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红尘白刃一相逢 > 第五十三章 留下

第五十三章 留下

作者:一言成川 返回目录
        

樊陵之后,便是襄阳。


        

作为统帅的江晨瑜并没有急于趁胜追击、立时围城,反而更加细致地作了谋划。


        

这是他的自负。


        

现在的他,根本不惧秦国援军将至。他甚至希望秦国援军来的越多越好,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挫败秦的力量。


        

原本,他并不会如此。


        

但是,当樊陵一战见识到人屠白启和他的天弃军真正的力量,他的信心攀升到顶点。


        

随之而无限膨胀的,是他的野望。


        

******


        

樊陵东北,即是云江。


        

中间隔着一方小丘,名唤夕莽丘。


        

小丘的最高处有一处亭子,可望远处江流滚滚,即唤望江亭。


        

另一个站在他身后,面色铁青,却是荆王江风眠。


        

江风眠冷着脸:“夕远,我希望你能解释为何要屠城。”


        

此刻,望江亭中站着两个人。


        

一个凭栏而立,望着逝水东去,轻轻拍打栏杆,哼唱着不知是什么的曲调,正是江晨瑜。


        

无论在什么时候,屠城都是不为世道所接受的行为。


        

这也是他来到此处的原因。


        

夕远,是江晨瑜的字。


        

而江风眠原本其实并不在襄阳、樊陵一线,统率的是荆襄南线的作战,只因听闻樊陵之战后方才星夜北往,面见江晨瑜。


        

江晨瑜不再拍打栏杆,而是将手负到身后。


        

他徐徐转过身,笑容已然收敛。


        

江晨瑜却看起来丝毫没有负担,依旧拍打着栏杆,微笑道:“皇叔说笑了,屠城的是白启白将军,又不是我。”


        

江风眠沉声道:“你是真正的三军之帅,你自然能够阻止他。况且,你既然知道他是人屠,为何还要招揽他?”


        

樊陵上下,多少条人命啊。


        

他不敢相信,江晨瑜竟然说出这样的话。


        

他微微眯着眼,眸中闪着冷厉的光:“皇叔也知道我才是三军之帅?既然如此,我要用什么将、用什么兵,便不容他人置喙。再者,你说他是人屠,你说屠城不可为,我却只知世间有杀神,我却只知樊陵是他攻下的,我却只知接下来整个荆州都将是我们的。”


        

江风眠觉得难以理喻,僵硬的面容间渐渐浮现出怒意。


        

江晨瑜望着江风眠离开的背影,脸色同样并不好看。


        

他也很恼怒。


        

他觉得多说无益,只觉深深无奈。


        

他拂袖而去,离开了望江亭。


        

江晨瑜握紧了负在身后的拳。


        

******


        

史书上记载的屠城之事不再少数,怎么?偏偏就他要受人口舌?更何况,屠城也非他之意,不去找白启寻他作甚?


        

真是岂有此理!


        

残阳如血,大旗飘飘。


        

旌旗之下,汇聚了许多人。


        

是日黄昏。


        

襄阳城头。


        

当左崇玉进驻樊陵时,他留守于襄阳。


        

如今,左崇玉殒命,樊陵失陷,偏偏他又接到了一封令人绝望的卷宗。


        

最中间的青衣文士缓缓放下手中的卷宗,眉眼间满是落寞。


        

他叫汤挽星,是百造军军师,左崇玉的左膀右臂。


        

原本议定驰援的云侯雷策部以及连侯文仲寒部都已经不再东进,驻守于津川、昌明一线。


        

如果这两部能同至襄阳,或许襄阳还有守住的机会,可现在,已然渺茫。


        

那是朝廷的传令,让汤挽星率襄阳秦军余部退走彝垣,再作计较。


        

换句话说,襄阳被放弃了。


        

在樊陵城破的时候,襄阳南北两面的屏障——旋峡、烨华亦先后告破。


        

秦国方面之准备本就较楚国为少,粮草、兵员俱是紧缺。死守襄阳反倒会给以楚国围城打援的机会,拖久了恐怕便是葫芦娃救爷爷,局势会更加不利。


        

汤挽星不是不能理解朝廷的做法。


        

因为死守襄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已无益处。


        

他和左崇玉都是地地道道的襄阳人,几乎可以算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


        

当初被调来镇守襄阳一带,他们都很开心。


        

但汤挽星不想走。


        

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


        

谁曾想,左崇玉真的战死在了樊陵。


        

随之而去的,还有无数百造军兵士,无数葬身火海的樊陵百姓。


        

他们和襄阳百姓的关系也都很好。


        

左崇玉离开襄阳,进驻樊陵的时候曾跟他说,此去九死一生,襄阳就靠他了。


        

汤挽星长呼一口气,眼神渐渐坚定下来。


        

他转过身,望向周围的人。


        

他就更不能丢下襄阳的百姓离开了。


        

就算死,也要和襄阳死在一起。


        

汤挽星看着他们,满怀感慨:


        

“朝廷希望我们离开,弃城而去?我们真的要走吗?”


        

他们都是百造军硕果仅存的高阶将领。


        

他们很多也都是左崇玉和汤挽星从襄阳带出去的同乡。


        

汤挽星微笑。


        

他认得那小个子将领。


        

城头一片寂静。


        

短暂的寂静后,人群中有一位小个子将领突然红着眼振臂呼道:“不能走!我们要留下,与襄阳共存亡!”


        

于是,整片城头上开始响起呼喊:


        

“与襄阳共存亡!”


        

那小个子将领不是襄阳人,是左崇玉在镇守煜古关时带出来的。


        

但他还是喊出了那样的话。


        

“战!”


        

******


        

“誓死不退,血战到底!”


        

“为左将军报仇!”


        

最终留下的,屈指可数。


        

除了襄阳的两千地方军,旋峡烨华等城败退收拢至襄阳的一千残军,便只剩下百造军余部了。


        

百造军愿与襄阳共存亡,却不代表襄阳城中所有的军队都如此。


        

当汤挽星将朝廷的敕令传递下去后,许多兵马离开了。


        

而他们要面对的,却是数十万大军。


        

更何况,这数十万大军中有的是精锐。


        

百造军合共三万人,其中六千人殒命在各个州县的作战中,一万两千余人战死在樊陵,再除去驻防西荆州尚在秦国手中的其余地方的部队约计六千余人,剩下在襄阳城中的,便只有六千人了。


        

也就是说,留守襄阳的,是九千兵马。


        

留下,就意味着。


        

留下,都从未怕过死。


        

统率者更远非寻常人。


        

这几乎是必死之局。


        

杀两个,我赚了。


        

你想吃下襄阳,我怎么说也得让你伤筋动骨!


        

他们想的是——


        

杀一个,我不亏。


        

******


        

至强之军,有所执,不畏死。


        

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