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我穿成了小说昏君大反派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宁浊很方

第二百七十九章 宁浊很方

作者:八斧巡抚 返回目录
        

对付世家赵信考虑了很多,也想过很多办法。


        

包括掌握军队,然后直接硬来。


        

但这一次大荒郡之行,以及在大荒城中的小试牛刀让他明白,直接硬钢是不行的。


        

最后最好的结果大概就是隋炀帝。


        

很大可能就是世家没崩,自己先崩了,而且还崩得遗臭万年。


        

反而会给后来人做嫁衣。


        

他甚至都觉得现在八成有人已经在等着他这么干,然后好坐收渔利了。


        

他同样也考虑过,走群众路线,搞舆论宣传。


        

但是最后都发现,太难了。


        

作为皇帝他根本接触不到底层。


        

最后想来想去,他决定要三管齐下,用温水煮青蛙。


        

什么叫三管齐下,简单来说,就是从上层人工打造一个代表自己意志的学派。


        

舆论宣传同样也不是三五个人就能搞成的。


        

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除非他现在能从系统抽出一个大儒,否则在这个世界找一个现成的,有威望,还肯任自己摆布,完全合自己心意的大儒太难了,几乎不可能。


        

相比较而言,宁浊虽然没有真水平,名气也不够。


        

恰好这个时候宁浊出现在他视野中。


        

虽然不是最佳人选,但是却已经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了。


        

这很重要,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长得丑,可比在后世难多了。


        

其二:演技也不差,不然不可能忽悠张原那么久。


        

但是他也有他的优点。


        

第一:卖相好。


        

这个真东西,赵信这一路也都在琢磨到底用哪一派,最后琢磨来琢磨去,还是觉得穿越者最爱的心学最合适。


        

因为华夏从汉唐以后,在思想这一块,真正能够有所作为,又比较符合赵信,或者说广大穿越众口味的学说也就是心学了。


        

其三:口才也不差,虽然之前只是清谈,但那是因为他出身太低,没机会学到真东西。


        

这不要紧,真东西赵信可以给他。


        

因为现在的大秦和汉末差不多,虽然也处在社会变局之时,思想方面还不像后面那么固化。


        

但是当下社会也没有那种特别离经叛道学说的社会需求。


        

因为心学发展到后期,已经算是非常现代了,如果不是因为满清入关打断了这个进程,心学最后会演化成什么样子,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也有些没法想象。


        

当然那种太过“离经叛道”的东西,赵信肯定不会搞出来。


        

所以他搞出来的虽然是心学,却也是根据他需要而改造的心学。


        

虽然这样的改造肯定会有弊端,甚至可能会不如原版的更有哲理,但是赵信觉得他这一款的心学一定会更适合当下,更有说服力。


        

而赵信把这东西搞出来,也只是为了和现在的世家大儒们争夺话语权,然后根本目的还是要稳定世界,而不是真要一步跨入社会主义。


        

步子太大肯定会扯到那啥的。


        

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对此,赵信也毫不避讳。


        

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宁浊的优点,其实还有第四点:好控制。


        

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皇帝到底要怎么安排他。


        

一上来就把他推到那么高高的位置。


        

在北书房见到宁浊的时候,他明显发现这位老先生有点憔悴。


        

很显然这两天他肯定也承受了不少压力。


        

赵信心知肚明,面上却好像没事人一样,微微笑道:“宁先生之前一路辛苦,不知这两天缓过来没有啊?”


        

宁浊心中暗暗骂娘,缓个毛线啊,有这么让人缓的吗?


        

然后却没有了下文,这谁受得了。


        

皇帝要是再不召见他,他怕是真扛不住了。


        

赵信满意的点头一笑,随即若无其事的道:“早听说宁先生开创心学一脉,朕十分欣慰,这两天朕把宁先生这一路给朕讲的东西稍微总结了一下。”


        

他说着从袖笼中拿出了那份《心学编总》,随手递给曹雄,并且使了个眼神。


        

但面上却不敢怠慢,连忙起身恭恭敬敬的俯身拱手道:“蒙陛下圣恩,虽然这京城之地水土稍微有点不服,但是已经没有大碍了。”


        

“这就好这就好。”


        

“……”


        

宁浊满脸懵逼,口中支吾道:“啊?额,好……”


        

后者立刻会意,接过来然后笑着将其送到宁浊面前。


        

赵信这才又道:“宁先生请先看看,可还有什么不当,或者不明之处,望请指点。”


        

我开创了心学一派?


        

陛下是在说梦话,还是我睡糊涂了。


        

下意识的伸手接过册子,一看册子封面上,用一众很奇怪的字体写的四个字《心学编总》。


        

这几个字倒是好理解,就是说这是一门叫做心学的学问的编总,可问题是心学是嘛玩意?


        

只看这一句,宁浊心中便是一震,他虽然肚子里货不多,但是也不是一点没有。


        

自然瞬间便明了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作者对于“道”之一字的阐述。


        

我啥时候开创过这东西了。


        

下意识的打开书页,然后便看见开篇便道:“在于天,谓之命;赋于人,谓之性。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便是他在日常和人清谈的时候,自然也免不了有涉及。


        

但是这一字却往往很少有人能够讲得清楚。


        

虽然只是短短数十字,但是却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震动。


        

道是什么,大概是每一个做学问的人都在辩论,在探究的东西。


        

但同样却又都含糊不清。


        

儒家圣人曾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首先,黄老一派有所谓道,儒家一脉也有所谓道。


        

但是两者之间却是相差万里。


        

然后是黄老一派对于道的描述虽然详细了很多,但是具体什么是道,却也没说清。


        

按照黄老一派的说法,道本来就说不清,你说清了,说明他已经不是道了。


        

又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然则,这个道究竟是什么,却没有明确描述。


        

这一个小小的册子,拢共不过数万字,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越来深刻,越来越玄妙。


        

只是看到一半的时候,他禁不住微微皱起了眉。


        

但是在此处,作者却一句给道有了一个定位,那就是“命”“性”“心”。


        

他忍不住继续往下看,越看便越震惊,越看便越惊骇。


        

随即忍不住感叹道:“陛下这一册《心学总编》真乃通神之作,足以开一派之文脉。”


        

赵信闻言不由得微微点头,心中暗道:“还不错,到底还算有点眼光。”


        

赵信见他如此,不由笑着问道:“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宁浊这才回过神来,忙道:“啊不,没有……”


        

口中却道:“宁先生说错了,这可不是朕的,这不是先生你的学问吗?朕不过是代为编总而已……”


        

“这,这……臣,臣惶恐!”


        

宁浊感觉有些慌,是真慌,因为他完全不明白赵信到底什么意思。


        

他虽然好名,但是这样的名,他却感觉有点扛不住。


        

赵信眯眼一笑,却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惶恐倒是不必,只是朕看先生你刚才好像有些皱眉,是觉得有哪里不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