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魔法始记 > 第四百五十四章 愤怒的民众

第四百五十四章 愤怒的民众

作者:一只废宝 返回目录
        

砰!


        

一袋粮食被青年扔上马车,压在其余麻袋上,激起一阵轻微的尘土。


        

“第三十八袋。”一名穿着灰色布袍的少年拿着羽毛笔,在一旁记录着。


        

随后又是‘砰’‘砰’两声。


        

“正好四十袋。”少年又说了句。


        

搬麻袋的青年壮汉擦了擦汗,走到他身边道:


        

“我们家准备卖的,就这些了。”


        

“好,你叫什么。”


        

“你说什么?”诺亚与凯隆虽然用的一个语种,诺亚人当年本就是从凯隆这边地区分离到海边的,但多年过去,两者之间的一些词语读音也有了不小变化。


        

“可以。”少年在账本上开始写字。


        

xxx年x月x日,帕帕村东头比伯家,收粗磨面粉四十大袋,实付七金隆二十四银币。


        

写好后,少年从怀里掏出被捂得严严实实的钱袋,点出足够的数额交给了锡克。


        

记账的少年隐晦翻了个白眼,重新回忆了下出国前老板做的语言培训,调整了下读音后,再次问了一遍。


        

“我说你叫什么,每家收多少粮食,需要记录留存的。”


        

锡克摸了下脑袋,道:“我父亲叫比伯,你写这个名字就好了。”


        

“哎,别走啊。”


        

“还有什么事?”锡克下意识将手放到身后。


        

少年见此心中又是一阵鄙夷,谁会稀罕他那点钱,商队里的老人说得果然没错,凯隆人都是土包子。


        

锡克第一次亲手接这么多钱,显得有些激动。


        

他一枚枚查看以后,死死的攥在手心,转身就要进屋找地方藏起来。


        

而少年这时却叫住了他。


        

时间很紧,雨季马上就要到了,冒雨运货的路上损耗太高,他们要抓紧趁着这段时间把粮食统一收拢,送回诺亚去。


        

收粮的人刚走,锡克正准备将卖粮的钱藏起来,父亲比伯就回来了。


        

他脑袋上包着纱布,上面带着一丝丝陈旧的血迹。


        

“收了钱,交了粮,你还得按个手印,省得以后出现什么纠纷。”


        

锡克这才恍然点头,伸出大拇指在院子里烧水的锅底上蹭了下,随即印到了少年递过来的纸上,完全无视了后者刚从兜里掏出来的红色印泥。


        

无话可说的商队学徒少年不再言语,招呼商队雇来的拉货马车,直接离开了这家院子。


        

“锡克,粮食卖了多少钱?”比伯刚回家就有些急切的问道。


        

家里全年的开支,就指着这次卖粮了。


        

大儿子笑了笑,将还没来得及藏起来的钱拿出来交给父亲。


        

这是前阵子他们父子去热野城参与起义时,混乱中被市政厅门口的卫兵打得,其实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但比伯一直不愿意把它摘下来,因为这可以提醒村子的人,他们如今可以像往常一样将粮食卖出好价钱,到底是谁的功劳。


        

而村民们也确实很佩服比伯当初的勇气和行动,近日来在村子里,他也算有些威望了。


        

“啊?”大儿子不解的看着他。


        

家里的钱一直是父亲掌管,平时会给儿子们一些银币、铜板之类的零花钱,但这么多……


        

比伯复杂的看了这个大儿子一眼,从门外牵进来一匹健壮的小马。


        

“有七个多金隆呐。”


        

比伯高兴的笑了,但却没接过钱。


        

“你拿着吧,都给你了。”


        

这是一种抗风险行为,同时也是为了分担家里的压力。


        

否则就像比伯三个儿子,一直住在一起的话,等他们都成家了,比伯作为一家之主,要负责十多口人的生活,对于一个农民来说,简直无法想象。


        

锡克分家的事情,之前就已经告诉过他,只不过当事实来临,还是让他有些愣神。


        

“这些钱和这匹马都给你了,过几天我带着老二、老三帮你在村边搭个房子,旁边就是三亩地,以后你就搬出去住吧。”


        

锡克愣在原地。


        

每个凯隆农民家庭,在长子到了一定年纪后,都会分出些家产,让其自力更生。


        

比伯带着三个儿子还有自己的几个兄弟,一起帮大儿子锡克在村边盖了三间大木房子,又合力帮他开了荒地,存了种子。


        

锡克虽然一个人要伺候三亩地,但他天生体格不错,又有那匹即将成年的小马,农活做起来也不是很累。


        

这天傍晚,比伯坐在自己家的门槛前,嘴里抽着旱烟,看着二儿子和小儿子修缮谷仓,以免雨季来临后把存好的粮食泡了。


        

比伯以为大儿子心里是在彷徨迷茫,便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咱们还在一个村子住着,没什么好担心的,有了自己的家,才能娶妻生子,这是每个男人必经的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比伯家一直在忙碌着。


        

无论是种地还是学手艺,都需要一笔不小先期投资,以往的时候,这不是一个农民家庭能拿得出的钱。


        

但现在,比伯却毫不担心。


        

大儿子的家当,比伯差不多用了三年就攒了出来。


        

大儿子以后的生活不需要他再管了,比伯现在想的是另外两个儿子以后的生活。


        

‘老二脑子笨了点,但种地也是把好手,跟老大一样安排就好。


        

老三从小就聪明,体格却瘦了点,还是送到城里学手艺吧。’


        

‘这都要感谢伊莎贝拉公主殿下啊,是她一直为我们的着想,才能有今天的生活。’比伯心中真诚的感激道。


        

这次遇到本地粮商残暴压价的事情,要不是公主让自己的追随者们号召大家站起来反抗,可能大家立刻就要回到原来那种吃不饱饭的贫苦生活。


        

那种日子……


        

只要日子能一直这么过下去,等另外两个儿子需要安排未来时,他手里也能有足够的积蓄。


        

这让比伯心中升起一股浓烈的成就感。


        

作为一家之主,能将自己三个儿子养大成人,并安排好以后的生活和出路,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列齐?进屋坐。”


        

“比伯,晚上好啊。”


        

两人互相拥抱了一下。


        

比伯看了眼小儿子,当年没有公主倡导签订那什么协议,提高了粮价的话,他就只能放弃刚刚出生没两年的幼子了。


        

‘再次感恩于您的仁慈,公主殿下。’比伯在心中默念道。


        

而正当这个时候,一个男人来到了比伯家门前。


        

列齐左右看了眼,道:“出事了,上面要组织咱们开会。”


        

“啊?”


        

这个上面,指的是一个叫做互助会的小团体。


        

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前没这么好,但两人都参加了月前的热野城起义,算是有‘同袍之情’,又本是一个村的,近来关系愈发不错。


        

列齐没有应邀进屋,他反而将比伯拉倒了院子里的角落。


        

“你这是干什么?”比伯纳闷。


        

这些组织的参与者,就是比伯这些曾经加入过起义的人。


        

他们是最能认识到民众一旦多了,就是一股强大力量的人。


        

不过,比伯加入的这个由几个村子组成的互助会,并没有召开过一次集会,他也只是报了个名而已,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事发生了。


        

热野城起义后,王国政府没有追究他们这些参与者,而是马上回复了原本的粮价,比伯等人兴高采烈,很快就回到了村子,并将这次起义视为一场只属于下层人的胜利。


        

但由于意识到了这次粮价变动的教训,同时也第一次看到民众集合在一起竟然能让大人物们妥协。


        

大多数返回村子的人们自发建立了一些小组织,以应对将来可能再次发生的类似事件。


        

此时,这名年轻人正愤慨的说道:


        

“公主为了帮我们争取应得的利益,激怒了那些贪婪的大人物们,他们不允许金钱流落到咱们这些‘卑微的蛆虫’手里。


        

而公主做的事情,恰恰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


        

……


        

深夜,在一个储存粮食的大粮仓中,几十名附近村子的互助会成员悄悄聚集在这里,听着一个穿着马甲的年轻人讲述着事情的经过。


        

比伯依稀记得这个人,好像是在当初号召大家去市政厅抗议的查卡尔先生身边见过,但到底是哪个村子的,倒是不清楚。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想帮我们这些底层的农民,争取那份应得的卖粮钱。


        

各位想想吧,伊莎贝拉殿下为咱们付出了多少,她是那么善良温柔,那么和蔼可亲。


        

结果,眼下却遭到了这种污蔑和惩罚,甚至不久的将来,就要被送到断头台,失去自己年轻的生命。”


        

所以,公主被冤枉、被污蔑。


        

伊莎贝拉殿下如今的境况,你们根本想象不到。


        

她被剥夺了王室身份、被关进了阴暗潮湿的地牢,受着非人的折磨。


        

所有人心中都深深的感激着她的恩情,也对其高尚的品格无比崇敬。


        

如今,伊莎贝拉殿下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比伯此时心中就很焦急,他很感谢公主殿下让自己有了现在的生活,这份感激他本以为只能放在心里,但眼下他觉得……


        

年轻人的话,让在场的农民们一阵哗然。


        

公主入狱的事情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流传,大家也是第一次听说。


        

他们隐约清楚,这次起义的号召者是公主殿下,是她在暗中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大家争取和维持如今的美好生活。


        

不过,这声音听着好熟悉。


        

他和众人一起四下望了望,很快发现了说话的那道身影。


        

锡克?!


        

“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一道激动的声音在粮仓内响起,压下来众人的议论声,并久久回荡。


        

比伯愣了。


        

这话是他想说的啊,怎么还被人抢了。


        

这种事情,他不想让儿子参与进来。


        

起义不是过家家,他头上的伤就是证明。


        

这都是轻的,比伯清楚的记得,市政厅门口再也站不起来的人有多少。


        

怎么是自己的大儿子?


        

他险些忘了,之前锡克是和自己一起去的热野城。


        

‘这小子怎么瞒着自己偷偷加入互助会了?!’


        

不同于其他的演讲者,这个年轻人和查卡尔一样,喜欢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农民自己。


        

但这也有一些硬性条件,比如大家真的为公主感到不平和愤怒,真的想要实际做些什么。


        

伊莎贝拉在民众中的声望完全符合这一点。


        

可惜,现在他没机会叫住儿子了,因为站在箱子上的那个年轻人开口了。


        

他十分激动的挥舞着手臂,大声道:“没错,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可有没有人想过,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


        

这契机自然而然的到来了。


        

民众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对公主悲惨遭遇的愤怒,成功激起了他们情绪。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公主救出来!”锡克第一个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勒斯当初说过,伊莎贝拉缺乏将声望转化为实力的能力。


        

但如今,随着民众发现只要团结起来,真的能让大人物们吃瘪。


        

随着民众们爱戴的她,因为帮助农民而被关押、面临死刑。


        

“这……”


        

此时,现在高处的年轻人振臂一呼,道:


        

“我有一个办法,咱们可以像上次一样……”


        

“可……我们怎么救?”


        

“去王都!去奥古斯城!”


        

“那里太远了!”


        

但很快,就有人反驳了他。


        

“怕什么?没有公主,咱们别说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是不是被饿死了都不知道!”


        

“对啊,人要知道感恩。”还有脑筋转得快的人接话道:“而且如果没了公主,以后我们再遇到大人物们的压迫,该怎么办。”


        

“上次?”


        

“还要去城里嘛?”有人顾及道。


        

上次死的人不多,但死亡总是让人胆怯和退缩。


        

“对,跟他们拼了!”


        

“拼了!”


        

箱子上的年轻人见此,也是面红耳赤,卖力的领着大家呼喊。


        

不少人连连点头,是啊,没了公主和她的追随者们帮大家争取利益,以后该怎么办。


        

锡克大声道:“为了公主殿下,跟他们拼了!”


        

蕴含真实情感的话语,瞬间带动了大家的情绪。


        

查卡尔阁下交的办法还真是有点走钢丝,幸亏最后还是成功了。


        

将选择交给民众自己。


        

这是救济会一直以来的演讲核心。


        

同时,他心中也松了口气。


        

几天后,凯隆中部地区再次发生了民众起义事件。


        

而这一次,他们的口号是——让公主殿下领导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