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大明寿宁侯 > 第255章 宁王是自愿的

第255章 宁王是自愿的

作者:南山有龙 返回目录
        

一路沿运河北上,十日之后,终于赶回京师。


        

万幸的是,终于赶上仙游公主临盆。


        

张鹤龄来不及进宫复命,小心翼翼地守在床边伺候。


        

此前,张六阳和洛雨荷专门从夷洲岛赶回来,就是为了确保仙游公主顺利生产。


        

一日之后,公主诞下一名男婴,张鹤龄大喜,随后灵机一动,趁着这个喜事,现在入宫复命,弘治皇帝应该不会太狠吧?


        

想到这里,张鹤龄吩咐道:“来人,备马,我要亲自入宫报喜!”


        

弘治皇帝听闻张鹤龄回来了,还有点小紧张,这家伙,果然活着回来了。


        

“喜从何来?”


        

“仙游公主诞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


        

弘治皇帝果然大喜,道:“好,好啊!名字起了没有?”


        

“宣!”


        

张鹤龄快步走进奉天殿,跪拜行礼,然后说道:“给陛下道喜!”


        

弘治皇帝有些诧异,去南昌宣个旨,还宣出喜来了?


        

“若想国泰民安,必须自强不息,那就叫……”


        

听到这里,张鹤龄心中已经后悔了。


        

“……张国强!”


        

“臣不擅长取名的事,请陛下赐名!”


        

平心而论,张鹤龄感觉自己起名字的水平至少比弘治皇帝强的多,连张小花都给整出来了,谁知道今天给个什么,张小明?


        

不过,怎么说也是皇帝赐的名字,叫啥无所谓了。


        

皇上赐的名字,你还敢说个不字?


        

“对了,刘爱卿怎么没和你一同回京?”


        

“回禀陛下,刘大人正和宁王殿下一起,还在回京的路上,臣担心陛下等的急了,与刘大人商议过后,先行赶回来复命。”


        

张鹤龄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果然不出所料,不知道自己的儿子长大了会不会去演电视剧,这个名字不去演个军旅题材实在是太可惜了。


        

“谢陛下赐名!”


        

再多的坎坷,也要笑着面对。


        

其实,明朝的藩王虽然一辈子衣食无忧,但是受到限制也非常的多。


        

藩王虽然有兵权,但是按照规定,藩王不能插手去管地方事务,也不能有税收的权力。也就是说,你作为藩王,国家可以给你兵权,但是不给你粮草,没有粮草你拿什么养兵,就是想造反也打不起来。


        

在限制藩王进京这一块,尤为严格,所以各藩王如果没特别的事情,就在自己的封地上终老一生罢了,而且明朝严禁各藩王之间有往来接触,即使是因为特别原因一起被召集到京师,离开的时候,必须第一个藩王离开后,第二个才能启程。


        

商议是不可能商议的,刘健还在路上骂街呢。


        

“宁王来京了?”


        

弘治皇帝脸色有些不善,藩王入京可是大忌,老朱同志曾定下的组训,藩王不得圣旨,不可入京。


        

弘治皇帝没料到,宁王竟然进京了,自然是大惊失色。


        

张鹤龄赶忙解释道:“臣与刘大人去南昌城宣旨,宁王殿下为表忠心,甘愿撤销藩地,自此以后定居京师,若无旨意,永不离开。”


        

自撤藩地,永居京师?


        

老朱同志建立藩王制度真是用心良苦,本意是为了使他的皇子们没有别的想法,老老实实当个藩王,养尊处优算了,但是他本性多疑,除了害怕皇子们造反之外,还担心权臣造反,所以,他才会给予藩王一定的兵权,并且规定,藩王有向中央汇报擒拿奸臣,以及清君侧的权利。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补充条款,竟然成为燕王朱棣能够靖难成功的原因。


        

自朱棣登基以后,对各地藩王的限制就更多了,因为他自己就是造反起家,钻了祖训的空子,怎么可能给后人再留下空子?


        

可是,你一刀一刀这样去砍,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削弱藩王的势力,如果有人告诉你,我藩地不要了,从今往后,就住在你眼皮子底下,一辈子不离开,行不行?


        

行,怎么不行,简直太行了!


        

藩地没了,你的根据地就没了。


        

弘治皇帝心中掀起轩然大波,自朱元璋以后,所有的皇帝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削藩。


        

这个问题难就难在你不能明着干,只能偷偷摸摸地,今天削一刀,明天削一刀,这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最好别让人看出来,否则就会有人骂你小心眼,心中无容人之量。


        

当初就是朱允炆刀子动大了,这才逼得燕王造反,丢了江山的。


        

这一点就了不得了,若是被逼无奈,世人只会看皇家的热闹,争权夺势啊,自相残杀啊,反正这种事自古以来也不少。


        

但是,你做这一切都是自愿的,那就不一样了,我可没逼你,是你自己跑来的!


        

弘治皇帝心中暗喜,却明显感觉这里面有问题。


        

住在京师,意味着随时随地接受你的监视。


        

都这样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最关键的是,你没逼我,都是我自愿的!


        

谁脑袋让驴踢了,好好的封地不待,跑到京师当一个没自由的闲王。


        

傻子都能看出来,这里面绝对有事!


        

“不要跟朕说这些冠冕堂皇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实说来!”


        

“宁王为何自撤封地?”


        

张鹤龄回道:“宁王殿下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南昌的封地自然也不例外,既然都是陛下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区别?”


        

这个回答,弘治皇帝很满意,但是他知道,这里面有事。


        

弘治皇帝沉下脸来,怒道:“怎么,你敢欺瞒于朕?”


        

张鹤龄很为难,如果实话实话,宁王真的在造反,那完了,诛九族,没商量!


        

自己既然已经答应宁王保他性命,总不能刚把人忽悠到京城,然后一大家子排队去砍头啊。


        

“这个……”


        

张鹤龄赶忙说道:“其实,确实有人在一旁煽风点火,撺掇宁王殿下造反,但是宁王殿下并没有为之所动,反而将那些乱臣贼子当场诛杀,为了避免引起误会,这才甘愿撤销封地,永居京师,以示自己的忠心。”


        

听张鹤龄这么说,弘治皇帝的脸色这才有些缓和,继续问道:“煽风点火之辈都是何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