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名问题的单章 关于本书以及上架之后的一些感想 请假一天 请假一天 请假,病痛 今天请假,心情爆炸 卑微的请假一天 请假 请假一天 人在医院,明天更新 抱歉 第一章 满城欢庆杨衙内傻了 第二章 鲁智深闪亮登场 第三章 人人喊打杨衙内 第四章 你说巧不巧? 第五章 绝对有猫腻儿 第六章 跟我走吧 第七章 净街大神杨衙内 第八章 杨大忽悠上线 第九章 你这是要造反啊 第十章 老高是个狠人啊 第十一章 会骂人吗? 第十二章 学生张择端 第十三章 老子坚决不退婚 第十四章 参见梁叔叔 第十五章 交心夜谈 第十六章 我保你,放心吧 第十七章 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第十八章 杀神杨志 第十九章 皇仪殿内 第二十章 入宫面圣 第二十一章 三字经的问世 第二十二章 我是谁?我在哪儿? 第二十三章 官拜宣德郎 第二十四章 方百花入府(求票求收藏) 方百花啊,如果说她只是报出姓名,杨浩也不至于喷了,或许是重名重姓而已,但是歙县七贤村都说出来了还有假? 难不成歙县七贤村有很多叫方百花的?那是个方百花村?就跟王富贵似的? 方腊之妹,和方腊一起,纵横整个吴越的女反贼啊,你不是应该在南边准备造反吗?你跑汴京城来干什么来了? 这一口茶水喷出来,众人都是一愣,杨志也不知道是不是反应过激,长刀都出鞘了,一副杀过人留下后遗症的样子,但杨浩很清楚,杨志绝对是没杀过瘾而已。 方百花明显是一个激灵,但却没有动,只是静静的看着杨浩,倒是王大牙率先开口:“衙内……这……可是呛到了?” 杨浩摆了摆手,示意没事,结果春喜儿递过来的锦帕擦拭了一下,示意继续介绍下去。 他想的很明白,方腊也好,方百花也好,造反或许已经开始,或许还在是心里的一个火苗,毕竟现在还没成型,总不能自己突然大喊拿下反贼之类的话吧,人家还没造反呢。 接下来的话杨浩基本都没怎么听的进去,那些村妇就真像是村妇,唯独这方百花,虽然面上故意弄的脏兮兮的,还是难掩自然的气质,不算是秀丽,带着一丝粗犷的美,细看那眉梢,满满的英气。 杨浩相信,方百花只要稍微的收拾一下,绝对是个很美的女人,然而,这个时候他可没那个心思,这毕竟是个能够带领数十万老爷们到处打仗的娘们,虽然现在还没展现出来。 自己是需要一些能够让自己相信的人,这些人可以慢慢培养,毕竟自己这个院子里,除了春喜儿杨志和林冲,以及林冲他媳妇之外就没有可信的人了,当然了,林冲他媳妇基本是不出来的,也不知道天天在屋子里忙什么。 但是难道自己真的将方百花留下?这绝对是个雷啊,有心想要推出去,却又有些犹豫。 王大牙谨慎的低声询问着:“衙内,这些人……您看着还合适不?” 询问声将杨浩拉出了思绪中,略微的思索了一下,索性一拍大腿:“得嘞,都留下吧,春喜儿,给他钱。” 杨衙内在汴京城名声是臭,不过一些人也都明白,只要把这位爷侍候舒服了,人家是讲理的,是给钱的,绝对不会干那种提上裤子就不认账的事儿。 送走了王大牙,让春喜儿带着这些人去内院洗漱收拾一番,毕竟是入了太傅府里,必须要有个家仆的样子。 等这些人离开,杨浩暂时将方百花的事情放在脑后,让杨志坐下,直接说了杨戬的意思。 团练使毕竟是个武官官职,放在一般地方那都是正五品的位置了,虽然现在只是空领,没有实权,那也是让杨志兴奋了起来。 身为杨家后人,杨志以建功立业,重新光耀门楣为己任,需要的就是一个机会。 之前答应杨浩的时候也是有着权宜之计的意思,毕竟不答应自己就有可能被刺配了,但没想到的是,杨浩这么快就给自己要了个武职出来,虽说只是彰化军的空头武职,一样让他兴奋的跳了起来。 “多谢衙内,杨志……杨志不知该如何答谢衙内大恩。” 杨浩笑了:“哈哈,你不是答应过我,要给我做一年的侍卫嘛,这就够了。” 林冲在一旁也道谢:“恭喜杨志兄弟了,为兄着实是为你高兴。” 这是真心的,林冲不是个虚伪的人,然而想到现在杨志终于看到了希望,而自己呢?还是要藏在这里,免得高俅那边有什么动作,想到这里,面色就有些凄苦。 到是杨浩看了出来,劝慰道:“林教头,不要急,再给我点时间,处理了眼前的一些事情,定当为教头讨个公道。” 林冲勉强的笑了笑:“多谢衙内,林冲省的,不过……既然衙内入了皇城司,林冲有些话还是想说一下。” “哦?”杨浩没想到林冲居然也知道皇城司的事情,不过想想也对,皇城司原本和禁军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说说看。” “这皇城司糜烂依旧,糜烂的不只是那些探事司,最可怕的是亲从官和亲事官,这原本额定八千人的禁军,现在恐怕连一半都不到,也正是因为如此,高俅那厮才夺取了宿卫之责。” “吃空饷了?”杨浩楞了一下,满额八千人的禁军队伍,连他娘的一半都不到,这帮兔崽子够狠的啊。 林冲缓缓摇头:“恐怕没那么简单,皇城司职司甚重,曾经是汴京城权柄最为着重的所在,也只有当今官家不甚看重,各方各面才把手都探了进去,导致了这皇城司糜烂如此,衙内要掌控皇城司,恐怕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林冲的话,杨浩放在了心上,他知道皇城司糜烂绝对没那么简单,就是没想到连军卒都如此,这可是大宋的密探机关啊,密探机关都如此了,大宋还有不走向灭亡的理由吗? 赵佶啊赵佶,你还真是……让人无语啊。 林冲见杨浩陷入了沉思,打算邀着杨志离开去喝酒给杨志庆祝呢,春喜儿气急败坏的跑了回来,脑袋上还挂着几片烂白菜叶子。 “衙内,衙内您要给小的做主啊。” 看到春喜儿这个样子,杨浩也愣了:“卧槽,你这是怎么了?” “是……是吴婆婆那个老杂碎。”春喜儿带着哭腔说着:“衙内,小的原本打算给那几个下人寻一口饭食,结果却被那吴婆婆给打了出来,还说……还说这些人不是太傅府里的人,饿死也不管。” “卧槽?”杨浩一下站了起来:“你就没说是我新买的下人吗?” “说了啊,可是那个老杂碎说必须是老管家勘验过的才是太傅府的下人,衙内……衙内说的不行。” 嘿,你看我这个暴脾气…… 杨浩登时就活了:“他娘的她是要作死啊,跟我走。” 杨志和林冲对视了一眼,眼神异常坚定,想都没想就跟了上去…… 第二十五章 给我拿下 第二十六章 辗转反侧的夜晚啊 杨浩很忙的,根本没有去理会关起来的吴婆婆,他得忙着把三字经下出来交给赵佶,这可是官家的吩咐,要越快越好。 然而看着自己的小书房中的笔墨纸砚,他陷入了沉思…… 不会写毛笔字啊,用惯了钢笔碳素笔的现代人有多少能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的?尤其是赵佶还是字体上的大家,一手弄出来的瘦金体多少人都在追捧。 这自己要是用毛笔写出来一篇狗爬的一样的三字经,估计赵佶下一秒就能把自己砍死。 不过……没什么难的,既然不会毛笔字,咱们可以搞别的,直接让春喜儿去抓了几只大鹅,弄了最坚实的羽毛过来。 做鹅毛笔而已,那些复杂的咱们不会做,但是简易的临时用的还是可以的。 去油脂什么的工序都免了,直接四十五度角剪切,划上口子,弄个临时用的就完事。 洋洋洒洒一篇三字经写下来,墨是好墨,纸是好纸,就是字嘛……一般般,算是能入眼。 兴许是默写的太认真,杨浩都没注意到柴思若进了书房,在一旁看了许久。 在太傅府里,柴思若毕竟是客人,但同时也有着杨浩未过门的妻子的身份,而身为崇义公的女儿,柴思若在官面上可是郡主的身份的。 尤其是在这个院子里,她想去哪里,没人敢阻拦,这是阶级的特权,当然了,这个院子里也没人会出来阻拦,除了春喜儿就是婷儿,再就是那些刚来的方百花之流了。 “这是……”看着那鹅毛笔,柴思若好奇的问道。 杨浩随手将鹅毛笔扔在一边,无所谓的笑道:“哦,突然想到的,也许这样也可以写字,不说这个,思若小姐怎么想到过来了?夜已经深了,还没有休息吗?” 柴思若淡淡一笑,到是没有纠结那鹅毛笔:“衙内,刚刚听说您将府里的厨娘囚禁了起来?” “哟?这么快就知道了?”杨浩表示有点点的惊讶:“是啊,为老不尊,还不分尊卑,应该教育一下。” “是这么吗?”柴思若美目流转,带着一丝的狐疑:“那为何只是看管起来呢却什么也不做呢?” 其实杨浩本来不想说出自己的猜想的,在这里,他最信任的是春喜儿,对于柴思若是喜欢,但仅限于喜欢而已,却根本不了解对方,有些事有心想要藏着,然而在那娇媚的一撇之下,心跳陡然加速,想都没想就说道:“不急,总会有人着急的。” “嘻嘻。”柴思若笑了:“看来衙内早有安排,到是思若想多了。” 这下到是让杨浩一惊,从这话里就能看的出来,柴思若已经猜到了什么,这柴家的小姐心思可不简单啊。 想到这,连忙转换了话题:“思若小姐这么晚过来,恐怕不只这件事吧。” 柴思若点头:“是的,官家召见,不得不来,兄长说明日入宫面圣,若是无其他事情,还需回返沧州,家父年迈,体弱多病,不可离开的日久。” 听说柴进想要带柴思若回沧州,杨浩瞬间感觉心里有些空落落的,迟疑了一下说道:“也好,那就明日……一起入宫吧。” 两人之间,绝口不提那婚约之事,好像没有那回事儿似的。 柴思若告辞离开,杨浩头一次在书房里陷入了沉思。 回到自己的住处,柴进就坐在那里等着,看到自己的堂妹,笑问:“去见那杨浩了?” 柴思若俏脸微微一红,点头应道:“是的,兄长可是有事?” 柴进叹了口气:“太傅府里的事情不要多管,我看那杨浩也不是任人欺负的,咱们还是尽快离开汴京的好。” “好的,衙内说明日可一同入宫面圣……” “也好。”柴进点头,迟疑了一下又开口:“至于你和他的婚约……” 说到这件事,柴思若面色微微一变,淡淡的接口说道:“单凭父亲和兄长做主便是。” 看着柴思若回了房间,柴进独自叹了口气:“思若啊,你要知道为兄的苦心啊。” 柴进到底在想什么,杨浩没心思管,也想不通,毕竟自己也是很忙的,可真的要让柴思若回去吗?虽然没有感情基础,心里却还是有些难受。 夜里,总是一些人忙碌的时候,杨浩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同为衙内的高槛也是如此。 回到太尉府,高槛就被吊了起来,高俅拎着马鞭这一顿抽啊,将在皇仪殿里受的气全发泄了出来。 这在高家是头一次,从高槛抱上高俅的大腿成了儿子之后,这是第一次被高俅如此毒打,想死的心都有了。 高俅是真的生气,同样为人父,你看看人家杨戬,多么的意气风发,本打算利用这件事打压一下杨戬梁师成的,结果呢?人家杨浩不禁得到了赵佶的赏识,还弄了个宣德郎的散职。 再看看自己的儿子,简直就是一坨臭狗屎,烂泥扶不上墙,真的是打死他的心都有了。 高俅很明白,太傅和太尉之争他输了,最起码在这一场上他输了,自己从一个破落户经营到现在,无非是想要掌握更大的权利,然而在他面前摆着几座大山。 杨戬,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这些人都是赵佶崇信的人,就算是自己再怎么样,也不可能顶替了这些人,虽然说现在自己执掌禁军,可权柄还是不如人家。 看着趴在那里奄奄一息的高槛,心里也是有些后悔,打的太狠了,略一思索说道:“明日里,去告诉那杨浩,汴河码头的事情给他了,以后高家人绝对不允许再插手。” “啊?不能啊,爹……” 高槛的心在滴血,高俅又何尝不是呢?水运可是个大头的收入,但是高俅很明白,杨浩不会善罢甘休的,莫不如先把自己的拳头收回来,这样的事,他高俅没少做了。 “就这么定了,从明日起,你给我在家中读书,不得外出,让我知道你敢出去,我就打杀了你这夯货。” 看着外面的月光,高俅的面色逐渐的阴狠起来。 哼,杨戬杨浩父子吗?无妨,想要赢,我就先怂…… 第二十七章 你这是何物书写? 杨浩想不通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了柴进,总之自己这个认定的大舅哥就是一副看自己不顺眼的样子。 自己准备好了舒适的车架,柴进也是摆出一张扑克脸,好像杨浩做这些都是应该的似的。 两架车马,柴思若独自乘坐一架,而杨浩则和柴进同乘一架,春喜儿自然是跟随的,杨志也少不了,至于那个还被关起来的吴婆婆则交给了林冲看管,反正林冲天天闲着也是闲着,养伤期间嘛,总要活动一下的。 老杜头那边没有动静,杨浩也懒得理会,先管着吧,一个下人而已,太傅府里总要有个规矩,再说了,也不是只有这一个老娘们会操持厨房那些事情,这不是关了一晚上,该吃饭还是吃饭了吗。 坐在车架中,杨浩看着一直看向窗外的柴进,琢磨了一下,直接来了个开门见山:“我说柴大官人,我到底是哪里得罪了你,你就这么不待见我?” 柴进转过头来,依旧是一脸的淡漠,迟疑了一下才有气无力的说道:“衙内高门,只是我柴家高攀不上而已。” “就这?”杨浩目瞪口呆的看着柴进说完话又转过头去,连多看他一眼都懒得看的样子,恨不得直接抡拳头就打过去。 不过杨浩很明白,柴进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这个家伙还是会点把式的,最起码收拾自己还是轻松加愉快的。 “得嘞,您不想搭理我,那我也懒得搭理你。” 柴进弄这么一出,杨浩也懒得再啰嗦,索性也沉默了下来。 车架到了承天门内,众人步行入宫,宫里早就知会过了,杨浩来了就带入宫中,赵佶这个人对自己喜好的东西总是有着一种莫名的执着。 过皇城司属衙的时候,又是那两个值守在门前,看到杨浩的时候莫名的就站直了起来。 “他来了,他带着风雷来了,他……咦?不是来皇城司?” 杨浩得官家赏识,直接跳级成为宣德郎的事情早就传遍了这里,两人还想给这位新晋的勾当留个好印象呢,结果人家没搭理,直接走了,入宫去了,好失望……好失落…… 真要说北宋时期的皇宫面积并不算大,然而这也绕了很久,最终到了崇政殿,最稀奇的是,杨浩发现赵佶居然在看奏章,这简直是颠覆了他的认知。 在赵佶的两侧,正襟危坐一个年轻人,只从那华丽的衣着杨浩就确认了,这特娘的是太子赵桓,另一侧则坐着一个看似只有十岁左右的孩子,虽然极力的摆出一副沉稳的样子,但还是露出了很多的青涩,杨浩却是猜不出这是谁,但可以肯定的,一定是皇子。 看到杨浩来了,赵佶放下奏章,很开心的笑了:“杨卿家来了,快,将你所书写的三字经呈送上来,朕看看。” 其实杨浩心里是忐忑的,毕竟自己是用鹅毛笔写的,而且自己的字是真的不太好看,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完全没有亮点。 小宦官将纸张呈送到了赵佶的书案上,赵佶打开,然后那表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逐渐的凝重了起来。 “完蛋了,印象分全没了。”杨浩心里哀嚎着,谁让自己实在是没有那个天赋呢。 良久,赵佶都没有说话,他不说话,别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只能静静的等待着,这个时候,贼眉鼠眼的杨浩才发现在赵佶之侧居然有个看似不怎么干净的中年道人,那道人半耷拉着眼皮,根本不注意这周遭的一切。 “呸,神棍。”杨浩暗骂一声。 对于道士他不反感,反感的是那些靠着这些东西蛊惑君王,蛊惑人心的家伙,这样的人就是神棍了,反正历史上能混到皇帝身边的道士和尚里没几个好人。 良久,赵佶缓缓的将手中的纸张放下看向杨浩:“杨卿家,你这……是用何物书写,朕所知的笔种里还无法写出如此细的字体啊。” 卧槽?没说我字难看? 杨浩马上答道:“官家,这是微臣用大鹅的羽毛制作的鹅毛笔书写而成?” “哦?”赵佶来了兴致:“鹅毛?也可以写字?” “嗤……”一旁的赵桓没忍住的笑了,见赵佶看向他,他才说道:“父皇,儿臣只是觉得这是无稽之谈,鹅毛怎么可能写字呢?” “哦?”赵佶没做出判定,而是看向了那中年道士:“公孙道长怎么看?鹅毛可以写字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杨浩登时狐疑的看向了那道人,复姓公孙?难道说是公孙胜?不可能吧,这不是个满脑子都是造反想法的道士吗?能混到徽宗身边还搞那么多事干什么?直接刺杀了徽宗不就完事了? 道人睁开眼睛微微笑着说道:“官家,实则万物皆可成笔,只是要书写的好看,却是有些难度的。” “道长的意思是鹅毛可以成笔?” 道士依旧缓缓摇头:“官家,鹅毛或许可以成笔,只是贫道从未见过,更不敢相信杨衙内所说,恐怕其中有不实。” 这话让赵桓精神一震:“父皇,儿臣觉得道长所说有理,据儿臣所知,这杨浩在汴京是不学无术,怎么突然写就了这三字经,还能用鹅毛造出笔来呢?” 杨浩终于明白了,他娘的感情兔崽子赵恒你老早就知道老子的底儿了是不是? “太子可是不信?” 面对杨浩的疑问,赵桓摇头,露出一脸的不屑:“不信。” 杨浩又看向那道人:“道长也是不信?” 那道人到是迟疑了一下,然后微笑着摇头:“有些怀疑。” 杨浩无奈的摇头,从怀中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鹅毛笔:“官家,这便是微臣自己制作的鹅毛笔,还请官家亲自试用一下。” “哦?” 看着杨浩手里那洁白的鹅毛笔,赵桓和道人的眼睛都直了,小宦官跑过来,小心翼翼的将鹅毛笔呈送到了赵佶面前。 赵佶拿了起来,皱着眉头看了半天,摇着头:“杨卿家,这……鹅毛笔如何使用?” 第二十八章 朱颜辞镜花辞树 第二十九章 我爹李邦彦 第三十章 杨衙内的新爱好 第三十一章 衙内我是口吐芬芳 第三十二章 你不要动,我去买个橘子 第三十三章 我路过,橘子还没买到 第三十四章 你是不是没完了? 第三十五章 断他一手即可 第三十六章 正气歌而已 第三十七章 痴傻之症是真的? 第三十八章 他们是不是把我忘了啊 第三十九章 帝王没有简单的 李邦彦状告杨浩,这在汴京城可是大事,中书舍人吃了熊心豹子胆要搞太傅府的衙内,结果大家似乎都猜到了,李邦彦完败,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汴京城的百姓们齐齐的啐了一口:“呸,你能告得赢杨浩那个狗东西,老子跟你姓。” 不过有心人还是了解到一个关键的问题,三字经到底是个什么经,官家竟然让堂堂中书舍人在家仔细的诵读。 于是乎,汴京城里兴起了一股子寻找三字经的风气,可是这毕竟是杨浩刚刚剽窃的,市面上根本没有,现如今有这个东西的,除了赵佶就是朝堂的几位大佬而已。 蔡京有,蔡京不说,但是消息还是传的快的,众人终于知道了,这三字经就是杨浩所做,洋洋洒洒的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涵盖了各个方面,早先虽然听说,却选择了不信,觉得那是谣言,现在确定了,不想信也不行了。 杨浩一大早起来,洗漱好了才一拍脑袋:“我去,终于想起来了,把公孙胜这个老杂毛忘了啊。” 本以为公孙胜会自己离开的,没想到到了地方,公孙胜还真的像个柱子一样站在那里,衣服上明显被露水打湿了。 “我的天,道长,你还真的一直在这里站着等我?” 公孙胜微微一笑,很是高深的样子:“衙内说要贫道站着,贫道就站着便是,只是贫道一直想不明白,贫道何时诓骗了那一百零八人,那一百零八人到底是何许人也?” 还真是个执着的人啊,杨浩无奈了,而且有些愧意,应该说起初对公孙胜并没有什么好感吧,才会戏耍了这个老道士,就是没想到这个老道士有点一根筋。 “罢了,道长,那不过是我和康王殿下开的一个玩笑,您别当真,在这里占了一夜是我的过错,您还是到暖阁休息一下吧,我这就让人准备吃食。” “哈哈……原来只是个玩笑啊。”公孙胜笑了,完全没有生气的样子,跟着杨浩去了暖阁。 虽然说这天气很暖和,可是毕竟站了一夜,老道士就算是修仙的也扛不住,到是一碗热汤下了肚,才显得好了很多。 正说着话,春喜儿来报说宫里的李彦又来了。 “哟,这是怎么又来了,鹅毛笔的制作方法你们不是都摸透了吗?” 李彦陪着笑:“承直郎,咱这次来是为了那三字经的事情,官家说要将作监刊印,没有承直郎在场,咱们不敢随便乱弄啊。” 杨浩笑了:“哟,我还真没想到啊,这刊印的事情你们也管。” “毕竟是官家吩咐的,小的们不敢有所怠慢了。” “得嘞,那我这便收拾一下,咱们去看看如何刊印。” 杨浩自己确实没想到将作监居然管着这么多事,赵佶既然让自己看着刊印的事情,正好去看一下,这个时代的印刷水平到了什么地步了。 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比后来德国人的活字印刷术足足早了四百多年,不过杨浩还记得,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胶泥的活字,和后世的铅字差着很多,毕竟工艺水平有限。 铅字印刷所使用的铅也不是单纯的提炼的铅,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出来的金属物,这样才可以用的时间更久,具体如何配比,杨浩没有那么概念,只是大概知道而已,毕竟不是那个专业的。 胶泥活字也好,和后来出现的木活字也好,使用次数上都不是永久的,到了一定的使用次数,就会损坏,必须换新的,好在胶泥的制作方法不是很难。 跟随李彦到了将作监专门刊印书籍的地方,果然在这里见识到了最原始的活字印刷工艺,看着一个个忙碌的工匠,杨浩到是尽收眼底。 其实这个时代里,印刷工艺已经是很成熟的,不指望能够像后世那样完全的机械化,但是看着工匠有条不紊的工作,杨浩突然有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便是我华夏聪慧的老祖宗们,也是这些人,留下宝贵的文明让我们去继承。 本来有心想要建议一下,铅活字的技术的,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先不说这个时代对铅合金的工艺没有,就单单是对铅这个东西预防也没有,要知道,这东西弄不好是会导致大范围中毒事件的。 就算明知道有些专门炼丹的道士知道有这个东西,也不能去点破,想想吧,多少人因为吃了什么所谓的金丹就拜拜了,包括某些帝皇。 在没有明确的一些办法的情况下,杨浩知道,有些事物还是不出现的更好一些。 第一版的三字经刊印出来,有人专门送来,李彦笑嘻嘻的说道:“承直郎大才,这第一版还是请您题字吧,怎么说这也是您的大作。” 杨浩翻了个白眼,就自己那狗爬的一样的字怎么好意思上这书上,略微一琢磨:“不,还是请官家题字吧,毕竟是官家刊印的,我这微末之名就算了吧。” 李彦倒是有心想要亲自去,不过这种见赵佶的事情,杨浩怎么会放过,根本不给李彦机会,亲自带着第一版的三字经入了宫。 到是畅通无阻的,主要是赵佶身边的人都知道,这个杨浩现在是官家眼里的红人,再一个,这是老祖宗杨戬的儿子,除非这些宦官是不想在宫里混了。 赵佶一见是要自己题字,到是开心的很,大笔一挥,很是洒脱。 “承直郎,那柴家兄妹可是定下了回转沧州的日子了?” 杨浩点头:“官家,已经定下了,后日就要出发了。” “哦。”赵佶点了点头,脸色也平静了下来,微微皱了皱眉:“算了,承直郎,你就代朕送送他们吧,朕就不去了,嗯……有些话,还是你们说起来比较好,承直郎可明白我的意思?” 杨浩心里一惊,迟疑了一下试探性的说道:“微臣会……告诉那柴进,安稳的做个富家翁才是最好的。” “哈哈……”赵佶笑了:“很好,承直郎果然聪慧,深明朕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