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拜见君子 > 第146章 两人辩日(求推荐票)

第146章 两人辩日(求推荐票)

作者:连山易子 返回目录
        

“什么?罗相因学了君子之法,悟得了读书养气之法?”


        

东坡下,有不少刚刚赶来的读书人,听闻有人因学了君子之法,便悟得了读书养气之法,不禁目瞪口呆起来。


        

随着天色越来越亮,东坡下停着的牛车和马车越来越多。


        

除了文童、文生和文才外,还有少数文士、文师,以及一些未开文宫的年轻人,人数达到了两三百之多。


        

他们刚刚来到东坡,便听到有人因学君子法,悟得了读书养气之法,心中皆震惊和激动不已。


        

“这可是真?”


        

有刚赶来的文师震惊问。


        

消息如同插翅般传遍蜀北各城,继而传向蜀中蜀南。


        

“这怎么可能?”


        

“自然是真,难道还有假不成?悟得读书养气之法之人,便是吾武功城的罗相。”从东坡下来的书生自豪道,似乎是自己悟得读书养气之法般,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罗相悟得了读书养气之法,文公有望了,说不定吾武功城能出一位名满天下的文公……”


        

这时不仅仅是东坡,就连整座武功城,都因罗川悟得读书养气之法而轰动起来。


        

不少人听到消息时便是不相信,觉得荒唐可笑,读书养气之法岂是那么容易悟得?


        

当消息被证实后,不禁有些愕然起来。


        

“荒唐!”


        

“读书养气之法,岂是学他人之法便能悟得?”


        

此时的东坡,可谓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达到上千人之多。


        

小小的东坡快要站不下了。


        

这时,有不少文师文相都心动了,考虑着要不要前往武功城一趟,倘若悟得读书养气之法,也不枉走一趟……


        

最终有不少文师和个别文相,抵挡不住读书养气之法的诱惑,便匆匆往武功城赶来。


        

倘若加上跑来看热闹的武功城百姓,怕是有数千人之多,不过他们只能在东坡下远远看着。


        

而来迟的士人,东坡下早已经没有地方可停车。


        

又因罗相悟得读书养气之法,使得蜀北的读书人趋之若鹜,原本不准备来的都急急赶来了。


        

而封青岩的名声,在蜀国更上一层了。


        

车中的年轻人有些惊讶,便掀开帘子,道:“既然没地方停车,便在此处下吧,记得明日来早些。”


        

“出售车位喽,出售车位喽。”


        

“郎君,这处坡下,没有地方可停车了。”赶车的仆从无奈道,一眼看去,道路的两边停着密密麻麻的牛车、马车,其他地方又不平坦,根本就无法停,“怕是要在这下车了。”


        

“如此多人?”


        

仆从闻言就赶着马车过去,远远便问:“这车位多少钱?”


        

“一两银子一日。”


        

这时有人高声大喊,顿时吸引不少目光。


        

“哦,有车位?去问问多少钱资。”车中的年轻人一喜道,作为一个有身份的读书人,岂能没有车位?


        

那仆从听到便怒道,“一日一两银子,不去抢?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停车之位而已,汝分毫不出,便能拿一两银子?”


        

“爱要不要,后面有人等着要呢。”那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道:“汝倘若不要,便不要挡道了。”


        

出售车位之人道。


        

“什么?”


        

“难道与名满天下的三鼎君子论道,还不值一两银子?”那人满脸诧异道。


        

“这车位与三鼎君子何关?”仆从怒道。


        

“一两银子,谁会要?莫要痴心妄想了。”


        

那仆从怒道。


        

“这车位多少钱?我要了。”


        

这时后面的一辆牛车的车夫打断道。


        

“怎么无关了?”那人笑呵呵道,“汝家郎君,难道不是为了三鼎君子而来?”


        

“吾家郎君……”


        

那车夫抛出一小块银子,便把牛车赶到车位停下。


        

“这是我先来的。”那仆从扭头怒道,“不知先来后到?”


        

“一两银子。”


        

“拿着。”


        

马车中的年轻人看到如此,便蹙着眉头问。


        

“没了。”


        

“谁先付钱便是谁的。”那人笑呵呵上前,帮忙解下拉车的牛,拴到一根木桩上,并且送上一箩筐青草。


        

“可还有车位?”


        

……


        

竹楼上。


        

那人摇摇头道。


        

这时,车中的年轻人只好下车,让仆从到东坡外把车停好,虽然远是远了些……


        

“封兄,这位是陈兄,写得一手好字。”杜望一个个介绍道,“这位是丰兄,对《论经》有独特的见解,这位是季兄……”


        

“见过君子。”


        

封青岩正在用棣棠端来的早膳。


        

待到了巳时,他就走下竹楼来到草亭中,与诸位读书人见面。


        

封青岩微微躬身微笑道,接着便跪坐下来。


        

“敢问君子,是日始时与人近,还是日中时与人近?”


        

凡是被杜望介绍的皆行礼。


        

“诸位客气了。”


        

那人旁边有人站起来道,不过是二十出头,气质不凡。


        

“此言差矣。”


        

这时有人发问,让众人皆愣了愣,这是什么问题?那人似没有看到,继续道:“吾以为,日始时与人近,日中时与人远。但吾好友却认为,日始时与人远,日中时与人近。”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敢问君子,谁对谁错?”那人好友微笑问。


        

“这两人是何人?”


        

那人却摇摇头,道:“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吾等相争不下,不能决,敢问君子吾与好友,谁对谁错?”那人又道,笑眯眯看着封青岩。


        

但是他们不知道。


        

况且,他们所问只是表面上的日近日远?


        

“吾认得,乃是道学之人。”有人低声道。


        

这时封青岩愣了一下,便抬头看了看高升的太阳,倘若是前世的太阳,便是日中时与人近。日始时与人远。


        

此二人辩论时,日完全不是恒定,一会儿大如车盖,一会儿又小如盘盂,一会儿沧沧凉凉,一会儿又如探汤。


        

这不正是眼下周天下各诸侯王的状态?


        

封青岩看他们的样子,很明显就不是,《易经》上有言:日为君之象。


        

所以,日是君王的象征。


        

倘若将日比作君王,儒家便是希望君王应该在自己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不能失常,必须是恒定。


        

所以他们二人所问,就是问封青岩如何把日还原成恒定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