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625章 新官上任,裁撤三军

第625章 新官上任,裁撤三军

作者:一笑澄明 返回目录
        

严成锦与李清娥的大婚已定。


        

看到钦天监选的日子,严成锦有些尴尬,竟与今年会试同日:


        

弘治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距今,只有四十八天。


        

周正满面春风笑道:“这一日,宜入学、宜大婚、宜入宅、宜开张,下一个大婚的黄道吉日,要等到九月。”


        

等一个适合大婚的吉日,等一年也不奇怪。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和李东阳:“这样李卿家和严卿家,都无法主持会试了。”


        

李东阳持着白芴:“臣听凭陛下安排。”


        

严成锦却道:“臣恳请陛下,准许我父亲回京。”


        

周正躬身退出大殿,不多时,刘健几人相继走进来。


        

弘治皇帝道:“去华容传旨的太监回报,刘卿家以年迈力有不逮,无心入京为官,拒朕旨意。”


        

戍守九边的将领,除非家中丁忧,通常不能擅离职守。


        

“安定侯有两年未回京了吧?传朕旨意,让他回京,操持严卿家大婚。”说完,弘治皇帝想起另一件事:“你二人留下,传内阁和六部。”


        

弘治皇帝道:“如此一来,兵部尚书仍然空缺,朕想让柴进入京,任兵部尚书一职。”


        

“臣以为可!”刘健躬身道。


        

严成锦早就猜到了,刘大夏离任时已是兵部侍郎,迟早会当上尚书。


        

可他却在这关键时刻,请辞返乡,显然是不想再伺候朱家了。


        

凛冽的西风,把行人吹得瘦骨嶙峋,没有一指厚的棉袄,休想抵御这样的寒冷。


        

严恪松命人宰杀羔羊,给将士们下酒,补补膘。


        

……


        

延绥,大雪纷纷扬扬。


        

严恪松却朗声笑道:“本侯自有道理,左大人也留下吃点吧?”


        

王越的教诲,三边之所以比其他九边更彪悍,就是不吝啬奖赏。


        

左忠彝满脸肉痛道:“有白米饭吃足矣,总宪大人自己馋肉,宰一头便是,何须犒赏三军?!”


        

十万余将士,人人要分到羊肉,至少要宰五百多头羊。


        

房管事慌张走进来:“老爷,那女将军又来了!就在营帐外。”


        

严恪松面色微微抖动,如临大敌。


        

左宗彝气呼呼地坐下来。


        

不吃白不吃,督修长城,每日都是馒头咸菜。


        

此女的父亲,是成化朝的宣府总兵杨钦,自幼就征战沙场,武艺极为了得。


        

左宗彝哈哈大笑:“听闻苍劲兄不碰军中营妓,不妨试试。”


        

左宗彝莞尔笑笑,他知道此女,是军中少有的彪悍女将,严恪松抗击达延汗时,把她从大同调至宁夏。


        

请神容易送神难,此女想留在河套戍守,为此,求过严恪松多次。


        

说罢,走出营帐。


        

……


        

副将哄堂大笑,营妓是朝廷安排在军中的女人,总宪大人骨子里还是读书人,讲究!


        

严恪松满脸羞红道:“你们不要污蔑了杨将军的名声。”


        

一路上,柴升就没有放下帘子,宽大的街道,可供四辆马车并行,楼宇恢弘气派。


        

“许久没入京了,京城竟繁华到如此地步。”


        

京城,一晃十余日过去。


        

一辆红顶马车踏踏踏地走着,缓缓驶入成贤街。


        

他在东区买了一座宅邸。


        

甫一下马车,门前就有两个官员迎上来,分别是兵部主簿杨周和兵部郎中庄轩。


        

出入豪华楼宇的士绅,就像发财了般,比江南的士绅阔绰多了。


        

也不知道京城有什么生意,能让他们这样挥霍。


        

杨周笑着松了一口气,柴升在南直隶颇有名气,先后任过礼、工尚书。


        

今日登门拜访,就是看看品性,此人还算合得来。


        

“柴某入新府,何劳两位恭候于此?令柴某心中有愧啊。”


        

“柴大人是兵部部堂,我等迟早要登门拜访,不如就选今日。”


        

年岁与王华相仿,一撮令人艳羡的乌黑的山羊须,双目凝视着金钟,不与人攀谈。


        

片刻后,弘治皇帝坐于大殿上,轮到兵部禀报。


        

翌日,大清早。


        

左掖门前,百官等候上早朝,严成锦发现了一个新人,站在在兵部最前头。


        

柴升却摇头:“臣谢过陛下,不过,臣在路上有所思虑,有事要奏!”


        

刘健有几分期待,朝堂可不比南京,可以张口胡来。


        

百官的目光凝聚于一处,柴升!


        

“柴卿家才入京城,对朝廷的要务不熟悉,兵部就不必通报了。”弘治皇帝道。


        

柴升道:“朝廷在兵部支出靡费甚多,如今,西北长城修成,屯兵富富有余,臣请乞,准许降旨,臣查三边武职冗食,诸如军中女户,恩荫,勋卫,将军,通事,全部裁革!”


        

裁员?


        

每说一句话,都要三思而后行。


        

若为了彰显才能而进言,这柴升大概是个傻子。


        

但大明迟早要进攻草原,需要更多的兵力。


        

“臣以为不可。”


        

这岂不是与后世的三年退伍裁制一样。


        

严成锦重新将目光投向柴升,西北长城建立起来,屯兵应该减少,以节省靡费,这个没错。


        

兵部主簿杨周和庄轩面色紧张,昨天忘记打招呼了,柴大人还不知道,这小子什么都管,哪管什么界限!


        

杨周在身后小声提醒:“柴大人,此事不妨回值房后,再议?”


        

柴升微微转头,有些疑惑:“此乃兵部之事,不在都察院廷议的范畴。”


        

玄外之意,你的手过界了吧?


        

严成锦反对的原因有三,一来,除非鞑靼被大明荡平。


        

否则,宁可裁撤宣府、大同的兵力,也不能动彪悍的边军。


        

柴升目光直勾勾望着严成锦,刚入京城,不想树敌。


        

“有西北长城防卫,可以降低戍守的兵力,严大人为何反对?”


        

李东阳道:“柴大人在南直隶或许不知,朝廷有意讨伐鞑靼。”


        

如今,严成锦也是他的女婿了,纵然不喜,可毕竟是半个儿子了。


        

二来,老爹在边陲掌控的兵力越多,越多安全,兵法的本质,还是以多取胜。


        

三来,柴升是南直隶的官员,刚入京就要解西北兵力,难免不让人怀疑,是否宁王指使。


        

路上想了几日的计策,竟被两个大臣接连否决。


        

柴进老脸通红,颔首后退回到兵部队列中。


        

严成锦颇为诧异,想不到李东阳竟会护他。


        

马文升点头:“裁减西北兵力,确实冒险。”


        

“不错,如今此子成了李公的女婿,柴大人看在李公的面子上,不与他计较便是。”庄轩道。


        

柴升心中郁闷,六部九卿,六部应该凌驾于都察院之上才对。


        

退朝后,兵部值房。


        

杨同道:“秦大人在时,对此子也不喜,总喜欢插手兵部之事,尤其喜欢举荐王守仁。”


        

会试的日子,越来越近。


        

京城的读书人,开始押赌注,多人押北直隶的严嵩,也有不少人押顾鼎臣。


        

如今,竟有种被都察院插手的感觉,令他颇为不喜。


        

……


        

主考官钦定王华和张升。


        

两人是科举常驻考官,他们的注解,早就在藏书阁摆满几个书柜了。


        

严成锦对着严嵩道:“可有把握,拿下会元?”


        

听闻,严成锦对人的要求极高,严嵩道:“学生有几分把握。”


        

自从科举案后,严嵩就想一直拜入严成锦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