郑诚,领录取通知书啦。首都的大学!” 郑诚立刻拨开挡路的人,走过去招手道:“同志,我就是郑诚。” “哈哈,这就是大学生啊!你别说,看着还真有那个派头。”那邮递员笑着把通知书递到郑诚手里,让他签收了。 这边刚拿到通知书,跟着郑学顺一块来的几个干部模样的人也走了过来。 为首那人跟郑诚握了握手,笑道:“你就是郑诚同学吧!考上了首都的好大学,这可是咱镇的喜事。希望你在大学也好好学习知识,以后做出更大贡献啊。” “这是镇上刘主任。”郑学顺连忙在一边做了介绍。 郑诚连连点头,“刘主任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知识,以后做出更多成绩。” 那刘主任点点头,接着,他又看向旁边的郑光年,“你是学生家长吧?” “哎,我是。”郑光年高兴的都有些迷糊了,立刻答道。 “恭喜,恭喜你了啊!” “谢谢,谢谢。”郑光年下意识的答道。 一直聊了十多分钟,那刘主任几人这才回去了。 这下村口的气氛就更热烈起来。有的嚷嚷着让郑光年摆宴席,有的说要放电影,还有的要听戏,总之说什么的都有,闹腾腾的一片。 不久,在家的刘玉英跟郑娟也赶来了。看到郑诚手里的录取通知书,又是一阵高兴感慨不用多说。 “也是巧了,我刚找到郑传立,正劝他回来呢。半路就遇到了刘主任他们,我一听是送录取通知书的,这是大事啊,赶忙就回来了。”郑学顺正跟郑光年讲刚才的情况。 “那郑传立呢?”郑光年问道。 “一块回来了。”郑学顺指了指村里,笑道:“他刚才就回家了。你没看到?” “谁看他呢!我也不稀罕搭理他。”郑光年瘪着嘴,一脸不屑的道。 此一时彼一时,刚才他心里还有闷气,这会却是完全不在乎了。一点地边算什么,他儿子现在可是大学生,还是首都的大学! 就算把那块地送人,那他也……不答应。这个不能答应。 郑诚考上大学的消息,不到半天的功夫全村就都知道了,而且用不了多久,估计附近的村也都会知道的。 作为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收获的羡慕跟荣耀自然不用多说,以至于村里人现在看到他,干脆不喊他名字,总要调侃似的喊他几句。 接下来几天,刘玉英突然就开始了到处走亲戚,名为报喜,其实就是炫耀嘛!在这个电话还不普及的年代,距离依然挡不住她那颗分享喜悦的心。 也许是实在高兴的很了,郑光年也不闲着,竟然真的听了很多人的提议,要庆祝一下。不过不是摆宴席什么的,而是买了几大包糖果,每家都送了些过去。 有了确定的消息,郑诚的心情除了开始有些高兴,很快就平静下来。大学他又不是没去过,现在只不过又重复了一遍那个过程,不会有多大变化。而他的喜悦也不是来自新奇,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期待。 第四十三章 趣闻 第四十四章 菜 第四十五章 定亲 第四十六章 车站 第四十七章 到了 第四十八章 介绍 拿着录取通知书,郑诚先去新生接待处领了铺盖,食堂饭票,补贴,接着就背着东西往宿舍找去。 这并不是郑诚当年的母校,也一次没来过,只能边问路边找。 “同学你好,天文系的宿舍在哪?”到了宿舍楼里,郑诚向路过的学生问道。 “你是天文系的?”那人上下打量着郑诚,饶有兴致的说道。 郑诚被看的有些不自在,问道:“同学,你是哪个专业的?” “我啊,学数学的。就在你们宿舍隔壁。”那学生指了指几间宿舍,说道:“那就是了,你们专业人少,新生应该是那几间,你去看看吧。” 作为一个不那么有用的学科,天文专业这会在大学无疑算边缘学科,新生少是很正常的。 郑诚之所以来这,也是巧了,他原本就算半个天文爱好者,对这学科的兴趣是有的,加上想大学能学的轻松一点,结果一不小心变成专业学这个的了。 “谢了啊!”郑诚摆摆手,就扛着行李走了过去。 在门上贴的宿舍成员名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门没锁,他就直接推开了门。 屋里已经有两个人在了,一个瘦高个正弯腰收拾行李,另一个穿着白衬衫的家伙则是正摊在光板床上打盹。 “同学!你们好。”郑诚把行李扔到自己的床位上,冲两人打招呼道。 “哎呀,你可来了!” 床上摊着那人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笑着伸手说道:“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刘亚!吉省人。同学,咱宿舍就等你一个了啊。” 他们宿舍好像就三个人,门上的名单上那么写的,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加人。 “我叫郑诚,中原省的。” 郑诚跟他握了握手。 收拾行李那瘦高个也放下手里的东西,跟郑诚握了握手,说道:“我叫林名俊,冀省人。以后都是同学了,互相帮衬着吧!” “你好。”郑诚点点头。 对这两个人,郑诚是完全不认识的,看打扮,这俩人家里条件该是不差。 对宿舍的状况,郑诚是相当满意的,在学校住三人宿舍,多少学生都羡慕不来呢!这大热的天气,少一个人就少一份热量源,不说能降温多少,起码感觉着是好多了。 除了夏天的好处,屋里多出来的地方还可以放杂物,每个人也都能有自己的地方,只想想就知道有多惬意了。 三人都是刚来,对学校还一脑袋懵,相约着到处转了转,心里才总算有了个大概了解。 刚提着买好的生活用品回来,隔壁宿舍就来敲门,说是要去教室开班级会。 那就去吧! 也是直到这会郑诚才发现,他们专业的人是真少!男生加起来才刚到两位数,估计总共也就十几个人了。 等人都到齐了,果然不出所料,新生连前边几行座位都没坐满。这就算一个班的了。 男生多点,女生只有五六个,至于长相,郑诚只看的到后脑勺,当然看不出个所以然。 他们班照例也是有一个班主任,一个辅导员。 班主任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看到学生来的差不多了,拿着板擦敲了敲桌子:“同学们,安静一下。” 大家都不吭声了,他接着说道:“我叫顾正平,以后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 又指着旁边的辅导员说道:“这是你们辅导员,袁晓峰!……下面开始点名。” “郑诚!” “到!”郑诚立刻站起来,他没想到自己是第一个。 “宋文勇。” “到!” “刘亚。” “到。” …… “叶月!” “到!” 点完名,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 郑诚第一个去,说的算是标准模板,先自报家门,再加个兴趣爱好。结尾又加了一句,希望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类的。 有他做例子,这年代的人脸皮又薄,后来的学生倒是带歪了,好多直接按他的模板说。有那么几个活泼的,也顶多加几句诗,说一些敞亮话而已。 “大家好,我叫叶月。” 最后一个女生落落大方的到了讲台,总算让大家提起了一些兴趣。无他,唯好看尔。 “我呢,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没事的时候读会书,看看报纸……” 她讲的并不比别人好多少,但获得的掌声却格外热烈,果然,哪个时代都要看脸的啊! 学生介绍完,顾正平又站上讲台,慈祥的看着学生们说道:“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啊!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好多都是离家上千公里远,火车都要好几天,确实很辛苦。可是呢,在咱们这学天文的看来,这点距离就不算什么了!在座的,有知道光年换算成公里是多远吗!?”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连光年这个词都不常听到,更别说谁没事会记这个了。 “老师!”郑诚突然举了举手,“大约是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 炫耀是人的本能,即使是一向低调的郑诚,这会也压抑不住自己的优越感了。看看,都不知道吧,就我知道。我知道的还多着呢! “不错不错,你是这几届学生唯一回答上来的。” 顾正平显得很高兴,问道:“同学,你能说一下为什么会记得这个数字吗?” 郑诚愣了愣,问题就问题呗,怎么还有这茬?这让他怎么说?总不能说是看手机知道的吧。 好一会才说道:“我爸名字就叫光年,我在书上看到这个数字就记下来了。” 这话说完,班里顿时哄笑起来。 郑诚扶着脑袋,顿时尴尬的不行,自己刚才显摆个什么劲呐! “大家安静!”顾正平敲了敲桌子。 等大家都安静下来,他才笑道:“看来这位同学跟我们专业很有缘分!很好,这个数字你们都要记好了,这对我们很重要,比你们到家的距离还要重要! 对你们来说,可能现在还不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也许以为只是看星星?也对,也不对!很多东西能用望远镜看到,但更多东西是看不到的。你们要学的就是怎样探索,让我们的目光向更远的星空不断延伸……” 顾正平这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话题也是跳来跳去,到后来,除了郑诚,基本都听的一脸懵。这会又没那么多信息渠道,学生能知道太阳系都有啥就不错了,指望听懂是不可能的。 好不容易结束了班会,顾正平似乎讲的有些意犹未尽,还站那等着哪个来问问题。可学生们明显不怎么感兴趣,转眼就呼呼啦啦全走了,再晚一会,食堂的菜都没了啊! 第四十九章 专业 走出教室,郑诚就直奔邮局,也该向家里捎个信了。 因为是新生入学的日子,所以邮局人数也相当多,要么是往家里寄信,要么直接去邮局拍一封电报。 邮局电报是一个字七分钱,也就是说,发几百字的信差不多就是一个月工资没了。当然,好处是快,家里收到信的速度取决于到邮局的距离。 郑诚兜里是不差钱的,干脆发了个五六十字的“长信”,说了自己的情况,又叮嘱了一些情况。 “同学,这可是一个字七分钱,这么多字,三块多钱可就没了!确定不减点字?”看到郑诚要发的内容,邮局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劝道。 好家伙,这一封信花的钱顶他们好几天工资了,哪有这么弄的。一看就是刚出家门的学生,不知道柴米贵啊! 还有那信上的内容,废话也太多了!‘我到学校了’这句改成‘到了’不行吗?几个字,一顿午饭都省下来了。 “不用,就这么发吧!”郑诚从兜里拿出了钱,说道。 字数少了是省钱,可说不清楚啊,相比之下,多花的几块钱也不算什么了。 …… 没让学生有多少适应的机会,学校很快就正式上课了。 看到那满满当当的课程表,郑诚就一阵头疼,这又得重复学一遍了啊!高数跟英语还好说,他基础还是不错的,大学物理就那样,只有专业课是完全多少基础的,都得现学。 只有经历过的才知道,这会的理工科学生有多刻苦,所有人都在努力往前赶,想着风花雪月?不存在的。 开学还没几天,学生们每天都能收到一小摞各种讲义,作业也跟流水线似的一个接一个,各种小测验更是三天两头的开展,不让人有一刻清闲。总结下来就一个字:累! 这时候就看出来人跟人的差距了,明明来的时候成绩都差不多,但偏偏有的学生就能轻松应对想,甚至有时间拿着书去湖边跟别人拽两句诗!有的呢,整天忙的脚不沾地,作业还老是被批评。 就算学习已经如此紧张,老师们却还总是忧心忡忡,没事就讲国外又有了什么科研成果,而他们的参与度又有多低。以至于看起来老师比学生还要紧迫了。 不过,对他们专业的学生来说,对本学科了解的越多,学习动力却是有些下降的。毕竟,这是一个看起来并没有多少用,甚至连就业都很狭窄的学科。跟很多人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也尽力提起大家对学科的兴趣,晚上偶尔会开一堂科普课程,基本都是顾正平授课。 “大家看这里!” 指着黑板上的一张手绘图,顾正平说道:“这是太阳系的大概结构。有的人可能想问了,我们生活的太阳系有多大?这个怎么划分的? 说到半径,其实不止一种划分方式。第一个是以最远的行星位置确定,如果以冥王星为界,那么半径大概为30至50个天文单位。但如果以太阳系引力为界,那将是23万个天文单位,差距极其巨大。形象的说,两者的比例就像篮球场的一只蚂蚁……” 顾正平讲的生动,学生们也听的津津有味,倒只有郑诚觉得有些无聊,这些他都知道的。 每到科普课程,他们教室总是满满当当的。大部分都是别的院系的学生来旁听,基本都是文科生,而且学文学的尤其多。也对,就他们时间充裕,心里还不缺对浪漫星空的向往。 顾正平也不赶他们,听就听吧,多学些知识总是好事,而且还能为本专业的学生做个榜样呢。看看,人家在完成自己课程的情况下还过来听课呢!你们这些本专业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郑诚的生活又恢复了高中的状态,每天上课一次不缺,课堂上也认真听讲,标准的好学生。当然,整个班其实也没差生的。 …… 这天周末,一大早郑诚就匆匆洗漱完毕了,左右也是没事,就打算出门好好转转。 刘亚跟林名俊也收拾好了宿舍,他们今天不打算出门,周末就在图书馆耗着了。 “郑诚,楼下有人找!”走廊上突然传来喊声。 郑诚连忙打开门,冲喊的那人问道:“谁找我?” “是个女生!快去吧,挺漂亮的。”那人笑着大喊道,生怕别人听不到似的。 果然,听到这,路过的学生都纷纷以异样且羡慕的目光看着郑诚。这小子,平常不吭不声的,看不出来啊! “女生?”郑诚顾不得多想,提上鞋帮子,就跑着下了楼。 宿舍楼旁的树荫下,郑诚远远的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张舒?!”他有些不敢相信的嘀咕道。 这位是怎么找到这的?话说,他好像只说过自己在哪个学校吧,专业什么的倒是没提。本来还觉着两人的联系要断了呢。 “这呢!”张舒也看到了郑诚,高兴的挥了挥手。 郑诚揪了揪衣角,连忙快步走了过去。 “你怎么找到这的?”到了跟前,郑诚忍不住问道。 “我暑假就去高中问了,知道你报的专业,到这一问就找到了呗。”张舒拢了拢发梢,有些骄傲的说道。 “你倒是挺有心的。我还以为联系不上了呢!”郑诚笑着点点头。 几个月不见,再次面对她,郑诚心里也不禁起了些涟漪。张舒的信他当然看了,可当初郑诚以为那只是一种不太成熟的好感,没准过一段就忘了,也就没太在意。 可现在人家竟然又找来了啊! “怎么,我都到你这边了,不领着我去转转吗?”张舒目光灼灼看着他问道。 “在学校转个什么劲啊!”郑诚指了指校外,笑道:“走,今天领你去走几个景点,好好涨涨见识。” “好啊!”张舒连忙点点头。 两人出了学校,因为都没有自行车,就直奔公交车站。 相比于后来,这会的首都可小的太多了,车子也少,相应的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少。 这会的景点什么的其实还不明确,像地坛公园等几个标志性的景点都是开放式,没有收费当然也没有维护,跟荒园子没多大区别。看起来没后来整洁,但却胜在清静。 两人也没什么明确的目的地,想起来了就在哪下车,转一会再去别的地方,顺便熟悉一下城市的各个地方,倒也惬意的很。 第五十章 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