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月黑风高夜,一身影正在快步行进,看穿着应该是个秀才,一段路后,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小庙,近了些,庙外周围杂草丛生,向庙门走去,希望能在此借宿一宿。正欲敲门,门一推,开了。此时,野地中传来阵阵“啊哦”“啊哦哦”…狼嚎之声。书生赶忙进到庙中,关紧庙门。 入内,书生环顾四周,里面空无一人,墙壁有些老旧,正中的神像也已破旧不堪。来到神像前深鞠一躬。… 深夜,人已乏困,加之连夜赶路,倚靠着香台即将入睡之时,忽闻“咚咚咚”…敲门声。 猛的一惊…,醒了过来,向庙门的方向看去。实在有些黑,摸索着,来到了庙门前。 正欲开门,脑海中闪过“临行前,母亲再三叮嘱,出门在外,凡事注意安全,要多长个心眼”。随即停住了自己的手,将脸贴着门,眼顺着门缝,向外看去。 这一看,顿时楞住了,(书生向外看去,居然连个人影都没有)回过神,欲转身离开时,再次传来“咚咚咚…”的声响,这次要看个真切,果然连人影都没有,就在此时,门口还传来了动人心魄的女声,草地周围也开始嘈杂了起来。书生顿时感到冷汗直流,后脊梁骨毛毛的。只想离门越远越好,大步后退,躲到了香台之下,手不自觉的摸索着,摸到了一块‘石头’,紧握其,眼睛紧盯着庙门,一刻不敢放松。…… 不知为何,那声响渐渐远去,直到天已大亮,书生才慢慢的从香台下钻了出来,来到门旁,壮着胆子缓缓的打开了庙门,庙外十分安静,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赶忙拿上行李,离开了此地。 一路直行,书生来到了一个村庄,此时此刻只想找个安全的地方好好睡一觉。找到客栈后,要了间客房,倒头一觉,醒来时,天已入夜。趁着月色,来到桌前,点燃了放在上面的蜡烛,屋内顿时亮了起来。 店小二见这位公子房中透出亮光,便来到门口敲了敲门,问到:“公子,可是醒了,需不需饭食茶水?” 书生打开房门说到:“那就有劳小二哥了。” 过时,店小二将饭食茶水送了过来,说到:“公子请慢用,有事吩咐即可。”说着身往门口退去。就在这时,书生想到昨晚的遭遇,便向店小二打听起来,(将昨夜所遭遇的事情告诉了店小二,):“小二哥你可知道…?” 店小二听后,脸色大变,正了正身子,随后对书生说到:“公子真乃神人也,遇此奇事,尽安然无恙。听村里老一辈说,这大山之中有狼群,奇的是这些狼特别聪明,不仅会敲门,甚至会说人话来诱骗过路之人,都快成精了,方才听公子所言很可能是遇到狼妖了。”书生想想还有些后怕,狼妖?如果当时开了门,我现在是否还活着呢?…一时无语,店小二带上房门离开了。 ( 狼妖—顾名思义由狼幻化的妖怪,狼妖和很多妖怪都不太一样,大多妖怪都喜欢单独行动,狼妖则是群体行动,对头领马首是瞻。) 时间静静的流淌着,书生拿过行李放在桌上,翻找着书籍,突然从行李之中掉出来一块石头,书生将其捡了起来,端详了下,感到很是奇怪。(这应该不是我行李中之物,为何会出现在我的行李之中。)拿起茶壶用水冲洗了下,擦拭干净后,发现这是块玉石,而在这玉石之上还有着块红斑,而那红斑之处发出鲜红的光芒,光芒渐渐黯淡了下来。忽闻身后传来一女子的声音:“公子…”此时书生感到头皮发麻,脑袋一片空白,不知所措。身体不受控制般的向门口跑去,刚迈出一步,就感觉身体好重,动不了般。那女子将书生转了过来,说到:“公子,对不起,小女子并非有意要惊吓公子。”书生这时看到的不是一个披头散发,脸色残白,满脸血丝,…甚是吓人,,而是一位肌肤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雅高贵的美丽女子,心稍微安定了些。 书生微颤着说到:“我与姑娘素未蒙面,不知姑娘为何会出现在此?” 美丽女子说到:“小女子就公子手中所握的玉石”。接着说到:“小女子本姓柳,名月娥。原是会稽人士,自幼丧母,小女子的爹爹名叫柳辰,原是吏部侍郎,因得罪了宦官高健,惨遭陷害,罢了官职,被贬回乡。”(此时柳月娥动人的脸庞上流下了两行泪水)书生看到,有些动容,想要说些什么,却不知如何开口。 柳月娥有些抽泣的继续说到:“那高健见我爹爹被罢了官职,还不罢休,在我们赶回家乡的路上安排了杀手,想要杀死我爹爹,以绝后患。那天夜里,遇到了袭击,我和爹爹走散了,我跑到了一座大山之中,躲到一座寺庙之内,没想还是被发现了,那些歹徒见我生的美丽,想要霸占我,我誓死不从,撞于庙柱之上,血流到了此玉石之上,魂魄也留在了此玉石之内,多谢公子将我带了出来。” 书生听闻后感慨道:“原来姑娘也是位苦命之人啊,小生可能误会姑娘了,这厢有礼了,小生名叫书生,是个孤儿,因是母亲在书阁中捡到,故取此名。小生的家乡人都说‘‘鬼怪十分恐怖,好吃人心肝,以此补气,增添道行。’没想这世上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 柳月娥道:“公子,过誉了。公子可知人有好坏善恶之分,阴间之人乃阳人所化,亦有区分”。 柳月娥突然跪下说到:“公子,小女子于此出现,是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公子答应,此事虽已过去20余载,但在小女子心中仍然放心不下,希望公子能帮忙打听我爹爹如今何在,月娥,在此谢过公子了。” (赶忙扶起姑娘)书生道:“姑娘无须多礼,小生答应姑娘,定会尽力找寻你爹爹的下落。” 柳月娥起身说到:“我和爹爹是在一个叫‘金陵村’的地方走散的,劳烦公子了。我不能久离玉石,公子如果想要见我,可握此玉石,默念我的名字,便可相见。”说罢,便化作了一道青烟回到了玉石之中。 (鬼—有多种,详见百鬼录,里面记载了黑无常、白无常、牛头、马面等独具特色的鬼怪) 此时,夜已过半。书生将此玉石收好后,读了一会儿书,思考再三,明日去村中打听一二,洗洗睡吧。 第二章 天已渐亮,书生穿衣洗漱后,来到了客栈的大厅之中,小二见公子来了,上前招呼到:“公子,昨晚睡的可好啊,用点早膳吧。” 书生用过早膳后,向小二打听道:“小二哥,可知这‘金陵村’的所在啊。” 小二听后,面色变的有些说不出的古怪,随后问到:“公子,怎知‘金陵村’的?所去做甚?” 书生听小二如此说道,意识到果然有‘金陵村’这个所在,而且小二可能知道些什么情况。但见小二面色如此古怪,顿时有了不详之感,本不想再问,但奈何已答应之事,只好扯了个慌继续道:“啊,小二哥,那个,我有一远房亲戚就住在那‘金陵村’中,多年不曾来往了,想去探望一下。” 小二听闻后说到:“公子,莫怪小人多管闲事,小人知道公子福大,命大,造化大,但这‘金陵村’公子万万去不得啊。” 书生急忙问到:“这是为何呢?” 小二道:“这,这‘金陵村’发生过什么,我是不太清楚啦,但那已荒废多年,现在已经是一片乱葬岗了,而且村子里的人都说那啊,‘闹鬼’,就是野兽都不敢靠近,公子的远亲定早已不在那里了,劝公子还是不要去的好。” 难道放弃…不行。(母亲常教诲我,要讲诚信,既已答应之事,一定要守信,何况那女子如此可怜,但愿无愧于心,尽力而为吧。) 书生随即问到:“小二哥,那你可知道,谁人比较清楚‘金陵村’之事?” 小二答道:“公子,若真想知‘金陵村’过往之事,可能只有一人能告知公子,那就是乔大爷,乔大爷原是‘金陵村人’,后来搬到了山中。” 书生问到:“感问小二哥,那乔大爷现在所在,小生如何去寻找啊?” 小二答道:“公子,可出门右转后直行,出了村口,向左转后一直走,路遇一条溪流,沿着溪流往山上去,再走上半天的山路,就能看到乔大爷所住之处了。” 书生道:“小生在此谢过小二哥了”。掏出银两交予小二,随即大步出了店门,向村口走去。 书生快步来到了村口,根据小二所言,向左直行,半个时辰后果然看见了一条溪流,那溪流清清澈澈,晶莹剔透,像块会流动的水晶玻璃。它的身下是细细的沙粒,是碎碎的卵石。卵石光滑滑的,沙粒黄灿灿的,水流是从山上一直绵延下来的,好生秀丽。书生顺流而上,走了好一会,还是没有看见房屋,向着深山中走去,… 此时已是日落黄昏,书生嘟囔道:“这天都要黑了,怎么还没看到房屋呢?这下怎么办呢?”。 此时柳月娥的声音,在书生脑海中响起“:公子,有劳公子再坚持一下。” 书生先是一愣,随后说到:“姑娘,大可放心,小生答应姑娘之事,定会尽力办到。” 好吧,拔腿继续前行,不一会,柳月娥的声音再次在书生的脑海中响起,:“公子,好像有什么声音”。 书生仔细听着,果然从远处传来阵阵‘呜呜’之声,甚是有些凄凉。 书生寻声音,走了过去。靠近了些,看到了一只雪白色的狐狸正趴在地上,它的一条后腿被‘捕兽夹’夹住了,被夹处还有鲜血不时流出。甚是可怜,书生心生怜悯,想要去救它,于是大步向前走去,书生看到了那狐狸的眼睛,那狐狸眯着眼睛,在月色下竟显得十分柔媚,宛如一个风情万种的少女,清丽不可方物,万分有神,不时眨动,似乎在向他求救。楞神之际,玉石发出了鲜红色的光芒,一下子将书生包裹在了其中,柳月娥在书生旁现出了身形,拉了下书生的臂膀道:“公子,小心,那是狐妖的‘勾魂眼’。”书生顿时醒过神来。 柳月娥对狐妖道:“公子好心前来救你,你为何要对公子施‘妖术’!” 那狐妖开口道:“奴家不知公子为人,误会了公子,着实对不起,但奴家绝无伤人之意,只想借公子的手打开这夹子,公子救救我。” 书生此时有些犹豫,心中想到如此可爱的一只狐狸,又如此可怜,竟然是只狐妖,该不该救呢?又想到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吧,定了定心神,来到了狐妖的跟前,蹲下了身子,小心翼翼的打开了这‘捕兽夹’。将狐妖抱到了怀中,用‘草药’止血,从衣下撕了块布给其包扎上。 怀中狐妖微微站了起来,走了几步后,离开了书生,回头道:“公子的大恩大德,奴家定当报答。”随后钻进了草丛之中。 (狐妖—顾名思义由狐狸幻化的妖怪,民间传说中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狐狸是狡猾的动物,神话传说中狐修千年而得九尾,因而有百岁狐修为美女、千岁狐预知未来等传说。) 第三章 狐妖走后,书生站了起来,看着柳月娥说道:“姑娘果真是位善良之人,方才多谢姑娘了,我们走吧”。” 柳月娥微微点了点头,回到了玉石之中。 书生往山上走着,看到了一片亮光,似是一座民房中发出的,书生快步向亮光处走了过去,来到门前,欲敲门,“砰砰砰”...书生道:“有人在吗?小生欲寻一人,路过这里,见夜色已黑,想要借宿一晚,不知可否?” 很快门被打开了,看到一老人家,那老人家鹤发童颜,精神奕奕,给人一副仙风道骨之感。老人家用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上下打量了下书生,随后说到:“进来吧”。 书生作了一揖,随老人家进了院内,将门带上。书生环顾了下院里四周(这与其说是一座民房,不如说是一座道场更为合适),很快来到了屋内,老人家看着书生说到:“年轻人,可还用过餐了?” 听到老人家这一说,才想起自己走了近一天的山路了,还未进食,此时原本还未感到饥饿的身体,顿时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响,脸微红,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老人家微微一笑道:“看来还未用过餐,正好,老朽也还未用餐,一起吃吧,稍坐。”说着朝另一间屋子走去,看样子是厨房。 老人家离开后,书生环顾下屋内,与屋外无异,都贴满了符咒,还有一把桃木剑挂在墙壁之上。 没一会儿,老人家回来了,手上还带着几盘菜,书生赶忙上前帮忙,两人很快将厨房中饭菜都端到了桌上。老人家今天的心情似乎很不错,问到:“年轻人,喜喝酒不?老朽这还半坛老酒还未喝完”。 书生不好拒绝,心中想到要向这位老人家问一下关于乔大爷的事,便应声答道:“那就多谢老人家的美意了”。 餐间,老人家道:“年轻人,老朽在你身上看到了故人的身影(一时入神)”。 书生道:“老人家,老人家,小生想向您打听一人,乔大爷,您可认识,原金陵村人。” 老人家微微一震,睁大了双眼看着书生,好一会儿,道:“年轻人,你找乔大爷有何事?” 书生道:“有一远亲,以前经过金陵村,后再无消息,大概二十年前的事,想找乔大爷请问金陵村发生过什么,可对柳辰一人有什么印象?” 老人家原疑惑的脸上还露出了些痛苦的表情,:“柳辰、柳辰,对就是他,原本宁静的金陵村,他来了以后,一切都变了,...”。 书生反应到,眼前这个老人家就是乔大爷,:“老人家,您就是乔大爷,拜托您告诉我,金陵村到底发生过什么,柳辰他现在何处啊?” 乔大爷回过神来,抓住了书生的手问道:“二十年前,那时你应该还是个孩童,你究竟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书生想要挣开但怎么也挣不开,乔大爷好大的手劲。无奈放弃,道:“乔大爷,晚生并未欺骗您,我来此真的是为寻金陵,为寻柳辰而来。说出来您可能不相信,…(将古庙,客栈之中发生之事一一告知了乔大爷)…,但这些都是事实,绝无欺瞒,请您告诉晚生。”说完,取出了玉石,握于掌中,默念起“柳月娥”之名。 玉石发出了鲜红色的光芒,一阵青烟,屋中多了一妙龄女子,此女子正是‘柳月娥’。 乔大爷见了以后,着实有些惊吓之感,身体不由自主的向着挂有桃木剑的墙边靠了过去。见无动作,乔大爷镇定了下来,上下打量了下柳月娥,(虽已过去二十余载,但乔大爷看到柳月娥时,很快就确定我见过她,她是柳辰之女)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柳月娥行了一礼,道:“爷爷,小女子别无他想,只想寻得爹爹的踪迹,爷爷您能告诉我们吗?” 乔大爷若有所思后,道:“虽然这一切都是因你爹而起,但也不能全怪你爹,好吧,就把老朽知道的都告你们吧。” 乔大爷说到:“老朽年轻时是一猎户,和村中大户钱老爷关系还不错,有所来往,所以知道一些事。二十年前一天,有一行(群)人路过金陵村,钱老爷这个人十分好客,就留他们住了下来,后来一天夜里村里进了土匪,但这金陵村一直平平安安,也没听说附近有匪患啊。” 乔大爷叹了口气继续说到:“当时,老朽正在钱府吃酒,见到了钱老爷,钱老爷告诉了我事情经过(……),并将家眷托付给我,要我带离钱府,远离金陵村。刚要出门之时,那伙土匪就来到了钱府,等老朽将钱老爷的家眷送出金陵村,再回钱府时,整个钱府已是血流遍地,歹人们都已不知所踪,在主屋发现了钱老爷的尸体,一剑封喉。正在不知所措之时,还留在村里村民们都来到了钱府,大家开始寻找有没有还活着的。在一茅房内发现了一个还活着的人,她当时就躲在茅房之中,才躲过了一劫,据她所说:“我离开不久,钱老爷就叫柳辰快离开。”” 柳月娥此时说到:“我和爹爹离开了钱府,没多久就快被追上了,后来我和爹爹走散了。” 乔大爷说到:“这件事并没有就这样结束,等到天亮,有人去城中报官了,过了两天带着衙差们回到了金陵村,衙差们大概了解了下情况,就准备回去复命。这时有个猎人从山里回到了村里,回来时一脸惊愕,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衙差们“那天,他在山里打猎,路过一山谷时,看到了几具身着黑衣,刚死不久的尸体,死状及其恐怖,喉咙都快被咬断,身上还有着数个细长的洞口,吓得小人立刻就跑回了村里” 后来衙差们带着村里的猎人们来到了那座山谷,可却不见一具尸体了,衙差怀疑其说了谎,但那表情却怎么也不像说谎,后来发生的事情也确实证明了他没有说谎。” 乔大爷喝了口酒,继续说到:“回村的当天夜里,村里就发生了惨案,死者的模样和那位猎人说过的一模一样,当时的村长看到尸体后力主要烧掉,奈何衙差们一定要等待大人来调查。只得将尸体暂放在了义庄,后一天,众人再去义庄时,原本放在凉席之上的那具尸体已经不见了踪影,众人忙四下寻找,愣是没找见,就在这时,有人在一具棺材中找到了义庄的守夜人。守夜人被提了出来,看到了众人都在,胆壮了些,说到:“昨天夜里,你们走了以后,一开始平安无事,子时一到啊,村外面就传来了些奇怪的声响,我就出去看了看,天太黑,我没敢走太远,就回来了,等我回到屋内,突然我看到凉席上的那具尸体的手直直的伸了起来,一只,两只,(原本盖着他的床单已经掉到了地上)他居然站了起来,四下转了转,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吓得我刚忙躲了起来,后来我就不知道了,守夜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遇到起尸,那人一定死的很蹊跷吧?” 众人听完后赶忙离开了义庄,发动村民开始四处寻找,还是没能在村中找到那具尸体,倒是有人在村外发现了一个疑似人漂在湖面上,很快将其打捞了上来,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湖水中,已经有些腐烂,发臭了,但还是能在其喉咙上看到两个清晰的洞口,是个被咬住了脖子,吸干了精血而亡的陌生人,看到这,这回众人的神经一下子都紧绷了起来。 此时有人跑了过来,说到:“大伙,县老爷来村里了”。 众人回过神来,将尸体一起抬回了村里,来到村里,听到“村长正在接待大人”,众人将尸体抬了过去,等在门外。 不一会儿,大人和村长出来了,衙差将大人引到这具尸体前,说到:“大人,前段时间有人报案,该村惨遭歹人洗劫,属下已初步调查,属实。后来,有一猎户说在一山谷中发现数具死尸,从其描述,属下认为很可能是这伙人所为,随后带人前去查看,但却一无所获,在此之后不就村里又发生了命案,死者死状极其特殊,而且和之前猎户所描绘的大相径庭。大人,请看,这具尸体和先前的死者死状极其相似。” 大人来到尸体近前看了看,衙差道:“大人,还有一事颇为奇怪,属下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人道:“但说无妨”。 衙差道:“大人,先前的那具尸体不见了,怎么都找不到,据义庄的守夜人说“起尸了”。” 村长拄着拐棍也来到了死尸近前,看了看,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道:“大人,这尸体恐怕不干净,还是赶紧烧了吧。” 大人若有所思,道:“村长啊,这官府办案,不能随随便便就毁坏证物啊,更何况这是人命案,一定要调查的清清楚楚的。来啊,将这具尸体给我抬到义庄去,本老爷今天晚上亲自调查”。 众人抬着尸体随大人去了义庄,这时村长拉住了我,告诉我:“赶紧去‘鳌山’,晚了就来不及了…”明白了这件事的严重性,赶忙出发,但等老朽找到能帮忙的道长回来时村里已是空荡荡的,空无一人,一脸蒙蔽,不知所措。 此时道长四处看了看,掐指一算后道:“这里四处都是邪气冲天,恐怕有不少邪物在此,贫道一生除魔卫道,今日就要与它们斗上一斗。”说罢,布坛起阵。 随后道长将一包袱交给了我,打开,里面有些许符咒,一把桃木剑和一瓶不知道是什么的液体…让我自保,并对我说道:“天一黑,那些邪物便会出来活动,既村里已无人烟,你我二人分头行事,去取火油将此村团团围住,如遇万不得已,绝不能让那些邪物跑出村去,危害人间。” 已在村子四周撒好火油后,和道长在村口碰了面,此时天已入夜。快步来到坛前,在来的路上已经听到了些许“稀稀疏疏”的嘈杂之声,此时声音更甚,很快随着“嘭”的一声重物撞击之声,四周一下子寂静了下来,“嘭”“嘭”…声音是从义庄方向传来的,声音越来越近,很快数道黑影就来到了坛前,一个个都是青面獠牙,而其中之一正是(乔大爷此时将目光死死盯在柳月娥身上)你爹爹‘柳辰’... (起尸又叫行尸。"行尸"—是指人死后再起来到处乱闯,危害活人。有些邪恶或饥寒之人死去后,其余孽未尽,心存憾意,故异致死后起尸去完成邪恶人生的余孽或寻求未得的食物。但必须在其躯体完好无损的状态中才能实现。) 第四章 正当乔大爷说着的时候,从外面传来了一声巨响打断了乔大爷的话语,两人一鬼来到了院中,顺音看去,原本应该屹立的大门现在已经倒在院中的两边了。 很快,从外面又传来了一道声音:“你个臭老道,伤我姐妹,这次和你新账老账一起算。”听声音像是一名女子而且有几分熟悉,但如此时辰,如此地点,如此方式,让人着时不会再认为这是哪家的寻常女子。 乔大爷取来了挂在墙上的桃木剑后,向外走去,书生和柳月娥随乔大爷来到了门口。来人果是一女子,身着紫衣,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雅高贵,仔细打量到,来人不就是‘柳月娥’吗?这一照面,书生和柳月娥顿时愣住了,倒是乔大爷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这是怎么一回事?”书生此时想到。 来人看到了柳月娥也是一愣,但很快回过神来,将目光定在了乔大爷身上,正欲动手之际,只见一白绒绒的物体从其身后的草丛中蹿了出来,随后挡在了两人之间,来者正是先前所救的那只白狐,此时她的后腿之上还绑着书生撕下来的衣裳的一部分。白狐对着眼前的紫衣‘柳月娥’说到:“姐姐,不要伤人!” 眼前的紫衣‘柳月娥’道:“妹妹,让开,这老道实在可恶,不潜心修道,到处设陷阱,妹妹你这次渡劫,也险些被他所害,要好好教训他。” 白狐说到:“姐姐,你说过我们做妖有做妖的道。”余光看了一眼书生后说到:“而且就是这位公子救了我,对我有恩,我是不会让开的,还请姐姐不要伤人。” 紫衣‘柳月娥’顺着白狐的目光,看了过去,看到了书生后,不由得将目光看向书生身旁的柳月娥,随后示意白狐‘好吧,我们走吧’。说时迟,那时快,已不见了踪影。 乔大爷心情明显有些不好,径直回到了屋里,书生想要说些什么,但又不知如何开口,随即向大屋走去。 此时,在大山之中的某处,一紫衣女子正对着一只白狐说着什么:“…情可是这世上最致命的毒药,而人是这世上最狡猾的生物,我们妖决不能对人动情,否则会万劫不复,我的好妹妹你要牢记啊。”… 书生来到屋前,乔大爷只是指了指次屋,便关上了房门。书生和柳月娥相视一眼后,向次屋走去,来到屋内,屋内虽小,但也十分整洁,依然挂满了符咒。 此时,柳月娥已回到了玉石之中,书生在屋子踱步,内心辗转反侧,有着很多疑问,有些难以入睡,便来到厨房打了盆清水洗了把脸,不一会来到床边躺着,些许是太累了,想不通就不想了,人一下放松了下来,渐渐入梦。 次日,书生醒来时,已是烈日高照,赶忙起床,来到乔大爷所住的屋前,此时屋门已经大开, 书生大步走了进去,而却不见乔大爷的身影,屋内也收拾过了,在昨夜吃饭喝酒的那张桌子上赫然压着一封书信。 书信之上大致写到“昨夜那女妖所说不假,老朽决意云游,行善,修道,希望能赎老朽前半生所犯下的错误。年轻人,老朽观过你的面相,你此生必与阴邪之物因缘不断,观你行为倒也坦荡,你我相遇又是一种缘分,决定留一物于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至于那位小姑娘的爹爹应已被灭了。劝她早日放心执念,到的阴间转世投胎去吧。” 书生心里想着“唉,既然乔大爷不在此处了,看来也没必要久留于此了,只是可惜又没了线索。” 嘴里嘟噜道:“月娥,乔大爷云游去了,这里也没有了你爹爹的线索了,我们回去吧” 随即脑海中闪现出了刘月娥有些许失落的身影,随后默默的点点头。 书生回过神来,吸了口气,收好书信,随后向屋外走去,出门来到院外,关上了院门,往记忆中来的那条路原路返回了。 大约又过了半日,书生来到了出发时那个村庄。回到客栈,此时天已经渐黑,叫来小二,小二一看不正是昨日住客嘛,也热情的来到:“公子,这一路可还顺利,这天已然黑了,是要在小店续住吗?” 书生只是摆摆手随即道:“是啊,这不天已经黑了,又要有劳小二哥了带路一间客房,再来一份晚膳。” 店小二向里摆了摆手道:“那公子这边请:” 很快两人来到了一间客房内,点燃蜡烛:“公子你看还是这间吧”。 书生点了点头道:“好” 店小二随后退出了房间,不一会带了些热饭菜回来了,书生吃过晚膳,洗淑后,又是一天山路倒头睡了过去。 清晨,此时书生已洗漱完毕,正欲前往客栈大厅,来到大厅处,看到了大厅已有客人来往,路过店小二身前,要了份早膳便寻了个位子坐了下来,很快店小二就带着早食过来了 道:“公子,请慢用”。 书生问道:“小二哥,此番欲前往省城不止有无近路,求指点一二” 店小二道:“看来公子应是为应三年一度的乡武吧,公子可从出村后,在遇到那条小溪的地方,延溪水向下游方向走去,会看到一条大道,顺这路可到县城,天色入夜应该就能到了,那时公子可再做打算,但这路可有些远呢”。 书生道:“如此 明白了,多谢小二哥了”。随即拱了拱手。 用完早膳后,又买了些干粮,便离开了此村,欲先前往县城。 此时书生正顺着店小二指点的方向一路前行着,此时天色一入夜。“为何还未见有城门呢?此时书生心中想着” 不知何时,四周已是大雾呼起,这团团白雾使人着实有些看不清方位了,壮着胆子向前走,不远处出现了一块大碑。近前,上面的文字已经有些看不清了,看来已经有些年头了,此处越发感到阴气逼人,乎起阵风,越发感觉后脊骨阵阵发凉,但这一瞬间雾气似也散了散,看到四周场景,顿时头皮发麻,此时自己居然身处于乱坟堆中,这,这,这~原来书生误入了(原金陵村)现乱葬岗中,着实想要离开但又想到此处可能有柳月娥父亲的线索,心中顿时有些犹豫了起来。胡思乱想之际,雾中似有人影在晃动。 第五章 人影好是奇怪,平举着双手,似动非动。书生鼓着胆子悄悄的靠了过去,只见那人青面獠牙、狰狞恐怖、皮肤苍白,头顶还贴着张黄符,这还是人吗? 本能的后退了好些步,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身体朝后就滚进了一个漆黑的洞穴之中了,这一摔,七荤八素,脑袋嗡嗡,缓缓许久才缓了过来,四周一片漆黑,真可谓伸手不见五指,在身上摸索了许久,都没摸到,火折子不见了,想必是在掉下来时不知掉倒哪儿去了吧。 苦恼之际,脑海中传来了那熟悉的柔声道:“公子,这是哪啊,为何如此的黑啊”顿时怀中的玉石发出了阵阵光亮,书生在心中将事情的经过和月娥述说了一遍。 原来在离开乔大爷住所后,柳月娥就陷入了一种自闭的情绪之中,缓过来后,便感觉到四周阴气逼人,想必现在书生的处境可能有危险,魂识向外辐射去,四周尽是一片漆黑,便出声道。 书回现状,书生借着玉石发出的光芒看向四周,这里似乎是在一个地下宫殿之中啊,四周都是些精美的壁画,再向头顶看去,在上方不远处,有一个离地大约1仗高的洞,书生想到 “看来我应该就是从这里掉下来的吧”,向前走了数步后发现石室中还有一个棺材,棺材板此时已经落在了一旁,书生像是搜索着什么的样子走了过去,小心翼翼的探进棺材内,那棺中只是空空如也,平白担心了一场,不过也深疏了一口气。 再次向四周看去,发现有一道连接着外面的过道,居然还有微弱的光芒从那里的角落处发了出来,书生向着那亮光处走了过去,赫然发现了一堆白骨,其身上的衣物已是破烂不堪,在其脖子上还挂着个月牙型的玉符,此正是光芒所在,书生双手合十,拜了俩拜后壮着胆子取了过来观看起来,此符在玉石光映照下闪着润泽的光芒,其前端锋利尖锐,锥围形的下端镶嵌着数萜金线,帛成 “透地纹”的样式,符身上还携刻有 “摸金”样式的两个古篆字。顿时书生心中明白了什么,想到了自己以前看过的野史传记,这是摸金校尉,那这应该是座古墓,这里就是甬道了吧,就在书生回忆书中内容之时,墓中突然震动了起来。 第六章 轰隆隆的震动声响彻了整个墓道,书生扶着墓道壁勉强支撑着身体,许久之后,整个墓道才恢复了平静,书生定了定想到莫不是这时候地震了? 万幸这墓还挺坚固的,好在没塌下来,书生的眼睛也没闲下来,环顾着四周,当看向原本掉落下来的墓室时,瞬间被打脸了,那间墓室的方向居然有块巨石整个隔断了,近前观察,推了一推,纹丝不动。 哎(叹了口气),看向墓道的另一端,黑暗深邃,显然一眼是难以判断前方的状况了。 而且刚才的震源似乎也是从这墓道深处传出来的,虽然不知道前面会有着何种情况在等着自己,但书生的好奇心及其对历史文学,文物的喜好,也使其坚定了决心,向墓道深处摸索了过去。 一路寂静无声,书生来到了一处被石门封闭的地方,石门之上隐约有着某种花纹的存在,看不真切,书生便将手轻轻的放在了那石门之上,想用触觉去感受它们。 忽然书生感到伸出去的那之手,一阵刺痛,似有液体从中流出,血液顺着手指流向那石门的花纹之上,不知为何那石门之上的花纹如同活了过来一般,一根,两根,三根...更多的花纹动了起来,很快花纹全都向四周消失了,随后那石门的一侧居然在缓缓开启,书生向后退了几步,又向前走了两步后,侧着身体向里面窥探着,第一个感觉就是里面的空间十分巨大,正对着的是数口大棺材,四周还有些石柱,探了几探,这个墓室里面似没有啥特别的动静,书生猫低了身子走了进去。 第七章 入内,书生先是认真的环顾了下四周,这间墓室内有这七口大棺材放在正中间,四周各有着些石柱,每堆石柱中最高的那根是灯柱。 书生虽好奇心重,喜好古物,但毕竟非盗墓贼之。流.口中念到:“各位前辈,晚辈误入此地,有怪莫怪啊,小生这厢有礼。”边说边朝着这七口大棺材各拜了一拜”。 书生发现不远处有块墙壁似乎有些奇怪,想必应该是眼睛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了吧,可以看的更真切了。 书生拜完便向着那块墙壁处走了过去,近前仔细观察,这似乎是又是一扇机关门,书生想起上次开门的情况,便再次将手伸了出去,然而过了许久,这块墙壁并无任何反应,就在书生皱眉思索如何打开这扇机关门之时,古墓中再次震动了起来,这次墓中震动的声响更大了,最终伴随着一声巨大的空响,墓中的一切似又回归平静之中。 这一次的震感太过剧烈,书生已然躺倒在了地面之上,此时正大口喘着气,努力着撑起身子坐起来,就在此时玉石的光芒更加的亮了起来,脑海中再次传来柳月娥的声音 “公子,小心,这墓室之中的阴气正在不断的膨胀,是从那七口棺材内散发出来的,里面有什么不好的存在”顿时,那七个棺材的棺材板,一个接一个的打开了,,,,,, “砰”的一声原来是其中一块棺材板朝书生处砸了过来,就在此时,玉石散发出来鲜红色的光芒包裹着书生向左腾移了一下,那飞来的棺材板一下砸在了那古怪的墙壁之上,石壁碎石横飞。 那其中之物,纷纷以一种古怪的姿势弹了起来,这一个个青面獠牙,指甲奇长,这下书生终于知道他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了,这些都是乔大爷口中提过的 “僵尸”。书生发现其中有一口棺材内的僵尸,弹了几弹居然都没起来,难不成僵尸里面也有腿脚不好的,还是这腰不好。 思绪回归现实,书生用力摇摇头自嘲道,这个时候了,我居然还有心思胡思乱想。 很快除了第一个 “起床气”,棺材板砸过来的僵尸外,陆续都发现了墓室中有书生的存在(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您先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