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叫罗蒙 伦敦不愧雾都之名,除了雾就是雨。 整个城市阴冷潮湿,就像一张死硬呆板的脸。狄更斯小说里描述的场景,过了上百年都没改变。 墙上的挂历显示着时间:1970年8月10日。 现在正是早上,罗蒙刚塞进嘴里一块面包,喝了一口牛奶。左手边是一张打开的泰晤士报。 醒目的标题上写着:近年来少有之佳作,【哈利·波特】让青少年趋之若鹜! “自从【哈利·波特】上市以后,各图书销售公司一再增加订单。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不少销售点都脱销了。” “有父母带着孩子,有同学相约一起,还有一些明显是成年人也在排队。这本书似乎有着非凡的魔力,吸引大家踊跃购买。” 而卫报上还刊登了现代奇幻小说之父约翰·托尔金的亲笔文章,盛赞作者罗蒙具有魔幻小说的奇特驾驭力。 他在文中写道:“【哈利·波特】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青少年冒险与成长的小说,将来甚至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独立报则更多倾向于解构小说的世界观,似乎作者构建的世界并不那么宏大,但是故事表达的童心童趣以及成长和冒险的历程,的确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甚至有媒体称赞作者罗蒙是继托尔金之后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写出更好的令人期待的作品。 除了一边倒的赞美之外,太阳报也站出来发表了评论,措辞间似乎对作者罗蒙有所质疑,主要是小说的文法较为直白幼稚。 而这个叫做罗蒙的作者,其实就是正在吃着早餐的罗蒙。 ------- 罗蒙的来历实在太奇幻了,他还记得自己18年前是一名年过不惑的油腻大叔。 前世的经历要说也充满了传奇,一个孤儿艰辛打拼累积了别人一生都无法想象的财富,结果抗不过一场席卷全球的病毒。 那时候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网络、手机、5G、AI、游戏等等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人人都在埋头苦干:为了房子、车子、票子! 拖着流量在大小屏幕争奇斗艳的网红脸,迅速沦落到各带货平台抢位子,大咖小咖都不分彼此,穿梭于各类商务平台做起代言。 那是一个神奇的年代,各类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自领3、5年风骚的人和事比比皆是。 罗蒙就是成长与这样的环境之中,练就了淡定的内心和遇变不惊的本领,然而,他还是低估了那场病毒带来的杀伤力。 当失败活生生的直面他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一切都结束了。 泥沙俱下的他不过是那场风暴中一颗小小的沙粒,伴随着其它被冲刷掉的人一起,很快陷入沉沦。 不过,罗蒙仅仅因为喝醉了,站在8D魔幻之城那丑得哭两江汇聚之处的帆船大厦顶上,正欲高声诵读一首诗来抒发情怀,就“嗖”的一下被送回了数十年前。 ------ 甚至,他来的时候还在襁褓之中,整个人都是懵的。他甚至还记得口不能言,除了哭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做不了的样子。 迷迷糊糊的他记得每天都有奶喝,还有人管着,自己虽然弱小,好像也没有啥危险。 一切并不算坏,罗蒙暗自庆幸自己至少没有露宿街头。 慢慢长大之后,罗蒙听养父母讲自己是被捡回家来的,据说就在国王火车站的站台角落里,襁褓里还留有出生证明,他的出生日是1952年1月9日。 罗蒙对此从未怀疑,反正他有印象时已经在这个家里了。从未见过一个华裔面孔的人来看过自己。 养父母没有孩子,就把罗蒙当自己孩子养大。罗蒙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到底是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罗蒙拥有前世的完整记忆,因此从小就显示出天才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学语言很快。 养父母是分别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学者,英语也很流利,是伦敦大学的终身教授。要知道这所学校曾经教出过甘地、肯尼迪、李家坡等知名人物,还是皇室贵族培养人才的地方。 所以,罗蒙自小就学会了英德意三国语言,展现出语言方面的很高天赋。 后来的学习生涯中,罗蒙还学会了法语,甚至有来自香江的同学教会了他粤语,他会中文的事情也因此一直没有被养父母怀疑。 经过连续跳级后,罗蒙在17岁那年从剑桥大学获得了文学与哲学硕士学位,同时选修的美术和音乐专业也拿到了学位证书。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下去,罗蒙倒觉得挺不错的。然而老天似乎见不得他太顺利,或者说送他回到几十年前的目的就不是让他平凡一生。 8个月前的一场车祸摧毁了这个家,坐在驾驶室和副驾的养父母当场死亡,而身受重伤的罗蒙被紧急送到医院捡回一条命。 1个多月后,一切已是物是人非。已经养好伤、安排好养父母下葬的罗蒙,却突然迎来了银行的账单。 原来,他毕业以后在养父母的支持下开了一个画廊。本来作为初创打算起步的,当初家里的钱不够,养父母抵押了房产向银行借款。 算算,罗蒙必须在3个月内支付银行本金合计84万英镑,否则将会被银行收回抵押物:包括罗蒙现在住的房子,一辆小车,甚至家具电器都保不住。 车祸肇事方和保险公司已经赔付的那点钱远远不够,现实逼迫罗蒙必须想办法解决债务。 这才有了【哈利·波特】的诞生,其间发生的种种让罗蒙嘴角扯动一丝诡异的笑意。 曾经罗蒙还担心时代不同,【哈利·波特】还会不会象想象中那样成功,结果历史强大的惯性使之成为必然。 这也给了罗蒙莫大信心,想到养父母离开后自己在英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到时该何去何从?这事也是必须要考虑清楚的。 一想到遥远的那颗东方明珠即将开启璀璨辉煌的一幕,罗蒙就向往不已。 当然,那还是比较远的事情,现在,应该是去出版社结算版税了。 毕竟,欠账在身总是不那么自在。 第2章 病毒营销 第3章 哈利大卖 第4章 未来的路 第5章 布局 第6章 落户置产 第7章 结识关杉 第8章 混在电影圈 第9章 同学 罗蒙也尝试着拉近与一些人的关系,比如李瀚详,但是李瀚详与邵氏公司有合约在身,楚源呢又一直是邵氏的金牌拍片机器,一时半会都搞不定。 此外,罗蒙还结识了吴思源,这位老兄可是香江电影的传奇人物。明后年他会自己开办思源电影公司,随后一路提拔捧出了不少明星,比如程龙,还挖掘出了徐客。一度还担当过关芝林的经纪人。 从邵氏电影公司出来的吴思源,现在才27岁。他算得上香江电影圈里最有眼光和长远规划的人,执行力也是超强。在罗蒙的旁敲侧击之下,感觉招揽到的可能性比较小。 一则罗蒙的光环虽然有,但是毕竟不是电影圈的人。二则罗蒙太年轻,年轻除了可塑性强,其实还意味着变化大。所以,尽管罗蒙给人的印象很沉稳,言谈举止都非常亲和,但是却没有人表露出主动投靠的意愿。 罗蒙知道,他还缺乏一种气质,就是个人魅力。必须要有足够的成绩来引起关注,才能真正吸聚得了人才。毕竟大家都要吃饭,都想要出人头地,跟的人一定要靠谱才行。 甩掉头脑中种种臆测和思量,罗蒙干脆沉下心来改变策略,只是交好各方,却再不去试探招揽。也许还要等待时机吧,终究香江的电影市场到明后年才会起步。 随着一些要去剧组探班的熟人,罗蒙还认识了才18岁的曾智伟,他跟洪金保、程龙等人混在一起。这下好了,从此罗蒙晚上就经常多了一个去处:酒吧夜总会。一帮打行出身的家伙都爱喝酒泡妞,罗蒙也喝醉不少次。 只不过,罗蒙买单的时候比较多,大家都知道他不差钱。因而罗蒙豪爽大气的名声也在武行传开。 至此,除了披着一张关氏电影公司艺术总监的皮,当然这是罗蒙自己要求的职位,毕竟电影里的配乐什么的他也会做,省钱不说,效率还高。罗蒙连导筒、摄影机都还没有摸到,就成功地混入电影圈里。 这也让无所事事的他,暂时有了消磨时间的去处。现在谁拍戏都喜欢罗蒙来探班,因为通常都有东西吃喝。 一些胆大的女演员更是秋波频飞,长得帅气、有钱又和气的罗蒙,赢得了不少人喜欢,害得罗蒙再不敢轻易去片场了。 有时候,罗蒙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变成了那些勾女大少一般的家伙。 ------ 这天,罗蒙接到了自己同学的电话。 罗蒙在剑桥大学有三个同学来自香江,一个叫李益民,就是打来电话的这位。据说他的父亲是新界那边的地主,也是被授予太平绅士的名人。罗蒙刚回到香江时,正好李益民去了美国进修,两人没有见到。 罗蒙搬了新家后留了通讯给他,叫他回香江时聚聚。李益民毕业后没有选择浸会大学,而是到了中文大学任教。这家伙比较喜欢新闻系,这次进修也与此有关。另外两位张琪和韦雄,罗蒙跟他们不熟,也没有联系方式。倒是李益民跟他们比较熟悉。 “什么时候回来的?”罗蒙将话筒夹在肩上,歪着头问道。他手里还端着一杯咖啡呢。 那边回答道:“昨天刚到,这不今天就找你出来聚聚,怎么样?” “好兄弟,讲义气。地方你定吧,我来买单。”罗蒙也想跟他聊聊。 “不用,好歹我是地主,今天我来。以后你再请吧。”李益民在电话里说了地方。 自从夜生活多了以后,罗蒙就感觉开车是个麻烦事。经常喝了酒不能开车还得第二天去取。因此前不久通过猎头公司聘请了一位司机,其实也有兼职保镖的意思。 龙玉辉是从香江警队退役的特勤,身家清白。做司机绰绰有余,加之身手又好。在罗蒙买下高档公寓一套近千呎大屋安顿他的家人后,龙玉辉立即就迅速归心了。 10多万港币购房对于龙玉辉简直是大手笔,除了罗蒙,龙玉辉估计很难遇到这样慷慨的雇主。何况,罗蒙每月还开给他2000港币的薪金。 龙玉辉很快进入角色,每天将车子打理得干干净净。罗蒙随时有需要都可以出发,因此罗蒙十分满意。 “阿辉,去粤海酒楼。”罗蒙吩咐道,一边朝外走:“林婶,晚上我不在家吃饭了,你们忙完也早点收工。” 龙玉辉对路况非常熟悉,拐来拐去之后不久就赶到酒楼。罗蒙看了下时间,只过去了20分钟。 交代龙玉辉自行安排后,罗蒙抬腿往里面走,迎宾小姐问清楚房间号,带着他来到二楼的包厢。 “阿蒙,快进来......”开门的李益民一边热情招呼罗蒙,一边示意往里走。 两个人分别坐下,等到服务员到好茶,李益民就安排上菜。 “来,阿蒙,没想到我们会在香江重逢。先干一杯!”李益民端起酒杯。 两个人说了会话,李益民进修回来后,已经确定在中文大学教授新闻学。“竞争很激烈吧?”罗蒙关切地问道。 中文大学新闻系是非常有名的,出了不少大才子。“还好啦,我已经算是顺利过关了。”李益民又跟罗蒙碰了一杯。 “你呢?”李益民关心地问道,“还没问你怎么到香江的,以你的能力留校都行啊。” 罗蒙就把家里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只是没有提到出书和专辑的事情。气氛变得略有些沉闷。 “节哀吧。”李益民劝慰道,“要不你也到中大来,我们两兄弟就可以并肩奋斗啦。” 罗蒙拒绝了,想了想,还是把之前隐瞒的事情讲了一遍:“所以,你看我其实有目标了。” 李益民瞪着双眼,“你这家伙厉害呀,居然做出如此大事来。害我刚才还为你担心。” 罗蒙见他也是真情流露,赶紧赔罪敬酒:“意外意外,来,来,我再敬你一杯。” 两人又聊了一些别的话题,李益民还主动讲起另外两个同学:“张琪进了他老爸的公司,也算是帮自己家做事;韦雄也是帮家里做工厂。” 罗蒙也不觉得奇怪,毕竟没有靠山怎么可能出去留学?学成回来帮助家里倒是香江大多数工商业主家庭的真实写照。 其实,香江的崛起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现在香江95%以上都是规模以下的小工厂、公司,但是香江的出口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每年出口额都在数百亿到千亿之间。 此时香江的经济体量非常之大,各类产业齐全,从服装食品、航空航运、电子塑胶、能源交通到金融、旅游、酒店、餐饮等等,失业率非常低。 何况还有即将复兴的娱乐业、地产业,早已纳入规划的地铁新线、扩展的巴士线路等等。整个社会经济开始呈现蓬勃生机。 而这一切,也跟逐渐完善起来发挥巨大作用的教育变革分不开,香江的人才储备自此走上健康快速的道路。 “来,老同学,恭喜你成为伟大的灵魂导师,未来桃李满天下!”罗蒙也为李益民真心高兴,讲实话,大学老师待遇相当高,工作几年轻松买房不是难事。 两个人又开始吃吃喝喝,一顿饭,吃了近2个小时。 这时,罗蒙站起来:“益民,你喝着。我上个洗手间先。”接着推门出去后朝洗手间而去。 第10章 身世之谜 第11章 拍电影 第12章 醉拳 第13章 庆功宴 第14章 再现奇迹 第15章 搭建团队 第16章 再多一位导演 第17章 总经理 第18章 演唱会 第19章 热浪掀翻天 第20章 媒体反应 第21章 家事 第22章 饕餮盛宴的开端 第23章 奇女子 第24章 皇朝宝丽金唱片 第25章 消息 第26章 钟氏服装店 第27章 上门认亲 第28章 闲散的日子 第29章 钟竟辉的小培训班 第30章 转角处的偶遇 第31章 招了一个影后做秘书 第32章 安乐电影,百老汇院线 第33章 来自伦敦的邀请 第34章 入住朗姆酒店 第35章 彩排 第36章 5英镑站票 第37章 接连不断的签约 第三十八章 飞利浦电子的授权 第三十九章 大战来临的硝烟味 第四十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转天,罗蒙再次召见高铭源,询问情况。 “目前,在股市里再次收购了2.56%的牛奶国际,使其股份增至26.26%,置地股份还是18.6%。”高铭源汇报道,“置地尚未警觉到我们的行动。” “最近,分散出去的操盘手在秘密接触牛奶国际的小股东,估计会有大约7%左右的股份。距离控股还是有一段差距。” 罗蒙想了想,做了决定:“最近先陆续集中起2亿现金,有没有问题?” “我总感觉置地估计会提前发动,所以有备无患的话,还要准备好一周时间随时可以再拿出3亿现金。” “应该问题不大,现在准备的资金已经超过1亿港币,这几天就可以完成。剩下的部分会继续安排。” 高铭源对罗蒙提前安排的事项大为惊叹,他根本不知道罗蒙是非常熟知这段历史,还以为罗蒙的市场嗅觉异于常人。 两人推演过置地强行收购的各种手法,罗蒙有意识地引导他关注股份拆分、资产重组、配股派息等细节。这是置地玩空手套白狼的系列组合拳。 罗蒙知道要插手这桩收购案,置地的命门其实在最后时刻暴露出来的,只是周希年已经放弃抵抗,在关键时刻采取了落袋走人的办法,才最终让置地得逞。 ------ 很快,罗蒙的预感灵验了。 原本在10月30日发难的置地,直接在上旬的一个周末,购买《东方日报》整版广告,以每两股置地股票置换牛奶国际一股的条件,强势提出全面收购牛奶国际。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梦方醒的周希年赶紧组织董事会商议,迅速聘请罗孚齐财务公司做助手,对置地收购做出反击。 周一开市,原牛奶国际每股面值7.5元,市价135元,而置地每股面值5元,市价94元。两家股票应声而涨,交易所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周二,牛奶国际主席周希年召开记者会,由罗孚齐公司提出反对收购的理由。 “牛奶国际每股股息为3元,置地两股才2.4元,若是接受收购,股东将蒙受损失......” “牛奶国际每股盈利3.65元,置地两股才2.58元,牛奶国际的股东愿意承受这种损失吗......” “本次强行收购,并不能为牛奶国际带来商营扩展,置地的目的只是扩充自己的地产业务......” “单方获利的结果,并不利于牛奶国际股东的权益保证......” 看着电视里口若悬河的罗孚齐,罗蒙心里冷笑一声:“这鬼佬简直在做梦,以为置地就这么点手段吗?” 10天后,牛奶国际股价高开至200元每股。随后,牛奶国际推出实质性反击措施:牛奶国际股份一股拆为五股,折细后每股送一股。由此,牛奶国际股份从一股将变成十股。 翌日,置地在报纸上连续刊登对牛奶国际的多项质询,并表示“无意改善其本来已很慷慨的换股条件”。 随后,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宣传战,利用报纸,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互斗文采,攻击对方,都欲争取牛奶国际股东的支持。 置地一边打着舆论战,一边策划对置地进行资产重估,将其新增值的14亿港币拨作资本金,大肆派发红利。 同时,置地声称本年度派息不少于1.2元,增幅26%,73年股息1.5元,增幅25%,74年股息2.02元,增幅35%,通过数字游戏,一分未掏就使其股价再次暴涨。 这边,周希年拉拢华懋置业公司合组牛奶地产有限公司,并宣布向股东送出25%新公司股票。周希年私下也加大回购牛奶股票力度,希望增加手里的筹码。 接着,置地再接再厉,对牛奶股东进行新一轮诱惑:以每股送五股的方式,置换牛奶国际股票。这对于牛奶股东无异于十分诱人的馅饼。 但是,没有人注意到,置地并没有提到股息的问题,依旧是做的拆股游戏。 正当亨利·凯泽克信心勃勃地宣布,置地最多给与3天时间置换股票时,高铭源终于代表罗蒙高调出场。 《信报》、《明报》同时刊登了高铭源访谈内容:香江富盈投资公司已经拥有牛奶国际51.26%股份,是牛奶国际控股股东! 在置地与牛奶国际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富盈投资直接以220元高价从股东手里接过18%的股份,使得总体股份达到了51.26%,而且富盈投资还保留着置地18.6%的股份,已经是仅次于怡和的第二大股东。 高铭源直言不讳地戳穿了置地的谎言,特别提到了“除息”、“除权”的概念:“现在的股民明显对股市知识缺乏,比如置地公司宣布一送五红股,其实送红股只是数字游戏。” “只是宣布送股,没有保证派息,事实上股民并没有得到实际利益......” “如果股民争相抢购,加上当年股票过户需要的时间,被冻结的大量置地股份将造成股价高企的假象。” “一旦置地股票除权时,对股价进行调整,那么到时候股价几何还尚未可知......” 次日,两家报纸上市就被一抢而光,无数清醒过来的股民纷纷抛售手里的股票,牛奶国际的股价应声而落,几乎呈腰斩之势。连带着,置地股票也大幅下落。 一场由怡和精心编织的恶意并购闹剧,由富盈投资撕开伪装,同时让逃出生天的股民庆幸不已。 也因此,富盈投资由名不见经传,一夜间名声大噪。 《星岛日报》借此评论道:“美国华尔街恶意收购之风,已经让美国上市公司风声鹤唳。幸好香江有敢于担责之企业,否则,股民血汗未知被吸食多少?” 罗蒙没有去看媒体的喧嚷,虽然控股牛奶国际的目标达成了,后续仍然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 因为这时候,罗蒙作为富盈投资公司唯一股东,幕后老板的身份已经浮出水面。 急着想从这件事中脱身出来的人,很快就会找上门来了。 第四十一章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第四十二章 纷至沓来的好消息 第四十三章 年尾 第四十四章 日益喧嚣的股市 第四十五章 外公的叮嘱 第四十六章 收割 董事长办公室,罗蒙正在审阅着公司的文件。 高铭源一脸喜气地走进来,刚坐下,秘书送上了咖啡,他却看都没有看一眼。 “老板,华尔街那边的事情处理完了。”他拿出几份资料,站起来递给罗蒙。 “哦?”罗蒙接过来,看了起来。 当初,选定做多标普500指数时,罗蒙总计投入了1.2亿美金,撬动了10倍杠杆。 合约期至72年12月,结果标普指数大涨167%,抛去手续费和税率,最终获利6.43亿美元,加上本金共计7.632亿美元。 与几家美国银行约定还款本利一共1.26亿美金,此次华尔街投机为罗蒙带来了6.372亿美金的收益。 罗蒙计划将收益分别存进几家贷款银行一部分,大部分转入了瑞士国民银行香江分部。 要讲能够保密的银行,瑞士银行即便到了后世,在美国的高压下仍然能够扛到21世纪的第十个年头。 根据罗蒙的要求,高铭源收购了3家小投行,投入资金在8000万美金左右,还将办公地址搬迁到了好莱坞。 “老板,这家新组建的投行,没有吸纳公众存款的资质。现在,手里只有几个基金在运作,您看......” 罗蒙斟酌了一下,回复高铭源道:“还是做下去吧,注意吸纳能源股票......可口可乐这样的优质食品股也可以......” “把美国那边作为富盈投资的分部吧,除了自己的投资需求以外,按照证券公司运作即可。” “下一步,等到香江股市的结果出来后,看看有没有机会并购几家银行进来,没有自己的银团总是不太方便。” ------ 等到高铭源离开后,罗蒙继续看起之前的资料来。 半年前,罗蒙就委托了两家商业调查公司,对香江整体的产业情况作了摸底调查。 结合在港督府工商署获得的资料,并且富盈投资旗下商情小组也收集了不少的信息,最终被汇集成了更加丰富和详实的情报。 欧美经济强国开始加速转移产业,承接这些产业转移的香江,开始越来越具有生气和发展的趋势。 形象点举例,就像后世改开时代,内地大量承接了香江、日岛、台岛甚至欧美产业转移开始大发展一样,现在机遇在香江。 大规模制造加上出口贸易,最终造就了所谓的亚洲四小龙。所以成败萧何也就不难理解了,一旦输出型贸易受到打压,经济就会一败涂地。 而对于罗蒙来说,这样的机遇千载难逢! 虽然说,罗蒙现在也不缺钱,名气也有,但是他时时牢记着一点:只有与大众的民生息息相关,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标普500指数的投机收益,以及接下来可预见的香江股市收益,并不能成为罗蒙安身立命的绝对依靠。 他还年轻,也不可能就躺着挥霍无度,从此纵情恣肆,否则重来的人生也未免太过无趣。 因此,他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利用手里的资源,开辟新的商业版图。 ------ 罗蒙在纸上画着线条,每一条线指向都不同。 他在思考旗下公司的规划:富盈投资作为金融控股工具,应该剥离出来,作为未来银团的控制者。 而安吉电影、皇朝唱片、电影院线、皇朝电视台可以整合成为娱乐集团,如果今后并购报媒、出版社的话,还可以进一步涉足文化领域。 牛奶国际,以及将要规划的加工制造产业,与飞利浦电子的合作,合并进商业集团最好。 当然,罗蒙手里拥有那么多地皮,也完全可以将房地产单独发展。 罗蒙手里无人可用,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人才的输入,虽然外公和大舅都说可以支援,但是罗蒙清楚自己需要的是更加高端的人才。 中层管理到时可以从自己旗下公司和何氏家族那边想办法,但是高层管理得靠猎头公司推荐。 打定主意后,罗蒙拨打了几个电话出去,通知秘书处尽快联系。 ------ 下旬的一个周六,罗蒙来到半岛酒店。 1972年香江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罗蒙位列其中。获奖缘由为“努力致力于音乐及文学创作,极具国际知名度,其经历足堪青年一代楷模......” 国际青年商会香江总会发起的此项评选,是在70年创办的。 其宗旨是“表扬在工作上具卓越成就及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从而使他们为改善社会,担当更重要的责任;记激励青年人在个人事业及社会服务方面积极进取。” 罗蒙能够获得此嘉誉,自然是有点意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这意味着自己将以更加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里。 次周二,罗蒙来到港督府,接受了港督麦理浩颁发的非官守太平绅士头衔。 此次获封理由是“在香江及欧美拥有极高声誉,在文学以及音乐方面出类拔萃,为香江的文化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非官守太平绅士更多的是一种荣衔,不用当差理事。但是,这个荣衔对于罗蒙非同小可,相当于罗蒙有了强大的护身符。 这可是代表着香江港督府的脸面,谁都会给点面子,不然就等着港督府请喝咖啡吧。 此时代,港督的权力之大非是后世港首能比拟的,说一句土皇帝也不为过。 罗蒙作为自小生长于伦敦,受教育于英国,自然是港督府刻意亲近的对象。 加之,他的外公一家也是香江有名的望族,港督府当然不会拒绝拉拢罗蒙。 何况,自从罗蒙的小说在英国引起轰动,欧美已经传遍了罗蒙的大名。长居于香江的罗蒙更是为香江带来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上还有其音乐才华......更别说商业成就了,牛奶国际的易手,虽然有部分英资表达了不满,但是港督府正热衷推行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根本没有找罗蒙的任何麻烦。 就连香江的准央行---汇丰银行,沈弼作为副董事长、总经理都亲自出面力挺罗蒙,称其是香江经济振兴的可预期的重要人物。 今后,但凡提到罗蒙的时候,其名字后面都会缀上“JP”字样,以示其太平绅士地位。 此次获封,也让罗蒙产生了一点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