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杨凝兮 第二章 拜师 第三章 门规 第四章 终南山 第五章 重阳宫 第六章 神雕大侠 他这一声清叱,若凤鸣龙吟,更兼隐含内力,听者心中皆是一凛。 众人但见一中年男子越众而出。这男子年约四旬,双鬓星星,右袖空空,竟是失了一条手臂。然而剑眉星目,见之令人心折。更兼身形渊渟岳峙,一派宗师气度。 全真教众听得来人对全真教大为不敬,不顾身受重伤,纷纷向杨过怒目而视。 张志敬却是认出来者乃是古墓派的杨过,近年名满江湖的神雕大侠。虽然方才杨过对全言语间对全真教大不恭敬,然而今日不同往日今日全真教已一败涂地,原也争不得这口气。 倒是若古墓派也不愿萨迦派在终南山建寺传教,势将与八思巴有一番争斗。人皆道那杨过武功已超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隐然中原武林第一号人物。八思巴武功再高强,怕也在杨过手下讨不了好,今日之事说不定另有转机。 当下向八思巴介绍道:“大喇嘛,这位是古墓派的神雕大侠杨过。杨大侠,这位是蒙古国的八思巴大师。我全真教自该依约烧毁道藏,只是大师在终南山建寺一事,我全真教确实无法完全做主。说来惭愧,昔年重阳祖师打赌将活死人墓输与古墓派祖师林朝英女侠,这终南山原非我全真教一家所有,建寺之事我全真教自无异议,只是须得问过古墓派的意思。” 八思巴心下暗道:“汉人果然言而无信,明明愿赌服输,这会儿却推出什么古墓派做挡箭牌来。” 他一向在吐蕃,近年来才追随忽必烈左右。况且蒙哥汗在襄阳一役被杨过飞石击毙,蒙古皇室一向视为奇耻大辱,对外只说大汗在攻城时为流矢所中,重伤不治而亡,对杨过之名讳莫如深。八思巴不大在中原武林走动,竟是生平第一回听闻杨过之名。 他见杨过虽失了一臂,然而风采照人,举手投足皆是宗师风范,当下不敢轻视。合十行礼道:“杨施主,小僧有礼了。” 杨过不耐烦和八思巴闹这些虚礼,当下冷笑道:“和尚,全真教敌不过你,我古墓派却是不怕。若要在终南山建寺,须得手底功夫赢得过我。” 八思巴也是百年一遇的武学奇才,自出道以来与人动手鲜尝败绩,对自己功夫颇为自信。虽忖杨过身手不俗,却并不畏惧。爽快应道:“小僧见杨施主并未身带兵刃,今日便空手向施主讨教。”竟是主动不用金刚杵,不欲占杨过便宜。 八思巴这般托大引得杨过不由得多看了两眼,心道这和尚倒也风光霁月,只怕有几分真本事。只是杨过闯荡江湖多年,会遍天下英雄,什么风浪没经过,傲然道:“空手也好,用兵刃也罢,只要和尚你胜得过我,在终南山建寺一事,我古墓派决计不再过问。”他自恃宗师身份,自不会先动手,当下做出一个请的姿势来。 八思巴与旁人动手也鲜执先手。只是今日来终南山杨过是主他为客,杨过又较他年长,自己不免要占个先手,遂道:“杨施主承让了。”揉身上前。 两人这番争斗却与方才八思巴与全真七子对阵不同。 杨过少年时修习古墓派武功,以飘逸轻灵见长。海涛练剑之后,却是内力浑厚,大开大合,刚猛无俦。这几年在古墓修身养性,武功已臻化境,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只见他招式并不刚猛,却是气度雍容,俊逸非凡。 八思巴自幼修习的乃是吐蕃密宗正宗心法,此派武功本以刚猛见长,龙象波若功、迅雷狂风功皆以力量速度取胜。八思巴却另辟蹊径,他精通佛理,将佛门精义化入内功心法,所施武功甚是光明正大,气度慈悲。 如此对阵,招式已是末技,交手百余招后,便不免拼起内力来。 内力一事,最来不得半点虚假。八思巴虽也是武学奇才,到底年少。内力相拼下来,渐渐落了下风。 八思巴暗道:中原武林果然英雄辈出,不可小视。这位杨施主内力犹在在我之上,只怕今日竟是要败了。他一向镇定自若,心知必败,手上却并不怯懦,依旧正面与杨过比拼。堪堪又在杨过手底支持了五十招。 杨过心道:这和尚气度非凡,功法精妙。若非蒙古鞑子走狗,倒是个可以论交的英雄人物。可惜他为虎作伥,今日定要给他个教训。若是二百余招仍不能胜他,岂不堕了我的名头。当下手上加劲,直取八思巴中门,双掌平平推出,逼得八思巴不得不与他对掌自救。这一下硬碰硬,八思巴身子飞出丈余,口中直喷出鲜血来。 全真教见八思巴败落,一齐喝彩。元兵和武僧却成合围之势,将全真教弟子团团围住。八思巴面若金纸,气息虚弱,却硬撑着止住元兵,道:“杨施主武功精妙,小僧佩服。我萨迦教在终南山传教一事就此作罢。他日小僧伤愈,再来向杨施主讨教。” 杨过见元兵众多,本以为今日八思巴即使败落此间事也未能善了,只怕还有一场恶斗。未料到八思巴竟说到做到,甘认失败。心下对其又多了几份好感。道:“大和尚承让。异日大和尚前来,杨某必扫席以待。” 八思巴出得重阳宫时,眼角余光扫到寺院角落里隐着一只大雕,旁边立着一个若瓷娃娃般漂亮的小小女童,这女娃子肤色雪白,无半点血色,一双乌溜溜的大眼极是灵动。眉眼间竟和方才与他交手的杨过有七八分相似。八思巴不由心中一动。只是今日情势并非生事之机,依旧带着元兵与众武僧径自下山去了。 却说杨过力退强敌,解了今日重阳宫之围,全真教上下极是感激。 当下张志敬率全真教徒众向杨过施礼谢过。杨过也不以为意,道:“今日之危局虽解,蒙古人未必甘心就此罢手。祁张掌门还是早作准备为要。” 言毕飘然出了重阳宫。却在出宫时也扫到了躲在角落的雕兄和杨凝兮。当下行至凝兮面前,皱眉道:“凝儿,爹爹不是要你乖乖在原处等爹爹么,怎么这样顽皮跟到了这里。” 凝兮刚才见全真教及杨过连番与八思巴争斗,目眩神驰杨过的惊世武功,却也一直提心吊胆担心杨过安危。这会儿见杨过全身而退,蒙古人也撤了兵。心中不禁一松,欢喜之下也顾不得追究方才杨过丢下自己一人之事。上前扯住杨过衣袖,撒娇认错,道下次再不敢了。 杨过责备女儿也不过是担心女儿有危险,这会儿见女儿无恙,又担心她受了惊吓,倒把女儿搂在怀里着实抚慰一番。 待得辞别雕兄带凝兮走水路回到古墓,已过午时。 杨过不欲小龙女担心,只择要说了今日情形。小龙女听得蒙古人竟要在终南山建寺修庙,不禁也是皱眉不语。但她知杨过本事,倒也并不忧虑。 日昳依旧由小龙女带了凝兮去石室练功。 凝兮难得出古墓一趟,竟被蒙古人搅得草草收场,不禁心中对蒙古人颇为恼怒。今日之争又提醒了自己穿越的这个时代并非太平之世而是大乱之年。虽说自己并无建功立业、扬名江湖的野心,这一世只想守着过儿安安稳稳在古墓度日。只是杨过江湖盛名又与守卫襄阳的郭靖一家交情匪浅,他日襄阳城破、宋室覆灭,依杨过心性必不肯袖手旁观。 凝兮前世乃是巨蟹座,是最最没有野心随遇而安的性格。此次穿越古墓,有机缘修习古墓武功,也并无必成武林高手的野心。经此变故,倒是想到异日之危来。乱世之中需得有武功傍身,即使到时帮不上杨过什么忙,也不能成为杨过的负累。故而今日练起功来竟是格外的用心。 待到酉时日落,凝兮已可轻易在这间狭小的石室中捉到雀儿并不伤翎羽。 第七章 芳辰 第八章 终南镇 第九章 命格 第十章 流年 第十一章 少年 第十二章 李居寿 第十三章 教训 第十四章 闲言 第十五章 道士 第十六章 张真人 第十七章 混乱 第十八章 惩戒 第十九章 责罚 第十九章 责罚 第二十章 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 张掌教 不觉一行人行至北极殿。 原来这重阳殿虽是前山重阳宫主殿,供着重阳祖师画像,是全真教打醮,求福禳灾活动的主要场所。却并非掌教真人的起居会客之所。张志敬的会客之所乃是后山的主殿北极殿。 后山是全真教日常生活起居之所。全真七子分领一殿,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俱有院落。门下弟子修行练武均在院中,各不相扰。李居寿的师傅张真人领的便是这瑶光殿。 上次凝兮因找张志仙,被守门弟子径直走小路带往瑶光殿,是以未见过北极殿。 这北极殿虽不如前山重阳殿宏伟,在这后山中却恰似那北极星,为七院拱卫。 殿前石雕香炉,香炉上铭刻“北极宫”三字。 “北极宝殿”牌匾横居正中,楹联曰:“一瓢满饮甘河水,七朵祥开大海莲”。 入殿分宾主落座。杨过坐了客座主位,因凝兮年幼,特摆了绣墩放在杨过身旁,又拿了好些糕点瓜果哄着凝兮。 落座奉茶。 张志敬开口道:“前次多谢杨大侠解我重阳倒悬之危,护教之德敝教上下没齿难忘。不知今日前来有何吩咐?” 杨过道:“张掌门客气。那蒙古人狼子野心,天下汉人无不切齿痛恨。杨某适逢其会,不过举手之劳。” “杨某今日前来,倒也并无什么大事。月旬前,小女顽劣误入重阳宫,扰了贵教瑶光真人清修。所幸张真人并无怪罪之意,反命门下弟子专程将小女送回。今日特携小女来相谢。” “凝儿,还不上前谢过张掌教,瑶光真人?”因张志仙与掌教张志敬同姓张,为示区别,教中一向称张志仙瑶光真人。 凝兮赶忙起身上前,躬身福了一礼道:“凝兮谢过张掌教,谢过张真人。” 张志敬连道不敢当。 杨过接言道:“小女年幼,无以相谢。这半月内子令她在家抄经,一来答谢瑶光真人,二来也拘拘她的性子。” 说着将凝兮那本《道德经》递给张志敬。 张志敬连道杨过太过客气。礼节性地翻了翻经书,想要说几句夸赞凝兮的客气话,谁想翻开经书竟咦了一声,竟是将五千言细细看了一遍。 张志敬雅爱书法,尤工楷书。对颜柳欧体都有精研。这会儿见凝兮楷书虽笔力尚弱,却胜在结体严整、遒媚秀逸,隐隐有大家之风。不禁惊道:“令爱这楷书师从何人?端地圆润绮丽,别具一格。若假以时日,不愁不是书中圣手了。” 这却是凝兮误打误撞了。 话说那赵孟頫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楷书尤受清朝乾隆皇帝推崇,虽有“子昂书法,温润娴雅。远接右军正脉之传,递过为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之诟病,不过是后人恶其以宋宗室而仕元,申引发挥罢了。单就书法来讲,实是与颜柳欧各擅胜场,难分伯仲。 只是这赵孟頫乃是宋末元初之人,此时也不过是个总角之童,赵体自然尚未现于人世。故而凝兮只得其形全无其神的所谓“赵体”倒是大大惊了擅书的张志敬一番。 张志敬细看凝兮笔意转折,不禁越看越爱,自觉五千字看完,于书写一道更增一层领悟。 他在书法一道上略有痴处,当下不顾掌门身份之尊,喜得连连向杨过道谢:“杨大侠家学渊源,令爱年幼聪慧,贫道今日受益良多。无以为谢,可巧贫道近日机缘巧合新得了柄匕首,也不是什么罕物,想来难入杨大侠法眼。倒好在小巧精致、削铁如泥,便赠予令爱防身吧。” 凝兮听了正在吃的一口茶差点儿没喷出来。心想这全真教莫不是开匕首铺的。怎么见人就要赠把匕首。丘处机如此,张志敬也如此。说不定这把匕首还是靖康同款吧? 一名全真弟子毕恭毕敬用托盘托了一物奉与张志敬。那张志敬又双手把盘中之物递给杨过。 杨过也不甚以为意,谢了张志敬,随手把匕首递与了凝兮,又嘱咐凝兮莫要割了手指。 凝兮见那匕首不过七八寸,甚是小巧精致。手柄匕鞘均是黄金贴饰。手柄正中一颗鸽子蛋大的红宝石,光晕流动,熠熠生辉。 将匕首拔出鞘,若一弘秋水,寒气逼人。细看匕身小篆刻了云英二字。 凝兮不意这匕首竟如此华丽,且正合女子所用。心中大爱,倒是诚心诚意谢过张志敬厚赠。 原来昨日全真教接到杨过拜帖,道要携女前来。顿时一阵兵荒马乱。张志敬连夜开了库房挑选给凝兮的见面礼。一则做长辈的见了晚辈,总不好空手。二则上次杨过解了全真教之危后飘然而去,全真教着实无意为谢。今日漫说凝兮所写《道德经》确有独到之处,便是凝兮写了一本鬼画符,张志敬也打定主意要厚颜夸赞得窥天机的。 若说这柄匕首也是有些来历。原为王重阳无意间所得古物。因其名为云英,合了一个英字。白居易又有“屦泥惹石髓,衣湿沾云英。”之句。意指朝露。倒把朝英二字占全了。 只这番心思却不好对徒子徒孙说了。是以张志敬一向只知这匕首是教中珍物,却是不知其中这段曲折了。 不说凝兮把玩匕首,却说杨过接言道:“今日杨某前来,还有一事相请。贵教瑶光真人弟子李居寿这孩子与我甚是投缘,我见他根骨甚佳,是块习武的好料子,却由于母命所宥,并未得习全真武功。张掌门德高望重,还望从中代为斡旋,务请其母收回成命。” 凝兮虽年幼,到底与李居寿男女有别,杨过自不好提凝兮与李居寿相熟之事碍及女儿清誉。是以只道自己与李居寿投缘。 全真教弟子众多,李居寿一个小小末代弟子之事原到不得全真掌教真人耳中。只是张志仙知李居寿与古墓派这段渊源,听闻杨过今日登门,不敢隐瞒,早将事情源本报备掌教。 是以张志敬听闻杨过此言,非但不诧异,反倒接言道:“实不相瞒,居寿这孩子志仙与贫道也都甚是喜欢,志仙更存衣钵相托之意,早已修书一封给他母亲,相商传授武功之事。料想不日便有回信。” 杨过知全真教在终南一带百姓中甚有威望,更有那愚夫愚妇将全真七子奉若神明的。全真教玉瑶真人开口,那妇人定不敢不依。是以欣然相谢道:“多谢张掌教成全。” 凝兮不想自己和李居寿大大为难之事杨过不过一句话便搞定,不禁暗叹古往今来权势都是好东西啊。也自替李居寿欢喜。 张志敬回道:“杨大侠客气了。原是分内之事。时近中午,敝教备了素宴,还望杨大侠赏光。” 第二十二章 筵席 不多时便有弟子前来延请开席。一众人移步若水阁。 若水阁取“上善若水”之意,门两侧一副对联:“道贯一壶天地髓,精通万代圣贤心”,乃是重阳宫后院花木深处掩映的一座三层木结构阁子。 阁前掘地为湖,叠石为山。曲桥飞瀑,花木扶疏。临湖推窗眺望,景色绝佳。是重阳宫宴请贵客的地方。 张志敬坐了主位。杨过坐了主宾位。其余全真六子一旁作陪。因着李居寿的关系,张志仙坐了杨过右手边次主位相陪。 又为凝兮特设了一桌,着李居寿和居弘并教中玉衡殿两位女弟子相陪。 玉衡真人是全真七子中唯一的女真人,所收的徒儿自然也以女子居多。因凝兮是女娃娃,张志敬特遣了这两位女弟子相陪。 两位女弟子中年长的那位姓周,名若芙。是玉衡子首徒。二八芳华,臻首娥眉,雪肤花貌,竟是十分地端庄秀美。年幼的那位姓秦,名若瑶,不过豆蔻年纪,眉眼间稚气未脱,唇角小小两枚梨涡,一派烂漫天真。 凝兮心中暗暗赞叹:“全真教竟有如此美貌的女弟子,做道姑未免可惜了。” 那两位女弟子自幼听着古墓派神雕侠侣的轶事长大。对杨过的盖世功业,小龙女的绝世美貌,二人的伉俪情深十分神往,深以不得见这对夫妇为人生憾事。如今得了这差事,当真是喜出望外。 二女见凝兮一袭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襦裙,秀发用粉色丝带松松挽起,乌发红唇、容色娇美,虽年齿尚幼,却可想见长大后定是个绝色的美人。有女若此,真不知那位杨夫人究竟是何等惊世容颜了。 凝兮先蹲身向居弘福了一礼,笑嘻嘻道:“居弘师兄,多日不见,一向可好。” 居弘见凝兮活泼知礼,甚是喜欢。对凝兮照顾不由得更加周到几分。又介绍着凝兮与周秦二女相互见了礼,随即入座。 凝兮本以为今日情势定见不到李居寿了。谁想张志敬好人做到底竟抬举李居寿席间相陪。 算来凝兮与李居寿也是月余未见。上次在瑶光殿也是匆匆一唔,未及详谈。也不知这几日他过得可好。 这会儿细细打量,见李居寿着了与居弘周秦三人一色的青色布袍,墨发以竹簪束起,身姿如松,意态从容,不复之前的衣衫落魄。可见这日子过得甚为舒心,不由得暗暗放下心来。 李居寿见了凝兮,勾起唇角温和地笑了笑,柔声道:“凝儿妹妹,这几日你过得可好。” 凝兮不由嘟嘴道:“哪里好,被我娘罚了禁足,足足半个月不得出门,可闷死我啦。要不早就来寻你啦,我看你最近过得倒是不错吧?” 李居寿点头道:“师傅、大师兄均对我十分照顾。”又细细讲了别后情形。 这些日子张志仙虽并未传授李居寿武功,却着意指点了李居寿的经文课业。李居寿天资聪颖、闻一知十,张志仙对他极为满意。 又交代了几件差事下来,李居寿竟无一不办得妥妥当当,小小年纪实在是难得。一时间李居寿在瑶光殿风头无俩。 言谈间菜已陆续上桌,张志敬站起举杯道:“杨大侠莅临,敝教上下深感荣幸。贫道先饮为敬。” 杨过含笑举杯致意,也是一饮而尽。 不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说来这全真教的全素斋原是大大有名。原料取于终南山出产的苔蘑、木耳、黄花菜、马兰头、豆苗、椿苗等山珍野味,配以豆腐、冻粉、面筋、新鲜蔬菜等,或清炒、或火煨、或清炖、或烘烤,青丝绿叶,间色分明。虽为素菜,却能仿出鸡、鸭、鱼、肉等诸多形态,不仅形似,味道也一般无二。 今日贵客登门,掌勺师傅更是打叠起十二分精神精心烹制,四压桌、四冷荤、四炒菜、四大件,流水价上来,色香味俱全,名字又极雅致:“半月沉江”、“南海金莲”、“高山流水”“三羊开泰”等等。把凝兮吃得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凝兮最爱其中一道异味卷果,选果肉、枣泥、山药、蜂蜜、白糖、桂花等原料,用油皮卷好蒸炸,再用蜜渍。软糯甘甜。暗忖:“若是用家中的玉蜂浆浸渍,只怕更加醇正甜香。改日自己也动手试一回,给过儿爹爹和小龙女娘亲尝尝。” 李居寿见凝兮吃得香甜,也是欢喜。举筷又替凝兮加了两箸道:“凝儿妹妹,慢点吃,别噎着了。”又倒山果滤的汁子给凝兮喝。 一会儿又道:“过几日师傅命我下山采买殿中过端午节的应节之物,凝儿妹妹可有什么要带的,我帮你一并买回来。” 坐在一旁的秦若瑶听了,喜道:“李师兄,这般凑巧。师傅也指了我这个差事,我正愁一个人办不好这差事呢。不如我们一道,你也帮我拿拿主意。” 凝兮见秦若瑶吃饭时眼睛不时偷偷望李居寿身上看,这会儿又主动相约,心下暗笑:“这小姑娘只怕对李家哥哥有几分心动,也不知两人缘分如何。” 原来全真教并不禁修真弟子嫁娶。之前掌教马丹阳与清净散人孙不二便是一对双修道侣。 那秦若瑶豆蔻年华,情窦初开,见李居寿年少英俊,言谈温文有礼,两人又年岁相仿,不由暗生好感。 凝兮上次去终南镇还是元宵节赏灯的时候。听了不由也心动道:“李家哥哥,我也许久没到镇上了。不如我禀了爹爹,咱们一道同去呀。” 李居寿听得凝兮也要同往,更加欢喜:“终南镇我最是熟悉不过。杨世伯若是放心,我正好带凝儿妹妹你好生逛逛。绿柳居的单先生说书最是生动不过。这时节芍药花开得又好,咱们办完了差事在绿柳居赏花听书,岂非乐事一桩。” 听得凝兮更加动心。拍胸脯道:“爹爹最疼我不过,定会同意的。李家哥哥,咱们就这样说定了啊。” 第二十三章 闲云居 第二十四章 下山 第二十五章 许大夫 第二十六章 绿柳居 第二十七章 龙舟赛 第二十八章 公子 第二十九章 客栈 第三十章 送药 第三十一章 夜游 第三十二章 礼物 第三十三章 生意 第三十四章 归家 第三十五章 旧事 第三十六章 来信 “谁想他和师傅在这重阳镇住了几年,竟是没打听到关于我娘的丁点儿消息。若大一人便如水滴入海般消失了。若不是当年那传信之人言之凿凿我娘嫁到了重阳镇,他几乎以为这消息有误了。直到那天他意外遇见了我。” “他这些年来一直自苦,总觉得若不是自己为了功名进京赶考,我外祖父不会早早过世。我娘也不会远嫁重阳镇,至今音讯全无。” “他说他对不起师傅的养育之恩。今日既寻到了我,便收了我做义子。他飘零半生,身无长物。只一身医术确是得了师傅真传的。这便传了我,也算教我个安身立命的本事。” “居寿哥哥,他说得可是真的?”凝兮忍不住插言道。 “我不知道。”李居寿怅然道。“不过我右腕上确也有一枚暗青色胎记。小时侯爹爹抱着我读书习字时笑言这胎记是天上的文曲星用笔给我点的。将来我定是能中状元的。” 说着撸了右边袖子给凝兮看。 凝兮只见一枚胎记印在李居寿右腕腕底,仿佛墨色晕染在白色的宣纸上。 “也许他说得全是真的,也许他只是认错了人。十几年前的旧事了,我生母早已过世,家父也不在了。这些旧事也不过是个故事罢了。” 凝兮见李居寿说得颓然,知他心中难过。也不知该怎样劝慰。只好拉了他的手,用力握了握。 “那你可愿认了他做义父,跟着他学医?”凝兮心中总觉得李居寿年纪轻轻便去做道士可惜了。总盼着他能抽身回这万丈红尘之中。 李居寿道:“从前我在全真教处境艰难,杨伯父那样好本事,愿意指点我武功,我都没有动心。现在又何必多此一举跟了这突然出现的故人学甚么医术。异日若发现不过是误会一场,我二人又如何自处。” “师傅师兄都对我很好,细心教导我经文课艺,我绝不会做对不起师傅,让师傅伤心的事。” 其实有句话李居寿却是没对凝兮说。他见那人言语中对慧娘大有情义,不禁暗暗心惊。他相信自己生母的贤德贞静。对父亲也充满孺慕之思。自然不愿与这莫名其妙之人有甚么瓜葛,累了父亲的一世英名。 只是作为自幼丧母的孩子,自然心中对生母有过无数想象。从前自己在家中,除了父亲偶尔提起生母只字片语,嫡母却是绝口不提自己亲娘的。如今有个故人近在咫尺能够告诉自己亲娘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却狠心把机会推出去了。不由得心中怅然若失。 今日李居寿叫凝兮出来,不过是把这些心中积郁对自己最亲近信任之人倾吐一番。 如今一股脑儿说了出来,李居寿便觉心中好受了些。眼见着夕阳已沉,暮色在整个禁林之中笼罩上来。便对凝兮说:“凝儿妹妹,这几日我心中不宁。和你说出来,这便好多了。多谢你特特出来一趟陪我这么久。” 凝兮道:“居寿哥哥,你这样谢我倒显得咱俩生分了。” 李居寿释然一笑道:“不错,是我的不是了。对了,杨伯父可试过保和堂许大夫的药了?” 凝兮道:“爹爹生性洒脱,原也对此事不曾放在心上。我娘却觉得这药来得蹊跷,已把药送到精通药理的世交处看验了。” 李居寿道:“据那人说这药确实乌发良药。他师傅送这药也确实一片好心。也罢,毕竟人心难测,仔细些总归不错。” “时候确实不早了,再不回杨伯父杨伯母要担心你了。” 李居寿见天色已晚,便连声催促凝兮回家。 凝兮见李居寿无事,便也放下心来。自己这一趟出来委实耽搁了好久。再不回去,只怕晚课也要耽误了。匆匆像李居寿道了别,复又潜回古墓去。 回到古墓小龙女娘亲已备好了晚饭。今日是过水凉面。青色的水芹,白色的豆芽,红色的水萝卜,黄色的蛋丝,褐色的肉末黄豆酱。五色齐全。在夏初吃来甚是清爽。 饭毕,凝兮自去石室用功。玉女剑法招式凝兮俱已习全。这几日在精雕细琢一招一式。 抚琴按萧,扫雪烹茶,松下对弈,池边调鹤,西窗夜话,柳荫联句,竹帘临池,锦笔生花。古墓祖师林朝英文武全才,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这一套玉女剑法写尽了情侣间旖旎韵事。 本来以凝兮年纪,断无领会之理。所学不过是招式罢了。偏凝兮是个穿越的。算来也快三十岁了。又有何事不知,何事不晓。 只是凝兮穿越前心悦杨过。如今是真心当杨过是爹爹的。李居寿比自己小了近二十岁。凝兮心中是将他视做了自家幼弟。 竟是没有思慕之人,缠绵之意。心底风光霁月,这套剑法便使得分外洒脱磊落,肃然有名门风范。 杨过进石室之时,凝兮一招冷月窥人,剑招凌厉,石室里一片剑影。杨过不由得一声喝彩。 凝兮脸上一红。放下手中的剑迎过去道:“爹爹,凝儿这招冷月窥人使得如何?” 杨过刮了刮凝兮的鼻子,道:“倒有你娘几分神采了。”说着也向地上捡起剑来使了招一模一样的招式。 杨过不过是给女儿示范剑法。招式上并未含内力。剑底却隐含风雷之声。凝兮不由的目眩神驰。自知自己相差太远,不由得沮丧起来。 杨过演示剑法原是为了激励女儿。谁想适得其反,不由得哭笑不得。道:“凝儿。爹爹妈妈小时候的剑法还远不及你呢。只要你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有爹爹妈妈的造诣的。”凝兮听了,这才振作了些。 携女儿出了石室回寝室。却见小龙女在桌前整理信件。最上面的一封署名陆无双。尚未拆开。 杨过不由道:“不知信中程瑛妹子和无双妹子可说了些什么。”说着便把信拆了开来。 谁想读了几行杨过却是眉头越皱越紧,小龙女不由关心问道:“可是她二人遇上了什么麻烦?” 杨过道:“无双妹子前些日子外出不合惹了个极厉害的对头。她好不容易施计逃回了桃花岛。如今仗着桃花岛的五行八卦桃花阵,暂时倒阻得这对头无法靠近。” “谁知那对头竟在桃花岛出岛必经之路盘桓了下来。定要桃花岛出面给他一个交代。” “据无双妹子说那人武功奇高。程家妹子,无双妹子都不是他的对手。虽一时性命无忧,桃花岛的进出却受了控制。连累得药师堂的生意也损失不小。” 原来早在前几年,黄药师已经过世。临去前言明将桃花岛留给女儿女婿。只是黄蓉这些年陪着郭靖镇守襄阳。只得把桃花岛相托师妹照看。 黄药师的古董生意药师堂却留给了关门弟子程瑛。 程瑛虽然于武学一道并未登峰造极,于金石书画一道却极有见地。加之陆无双竟然颇擅商贾之事。这几年药师堂风声水起。隐然已是古玩界翘楚。生意甚至做到了京城。 如今这人守住了桃花岛,竟累得程陆二人无法照料药师堂的生意。因此陆无双此封信来是请杨过出手,助姐妹二人逐走这对头。 杨过合了信,决定道:“龙儿你帮我给无双妹子回信一封,就说我这两日理清家中事务便去一趟桃花岛。让她姐妹二人紧守门户,切勿与这对头动手。万事等我到了再说。” 第三十七章 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