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风过野 > 第一百二十三章又见古怪规矩

第一百二十三章又见古怪规矩

作者:风乱野 返回目录
        

大军凯旋的热闹过去了,又回到了砸石头的哐当声中。


        

几天后,又有新的热闹,风野城派来三百名犯人支援葫芦口城墙的建设,还有几大车物资,二十多个戍守的军士。


        

葫芦口不小,可能避点风不被刮跑的地儿不多。新来的挤挤攘攘全在燧台下,借着燧台挡着风听李大牛训话。


        

多管了三百人,李大牛的劲头儿又高了一截,大风里吼得嗓子都快扯破了。


        

前面转成兵的犯人们、哦,应该是曾经是犯人的新兵们也干劲高涨。因着在犯人们面前都高人一等,所以都努力做出个兵样子。钎子扶得更稳了,大锤抡得更有力了。抽调来几个有经验的带领犯人们扎帐篷,更是吆五喝六指手划脚俨然一副领导样儿。


        

早听说这小兵是董统领看重的,可那韩远,董统领召他回去干嘛?


        

廿夫长凑近李大牛耳语,可风太大,耳语几次李大牛都没听清,一个劲儿“啥?”、“啥?”。直到廿夫长吼出来,李大牛才弄明白,董统领看了阵亡将士名册,说写这字儿的是个人才,要回去另有任用。


        

廿夫长这一吼,李大牛边上的宋双也听着了。


        

昔日兔子不拉屎的葫芦口好是热闹。


        

但这热火朝天的地儿,宋双就要离开了,还有韩远。


        

押送犯人也是派来驻守的廿夫长带来了董进董统领的命令,要这两人回去。


        

那身影本是猫在人群后面的,被旁边几个被风吹得没站稳的一撞才露了出来。看那个头儿身板,该是土西小子了。眨眨眼想再细看,那褂子又淹没在人群中。


        

还有谁会穿着我的褂子,定是他了。这小子怎么在这儿?这小子怎么还没回土西?


        

待李大牛训罢话,宋双跑下燧台,正撞见庞仁水,这家伙一脸悲苦相,嘿,这回给固定到葫芦口戍守了。


        

替韩远高兴,只大风吹起的沙尘中砸石头的人群里,寻不着哪个是韩远。


        

没寻着韩远,眼光回来时,瞥见一身熟悉的布褂子。


        

正扫过的目光立即又移了回去,没错,是我那身灰布褂子,肩膀上还一快黑布补丁呢。


        

难道是看错了?


        

犯人们来时已是黄昏,又是这天的风格外大,天黑时帐篷才扎好五座。


        

风愈发猛烈,不敢点火只能停工。


        

哪顾上细问,只含糊道,好、好。


        

说罢就往扎帐篷的人群跑,后面庞仁水啐骂,呸,你小子倒是解脱了。


        

穿着各色破衣的犯人堆儿里寻了个遍,可再没瞅见那个穿着自己布褂子的身影。


        

庞仁水精神抖擞上了燧台,负责戍守的廿夫长一边夸着庞仁水带着剩下的兵进了帐篷。


        

接着是新兵们排着队往帐篷里钻。


        

最后是犯人们,走了一天路又干了小半夜活儿,恨不得立即钻帐篷里躺下去。


        

李大牛命令新兵们腾出一座帐篷给风野城派来戍守的军士住,虽只是个二十来人的小编制,但那可是正规戍守,李大牛也得配合支持。


        

庞仁水自告奋勇带自己的一伍人马值夜,我是老兵了,头一夜我先来。


        

嘿,这不象庞仁水啊。别人不知道,可宋双清楚呀,这就是个偷奸耍滑的主儿,这觉悟啥时候提升了。


        

却是拉绳子的桩钉愣是从石头缝儿里拔了出来,李大牛和佰夫长们喝喊着,快抢物资,少一件都不行。


        

快给我抢,少一件小心你们的头。


        

摸着黑,风吹得人都站不住,但为了保住脖子上的头,追柴禾的捉铁锹的捡镐头的,碰碰撞撞吵吵嚷嚷乱成一团。


        

刚排好队要往里钻,忽然响起噼里啪啦声,微弱的夜色下,大风里一片黑物事扑簌簌狂舞,又是无数根黑棍漫天飞起。


        

糟糕,盖物资的篷布被风吹开了。


        

李大牛嘶吼着,狗日的,哪个钉的桩钉。


        

“娘的挨刀的货,正经活儿还没干先把物资给老子弄丢了。”李大牛喘着粗气吼着,“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风是小了,犯人们抖得却更历害了。


        

没回来的想是再也难回来了,李大牛气得又吼又叫,“娘的,谁钉的钉桩,谁钉的钉桩。”


        

直忙到后半夜,镐头几乎都回来了,铁锹大多也回来了,就是树枝柴禾没剩几根。


        

能抢的都抢回来了,风也作弄人似的忽然小了。


        

犯人们被集合起来,一个个都站着,就是被风吹跌摔倒撞山石上鼻青脸肿甚至流着血的都旁边人掺着扶着哪敢不站着,将军又要训话呢。


        

这话一出,忽扑通一声有人跪下,接着便是哭嚎,“将军饶命,小人头一回干这活儿,小人是头一回干这活儿呀。”


        

“好,你出来。”


        

那人是爬着出来的,跪在李大牛斜对面一个劲磕头。


        

谁也不敢吭声。


        

都是新来的,几个临时接管的老兵头领哪认下是哪个钉的钉桩。


        

“好,没人认,那就都给我受罚。”李大牛猛一吼,“我李大牛今天就豁出去把你三百个都打死。”


        

人群里又爬出十几个,摸索到先前那人后面,个个发着抖哀求,都说是头一回干这活儿。


        

“还有没有?”


        

再无声响。


        

“操,你给谁磕呢?老子在这呢。”


        

那人循着声转向李大牛,但磕头没停下,真个磕头如捣蒜。


        

“还有谁。”


        

“给我推出来。”


        

不用推,那人走了出来,“将军,小人钉的是后面的,没拔开,没拔开。”


        

“叭”一声,“哎哟”一声。


        

“还有没有?”李大牛抬高声音一声厉喝。


        

“将军,他。”人群里忽地有了声音,“将军,我看着过,他钉了。”


        

“你莫推我,”一个恼火的声音,“我钉的是后面的,没拔出来。”


        

“狗日的,老子可问拔开没拔开了。”李大牛声音里的火又升了三丈,“老子问哪个钉钉桩了,你为何不认?呵!”


        

又是一鞭子。


        

那犯人哭哭啼啼了,“小人只当追究那钉得不好的,只当自己钉的没拔开便不是将军问的,这才没出来的呀。”


        

是鞭子抽在了脑门上。


        

“跪下。”


        

扑通一声跪下了,“将军,我钉的没拔开,没拔开呀。”声音里好些委屈。


        

噼啪声停了,哭嚎声也停了,变成了微弱的呻吟。


        

李大牛转向跪着的十几个,“你们谁钉的拔开了?”


        

“将军,我钉的拔开了。”……


        

“老子问得还不清楚,老子的话是你揣摩的!啊!”李大牛手里鞭子递向管犯人的佰夫长,“给我打。”


        

“二十,一下都不能少。”又狠狠地补充了这一句。


        

噼啪声和着哭嚎声,只噼啪声一直清脆,哭嚎声越来越弱。


        

李大牛哼了一声,“混求子,自个儿干得哪个都记不清了。以后给老子记住,自个儿干的啥活儿都记清了。”


        

又哼了一声,“混求子,砸个钉桩还要换人,婆娘都赶不上。给老子记住了,老子手下就是累死了也不能耍孬。”


        

连不跌的磕头和答应声。


        

“将军,我光顾着钉了,忘了钉的是哪个,也不知道拔开没有。”


        

“将军,我是和别人换着抡大锤一起钉的,也拔开了。”


        

都答得战战兢兢。


        

……


        

“没拔开你们出来干啥?”李大牛高声问。


        

“将,将军,您问谁钉的钉桩,我钉了就出来。”


        

“你几个呢?”一声厉喝转向几个没答话的。


        

“将军,小人钉的是后面的,没拔开。”


        

“小人的也是,没拔开。”


        

几个如释负重。


        

李大牛忽又抬高声音,“一个钉桩都整不牢,要你等何用。”


        

几个又慌忙磕头,“将军,小人头一回,头一回干这活儿。”


        

……


        

都战战兢兢一个答法。


        

李大牛满意地嗯了一声,“这就对了。”


        

李大牛环视众人,黑乎乎也看不清。


        

黑乎乎扫视了一圈,鸦雀无声。


        

刀猛地落下,吭哧一声,石头上蹦出一串火花。


        

李大牛冷哼一声,“这一回就饶过你们,若再有偷奸耍滑不迈力的。”


        

忽然停下,腰间刀猛地抽出。


        

跪着的靠前面站着的只要瞅见那一闪的刀光,都吓得一激灵。


        

脚尖子踢了踢刚挨了鞭子还趴在地上的,语气和缓但声音还是很大,“知道你错哪了吗?”


        

那人呻吟声都没了,挣扎着答道,“小、小人,方才没、没听懂将军的话,没、没有答应打、打钉桩。”


        

李大牛还算满意地嗯了一声,“不是你没听明白,是你把老子的话没往心里去。”


        

众人又是一激灵,还有人惊叫出声。


        

“都给我听着,谁若再犯错,就不是打鞭子这么轻松,”略作停顿,猛一喝,“小心你脖子上的头。”


        

这一喝,几乎每个人都是一抖。


        

葫芦口的规矩?啥规矩?没说。


        

但下面的人想是都明白了,哪有一个敢吭声。


        

宋双也听明白了,忽然想起一句话,不太贴切,改动了一下。这是不打勤要打懒,更要打那不长眼。


        

那人强撑着,“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今日且饶了你,往后给我记住,到这里,就得守这里的规矩。”


        

昂起头一声喝,“都给我记住了,到了葫芦口,就得守葫芦口的规矩。”


        

随即又明白了一点,什么是规矩?在这里,李大牛就是规矩。


        

见识了这场处罚,宋双暗叹,这里的规矩比山里当伙夫时见着的还要古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