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他在星河等我 > 第138章 造发动机

第138章 造发动机

作者:原艾伦 返回目录
        

这天晚上,华可镜习惯性地撸铁两小时,然后稍作修整,进入了自己专属的虚拟世界。


        

在二层小楼的大厅中央,那块大屏幕上正跳动着更新后的任务讯息。


        

【任务编号B001:拥有一家航天科技公司。】


        

达成进度:100 %。


        

公司名称:沐宇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限制:1个月内。


        

任务达成奖励:


        

获得技术积分200个。


        

掌握一门专业工程技能(专业可选,评价为高级工程师)。


        

……


        

是的,任务完成了,沐宇航天已经正式成立了。


        

虽然现在还只是个空壳公司,但是在过去的半个月中,华可镜已经让最有效率的猎头团队开始挖人,相信在3个月内组建一个基本工程团队应当没有问题。


        

华可镜相信一句话,不是别人帮了你你才牛,而是你牛了之后别人从会帮你。


        

只会打嘴炮,画大饼,谈愿景,做PPT的企业家是不合格的,得改!


        

就像有人说Space X是NASA(老美航天局)培养出来的,但事实上ULA(联合发射联盟)才是NASA的亲儿子。


        

和其他的民营航天创业公司不同,华可镜并没有着急去做PPT混融资。


        

按照计划,他想先靠自己的力量把沐宇航天的火箭搞出来。


        

先展示拳头,把实力拿出来,一鸣惊人,后面的事情后面再说。


        

要说造火箭有多难?


        

一般人可能感觉不到。


        

不妨以当下的最强王者-重型猎鹰为例。


        

要记得Space X出现之前,ULA一次发射火箭的报价是4亿美元,比起Space X一次商业发射报价6000万美元,简直不要太会抢钱。


        

当然,人家ULA狂是有资本的,因为他的亲爹是全球最大国防工业企业洛克希德马丁,亲妈是全球最大航天航空器制造商波音。


        

无论是洛克希德马丁,还是波音,都是经历了一战二战,创造了无数传奇的巨无霸,他们的客户可全是国家队,简直玩遍全世界。


        

历史上,各种一丁点细节引起的“大烟花表演”简直不要太多。


        

风、雨、温度、速度、重量、空气密度、剧烈振动状态等等因素。


        

如此多的变量,如果不发射,不上天,根本就没法进行测试。


        

想一想,把一栋20层的楼房送入太空,屁股后面绑上27个发动机,给她提供2280吨的推力。


        

然后,无数的事情永远要到发射中才知道,因为变量实在是太多了。


        

单个零件确实可以反复测试,但是十万给零件组装在一起送上天空,你永远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沐宇航天的火箭可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零成本测试。


        

这便是令华可镜心中特别踏实的地方。


        

再加上【科学研究院】和【工程研究院】的加持,他很快就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开发出最顶尖的,最强力的,最廉价的火箭。


        

然而火箭成本又是如此之高,测试次数必然就少,于是赶鸭子上架,出现各种问题。


        

信不信,每一次看火箭发射直播,其实有很多人都是抱着看大烟花的心态。


        

幸好,人工智能给华可镜开了挂,无论是建设运算模型反复重置,还是直接在专属虚拟世界里发射火箭。


        

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沐宇航天肯定不会只是沿着前人的脚步往前走。


        

想要领跑,必须颠覆和创新!


        

……


        

当然,华可镜的想法是,有没有一款通用的火箭,能不能把小卫星火箭,大小卫星火箭,月球火箭,火星火箭等等都打包统一起来,不要一种用途开发一款火箭?


        

还有去太空,能不能像飞机一样直接飞上去再飞回来?


        

答案是肯定的。


        

“任务编号B001:拥有一家航天科技公司,完成。获得技术积分200个,可选掌握一门专业工程技能。”


        

“我要兑换专业工程技能。”


        

“请选择需要兑换的专业。”


        

“小乐。”


        

“我在。”


        

“我要领取B001号任务的奖励。”


        

事实上,在华夏的职称体系中,并没有航天工程师这一项,因为航天工程涵盖的专业范围很广。


        

但这是外星人工智能搭建的个人能力评价体系,所以就有,吃瓜群众们必须服气。


        

航天工程师与【工程研究院】的六大学部之一--航空航天工程学部相匹配,又与【科学研究院】的物理科学学部相关联。


        

于虚拟世界之中,一人一机就这样默契地交谈着。


        

小乐不爱说废话,华可镜直截了当,这是几年相处下来形成的默契。


        

关于兑换的专业,华可镜心中已有计定--航天工程师。


        

【工程技术评价】:


        

SBIM--高级工程师


        

建筑工程--高级工程师;


        

于是,在经过一阵熟悉的灌脑程序之后,华可镜成为了一名扎扎实实的航天工程师。


        

紧接着,一个小型屏幕在他眼前跳了出来。


        

其内容如下:


        

道路与桥梁工程--高级工程师;


        

航天工程--高级工程师;


        

……


        

市政工程--高级工程师;


        

机械机电工程--高级工程师;


        

水利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


        

蓝色字符正跳动着,新的任务出现了。


        

【任务编号B002:设计并制造出第一台火箭发动机。】


        

达成进度:0 %。


        

话说航天工程这颗星就这样被点亮了。


        

算一算,这是华可镜4年内达到的第七个高级工程师水准。


        

稍稍休整了片刻,他又将目光投向双层小屋大厅中央的屏幕上。


        

时间限制:8个月内。


        

任务达成奖励:获得技术积分1000个。


        

……


        

发动机名称:/。


        

推力:/吨。


        

热功率:/。


        

所以,研制高性能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绝对是世界各航天大国孜孜以求的目标。


        

当前火箭的最强王者是猎鹰重型。


        

但是火箭发动机的最强王者却是俄罗斯生产的“沙皇引擎”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RD-171MV(时间线是2021年)。


        

华可镜看完任务默默点头。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它决定了将火箭等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载能力。


        

而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在世界上,根本没有任何一款火箭发动机能够和RD-171MV相提并论,这便使得俄罗斯在火箭发动机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


        

可以想象一下,俄罗斯的“叶尼塞”重型运载火箭如果同时搭载多个RD-171MV发动机,必将一具超越猎鹰重型,成为新的运载火箭扛把子。


        

PS:用于登月乃至火星任务的“叶尼塞”重型运载火箭也正在研发中,它或将由6个配备RD-171发动机的助推器以及搭载RD-180发动机的芯级组成。目前,美国正在研发一种重型火箭SLS,中国也正在研发长征9号重型火箭。


        

RD-171MV发动机重推力超过800吨,比老美安装在“土星-5 号”重型火箭上的第一级发动机F-1功率大,但尺寸却更小,同时还可重复使用10-15次。


        

它配备有四个燃烧室,并使用液氧煤油。当发动机运转时,燃烧室可产生2700万千瓦的热功率,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功率。


        

另外,其发动机涡轮泵功率将达到18万千瓦,相当于大型核动力破冰船3个核动力装置的功率。


        

当然,沐宇航天做为一家毛都没有的新公司,想要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制造出自己的火箭发动机,这绝对是困难重重的。


        

正常情况下,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制造都是以年为单位的。


        

8个月,简直要逼死人。


        

“确实是坚实可靠的毛子货!”


        

华可镜也对RD-171MV发动机充满了敬意。


        

而最好的尊敬就是铆足劲头超过她!


        

但光有压力和热情是不够的,无论是造火箭还是造发动机,都得建造工厂。


        

李晨景倒是口口声声说过,他会亲自带着怡景建设的队伍光速把厂房建造出来。


        

不过光有厂房可不行,建造火箭生产线又该怎么办?


        

“要是时间到了任务却没完成,你就等着吧。”


        

此话时刻萦绕在耳。


        

这就是小乐的尿性,华可镜已经活生生地被她这样逼着跑了近五年时间。


        

当然,华可镜还想到了另一条路,就是利用金属3D打印设备来打印火箭发动机。


        

事实上,这一技术,在老美已经两位小哥在积极尝试当中,并且还获得了数亿美元的投资,与NASA签订了合作协议。


        

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结构一体化的部件,对异形构件,复杂的结构件,不适合焊接的特殊要求部件很适合。


        

这本身就比造火箭更难,无数高精尖,主要还特别贵,真要搞起来不仅资金投入紧张,时间也是旷日持久。


        

这哪里是8个月内能完成的!!


        

华可镜摇摇头,只好分两步走了,先将发动机方案进行拆解,一边建造必要的生产线,一边寻找一系列的供应商代为生产加工零部件,并在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整合打包。


        

而老美的外国小哥又定然不会将他们的核心技术--Stargate 3D打印机借给沐宇航天使用。


        

更不要说他们现在打印出的发动机-- Aeon 1液氧甲烷火箭引擎还不到 SpaceX 猎鹰 9 的梅林 1D 发动机推力的十分之一。


        

而且3D打印出来的金属材料目前还不能达到各种强度要求,特别是没有锻造材料具有的纤维状定向强度。


        

如果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火箭部件,在设计时不仅能够将火箭零部件的数量显著减少,还能极大降低成本,快速应用新设计并对大型发动机进行量产。


        

想想看,如果将火箭零件数从十万减少到一千个,然后再大大减少数量级的劳动时间,绝对会对火箭的交付时间、产品迭代速度和成本降低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这又会回到老问题上,让沐宇航天研发相应的金属3D打印机不仅费钱而且同样费时间。


        

例如发动机的燃烧室,涡轮泵叶片的3D打印效果就远远不如特殊合金铸造和锻造。


        

……


        

致敬一路相伴的每一位朋友,衷心感谢你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