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我穿成了小说昏君大反派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宽臣反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宽臣反了

作者:八斧巡抚 返回目录
        

京城永远是消息传播最快的地方,这一点在大秦也不例外。


        

方氏前脚被锦衣卫押进诏狱,后脚京城各家都已经知道了。


        

一众世家豪门第一反应就是:


        

“什么,崔氏余孽,乱党,这不可能!”


        

“睿公乃是当时大儒,方氏乃是京中豪门怎么可能和崔氏外戚之流勾结?”


        

“这肯定是皇帝的报复!”


        

“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老夫要为睿公鸣冤!”


        

甚至有人公然表示,要上表谏言。


        

“睿公虽然于日前在皇帝銮驾入京时有所冒犯,但是身为天子不该如此心胸狭隘,动辄罗织罪名构陷贤达,这非是明君所为!”


        

这旨意一下,那些说要上书给方睿尧鸣不平的人全都不做声了。


        

因为皇帝这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斥责廷尉是假的,真正的用意无疑就是告诉那些想要跳的人。


        

不过更多的人是措手不及,甚至有些惶恐。


        

因为皇帝在拿下方家之后不久,又下一道诏书,却是斥责廷尉对崔氏余党清查不严,旨意之中明确表示崔氏漏网余党不止方氏一门。


        

于是一秒之前还满脸正气,慷慨激昂的清流儒生,京城名宿。


        

下一秒全都睡着了。


        

跳,尽管跳!


        

谁特么跳,谁就是同党!


        

就像方氏一样。


        

你说你不相信方氏和崔岑勾结。


        

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崔氏这件事,要说勾结。


        

崔氏在京城这么些年,谁敢说一点勾连都没有。


        

就此一点,不说勾结了。


        

最起码一个隐瞒不报是跑不掉的。


        

那么好,你给我说清楚,那翠屏山之前是不是方氏的产业?


        

崔岑一伙是不是在翠屏山蓄养了私兵?


        

当时的崔家一手遮天,方氏就算知道了,要跑去举报,跟谁举报啊。


        

难道要去跟崔岑举报?


        

你要硬说方氏什么都不知道,只怕很多人自己都不信。


        

不过话又说回来。


        

虽然并不是直接勾结崔岑,勾结的却是前任平阳令,而平阳令也私下里练了数百精卒,而这些人居然有大半都是方氏的佃户,甚至旁支。


        

居中联络的便是平阳县县衙的一名差役,此人和方氏也有宗亲关系。


        

但这种话,是只能在台面下说的,却是没法上台面说的。


        

而且更让世家豪门没想到的是,锦衣卫随后还真的拿到了方氏和崔氏乱党勾结证据。


        

得知这些消息,京中各个世家豪门,清流大儒,全部都跟吃了苍蝇似得,一个个都是一脸恶心。


        

这对世家来说,确实是非常恶心。


        

这下顿时人证物证俱全。


        

而且审出这一切的居然是方氏的门生,平阳县现任的县令。


        

但是道德这种东西,一但被打破,从来都只有零次和N次的差别。


        

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然后就是无数次。


        

因为门生和恩主体系可以说维系世家豪门特权的根本之一。


        

所以在当下的价值观中,门生背叛恩主,那无疑是最不道德,最为人不齿的事。


        

尤其是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旦得了好处,后面就一定会有人效仿。


        

所以赵信第一时间就对那位名为李宽臣的县令,给予了大力的表彰。


        

这就像另一个时空的三国时代,吕布被人嘲笑为三姓家奴,连张飞一个杀猪的都看不起他。


        

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才过去多少年,这种事就已经稀松平常了。


        

不过说来说去,也说不出什么花样,无非就是什么背主之奴之类的。


        

和舍小义取大义这样的口号比起来,简直差远了。


        

并且顺手就给了他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头,叫做“舍小义取大义”。


        

而世家豪门一方则毫不犹豫的对李宽臣进行口诛笔伐!


        

而作为当事者,李宽臣毫无疑问是郁闷的。


        

天地良心,他是真没想过要让张小石招供那些乱七八糟的啊。


        

当然市场接受度来说,却还是后者更高。


        

毕竟价值观的惯性,也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


        

更何况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刚烈之人。


        

被骂着骂着,他慢慢的也有点破罐子破摔了。


        

但是事情已经酿成了。


        

他又有什么办法。


        

“我特么怎么你们了,你们自己作死,和反贼勾结,又不是我逼你们的。”


        

“我不过就是一不小心,审出了一点方家的犯罪证据而已嘛,方家要是不犯罪,能有这些证据吗?”


        

一开始被骂,他还感觉羞愧,甚至想要辞官。


        

但是被骂多了,而且那些人完全不听他解释,他那点小脾气也不由得有些被勾上来了。


        

而与之相比皇帝的亲自嘉奖便让他大为感动了。


        

“果然不愧是天子,真是圣明啊,说得多有道理,天地君亲师,君只在天地之后。


        

“你们自己不懂得洁身自好,反而却来怪我!”


        

这样一下,他之前的羞愧,瞬间便化为了愤怒。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就是嘛,我只是小恩与大义之间选择了大义。


        

忠君当然重于事亲,而事亲自然也要重于尊师。”


        

还有皇帝身边的那位宁先生那才是真正的大儒,你听听人家说什么。


        

你们骂,尽管骂去,我问心无愧,我只是追寻我心中的正义而已。


        

一旦完成了这些心理建设,李宽臣忽然感觉自己就好像脱胎换骨了一般。


        

在徇私与正义之间选择了正义而已。


        

所谓的世家不过就是一群残渣而已。


        

这一点怕是那些世家完全没想到的。


        

而且他很快见识到了刘穆之等人对流民的安置,只是两日不到的时间。


        

再也不在乎那些世家豪门,那些腐儒们单调苍白的谩骂了。


        

而且生出了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壮烈之感。


        

那些被世家之人说成穷凶极恶,天生下贱的流民们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盖起了一间间虽然不算精美,但却朴实结实的房舍。


        

他亲眼看见,那些流民们从一开始对于官府组织上工的消极抵触。


        

那些原本犹如行尸走肉,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斗殴,或者偷鸡摸狗事件的流民不见了,所有的人都被组织了起来。


        

整个翠屏山上下似乎一昼夜间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地。


        

哪怕官府说发给工钱,一个个也麻木的毫无反应。


        

到有第一户流民被安排进那些他们自己盖起的房舍中,有第一个人拿到了官府按照约定发给的工钱后,眼眸中开始燃起了光辉。


        

再到第三天,所有人终于都相信朝廷说的都是真的,那些房子居然真的是给他们自己盖的。


        

而且朝廷居然真的给他们发工钱,于是他听到有流民开始嘲笑这一届的朝廷有点傻,让他们给自己盖房子,居然还给工钱,给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