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易青 1984年,京城。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皇城根儿底下的老百姓尚未褪去冬装,一眼望去,满大街都是极具时代特色的国防绿军大衣,舶来的时尚,尚未波及到京城这座六朝古都。 时间过了下午五点,天色渐暗,路上满是自行车的呤呤声,宛如一股洪流,席卷着京城大大小小的各条大街。 崇文门外一家国营饭店的后厨,人们正进进出出的忙活着,各自操持着手头的活计,有条不紊,厨房的一角,易青手脚麻利的归置着洗净的菜蔬,抬头看看时间,抄起灶上放着的一个搪瓷缸子,朝着水房那边走,一边走,一边从口袋里翻出一个小纸包,将里面的茶叶倒进去少许,接上水,沏了满满一缸子。 刚沏好茶,后厨的门帘被人挑起,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头发已经花白,可精气神十足,腰板挺得倍儿直。 “师傅!”易青连忙过去,接过中年人手里的挎兜,小声说,“刚才王经理来了。” 中年人叫宋元,这家国营饭店的后厨班长,官不大,脾气不小,王经理则是这里的负责人,饭店里的人都知道这俩人是死对头,一天要是不掐上一回,彼此都不痛快。 宋元嗯了一声,显然没当回事,拽过一把椅子坐下,端起搪瓷缸子,朝易青看了眼,满意的笑了。 “都别抻着了,眼睛里面得有活。” 后厨众人闻言,动作立刻变得更加麻利,别看宋元没有行政级别,可手艺在京城勤行里面那是有一号的,作为一家饭店的主厨,那可就相当于是灵魂人物,只要进了这个门,就是他的天下,这也是为什么王经理一直看宋元不顺眼,却奈何不了他的原因。 好些主顾就是冲着人家的手艺来的,绊倒了宋元影响生意,影响生意也就影响业绩,影响业绩也就影响政绩。 作为新时代的官僚,王经理还是能分得清孰轻孰重的。 易青负责的是切墩,本来他是不用干这种活的,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是宋元徒弟里手艺最好的一个,已经够资格上灶掌勺做大师傅了,可他这人闲不住,真要是让他跟厨房里吆五喝六的拿大,他自己都能别扭死。 当当当当! 易青下刀飞快,只片刻的工夫,手边的几样菜蔬就被他切成丝,切成丁,切成片,宋元在一旁看着,越发满意。 正忙活着,门帘一挑,易青刚刚提到的王经理走了进来,俩眼踅摸一阵就瞄上了宋元,顿时拉长了脸:“老宋!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你才过来上班,当单位是你们家啊。” 宋元连眼皮都没抬,慢悠悠的回了一句:“晚了?耽误谁的事了?就算真耽误了,我担待着就是了,用得着你上蹿下跳的!” 王经理被不轻不重的怼了一句,刚要呵斥,想到正事又忍住了:“我不和你斗嘴,208来了桌很重要的客人,上面打招呼了,要我们招待好,你赶紧上灶,捡着拿手菜安排几个,清淡些的!” 宋元虽然和王经理不对付,可正事上却从来不马虎,后厨是他负责的,这边出了事,砸的可是他的招牌。 “青子!听见没有,把切墩的活给胖子,你掌勺,人家既然没点,你就看着安排几个拿手的!” 易青听了,知道那两位是在斗法,却也没当回事,答应一声就要往炉灶那边走。 王经理见状,急忙拦下:“老宋!我说话你是没听见怎么着?我让你上灶,这桌客人可都是头面人物,伺候不好,你担待,还是我担待!” 宋元瞥了王经理一眼,说:“后厨这块儿我说了算,青子,还愣着干什么!” 哎! 易青应了一声,也不理会王经理,走到灶前便忙活起来。 “你~~~~~~” 王经理指着宋元,可宋元根本就不搭理他,只是优哉游哉的喝着茶水,知道奈何不了对方,黑着脸走了。 “师傅!其实您也没必要跟他对着干!”易青等王经理走了,这才看似很随意的说了一句。 整个后厨,能这样和宋元说话的,也就只有易青了,这是别人羡慕不来的,论厨艺,人家的最好,论眼力见,别人瞧不见的地方,跟人家眼里那全都是活,这样的徒弟,哪个师傅不喜欢。 “我就瞧不上他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什么玩意!”说完,大概是觉得话有些偏,“干你的活,大人的事,你别跟着掺和!” 宋元的性子老派,勤行卖的是手艺,凭什么一个四六不懂的人在他的头上拿大。 易青听了一笑,也没再说什么,点一下就好,他知道宋元听进去了,要是说的多了,反倒是坏了他们师徒的情分。 “师傅!外面谁来了?姓王的这么上心。” “谁知道呢,我进门的时候,瞧见了几个老头儿,大概说的就是他们了!” “说不准还真是大人物呢!” 易青说着话,手里的动作却一点儿不慢,只片刻的工夫就摆弄好四道热菜,那边胖子切盘的四道凉菜也都准备好了。 “走菜!” 几个帮厨的赶紧上前,端着送到了窗口,自然有服务员在外面候着。 “青子!主菜做什么?” 易青想了想,说:“溜个桂鱼片,然后在做个虾蛄芥菜汤,齐活了!” “不赖!够出师的了。” 易青笑了一下,没有接话,以他的手艺,其实早就可以出师了,只不过他心里清楚,宋元并不希望他走,有他在,宋元在后厨能轻松许多。 对此,易青并没有觉得不满意,刚重生到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宋元的照顾,他也许早就随着那场病去了。 没错,易青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来自三十六年以后。 前世的易青没什么特别,出生,长大,上学,当兵,退伍,为了生活学了门手艺,连他都没想到自己会有当厨子的天分,20岁进厨房,从刷锅洗碗开始,配菜,切墩,一路熬到了燕京城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主厨。 对自己的生活,易青非常满意,每天上班,下班,他倒不是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关键是省心,至于兴趣爱好,也就是去KTV唱唱歌,在家里看看书,看看电影,炒炒股,说到炒股,易青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什么神通,也就是小打小闹,说起来头头是道,中国,乃至世界股市的发展史,能把不懂行的侃晕,可不过就是个嘴把式,多年下来闹个不赔不赚就很满意了。 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如果不是因为遭遇意外重生,他本来打算在十一黄金周和那个见过几次面,彼此感觉都还不错的对象结婚了,还计划着出国旅游,结果~~~~~~~~~ 虽然遭遇了重生这种低概率的事件,不过易青对前世倒也没什么留恋,父母去世的早,又没有兄弟姐妹,和未婚妻的感情一般,俩人的结合不过是年岁到了,再不结婚就赶不上这一茬儿了,他这么个大活人消失,估计除了酒店和未婚妻那边,都不会有几个人注意到。 重生后的生活境遇并不算有多好,同样是父母早逝,虽然有几门亲戚,却早就不怎么走动了,也让易青少了许多麻烦,不过易青倒是很满意,至少现在有户口,有住房,要知道,在这个年代,一个没有户口,说不清楚身份的人,说是寸步难行都不为过,真要是重生到一个身份都搞不清的人身上,估计逛荡不了两天,就能让警察当成盲流给抓了。 而且,燕京城里的一套住房,这要是放在前世,那绝对可以让易青分分钟脱贫致富。 算算时间,也已经三个多月了,刚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床上发着高烧,如果不是宋元夫妻一直在旁边照顾着,能不能熬过去都难说,所以,易青的心里,对宋元是非常感激的。 最后一道汤做好,易青让人端到窗口,外面的服务员却没有接。 “小易!208的客人请你过去见个面!” 易青一怔,这种事他前世经常遇到,有来酒店消费的客人对菜品满意,偶尔便会请来厨师见一面,敬杯酒,说两句话,这叫礼数。 对厨师来说,这算是一种褒奖,而且往往也会得到很多实惠,这种实惠自然不是来自于客人,而是酒店方面,基本上就等于告诉酒店:我们来消费,就是冲着你们厨师的手艺来的。 不过重生之后,还是第一次遇上,易青拿不定主意,看向了宋元。 “去吧!人家抬举你!” 易青答应了一声,挑开门帘出去,跟着服务员上楼,到了208门口,敲门进去,易青抬眼一看,好家伙的,在坐的平均年龄都快奔七十了,搁老北京,那要挨个叫爷。 “这位就是你们饭店的厨师?”坐在首位的老人面带惊讶的问了一句,显然惊讶是因为易青的年纪。 王经理在一旁陪笑着点头:“周老!这是小易,今天这席面都是他安排的!” 王经理虽然和宋元的关系不好,可是对易青却还算不错,平时也偶尔关照一下,大有拉拢易青,架空宋元的心思。 老人点点头,笑着说:“小同志年纪不大,好手艺啊!” 老人说话带着点儿天津口音,易青上辈子也是天津人,顿生亲切之感。 “老先生过奖了,今天仓促了点,好不好的,您多批评!” 嘴上谦虚着,可心里显然不是这样,对自己的厨艺,易青可是非常自负的,能坐上五星级大酒店主厨位子的,谁还没有两下子。 虾蛄芥菜汤摆上桌,老人旁边的中年人起身盛了一碗。 “周老!您尝尝!” 老人喝了一勺,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小同志,难得年纪不大就有这样的手艺,了不起,了不起!” 易青笑着应对了两句,借着人家的酒喝了一杯,接着便要告辞了,刚准备出门,突然在座的有个中年人说话了。 “小同志!你想当演员吗?” 第二章 王福林 “您说什么?” 易青一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想当演员吗?”那人又说了一遍。 易青这下也看清了说话的人,五十上下的年纪,梳着背头,架着副黑框眼镜,人很瘦,但透着精神。 “您这是什么意思?”易青觉得有点懵。 当演员? 易青前世虽然很喜欢闷在家里看电影电视剧,可却从来没想过从观众变成演戏的人,倒不是对演员这个行当有任何歧视,关键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连表演都没学过,就大模大样的去当演员? 这也太不把表演艺术当回事了。 人家玩的那叫艺术。 “演戏啊!演了戏然后在电视上播出,到时候全国观众都能看见你!” 这话说的差不多就跟怪大叔诱惑小朋友一样,易青的年纪的确不大,通过旁敲侧击,他从宋元那里得知,原主是66年生人,到了十月国庆节那天,才满18岁,可架不住他心智成熟啊。 对现在的生活,易青非常满意,厨师放在当下,可是非常吃香的工作,虽说改革开放了,可人们的生活还没到一下子就赶英超美的程度,就连报纸广播里经常提到的小康生活,许多人也只能憧憬一下,肚子里的油水不多,如果谁家有个做厨子的亲戚,三亲六故都能跟着沾光,油光。 工作虽然累了点,可待遇不错,他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有87块5,算不上高薪,但家里就他一个,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80多块钱的工资,也算是提前跨入小康社会了。 再加上师傅宋元经常带着他出去做私活,这个才是收入的大头,他工作的这家国营饭店也算是小有名气,宋元作为主厨,经常会有人找他出去做菜,每次他都带着易青一起,长时间积累下来,小小年纪,已经有了不少积蓄。 易青重生过来之后,就惊讶的发现,这个少年居然还给他留了三千快钱的家底,要知道,现在可是八十年代初,三千块钱的存款,那是什么概念。 至少目前来说,易青完全没有改变生活的想法,如果想要改变的话,机会也有很多,前世他的文笔就不错,当兵的时候,也曾发表过一些鸡汤文,退伍之后,工作之余的爱好就是看书,拷贝几本还没有出现的著作,对他而言,还真的不是难事。 而且别忘了,易青前世还是个浸淫股市多年的小股民,别看上辈子没能通过股市大展拳脚,大发横财,除了冒充专家放放嘴炮之外,貌似没什么大用,可现在就不一样了。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股市,那绝对是处处都是机遇,易青只要随便搭上两个顺风车,下半辈子就能轻轻松松的拿下。 现在突然有个人冒出来,问他想不想演戏,易青唯一的想法就是一一这人脑袋秀逗啦! “老先生!您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现在每天上班就很忙了,实在是没时间!抱歉!” 不管人家是出于什么目的,易青能看得出来,对方并没有什么坏心,他的话也得客气着点儿。 中年人听了,不禁有些失望,却也没再说什么。 易青回到后厨,也把这件事给放到了一边,厨房里的活很多很杂,人一旦忙活起来,哪还顾得上想别的。 特别是他,作为宋元的首席大弟子,他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宋元现在很少亲自动手,一般就是在后厨盯工,也只有在来了特别重要的客人时,饭店的党委书记老马会亲自过来通知,宋元才会亲自上阵,否则的话,谁也别指望他能动一指头。 宋元不动,很多事就只能着落在易青的身上,不但要忙着自己的活,还要照看着几个师兄弟。 “得嘞!走菜!” 易青吆喝着,手上一抖,炒锅里的菜便落在了早就准备好的盘子里,立刻有人上前,将菜端走。 易青擦了把汗,看看时间,已经夜里十点多了,这个时候的人不像日后那么能折腾,夜生活什么的,人们还没有这个概念,饭店更没有通宵营业的,基本上到了这个点,就该熄火封灶了。 “累了吧!歇会儿!” 宋元招呼着易青,易青把手巾往肩膀上一搭,走了过去,拽过一把凳子坐在宋元的面前。 “刚才208的客人找你过去,没说什么吧?”宋元说着,抽出一支烟递了过去。 易青也没客气,伸手接过点燃,他上辈子就是个老烟枪,就算重活一次,估计也戒不掉了。 “没说啥,就是有个人问我想不想演戏!”易青说着,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概他也觉得这事挺扯淡的。 一本正经的问一个厨子想不想演戏。 不想当演员的厨子不是好裁缝? 逗! 宋元也笑了一下,没当回事,演员这个行业,他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把搪瓷缸子放在灶台上,起身道:“行了,收拾收拾,差不多就让大家伙收了吧。” 易青答应一声,送宋元出去,然后招呼着大家伙整理卫生,熄火封灶,灶膛里的火只要一灭,天王老子来了也不接待,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 忙活到十点半,易青见没有新的客人了,就吩咐几个师弟撤了,去澡堂子洗澡换好了衣服,准备回家,可刚一出门,就让人给叫住了。 “小同志!你是叫易青吧!?” 易青转头看过去,对方站在路灯底下,个子不高,三四十岁的年纪。 “我是,您找我?” 对方走了过来,上下打量了易青一番,这才道:“我叫李志新,刚才在208,我们见过的!” 易青回忆了一下,的确刚才208房间里,这个人也在,就坐在那个想要让他演戏的中年人身旁。 “您找我有什么事?” 李志新说:“不是我找你,是王导找你,就是刚才问你想不想演戏的那个人,他是我们剧组的导演。” 易青一愣,对方这是不死心啊,还留人在这里等着他。 李志新接着说:“是这样的,我们剧组目前正在全国招募演员,王导觉得你形象很好,如果有兴趣的话,想请你明天去见个面,这是我们剧组现在住的地方!” 李志新说着,拿出一张纸条,递了过来。 易青很想直接拒绝,可一想到这位李志新大冷天的在门口等了他这么长时间,又有点儿不好意思,还是接了过去。 李志新完成任务,当即就和易青道别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易青本来还想说“考虑一下”,结果话都没等说出口,人家就走了。 打开纸条,借着路灯的光亮,看了一眼,好家伙的,在圆明园那边,这地方可是够远的。 心里没当回事儿,骑车,回家。 易青住的地方,离上班的饭店不算太远,骑车的话,也就十几分钟,这地段,要是放在前世,身家没有个几百上千万,根本别想在这地方买套房,他的运气不错,重生之前,原主把一切都给他准备齐全了。 叮里咣啷的拎着自行车进了院,里面黑漆漆的一片,这里就是易青重生之后,最值得高兴的了。 一套独门独栋的四合院。 原主的祖上曾富贵过,后来家道中落,从高宅大院搬到了这座小小的四合院,他爹妈都是干部,按说原主也是个二代了,不过特殊时期,原主跟着父母下放到农村,这座四合院也被征用,再后来落实政策,亏得易父曾经的好友帮忙,才能把这四合院完完整整的拿回来。 经历过特殊时期,再加上国内很多法律都不大健全,特别是产权这一块,更是乱七八糟,易青前世就层听说过不少关于四合院买卖的新闻,基本上没有几套是手续齐全的。 所以易青更觉幸运,就这么一套占地300多平方的四合院,放在他那个年代,少说也能买个四千多万。 一进的院子,坐北朝南,一溜五间正房,东西两侧厢房,临街还有一排,重生之后,也曾有过人来打算租住在这里,可都被易青拒绝了,后来那些租客赖着不走,导致房主坐拥金山却只能望钱兴叹的事,同样也不少,易青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易青醒过来的时候,这套院子已经被原主糟蹋的不成样子,到底年纪小,家里又没有旁人,少了人来归置,易青整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算是把他的这一方小天地给收拾出来。 放好车子,易青进了屋,先把炉子给捅开,虽然已经是初春,可京城的倒春寒天气到了晚上还是冷的很。 渐渐的,屋子里有了温度,脱掉军大衣,倒在床上,易青又想起了那张纸条,正打算丢在一旁,不禁愣住了。 之前在208的时候,一屋子都是气场十足的老人家,易青还没有察觉到,这会子他倒是清醒了,想着今天和他说话的那个人,突然觉得那个人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 个子不高,身量消瘦,架着一副眼睛,说话慢声细语,还有就是正在面向全国招募演员。 易青猛地坐了起来,他终于想起来那个人是谁了。 王福林! 也就是说,那部正在招募演员的电视剧就是~~~~~红楼梦! 第三章 选择 重生之后,易青第一次请假了,骑着自行车,脚下就像踩着风火轮一样,一路朝着昨天李志新给他的那个地址赶去。 昨天一整晚,易青都没有睡好,两世为人,他第一次发现人生原来也有选择题,前世,他三十多年的人生可以说非常平淡,按部就班的上学,听从家里安排当兵,退伍之后为了生活学了门手艺,然后就是上班下班。 重活了一次,当易青发现他的人生原主已经给他做好了选择,也没有抗拒,对厨师这工作,他说不上有多喜欢,当然也并不排斥,毕竟前世做了十几年,也早就习惯了。 如果昨天没有遇到208的那一桌客人,没有那张纸条,或许易青的人生还是会像前世那样,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等到岁数够了,娶一个谈不到爱与不爱,却能过上一辈子的媳妇,生儿育女,一直到老死,或者上天垂青再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 不过细想来,这种可能性不大,老天爷的馅饼也不能朝着一个人脑袋上招呼。 可王福林的那句话,还有李志新递上来的那张纸条,让他的心一下子活泛了起来。 易青不会演戏,也不是戏剧爱好者,前世,他的确喜欢看电影,可也只是作为观众的一种爱好,也许换成另外一个人,另外一部戏,他也只会当成什么都没发生,很快就把这件事给忘到脑后。 可王福林和《红楼梦》显然是不同的。 87版的《红楼梦》,易青前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一般来说,那种儿女情长的电视剧,一个大老爷们儿很难看进去,易青却是个例外。 一朝入梦,终身不醒。 尽管编剧周陵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反复的强调,红楼到最后为的是让人们从梦里醒过来,可真正能做到的没几个。 到了招待所门前,没有任何迟疑,易青迈步走了进去。 “同志!您好!请问《红楼梦》剧组是在这边吗?王导让我过来的。” 说着递过那张纸条。 央视启动《红楼梦》这个项目事实上已经一年多了,招待所的办事员自然不会陌生,听易青说了原委,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说了两句,又上下打量了易青一番。 “小同志,你先在这里等等,一会儿有人下来接你!” 易青道了谢,就站在了楼梯口,不一会儿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快步走了下来,易青看过去,这个人他也认识,曾多次出现在红楼再聚首的活动中,周陵,也是《红楼梦》剧组成立之初的编剧之一。 “你是易青!?” 易青点头:“您好,我是易青,是王导演让我过来的!” 周陵盯着易青上上下下的看了半晌,满意的点头,笑着说:“好!好!王导昨天回来就提过你,你跟我过来吧,王导就在三楼!” 易青没多说话,跟在周陵身后上了楼,经过二楼的时候,听到一个房间里传出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等级森严,上下尊卑,红楼的故事虽然没有明确是哪一朝,哪一代,不过作者曹雪芹生活在清早期,故事中的一些礼教观念是参照清代来编写的,例如,奴才这种自称,在明代就是没有的!” 易青听着,不禁驻足,周陵见状笑着说:“这是剧组招进来的演员在上课呢,请来讲课的可都是红学大家。” 易青点点头,这件事他自然知道,日后红楼剧组再聚首的时候,曾多次提到,《红楼梦》在拍摄之前,曾在1984年的春夏两季举办过两次培训班,为的就是让演员们熟悉红楼,了解红楼,同时还专门教授琴棋书画,陶冶情操。 这么下功夫,为的只是拍一部戏,这在日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这也是为什么87版红楼梦最终能够成为经典,而后来的各种版本都只能成为笑话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这群人对于《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同时为了拍好这部本民族的古典名著,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两个人一边向上走,周陵还一边给易青做着介绍:“小易,《红楼梦》看过吗?” 易青点头:“看过,我爷爷和爸爸都是红迷。” 易青说的当然是前世的父祖,他喜欢《红楼梦》,事实上正是受了父祖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有人不停的在他耳边念叨着同一个故事,就算是再迟钝的人,也会迷上,易青就是如此,他的父祖说不上是红学的专家,可是对《红楼梦》的了解,显然是要超过一般人的。 周陵闻言笑着说:“这么一说,王导找你来,还真的是找对了!” 剧组现在已经招募了不少演员,不过那群年轻人在进组之前,对《红楼梦》这部书有所了解的并不多。 毕竟在那个特殊年代,红楼这种讲述儿女情长的文学是要被当成毒草来批判的。 说着话,两个人已经到了门口,周陵也不敲门,直接推门进去,里面烟雾缭绕,易青迟疑了几秒才跟着进去,打眼一瞧,都是昨天在208见过的,正对着门口坐着的那位正是87版《红楼梦》的导演王福林。 “王导!您好!” 王福林没说话,原本还在笑着的一张脸,在看到易青的时候,突然变得异常严肃,看了一会儿,接着起身到了易青的面前,围着他转了一圈,突然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高啊!?” 易青听得莫名其妙,没等他说话,就听到一旁的周陵也跟着说:“刚刚没注意,王导您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是太高了点!” 昨天在208坐在正位的那个老人也是一脸惋惜的说:“可惜了,可惜了!” 王福林一脸沮丧的看着易青说道:“你身高得有一米八吧?” 易青还是没闹明白怎么回事,只是老实的回答说:“一米八五!” 王福林一拍脑门,苦笑着说:“昨天还真没看出这个问题,太高了,太高了!他这个子和侯长容一样,没法演啊!”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易青知道王福林说的侯长容也是《红楼梦》剧组的演员,后来还在剧中演了两个角色,一个北静王,一个柳湘莲。 易青忍不住问:“王导!什么太高了?” 王福林没说话,那个老人回答说:“就是个子太高了,小同志,知道今天找你过来是为了什么吗?” 不就是演戏吗? 老人也没等易青回答,就接着说:“这个剧组要拍的是《红楼梦》,昨天见着你,王导的意思就是想要找你来演贾宝玉!” 易青闻言,感觉脑袋都懵了一下。 贾宝玉!他居然有机会演贾宝玉! 易青知道自己现在这个身体,模样长得不俗,把小说里用来形容偏偏美男子的词摘出几个来,什么剑眉朗目,唇红齿白,英姿勃发的,都能贴的上。 把自己那张脸往贾宝玉的形象上套一下,别说,还真的挺挨边儿,就是少了几分脂粉气。 可还没等易青激动呢,就想起刚才王福林,周陵,还有那个老人都对着他说“可惜”,他这还没试装呢,难道就要被淘汰了? 周陵接着解释说:“小易,你读过红楼,应该知道,故事开篇,宝黛钗的年龄也就是十来岁,当然拍成电视剧,肯定要经过艺术加工,可是年龄也不能太大,你一米八五的个子,剧组实在是没办法给你配一个那么高的黛玉,宝钗。” 周陵这么一说,易青算是明白了,也是不禁苦笑,男人都希望能生的高大一些,谁知道,现在他的个子让他白白错过了一个机会,如果因为个子矮,还能通过一些手段来解决,比如邓洁,她的个子就矮,却照样能将王熙凤演的气场十足,但如果个子太高,这个就没办法解决了,总不能让他屈着腿来演戏吧。 难怪王福林刚才那么失望呢,易青前世看过很多关于87版《红楼梦》拍摄前后的纪实文学,当时对于红楼剧组而言,最难的就是贾宝玉的人选问题。 当时红学大家吴祖光先生听闻要拍《红楼梦》,就非常不看好,关键因素就是他认为剧组找不到适合演贾宝玉的演员。 还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红楼梦》为什么不能拍?就是因为演贾宝玉的演员还没生出来呢!” 之前剧组也找了好几个演员过来,结果没有一个能让王福林感到满意的,好不容易看中了易青,结果又因为个子太高,不得不放弃。 虽然觉得有些可惜,但易青倒也不至于失望,只当是错过了,好歹也算是鼓起勇气为自己的人生做过一次选择,只不过还是没能从现在的生活跳出去罢了。 “是这样啊!既然不合适,那我就先走了。” 易青说着话,已经在考虑着怎么利用这半天假期了,难得休息半天,也该把院子里收拾一下了,天气快转暖了,是不是在院子里种点菜。 王福林等人还在为再度错过了一个宝玉感到惋惜呢,易青已经开始想着别的事了,他就是有这个本事,上辈子就是如此,很难有一件事能够让他感到困扰,也很难有一件事能长时间拴着他的心。 易青说完,就准备走了,王福林见状,连忙把他叫住:“等等!” 转过头,诧异的看着王福林。 “小易!学过武术吗?” 这有是要闹哪样啊? 易青迟疑了一下,点点头:“学过!” 他确实学过,上辈子从小就跟着祖父学燕青拳,八卦掌,后来当兵又在部队跟着老班长学了几手咏春,即便是在退伍之后,他也从来没懈怠过,重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功夫给拾了起来,别的不敢说,对上十来个人不落下风是肯定的。 王福林闻言大喜:“好!柳湘莲你演不演?” 第四章 是福你享,是罪你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