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崛起崇祯 > 第五十二章 收心

第五十二章 收心

作者:破冰传奇 返回目录
        

盯着陈奇瑜不解的目光,崇祯皇帝悠然长叹,意境深远。


        

是人就有毛病,陈奇瑜自然也不例外。


        

历史上,李自成和张献忠抚而复叛,惊坏了五省总督陈奇瑜。


        

他急忙赶到宝鸡,一见遍地烽火,丢城失地,好不容易平静的陕西又如同鼎沸。


        

他抚胸长叹,懊悔不及。然大错已经铸成,后悔无用。


        

急于找背锅侠的陈奇瑜,立马就把宝鸡知县李嘉应推了出去,说他不遵命令,擅自杀降激起叛变,下令将其逮捕。


        

后来又怕分量不够,于是把陕西巡抚练国事也参了一本,说他处置降人不当,罪责难逃。


        

陈奇瑜惹上东林党人,还想让人家背锅,又岂有好果子吃?


        

于是,东林大佬纷纷跳出来,弹劾陈奇瑜溺职、玩寇、失机、助盗等七条大罪,并弹劾兵部尚书张凤翼与陈奇瑜沆瀣一气,欺君误国。


        

玩这些阴人的小手段,崇祯朝又有谁能玩得过东林党人?


        

只是,陈奇瑜企图移花接木,嫁祸于人,却踢到铁板上了。


        

陕西巡抚练国事是有后台有组织的人,魏公公的年代,他被人弹劾是赵南星的东林党人,以至削去官籍。


        

崇祯元年,东林党卷土重来,声势更炙。


        

在大明如此不堪的处境下,有人帮忙讲话,自身又有如此惊艳的军事才能,怎么可能没有出山的机会?


        

直到南明的时候,才有人想起这位军事大拿,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因为不剃发易服,陈奇瑜被建奴杀害了。


        

群情汹汹之下,本尊下旨,陈奇瑜革职听勘,随即派锦衣卫往陕西锁拿,发往边塞充军。


        

并且,因为东林党的压制,陈奇瑜直到大明凉凉,也始终没有起复的机会。


        

否则,陈奇瑜的事情算什么大罪?


        

又岂有推诿下属之理?


        

说起来,此皆文臣掌军之弊,因善于谋断,过于追求手段,无视本意。


        

故而朕让卿戍边,砥砺心志,磨炼意志,唯有经历风雨,方能再见彩虹!”


        

忆起这些,崇祯皇帝目视陈奇瑜,真诚地说道:“卿遣戍之事,并非剿匪不力,也非抚贼失败所致。


        

朕是恨卿听信谗言,意志不坚;诿罪他人,没有担当。


        

为帅者,腹里有乾坤,胸中有沟壑,军中一切事务,调度自有深意,岂容他人置喙操弄?


        

泪水滑过脸颊,陈奇瑜捂着脸,哽咽着跪倒在地,朝崇祯皇帝请罪。


        

随着无声的哭泣,戍守边疆时的不满、委屈、迷茫等负面情绪,统统不翼而飞。


        

取而代之,唯有竭尽所能,报效陛下拳拳爱护之恩。


        

陛下知我,怜我,懂我。


        

听着崇祯皇帝的肺腑之言,陈奇瑜忍不住泪如雨下,陛下没有说错,更没有冤枉他,自己的过往,可不正是如此?


        

“陛下,罪臣不体圣意,有负皇恩!”


        

旁边的李邦华见二人君臣情深,双目中俱是艳羡。


        

“李爱卿别来无恙?”


        

安抚好陈奇瑜,崇祯皇帝龙眼转向李邦华,微笑问道。


        

“爱卿请平身!”


        

陈奇瑜如此,倒弄得崇祯皇帝有些不好意思了。


        

同时感慨皇权对于这些身怀大明的忠臣,杀伤力还真不是一般大。


        

崇祯皇帝摆摆手,随意说道。


        

如果说崇祯皇帝和陈奇瑜还有隔阂的话,可和李邦华,那真是君臣情深了。


        

李邦华是在崇祯元年起任为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不久改任兵部右侍郎,协理军政。之后进入京营,整顿兵政。


        

“托陛下洪福,微臣一切安好。”


        

陛下问好,李邦华不敢怠慢,起身一辑答道。


        

“你我君臣之间,无需多礼。”


        

如果能持之以恒数年,京营一定会脱胎换骨,重新成为大明劲旅。


        

可惜李邦华整顿京营,触犯了大明勋贵子弟的利益,遭到抵制和诽谤。


        

同时,总督京营的襄城伯李守锜,恨李华邦压过自己,也小动作不停。


        

因为有本尊的支持,对他的奏请无不答应,而李邦华也感激本尊对他的信任,所以大胆革新,不顾后患。


        

可以说,李邦华主持的京营整顿,是相当成功的。


        

他从改变操练方法、慎重选择将吏、改造战车、精制火药、集中武器……等九件事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历史上,李邦华得到起复,尽心尽力辅佐本尊。


        

十七年二月,快递小哥攻下山西,李邦华秘密上书请求本尊固守京师,仿照永乐年间的旧例,让太子到南都监国。


        

同时又请求把定王、永王分封到太平、宁国二府,让他们拱护两京。


        

最终,李邦华自感不安稳,请旨让他回乡闲住。


        

而从此接任的人都拿李邦华作为教训,大都因循守旧,姑息养奸,京营整顿也就没有继续下去了。


        

但不管怎样,本尊和李邦华的君臣情谊,一直延续到大明凉凉之后。


        

所以,崇祯皇帝对于李邦华的感情自然不一样。


        

这可是有能力的死忠啊!


        

“谢陛下隆恩!”


        

这妥妥的是老成谋国之言,也是身为臣子的赤子之言,可惜被首辅魏德藻所阻。


        

待本尊自挂东南枝,他也投缳而绝。


        

连死法都一样,由此可见,李邦华的赤胆忠心。


        

“两位爱卿,如今时局艰难,国事堪忧,朕想对二位委以重任!”


        

尽管如此,他还是中规中矩行礼谢恩。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没去在意此事,如今二人收心也差不多了,是该给他们安排任务了。


        

崇祯皇帝的一句话,也让李邦华想起过去君臣相宜的日子。


        

“请陛下吩咐,臣愿供差遣!”


        

PS:诸卿,又开始推荐PK了,请多多支持,票票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