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龙凤元年 第二章 子凭母贵 第三章 未来的黔宁王 第四章 有娘可太好了 第五章 老朱红眼 第六章 众位义兄 朱元璋本来想着趁没人亲近一下,但是就这么贴着贴着就离不开了,心里仿佛多了一处柔软的地方,正在为了这个小东西触动。 马氏回来后就看见自己的夫君,穿着甲胄艰难的弓着腰把脸贴在儿子的小脸上。 自己眼圈也就红了,走上去坐到朱元璋的身旁,抱住自己夫君把脸贴在那冰冷的甲胄上。 一家三口就这样好一会,朱元璋才回过神,大笑几声站起身子就把儿子交给夫人。 “去洗澡吧,这一路奔波累坏了吧,我给你准备好汤水了。” “哎,咱这就去!”老朱答应的痛快,不过还是看着自己夫人。 小朱同学多精啊,立马打了个哈欠就装睡了。 本来还想在演一演,结果再睁眼就是第二天了…… 起来吃奶时就发现老朱同志早就不知道去哪了,娘亲正在梳洗。 小朱同学听了一会才知道,原来大军是今天才能到,老朱同志到底是脱离大军赶回家看老婆儿子了。 守在一旁的奶娘看见小朱醒了赶忙抱起来喂奶,小朱看着丰满的奶娘掀开了衣服,小脸一皱,吃了一个月了,实在不想吃了,想吃肉! 没办法,他一个月而已,用小舌头舔了舔,根本没有一颗牙齿,离能吃肉还差得远了。 勉强吃饱后就被奶娘抱着的哄,看着奶娘嘴里胡乱的说着他都听不懂的婴语。 小朱同学也是无奈“你要是正常说话我还能听懂,你这咿咿呀呀的小爷也很迷茫啊!” 但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傻的,也只能跟着咿咿呀呀的叫了起来。 过了一会亲娘就接过他亲了一口,然后对他说:“今天是你的满月了,一会你会看到很多人,不要怕哦,娘一直会在你身边,知道了么?” 小朱同学眨巴着眼睛摇头晃脑表示明白! 外面陈氏过来在门口问了一句:“夫人可准备好了?” 马氏把小朱包裹的严实了就交给奶娘抱着,向外走去:“姐姐怎么这么客气,不是说好了姐妹相称么?” 陈氏见马氏一身打扮虽然没什么金银首饰但却有股莫名的感觉,温柔庄重、心里赞道不愧是元帅的嫡妻,不像那些以色侍人的恨不得戴上五斤重的金子来彰显尊贵。 “若是平时自然是姐妹相称,但是今天有宴会,我怎么也不能不顾尊卑,丢了你的面子。 马氏摇摇头也没说什么,陈氏性格好,她在这也颇为受照顾,但是毕竟是商贾人家,有些底气不足。 没有勉强,就带着陈氏向着前厅走去,按理说大军归来第一天,众将军除了值守军营的都应该回家歇息几天。 但是都不用朱元璋吩咐,自然有人广邀文武,前来参加少主满月之喜。 小朱同学也是打起精神,想展现出自己完美的一面。 “哎~要是能在大几岁就好了,还能去演一演,礼贤下士也罢,展现天资也好总之是要刷一波大大的存在感,好让他们知道老朱家后继有人,你们就玩命去干吧!” 可现在,小朱同学也只能尽力不在宴会上尿一裤子了(´・_・`) 马氏带着人刚走出内院,就有十几个少年上前跪下行礼:“儿子们给母亲磕头了,出征多月让母亲担心了! 马氏温柔的一笑让他们起身,一个个的询问他们最近过的好不好,有没有惹老朱生气。 问完后于情于理都是要看看弟弟的,小朱也是仔细的盯着他们,嘴上都在夸赞弟弟聪慧不凡。 不得不说老朱的眼光不错,这些人各个英武不凡,但是除了已经见过的沐英外眼底都有些不甘和恶意,不过有多有少罢了。 ………… 第七章 文忠 文正 第八章 中山王徐达 第九章 当代萧何 老朱乐呵呵的抱着小朱穿越人群,到了大殿上方才转过身子高声说道:“今天咱高兴!今儿是咱儿子的满月,咱老朱也有后了!今天带来给大家伙见一见,剩下的话咱也不用多说!” 说这旁边就有一个儒雅的中年男子递上一大碗酒,老朱也不含糊直接一口干了,下面的将士们也是出征多月,早就忍不住了,高声喊几句恭喜的话,就跟旁边的人喝了起来。 老朱抱着儿子走下高台端着一碗酒,可能是怕熏着儿子,反正只是装模作样的抿一口,跟着众将士喝了一圈。 小朱也是有点迷茫,人太多了他也不是专门研究明史的。 要知道明朝开国公爵中以徐达、常遇春为首的25位公爵;侯爵名臣中有唐胜宗、陆仲亨为首79位侯爵;伯爵中有汪广洋、刘伯温为首的12位名臣;子爵中则有王清、王凤显等11位英雄;男爵中有王恺、孙炎等23位明朝开国名臣。 这些人小朱也只记得一些功勋卓著的大佬,或者死的很惨的大佬。 小朱实在是看人看的眼睛都花了,靠在老朱的怀里就闭上眼睛思虑了起来,现在做什么都是白扯,他现在更重要的就是养好身体。 他只要好好活着就是对老朱同志最大的帮助,嫡长子活着那至少能加十点团结度,毕竟现在跟着老朱拼命,不就是指着子孙后代可以依附老朱的子孙共享荣华富贵么? 现在的形势越来越好,坐拥和州滁州虎视集庆,所有人都信心满满。 等小朱再睁眼的时候就是两个时辰后了,在一个房间内趴在奶娘的怀里,还能模糊听到朱元璋等人的声音,这是商量事情的,不能错过! 小朱吃了几口奶就开始大声叫了起来,奶娘怎么哄他也不停下来。 老朱也听到儿子的哭声,本想着应该是醒了,但见这么久了还没停下,就暴喝一声:“你们怎么看孩子的!这要是把嗓子嚎坏了,看咱不扒了你们的皮!还不快把孩子给咱抱过来! 周围有一个侍女脸色一白就软软的倒在了地上吓昏了过去,奶娘也是吓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一步三颤的抱着小祖宗去了朱元璋的身边,小朱也是没想到奶娘她们会这么怕,但是嚎都嚎了,怎么也得去啊。 小朱同学看见老朱就伸手,本来还在生气的朱元璋也就乐了:“嘿,好儿子,这么想你爹!” 挥退奶娘就抱着儿子转身座回主位。 小朱被放在朱元璋大腿上,也是看向下方也坐着好几个人影但是他也只认识徐达。 老朱摸了摸儿子,开口接着说道:“百室你说天下什么时候能平定呢?” 小朱乐了,这什么字啊,我还可口呢! 下方的一个四十多岁模样的中年文士开口回道“回主公的话,秦末战乱之时,汉高祖刘邦能一介布衣以区区亭长之位崛起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他生性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汉高祖,天下便可轻易平定!”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知道李善长是在规劝他不要随意杀伐。 小朱听到这段对话也反应过来,用一种复杂的眼光看向那人,李善长啊!号称开国文臣之首!是老朱同志的谋主! 史记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朱元璋登基之后都曾说过:“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率众数千,在群雄的夹缝中奋斗,此时李善长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齐渡过大江,定居南京。 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 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他的功劳,朕独知之,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这家伙要是稳稳的死去,凭他的功劳追封为王是必然的,结果这位才比萧何的人杰,晚年昏聩竟是卷入了胡惟庸案。 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 ……… 第十章 未来岳父 第十一章 患难夫妻 这次会议持续了大概一个时辰,朱元璋派人接应水军,交代李善长统筹政务后边抱着儿子回家了。 小朱今天见到了不少人还比较兴奋,还兴致勃勃的想看看这座府邸,毕竟在屋里闷了一个月了,但是老朱同志怕他受风,用披风把他唔得严严实实的只留下鼻子嘴巴透气,眼睛都遮住了。 朱元璋走路步伐快,不一会就回了内院马氏的房间。 马氏刚想派人去接孩子,就见丈夫抱着一个红布团子走了进来,赶忙上手去接过团子横了他一眼:“你这人,怎么用披风裹着孩子!这披风的布还不把你儿子皮磨破了! 马氏把儿子放在床上,解救出他,一看果然皮肤都磨红了,心疼的换上柔软的襁褓。 朱元璋也是尴尬的笑了两声:“哎,妹子,可不是咱不心疼儿子,是这小子尿了、咱怕他冷没办法才用披风裹上了!” 马氏也没给他好脸:“尿了你不会给我送回来?非把儿子留在你那跟你议事?” “嘿嘿,咱这不是想儿子嘛!你看看,咱的裤子都被这小子尿了。” 马氏一看,自己夫君裤子上确实有尿印,不过都已经干了! “那还不去换了,也不嫌难受了?如意去把我给老爷做的新裤子拿出来。” 朱元璋到一旁摸了摸儿子的小肉脚:“咱自己儿子的尿怕什么?那个当爹的不被儿子尿几下? 老朱想起来自己早逝的爹娘脸色平静的说道:“咱小时候也没少给爹身上尿,那时候穷啊,咱爹就那一身衣服,被我尿了也只能穿着下地干活,现在咱还有衣服换了!” 说完朱元璋就跟着如意去换衣服了,小朱则是有些累了,闻着娘亲身上的味道就睡着了。 等在睡醒就听见爹娘在聊着今天的事情,马氏听到要让常遇春作为先锋就问到:“这个人我没听说过,是有本事的人么?” 朱元璋笑着说道:“那小子以前是大盗刘聚的人,上个月突然领着几百号人就说来专门投靠我来了,咱还想着刘聚这孙子得了失心疯不成,莫非想要来个里应外合,吃掉咱的五万大军,就问他为什么要来? 结果常遇春这小子说刘聚只知打家劫舍、四处抢掠,并没有什么打算或远图,不是明主。 咱就接着问他:“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 那小子回答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我听说大帅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因此前来投奔,为将来的前程愿效死力。 “咱就打散了他的队伍收下了他,这小子天天叫嚣着给他十万人他能横行天下!这次就要看看他是吹牛还是真的有本事!” 马氏给朱元璋敲着肩膀说道:“如果是真有本事的就好,你现在缺人才,重八你可一定要收敛下你的脾气,别把人才都吓走了。” “咱知道了,咱又不傻子,但是队伍越来越大了,里面的小山头也起来了,咱要是不很狠心,指不定咱一家三口的脑袋都没了。” 马氏也是皱着眉头:“人心如此,但现在对手握兵权的将军们更要拉拢才是,不能一味打压,毕竟战事一起就要用人家拼命。” 朱元璋伸手握住了自己妻子的手,上面有很多的伤痕:“你也别那么累!他们家人过个诞辰你都要亲自做衣服送过去,干嘛啊!大不了咱多多封赏些银子就是了。” 马氏也握住丈夫的手:“封赏是人家用命换来的,我做衣服送礼物则是情分,总归是能让他们更好的为你效力。” 小朱则是安静的听着父母的交谈心里感叹“一路相互扶持的患难夫妻啊,总归是不一样的! …………… 第十二章 意外的孩子 第十三章 自封国公 时间真是最公平的存在了,祂不会因为孩子祈盼快点长大而变快,也不会因为迟暮老者祈求慢点变老而变慢。 小朱同学就这样熬了不知道多久,两个月三个月?还是四个月? 不知道,每天都活在这方寸之间,除了过春节之时被抱出去看了一圈外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了,没有任何打发时间的东西。 朱元璋很忙很忙,马氏每天的工作也不少,只有玉儿和奶娘寸步不离的守着他。 唯一有点意思的事情就是听听后宅的八卦,毕竟随着权势扩大,老朱同志的女人也是越来越多。 但其实听久了也没什么意思,毕竟马氏的地位太超然了,超然到别说对手都没有人敢来套近乎。 过年时有两个新来的小姐姐,毕竟是新人,也颇为受宠,但就因为指桑骂槐的说了马氏几句,都没等马氏说什么,那两个可怜的渣渣就被暴怒的老朱下令杖毙了! 连他们的父兄都被斥责,不出几日便上了前线再也没回来过…… 后院无非是那些个没出息的相互冷嘲热讽几句,总归来说是没人敢下什么阴私手段的。 至于那个怀孕的李氏有马氏看顾着也没人敢动她,养的好好的,毕竟一下手就要直面马氏和朱元璋这两位的怒火,一旦被发现就是全家死绝。 至正十六年三月,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 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 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 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 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 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常遇春和张远奉命领着一万精锐护送老朱的家眷入应天府! 小朱同志这次倒是没睡,但还是没见到了未来岳父常遇春,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送进了最中央的马车上。 到了应天府的日子其实跟在和州太平没什么两样,都是在一个房子内活动罢了。 又过了大概两个月,朱元璋兴冲冲的大步走了进来,小朱正在拉着马氏的手歪歪扭扭的走路,不时的喊几声娘亲。 “哈哈!我的标儿走的可真稳啊,不愧是咱的儿子,比徐达汤和他们家的强多了!” “去,你怎么不跟人家大的儿子比,那两个小的连爬都不会呢。” 小朱同学吭吭哧哧的走过去,趴在老朱大腿上仰头叫爹。 老朱同志这一年的爹没白叫,小朱说的最清楚的就是爹了。 看着老朱抱起儿子用胡茬子扎他的脸蛋儿,马氏笑着问:“什么事啊?让我夫君这么高兴,我们娘俩可是快一个月没见过你的笑脸了。” 老朱一挥手侍立一旁的人都退了下去这才说道:“嘿嘿,这不是最近事情多又烦么,妹子,咱告诉你个好消息,下面已经开使筹备封公大典了!” “再过几天你就是国公夫人了,哈哈哈哈,高不高兴?” 马氏也露出笑脸但是又想到什么:“高兴是高兴,但是怎么这么突然,夫君这国公是明王封的吗?” 朱元璋摇头说道:“韩林儿自己不过是一个王,怎么敢给咱封公,这是我自己立的。” “而且下面的人也等不住了,他们也好久没有动过位置了。” 马氏劝道:“重八,下面的人着急升官,你不能着急啊,你现在名义上毕竟还是明王属下,这么无故自封为公等于直接与韩林儿撕破脸,你可得考虑清楚!” 朱标同学安静的抱着老朱的脖子听着,这些事情还轮到他插嘴。 朱元璋伸出一只手拉住妻子的手:“你放心,咱都已经跟李善长他们仔细考虑过了,这事儿利大于弊,而且这当元帅跟当国公是不一样的,咱也就正式从一个武夫变成一方之主了!” 马氏听到后看自己夫君主意已定也就没有再接着劝说,脸上扬起笑容对着门外吩咐:“如意,去吩咐厨房多做几个大帅愿意吃的菜,再拿两坛好酒。” “嘿嘿,还是妹子疼咱,今天跟咱一起喝几杯,这是咱家的大喜事!” “对了,咱封公那天直接把标儿立为世子,这样咱一家三口就都升官了。” 马氏走过去拉朱元璋坐下,站到他背后给他揉肩膀:“算了,标儿还小,这么大的福分对一个孩子不是好事情,再等几年吧。” 朱元璋想了想也对,再说一个国公世子罢了,咱最起码也得给儿子挣一个王位出来。 几天后朱元璋的文武大臣们,联名上书,“劝进”,劝告他称王称霸,朱元璋稍稍谦让之后,老朱同志在公元1356年,他儿子小朱同学朱标还不到一岁时,他自己还不到29岁时,在今天的南京自立为“吴国公”! 接着,朱元璋把李善长等文人皆安排到位。由于当时主要是战时的安排,这个文官政府也是围绕战时军事而设置的。左右参议为李善长和李思颜,其他的侍从官皆为军事参谋或者文学博士。他们一起组成朱元璋的智囊团。 在军队中朱元璋设置前后左右中五军元帅府,每军帅府中,皆设先锋官。这些元帅和先锋在攻城掠地之后,有委以当地镇守官者,仍为五军元帅或先锋。 还组建了左右兵马司,负责监视文臣武将,也派探子去全国各地探索情报,绘画地图以求他日能顺利的横扫天下,左右兵马司也就是日后锦衣卫的雏形机构。 …………… 第十四章 悠悠四载 第十五章 洪都之战 第十六章 鄱阳湖水战 第十七章 荣辱与共(求支持) 第十八章 少年如玉 第十九章 君子慎独 第二十章 凯旋 第二十一章 权柄的真面目 第二十二章 吴王世子 第二十三章 平凡的一天 第二十四章 库房 第二十五章 创业艰辛 守业难 第二十六章 分首饰 第二十七章 横扫天下 北伐中原(重改) 第二十八章 蓝玉 第二十九章 钓鱼执法 第三十章 完成祭祀 第三十一章 骄兵悍将 第三十二章 国都之选 第三十三章 竹篮打水 第三十四章 开始调教 第三十五章 牵妹领弟 第三十六章 乖乖挨训 第三十七章 朱樉的任务 第三十八章 上门道歉 第三十九章 人心不足 第四十章 开国大典 第四十一章 东宫班底 第四十二章 太子东宫 第四十三章 北伐顺利 第四十四章 太子监国 四月上旬,徐达军自虎牢关进至洛阳塔儿湾,元将托音率5万元军在洛水以北列阵,被常遇春强行突破,退至陕州。 驻守洛阳的元梁王阿哩衮见大势已去,率官民出降。徐达继续挥兵略取嵩、陕、陈、汝诸州,并命冯国胜率所部进攻潼关。由汴梁退守潼关的元将李思齐和张思道,听说明军又逼近潼关,急忙率领部队西逃。 明军向西连续攻克陇、秦、巩昌、兰州等地,进逼临洮,李思齐末路穷途,只好投降。徐达命薛显进攻西宁,亲率主力进攻庆阳。 四月初,朱元璋不顾文臣们痛哭流涕的样子,领着朱标朱棡朱棣朱橚在十万亲军护卫下到了河南,朱标都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 当天正午,朱元璋领着儿子们到了一处墓葬旁,而且还有特意准备的祭祀之物。 朱标还想着这是哪位,面子这么大! 靠进一看居然是蒙字墓碑,几个小的一下就懵了。 朱元璋拿出一坛子酒直接就倒了下去,然后看着儿子们:“咱带你们来,是想让你们看看,少在皇宫里头夜郎自大!听说你们都在扬言自己出马就能平定元朝,蒙古不过如此?” 朱标当然不可能说这么二的话,只要机关枪没有出现,蒙古就永远是一股强盛的力量。 朱元璋接着说道:“别只看着元庭腐朽不堪,但是蒙古依旧有英豪,埋在这里的人叫做察罕帖木儿,是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怕是敌人,咱也敬他是条好汉!” 朱标听到察罕帖木儿就知道是谁了,他就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汝阳王,也就是赵敏跟王保保的爹,当然赵敏是不存在的,但是他和王保保确实是历史人物! 察罕帖木儿是有元一代著名的军事将领,在他短短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以平定天下、匡复社稷为己任,将区区数百之众奋起义兵,东征西讨,南战北平,几以一师之力歼灭百万红巾军,力挽元政府于倾覆,克复了自红巾军起义后四分五裂的北中国。 然而就在他即将消灭红巾军东路军余部的时候,却为叛将暗杀,遇难益都。察罕帖木儿的死,是蒙古民族的一大不幸,却是汉民族的绝对大幸,更是朱元璋的大幸。 朱元璋听到察罕帖木儿的死信不由得大喊:“天下无人矣!”这既是对察罕帖木儿的死法感到可惜,又是对从此元朝丧失了能阻挡自己的重要将领而大感庆幸。 察罕帖木儿是元末挽救元朝的重要希望,他一死,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朱元璋缓缓讲述着察罕帖木儿当年带给他的压力,看着几个小儿子目瞪口呆的样子, 朱元璋接着说道:“咱告诉你们这些,不是让你们怕要多怕他,只是你们要知道,元庭并不代表整个蒙古,蒙古还有很多英豪,你们如果就把他们当成元庭那帮废人以后是要吃大亏的。 朱元璋又说起察罕帖木儿的养子,扩廓帖木儿,这位朱元璋口中的天下奇男子。 现在的他的战绩不多,但是朱标记得在未来元亡后能抵挡朱元璋数次北伐大军的只有这个人。 朱标记得未来十年里朱元璋至少七次亲自写信劝降,还扩廓帖木儿之妹王氏许配给老二朱樉,都是为了怀柔扩廓帖木儿,可惜这位奇男子并没有投降,这也是朱元璋平生一大憾事。 等朱标领着晕乎乎的几个弟弟表示明白后,朱元璋就把亲手写的祭文交给了朱标,让他去宣读,朱标接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奠忠襄王李察罕文》。 朱标走到坟墓前,朗声宣读起来:“草之劲者非疾风不显,人之忠者非乱世难名。尔李将军,当中原扰攘,元政不纲,大臣窃命,守将擅兵于外,是致干戈鼎沸,国势日危,人将以为元无人矣。何将军之忠义,倡农夫为三军,拔智勇以上闻,颁爵以官之,明其分数。义旗举而兵兴,齐鲁强兵仅能固守。 尔能陈兵于野,请命于朝,进退有方,君命是听。当是时,忠心昭如五曜,号令严若冰霜,所以动天地而感鬼神,以其忠之所致。夫何兵既胜,志少盈,纳逋逃,释有罪,忠义渐亏,鬼神鉴见。俄而祸膺不测,殒于敌手。然忠未终而奸未显,寿不期年,果属何耶? 莫不竭忠以身先而致是欤?抑人臣之有将而若此欤?噫!予数其事而醺之,犹生之对也。灵酣而往,予纪而归。诛心之言,尔其听乎!” 朱标读完后直接点燃烧了,朱元璋这时早就已经回道车架上了,朱元璋也没空理他们,他现在要去汴梁督战,能抽出时间在这里停留已经是很给察罕帖木儿面子了。 直接宣令让五万大军护送太子回宫,他自己则是带着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往前线去了, 不是喜欢玩打仗吗!这次让你们好好感受下! 朱标也没机会反驳就被装上马车一路赶回皇宫。 又是一路急行军,朱标都快颠吐了,终于回到皇宫,还没等缓口气,就见司礼监的总管前来传旨“圣上口谕,命太子监国主持国朝事宜,左丞相李善长辅佐,不得有误!” 朱标眼睛都发晕了,就见李善长领着一票过来跟他报备这些天他们父子不在时处理的紧急政务。 还有一些压下来的不太紧急,但都需要监国太子点头才能正常下达,然后还得商讨明天的朝会,还有北伐大军的供给。 朱标深深的呼吸了几口,然后就投入了政务之中。 李善长等人都是政务老手,朱标做的工作就是审查一遍他们下达的决定,如果觉得不对就打回去重新决策。 第二天一早,朱标就站在皇帝宝座旁边举行朝会,等众位大臣躬身问安后,朱标就背着手看着他们不时的争论问题。 朱标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身穿玄色团龙袍背负着双手就这么站了一上午,除了调节几位大臣的矛盾外就一直保持着少言少语的作风。 …………… 第四十五章 迂回战术 第四十六章 恃宠而骄 第四十七章 投鼠忌器 第四十八章 德不配位 第四十九章 犒赏三军 第五十章 欲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