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雪人归来 第二章向导 第三章推荐信 赵固微微惆怅道:“你小子能想到的,本将全想到了,可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传道授业解惑之恩,岂能随意置之不顾?” 裴正脸上露出释然之色,无良将军虽然人品不咋的,脑子却不差,要不然帝国怎么可能会将三千正军、八千辅军和一座边城交到一个傻子手上。 然而赵固下一句却让他恨不得破口大骂。 “本将本想安排九十名亲卫护送他们出西北道,可惜被文师义正言辞拒绝了。” 总共就一百亲卫,你想一下子派出去九十? 这特么已经不是淌浑水了,你这是想泡澡啊。 裴正一脸认真道:“文侍郎为人正派,又是真心为将军着想,将军岂能辜负他老人家的美意?” 赵固冷冷看了裴正一眼,语气幽然问道:“那你可愿替本将报文师之恩?” 裴正暗自叹了口气,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要敢说不愿,往后的日子就难熬咯。 不对,不一定有往后,无良将军说不定会恼羞成怒,以不遵军令将他砍成八块。 来到这个世界五年,裴正怎么看自己都不像传说中的主角。 毕竟故事里的主角,可不会像他这么惨,混了五年,还只是个没品没级的斥候队正。 只见裴正抱了抱拳道:“将军受过文侍郎的恩,卑职一家受过将军的恩,如今卑职替将军报恩,可谓天经地义。” “卑职这就回去挑几个机灵点的弟兄,收拾好行礼,随时准备给使团带路,卑职告辞。” 裴正说完,转身便走,既然没得选,干脆利落点,免得明明做了好事,反而讨不到好。 生活就像那啥,反抗不了就享受,觉得舒服就放声叫。 裴正手刚摸上门把,赵固慢悠悠叫道:“且慢。” 裴正停下脚步,回头转身,微微低头:“将军可还有其他吩咐?” 赵固从桌上一堆书籍里抽出一样东西,朝裴正一丢:“喏,给你的。” 裴正双手接过看上去像是信封的东西,面露疑惑之色:“敢问将军,这是何物?” 赵固高昂着头,假装不在意,语气中却透出几分得意:“演武院入学推荐信,上面加盖了兵部大印,这可是你梦寐以求都求不到的好东西。” 演武院入学推荐信? 裴正双眼圆睁,散发出明亮的光,迫不及待将信封拆开。 只见正面写着“演武”两字,苍劲有力,锋芒毕露,背面写着“建安二十四年,兵部荐”,如赵固所说,盖着兵部大印。 大夏素有“文有国子监,武有演武院”之说,两者在大夏的地位,比起裴正前世华夏的清华北大,有过之而无不及。 直白一点,就是清华北大与中阳裆校的合体。 对裴正而言,演武院无异于龙门,进之前,他顶多算是一条小泥鳅,假如他能进里面深造三年,将会变成,嗯,一条很粗很大的泥鳅,一般人吃不下那种。 裴正不禁有些埋怨赵固,有这种好东西你早拿出来啊,害的我说了那么多废话。 不就是带路吗?别说送出西北道,就算送到京都都没问题。 脸上以最快的速度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卑职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以报将军大恩。” 赵固悠然道:“报恩的话,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没必要一直挂在嘴上。” “你小子入斥候营五年,除了每每及时传递军情外,累计斩首二十五级。这份功劳莫说放在斥候营,放眼整个新安城,上万军民包括正军在内,又有几个能比得上你?” “可纵然如此,你想要拿到兵部的推荐信,依然是天方夜谈。” “本将为了帮你拿到这封推荐信,前后费时两年,光打点就花了不下千两银子,求遍了昔日同窗同僚,堪称历尽千辛万苦,你可知为何?” 裴正神情有些落寞:“是因为卑职兄长。” 赵固厉声厉色道:“没错,正是因为你兄长。十八年前,你祖父因为犯错,被裴家废掉武道,逐出家族,你父受了牵连,同样被废。” “你祖父或是为了活命,或是心有不甘,带着你父、你兄和你,祖孙三代四口来到新安城,彼时你兄长七岁,你只有两岁。” “西北苦寒之地,寻常人若无充足的饱腹和御寒之物,都难以维持生计,何况你那养尊处优,却武道被废的父祖?” “不出本将所料,第二年你父便冻死在城外,你祖父身患固疾,凭着一口气硬扛了五年,奈何天数使然,撒手人寰。” “你兄长为了带着你活下去,长跪守将府门口,只求本将给口饭裹腹,给块方寸之地容身。” “本将心生怜悯,给了他一个马夫的活,未想到他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宛若那荒原上的杂草,顽强的活了下来,连带养活了你。” “你兄长十五岁那年,胡人大举南下,新安城首当其冲,将士伤亡过半,急需补充兵力,你兄长借机入了军籍,随后一发不可收拾。” “三年之内斩首九十七级,哪怕大部分战功被他换成了修炼资源,依然官升校尉。若非英年早逝,时至今日,不知会有何等成就。” “本将与你说了许多,你可明白其中用意?” 裴正神色肃然:“将军对卑职一家恩重如山,请将军放心,卑职就算丢了性命,也要将使团安全带离西北道。” 赵固面露失望之色,摇头叹道:“你错了,本将的意思是,你的命是你兄长给的,你要多加小心,好好活下去,争取出人头地,莫要辜负你兄长的一片苦心。” “须知你兄长临死前,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你啊。” 裴正微微张嘴讶然看着赵固,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又是施恩,又是真情流露,无良将军这套组合下来,看来自己只能做他女婿了。 他女儿多大来着?好像今年十二岁来着,按照大夏的风俗,再过个三四年就能提亲了。 聘礼该准备多少?大家都这么熟了,能不能打个折? 不过似乎没必要,大夏婚娶,嫁妆一般都要比聘礼丰厚许多,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多给点似乎也无妨。 “小婿……咳咳,卑职定当铭记将军之言。” 赵固脸一黑,就当没听见开头两字,有些意兴阑珊道:“去吧,准备充分一点。” 裴正不但没走,反而躬身拜道:“卑职恳请将军赏赐五百两。” 赵固“噌”的一下站起,暴怒道:“裴正,你小子这是想得寸进尺?” 裴正微微躬身,一脸平静道:“将军误会了,此次带路,无论是顾及将军往日的恩情,还是看在推荐信的份上,卑职这条命,早就豁出去了。” “为了稳妥起见,卑职想从斥候营里选五个兄弟一起随行,然而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特求五百两作为他们的安家费,恳请将军应允。” “卑职本想自掏腰包,奈何囊中羞涩,只能出此下策,让将军见笑了。” 赵固直视裴正双眼,幽然道:“本将是笑了,本将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没老糊涂,你小子这几年攒下来的银子,怕是不下二百两吧,怎么就囊中羞涩了?” 裴正脸一红,面露羞赧之色:“卑职这不是马上就要去演武院进学了吗?长安虽大,久居不易,入学后卑职没了军饷可领,可总得吃饭的啊,将军总不至于看着卑职饿死在长安街头吧?” 赵固没好气道:“得了,别装可怜了,出发前你再来找本将,本将给你六百两,你那份一起给了。” 裴正闻言嘻嘻笑道:“卑职多谢将军。” 赵固摆了摆手,像驱赶苍蝇似的:“快滚。” 裴正满口应道:“得嘞。” 手刚摸上门把,突然想起一件事:“那个,出发之前将军最好安排卑职和使团几位大人见上一面,有些事需提前说好,免得到时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 ? ? ? ? ? ? ? ? ? 第四章临阵磨枪 第五章锻骨 第六章见面 第七章选人与南归 第八章出发 第九章诡异的驿站 第十章步步杀机? 第十一章一意孤行 第十二章一箭西来 第十三章调虎离山 第十四章我能反杀 第十五章聚拢人心和分道 第十六章河边血战 第十七章阴险凶狠的文老头 第十八章惨烈和改道 第十九章四渡大河 第二十章生不见人 第二十一章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 第二十二章别无他选 太原城三里之外。 文烽脸上没有半点脱离困境的喜色,反而怒道:“庶子,焉敢坏本官大计?” 大计? 是坏了你瞒天过海,用假世子扰乱视线,暗中护送真世子回长安的大计吗? 还是坏了你故意吸引一些不敬大夏朝廷的逆臣贼子追杀,以便朝廷有借口清洗西北道的大计? 好在裴正早就预料到文烽可能会恼羞成怒,故作愤愤不平对一旁的林兴说道:“林将军评评理,卑职改变路线是经过您和文大人同意的,目的是为了护送草原王世子安然抵达长安。” “虽说路线改动有点大,可眼下不是安全了吗?卑职实在不知哪里坏了文大人的大计?” “卑职在新安城当斥候队正当得好好的,若非文大人和自家将军交情深厚,奉命担任使团向导,本来不必掺合这趟差事。” “一路上出谋划策,出生入死,提心吊胆,怎么非但无功,反而有过了呢?” 林兴作为武将,花花肠子不如文官多,一身热血犹存,见裴正受到不公待遇,当即仗义执言道:“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裴老弟并未做逾矩之事,如何坏了文大人的大计?” 文烽森然道:“未做逾矩之事?本官让他带着你我穿过西北道入北夏州,你看他将本官带到了何处?” “太原城,这里是太原城啊,陇右李家的老巢,林将军难道没听过西北三虎,李氏为首的传言吗?” “近百年以来,李家借着打探敌情的名义,多次派出商队与胡人通商,赚的盆满钵满,如今陛下下旨边城开市,利益损害最大的就是李家,他将你我带到太原城,何异于送羊入虎口?” 林兴微微皱眉道:“李家是大夏有名的顶尖世家,家主李艾更是当朝二品大员刑部尚书,岂会因为损失一些利益,公然杀害朝廷命官藩王世子造反?” “大人未免有些多虑了,本将倒是认为裴正说的有道理,李家为了撇清关系,只会将你我安然送到长安,而非痛下杀手。” 文烽寒声道:“杀人的方法有很多种,李家未必会选择最原始的刀兵相加血溅三尺,有些慢性毒药,可让人无声无息暴毙。” “你我一旦落入李家老巢,恐怕半点不由己,生死操控他人之手的感觉,林将军可愿忍受?” 裴正只觉得文烽这番强词夺理说出来有些搞笑,血溅三尺李家脱不了干系,中毒身亡就能撇开关系了吗? “李家家大业大,与胡人通商对李家而言固然重要,可还算不上伤筋动骨。” “何况边城开市,李家完全可以由暗转明,名正言顺派出商队,凭借以往和胡人贵族的密切关系,一样能占据大头,何必铤而走险,赌上全族身家性命?” 裴正神色诚恳,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甚至觉得,使团遭遇截杀未必和李家有太多关联。 反倒依附李家生存的那些势力动手的可能性很大。 对李家而言,损失尚可承受,对小家族小商团而言,或许是灭顶之灾。 文烽如何听的进裴正的劝,漠然道:“不必多言,本官自有决断。本官以使团正使的身份命令你,不得入城,继续带路绕过太原城穿过晋州入北夏州,不得有误。” 裴正懒洋洋回道:“大人的命令卑职无异议,只是如今战马困乏,风雪天又极为消耗马力,不出三日大人所骑战马就会力竭而亡,而此地到北夏州,走小路的话至少要十日。” “敢问大人,是否打算步行入北夏州?或者准备在晋州境内城池招摇过市,买马前行?” 裴正担任斥候五年,常年骑着战马在野外晃荡,对战马的承受能力知之甚详,山间小路,一尺厚的积雪,都是战马提前退役的关键性因素。 早在决定来太原城之前,裴正曾仔细估算过,一人三马,抵达太原城基本接近极限。 所谓的不出三日,只是裴正想遮掩谋算痕迹故意说的虚词,实际上,再多一天,就会有战马累死。 换而言之,文烽除了进入太原城向李家求助,别无他选。 老奸巨猾的文烽敏锐察觉到了异常,脸色阴沉道:“你算计本官?” 裴正摇头,断然否决道:“卑职不敢。” 林兴闻言伸出手摸了摸自己骑的这匹马,神色严峻道:“裴老弟说的没错,马确实快到了极限,文大人,眼下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不管你再怎么看不上裴老弟,也该以草原王世子安危为重。” “入城吧。” 裴正果断将身后孩童解下,递向林兴道:“林将军,卑职去给两位探路,世子就交给你了。” 林兴接过孩童,见文烽还欲说话,立刻策马挡在他和裴正之间,摇了摇头。 文烽脸色阴沉,最终什么都没说。 裴正不动声色转身,策马赶到太原城西门口。 负责值守城墙的士兵,看到有人骑马狂奔而来,当即喝道:“来者何人?” 裴正吸了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喊道:“在下乃是陛下钦命出使草原正使、礼部侍郎文烽手下,奉陛下之命带新归附的草原王之子入长安为质。” “使团路遇劫匪,护卫损失惨重,我家大人迫不得已命我前来求援,使团已至太原城外,请速去通传晋州刺史和李家,派人接我家大人和草原王之子入城。” 裴正的声音很响亮,一百多名值守城墙的士兵,以及排队入城出城的百姓听的一清二楚,大家都知道了一件稀奇事,皇帝派去出使草原的使团到了太原城。 消息扩散出去,彻底断了李家杀人灭口的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大家都知道使团到了李家大本营太原城,若使团无故消失或者死亡,李家逃的掉干系吗? 负责值守的营将,虽然不清楚缘由,但听裴正提到晋州刺史和李家,隐约猜到不是小事,连忙回道:“这位大人稍等,末将立刻上报。” 一刻钟后,十数骑冲出太原,在裴正的指引下,将文烽林兴以及五岁孩童接入城内。 裴正重重松了口气,从这一刻开始,他才算真正获得了安全。 第二十三章陇右李家 第二十四章惊变 第二十五章环环相扣 第二十六章将死之人 从文烽中毒到他说服骆宁和林兴离去,看似漫长,实则发生在极短时间内。 为了刻意避免打扰文烽宴请晋州刺史,李家在偏院门口守着,随时等待传唤的人,只有李河以及带的两男两女。 骆宁与林兴刚出院门,李河便迎上来问道:“骆大人怎么出来了,可是有何吩咐?” 骆宁摆了摆手道:“无事,本官与文大人相谈甚欢,想起府中有件宝物,准备取过来给文大人观赏,马上回来。” 能坐到刺史的人,区区睁眼说瞎话,自然信手拈来。 李河望着骆宁身后的林兴,不免有些疑惑:“林将军为何会跟骆大人一起?” 骆宁面不改色道:“本官与林将军一见如故,打算送他一件上等宝兵,但不知他喜欢什么,故带他去本官密库挑选,怎么,不行吗?” 李河连忙行礼道:“小的不敢,只是两位大人突然离去,小的认为该知会我家公子一声。” 骆宁闻言脸色大变,翻脸喝道:“放肆,本官堂堂晋州刺史,论品阶,仅差你家老爷、李家家主半筹,你家公子在本官面前不过是后生晚辈,本官怎么做事,还得经过他许可不成?” “本官怀疑你这狗奴仆在恶意挑唆本官和李家的关系,走,带本官去找你家公子,本官要当面问他一句,李尚书在京为官,他是管教的下人?” 说完骆宁一把抓向李河,就要带他去找李远。 李河退后一步,不着痕迹避开骆宁的手,微微躬身一礼道:“骆大人息怒,此事是小的不对,还望大人宽宏大量,饶过小的这次。” 骆宁双眼微眯,脸色阴沉没有说话。 旁边林兴眼中浮现一抹震惊,不动不知道,一动吓一跳,一个李府管家,居然是丹田境武者。 震惊过后,并不妨碍林兴出言解围:“骆大人身份尊贵,何必和一个下人置气?待会回来您将此事告知李家公子,让李家自行处置这刁仆,既出了气又免得脏了手。” “您不是要带末将去挑选宝器吗?时间紧急,莫要在此地耽搁太久。” 骆宁恶狠狠瞪了李河一眼,冷哼一声:“走。” 李河退到一旁,默然不语。 没了李河的阻拦,两人一前一后快速离去。 李河望着两人背影,心中满是疑惑,对身后一人吩咐:“速将此事通知公子。” …… 大堂内,躺在地上的文烽,神色不悦看向裴正:“还不快扶本官起来?” 裴正纹丝不动,语气平静问道:“大人何至于如此?” 文烽脸上浮现一抹讶然,扯动嘴角笑道:“你若真的聪明,就不该问缘由。” 裴正微微叹了口气道:“卑职只是不想死的不明不白。” 文烽想笑,却因牵动伤势,忍不住咳了两声:“你死不了,扶本官起来,趁着还有点时间,跟你聊两句。” 裴正想了想,将他扶上椅子,背靠坐着。 文烽挪动了一下身子,换了个最舒服的方式,慢悠悠道:“中毒身亡的世子其实是假冒的,真正的世子,本官早就安排了其他人秘密送往长安。” “本官没死,世子不死,你一个小小的斥候队正,又怎会死?” 裴正不动声色问道:“那大人为何要设下这场苦肉计?” 文烽反问道:“你可知一路上追杀我等的贼人是谁安排的?” 裴正顺着他的话回道:“难道是李家?大人如此做,是想让李家从暗害世子转为保护世子?” 说到此处,裴正脸上故意露出惊叹之色:“假世子中毒身亡,李家要想洗脱嫌疑和罪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让真的世子安然抵达长安。” “如此釜底抽薪之计,着实让卑职佩服。” 然而出乎裴正意料的是,文烽摇头否认道:“对也不对。” 裴正讶然道:“那是为何?” 文烽脸上交杂着虔诚与疯狂,沉声道:“本官既是为了能让真的世子回到长安,亦是为了打压李家。” 裴正进一步问道:“不知大人与李家之间有何深仇大恨?” 文烽冷笑道:“深仇大恨?国恨家仇算不算?” 裴正脸上浮现一抹错愕,大夏立国两百余年,虽然这些年来一直往外扩张,但顶多逼迫四方纳贡称臣,不曾有过灭国啊? 况且你不也是大夏臣民,家仇好说,这国恨从何而来? 文烽许是看出裴正的疑惑,幽然道:“建安十八年,胡人十万铁骑南下,帝国表面不动声色,传令西北大将军韩原严防死守,暗中调集三十万大军,分批北上合围。” “合围即将完成之际,有人暗中给胡人通风报信,以至于功亏一篑,十万胡人铁骑劫掠一番逃回草原,总计死伤仅数千人,而帝国那战由于被动防守,死伤过万,平白耗费人力物力无数。” “陛下为之震怒,安排专人追查此事,抓获报信三人,夷其三族,以泄心头之恨。” “蹊跷的是,报信三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家族势力,不足以接触到如此机密。” “诸如此类的事,还发生过在建安三年,建安五年,建安十年,建安十二年,乃至先帝和太宗皇帝。” “裴正,你出身边军,你当清楚,奋勇杀敌被自家人背后捅一刀的痛苦。大夏建国两百余年,因此死在胡人铁骑下的将士何止数十万?你告诉本官,李家不该被打压吗?” “为了陛下,为了大夏,为了西北道百万将士和百姓,李家必须衰落,哪怕灭族都不值得可怜。” 裴正顿时什么都明白了,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真正想要打压李家的,哪里是文烽,分明是当今大夏至尊建安帝。 文烽说的什么国恨家仇,全都是扯淡。 裴正敢笃定,在文烽离开长安出使草原之前,建安帝或其他人私下给他开了令他难以拒绝的条件。 不然文烽一个礼部侍郎,大夏正三品高官,又不是满腔热血毛头小子,凭什么拿命去拖李家下水? 退一步说,若无建安帝或者朝中某位大佬支持,文烽凭什么笃定自己能陷害李家成功? 要知道李家家主可是刑部尚书,李家与其他世家大族世代联姻,家族势力既广且深,哪里是一般人能诬陷成功的? 当今皇帝也是个心急的人啊,刚解决外患,令胡人称臣归附,接着就着手解决内忧,也不怕步子太大扯着蛋。 裴正思考良久,忽然问道:“大人为何要推心置腹与卑职说这些?” 话已说开,文烽不再掩饰,直言相告道:“本官想让你配合本官促成此计,自然该坦诚相待。” 裴正神色微动,微微躬身问道:“请大人明示。” 文烽伸手摸了摸胡须道:“李家发现此事后,必然要想方设法洗脱下毒嫌疑,本官身为朝廷命官,又有骆宁和林兴在外,李家不敢对本官轻举妄动,如此一来,你便是唯一的突破口。” 裴正微微皱眉:“大人是想让卑职紧咬牙关,宁死不松口?” 文烽摇头:“当然不是,你应该如实招供,李家问什么你答什么,包括本官刚刚和你说的。” “然后活着等朝廷调查此案的特使前来,再当场翻供,咬死李家逼你作假,届时本官会向特使说明,你是得了本官的指使忍辱负重。” “唯有如此,李家在劫难逃。” 裴正脸上露出一抹惆怅之色,如此一来,我恐怕离死不远了吧。 就算李家下毒暗害朝廷命官和藩国质子,被牵连的也只是一部人,李家根深蒂固,不可能因此倒下。 你文烽敢往死里得罪李家,是因为有建安帝护着,我跟你一起陷害李家,事后李家能放我活着? 说到底,我在你眼里,不过一颗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罢了。 文烽见裴正迟迟不应,语气不善道:“怎么,你不愿意?” 裴正脸上浮现一抹坚定之色,似乎下定了决心,沉声道:“卑职遵命。” 第二十七章助大人一臂之力 第二十八章表明身份,坦然相告 第二十九章如何应对? 第三十章御前拱卫司 第三十一章假道伐虢,借刀杀人 第三十二章强硬与妥协 第三十三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三十四章路途中 第三十五章定计 第三十六章至长安 第三十七章玄字号地牢 第三十八章酒后吐真言 第三十九章助人为乐李牢头 第四十章朝堂之上 停更说明 再一次说明 第四十一章飞升(大结局) 长安。 高九丈九尺九寸的祭坛上,裴正一袭金丝青衣龙袍,面无表情,目视前方。 十丈之外的广场上,文武百官黑压压站了一片。 “恭请陛下飞升。” 无数意念汇聚一处,形成耀眼的光芒,穿过虚空落在裴正身上。 一股莫名伟力托着裴正渐渐升起,而后消失不见。 第四十一章飞升(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