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秘的四个字 第二章 诡异的安排 第三章 长城关隘之战 第四章 李肃来也 第五章 追兵又至 第六章 “虓虎”之死 第七章 桥山黄帝陵 第八章 最后的希望 第九章 一个人追击 第十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 第十一章 向东进发 第十二章 董家军的统帅 第十三章 如此长治久安 第十四章 目标锁定 第十五章 向北追击 第十六章 新西凉军 第十七章 目标夏阳县 士卒带进来一个年轻人,童远问道:“你为什么逃走?难道不知道我军的禁令吗?” 那人不服气,辩解道:“什么逃走,我只是去探亲而已。” 这名年轻人体格壮硕,身高约有七尺五寸,脸上毫无畏惧之色。 里长见了,打断道:“肖器快住口,你好不晓得事,快来给这位童少君陪个不是。” 肖器嘴里嘟囔道:“什么铜少君,铁少君,不过是逃亡之人而已。” 车队在场的几位将士俱都面露怒意,里长赶忙阻止了他,向童远道歉说道:“肖器他不晓得事,他的母亲早已病逝,父亲又在三年前被屠各胡所害,所以他缺少管教,不懂是非。” 肖器愤怒的说道:“他们里面有胡人,不是好人,不去报官却在这里求着他们不要抢劫吗?” 里长还待继续教育,童远抬手阻止。说道:“你想给你的父亲报仇吧?” 肖器说道:“当然了,汝等和胡人在一起,以后也会被他们背叛所害的。” 童远问道:“所以你想杀光他们,你有这个能力吗?” 肖器想都没想,回道:“哼!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没有办法杀光,但我会保护好这个村子。” 童远微微一笑:“你其实是个懦夫,边境不知多少人都是因为你这样的蠢货而枉死的。” “你说什么?” 肖器的语气带着不可思议的疑问。 童远认真地盯住他说道:“你就缩在这里不能达成复仇,你更不知道你父亲因何而亡,你带有敌视的行为又会给这里招致祸端。你比懦夫还要可恶!” 肖器一时惶惶不知如何回答,过了一会才反问道:“那你就知道因何而起?又如何复仇吗?” 童远目光放在他的额头之处,朗声说道:“你该怎样,我不知晓。但是我等该如何行止,当然很清楚!” “将流散的、被鄙夷的边军收拢,将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不让它们跑到敌人那边,方能取得优势。事态因何而起,当时是因为我等没有力量,遏制敌人而起!我们这只军队,安稳诸乡,扫灭贼寇,安置流民,这就是我们的行为。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这就是我的路。” 里长、肖器不只是无法听懂,还是觉得难以实行,总之都无言以对。 童远略一思考“不过,肖器你犯夜禁,今天你得跟我们走一趟吧。把他交给胡琅儿,让他教教这小子该怎么活下去。” 肖器惊讶道:“啊,把我交给胡人啊,那不怕我报仇吗?。” 童远简单介绍道:“胡琅儿,本名于泼琅,是归附西凉的南匈奴后裔,在董家已经多年。你这样的人他见多了,十个你也打不过。” 童远等人今夜睡在村民居所之内,这也是他来到东汉末年第一次可以在房间内过夜。刚刚所讲确实是童远肺腑之言,但他何尝不想轻松容易一些,这几天他体会到后世安稳太平的可贵,乱世着实艰辛,但不得不迎难而上。 村落东南二十里有一坞堡,几十年前由附近薛姓大户所建。坞堡是这个时代地主豪强最常居住之所,往往囤积粮食、兵器和壮丁,平日里统辖下属佃户耕种土地,甚至周围各村也隶属于坞堡,一旦遭遇战事,就集合过来据守于此。车队明日就朝那里去,是敌是友明日可见分晓。 第二天,众人抵达坞堡之处,只见此堡为木石结构的楼橹,从山谷中的阴影中有一条道路蜿蜒伸出,东边还有座翠绿的山丘。坞堡内部似乎有许多的屋舍,在正中央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座高耸的远望楼。 堡中平日约可容纳百人居住,估计现在藏有更多人手。车队总计才三百余人,当然不能让里面有多恐惧,但是董家军大纛一出,坞堡之主必须表态是战是和。 果然不多时,堡中出来十余人,并有三辆载满物资的犊车,但坞堡墙壁上依然戒备森严。十余人中,为首者乃是一位白发老翁,其余皆是精壮,但都没持武器。很明显,坞堡薛家一方做了两手准备。 一番寒暄以后,了解到此人乃是此地薛姓一族族长,此间原本水源充沛,但时局动荡,各方盗贼、胡人不时入寇为祸,只有距离坞堡较近的二十里才能够安心耕种,再向北就是胡人统辖区域了。 三辆犊车装的有粮食,布匹和酒水,全部献给董家军队。 董白家资丰厚当然不缺这些,军中现在准备行军战斗,再加上卸岭部为了保持高度敏锐的嗅觉、味觉,全部滴酒不沾,所以酒水也都不收。最后只是留下少许豆料,肉干,还给了些许不便携带的瓷器作为回礼。 当然全程董白等人没有露面,基本由童远、张录打理相关事项。最紧要的情报还是附近有无军队驻扎,特别是西凉军的消息。薛家族长在了解董军对于粮食、财物都没兴趣之后,也放心下来,知无不言。 此地由于深处山中,局势的见闻还停留在十日以前,并无更多新消息。不过,对于附近驻军情况确是知晓。 说来也巧,此处虽然属于三辅地区,但是王允等人兵力有限,只在诸县重整兵力。此地属夏阳县合阳乡管辖,由于位置太远,附近并无驻军。而夏阳县刚好在左冯翊的最东北一端,近日也没听说驻军更换,很有可能还是之前的西凉军驻扎此地。 再加上夏阳县拥有黄河上重要港口–龙门津,可以从此渡过黄河,进入河东区域,追兵将再难追上。不过夏阳距离此处还有两百里路,中间会经过颌阳乡,那里也有原西凉驻军,此刻还未替换。 通往夏阳,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继续沿河向东,可直抵龙门津。另一条自此地向南走山中小路,可直达夏阳县城。两条道路都还要六十里以上的行程。 这条消息正是车队最为需要的,在两条路的原则上,西凉新军统领内部也展开了一番讨论。部分人认为应当抢占夏阳的龙门津,然后根据情况可以夺取县城,也可以随时渡河进入河东,联络牛辅等人的手下。 不过最后童远还是说服众人,走山路前往夏阳县城。 因为一旦说服或者策反合阳与夏阳守军,则进可攻退可守。童远更是感觉以此地为根基,既可以策应李傕、郭汜等人,又不完全被他们所裹挟。 于是,再和董白交待一应计划之后,车队也不多做停留,乘着天黑之前尽量多赶一段行程。 第十八章 张既张德容 第十九章 见风使舵的对手 第二十章 勇夺夏阳城 第二十一章 赏罚分明 第二十二章 大批敌人将至 第二十三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二十四章 意志的较量 第二十五章 文和乱武 第二十六章 徐荣出动 第二十七章 初具规模 第二十八章 可怕的对手 第二十九章 恶战前的准备 第三十章 挑战徐荣 第三十一章 守城战(上) 第三十二章 守城战(下) 第三十三章 恐怖的兽 第三十四章 短暂的骑兵战 第三十五章 援军到了 第三十六章 必须缴械 第三十七章 绝境中的父子 第三十八章 劝说徐荣 第三十九章 以退为进 第四十章 主战的吕布 第四十一章 拿不下郭汜 第四十二章 飞熊军登场 第四十三章 同室操戈 第四十四章 痛打出头鸟 第四十五章 又来一波 第四十六章 三句口号 第四十七章 长安城破 西凉军众将看到这一切,心中滋味各不相同。 张济、张绣等人对董白、童远等人深感佩服,在夏阳时就明显感觉这支兵马实力不俗,现在更是感到他们精神上的激励。 想要争夺控制权的李傕、郭汜,措手不及的挨了这么一招。本来以为董白会傻乎乎的出钱出粮,没想到竟然搞了这么一个演讲和口号。 最为惊讶的反而是贾诩。 他阅历颇丰,知晓一般的豪强地主喜欢直接用强硬手段解决问题,而士族寒门则会用金钱和演讲,他们的演讲往往是长篇大论、辞藻华丽,在官员、士人、学子之中有较好的效果,但放倒行伍之中就行不通了。 然而董白的演讲言简意赅,却通俗易懂,三点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将士的诉求。 这种演讲要比高谈阔论谈什么为董卓复仇要有用得多,毕竟即使是董卓的士卒们最迫切的要求也是安全保障、论功行赏和安家乐业。 西凉大军士气高昂,毕竟不论是董卓、李傕还是其他将领,谁也没有考虑过这些士卒们的诉求。过去他们都是跟随着将领或者家主,为他们的功绩和财富打仗,然而这次他们知道这是为自己而战,为了自己这些边军而战。 ...... 王允、吕布这边已经弹压不住长安城内的局势,虽然长安城在设计之时为了提高防卫效果,首先高度达到十二米,整体形状设计成不规则方形,尤其是长安西城墙是一个斜面而非直线,专门可以防御西面攻来的敌人。 可是这回西凉大军是从东面杀回来的,并且此时长安有多达十二个城门,需要大量人手维护。略知兵事的王允,专门把长安周遭的近十万健壮百姓收入城中充当劳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更为糟糕的是后勤方面。长安本就有二十余万人口,再加上这十万左右的劳力,后勤早就不堪重负。特别是官员、士族耗费夸张,为了争夺城内的资源,隐隐有长安城内割据争霸的局势。 此时若是有人专门记载,把这五日来的慌乱、纷争、割据和惨状一一记录传承,日后也是一部史家名著。 不过已经没有第六天了! 巳时,长安城外各部已经准备就绪,全军再次呼喊“除奸佞、要封赏,分土地!”的口号,整个长安城的守军听到后都惶惶不安,不少士卒也和他们一样有着相同的诉求,既然没有屠城的趋势,他们当然不想和这虎狼之师拼命了。 巳时一刻,各部擂鼓助阵,开始进攻。北门今日就轮到了童远的一万余人。随着一声令下,新西凉军士卒当先,身穿铠甲,举着盾牌掩护着弓弩手靠近城墙。 大军刚刚靠近,却见城门在此时被慢慢打开,并且在长安多个城门同时上演着。 打开城门的士卒,正是前将军赵谦从蜀地征召的兵马。赵谦是蜀郡成都人,曾参与剿灭黄巾、白波等大小数十战,官拜太尉,后因和董卓不和,转为前将军。 他的手下有一支两千人的蜀兵,其中包括三百板盾蛮。这支兵马,不久前还跟随他征讨割据蜀地的刘焉,现在辗转成为长安最后的预备力量。 此时因为底层待遇太差以及这几日吕布等人的蛮横、霸道,再考虑长安城内的艰苦情况和西凉军高昂的士气就直接反了。连带赵谦无奈也只好投降了。 在蜀兵和原西凉兵的带领下,只要没有吕布等将领或者死硬的高官、士族镇守的城门,在听闻西凉军从个别城门入城之后,悉数反水。 只有靠近东边的宣平、清明、霸城、洛城、覆盎这五门,由于是王允、吕布及反西凉的官员、士族,亲自镇守所以没有失手。 童远率领的部队立刻控制城北的厨城门、横门这两门,并且安排耿清等人严加防守。 全军立刻控制较近城北的的东西两市,这里有大量难民被安置在此,几乎没有抵抗立刻投降。童远深知他们家园已经不复存在,未来对他们另有安排。此刻安排兵马看守,防止其他各部前来杀戮劫掠。 此时长安乱了,彻底乱了,如潮水般的西凉大军不断涌入。 樊稠、李蒙、王方等部突破各个地段,长安城内的各条主道之上,厮杀声,哀嚎声响彻不绝,刹那间便回荡在了这数百年的古城之中。 今日,在城北靠东的洛城门楼由朝中太常种拂亲自率人防守。种拂出身于累世公卿之家,乃是东汉一代名臣种暠之子。 董卓入主洛阳后。征辟荀爽为司空。中平元年(公元190年)荀爽因病去世,种拂接任为司空。第二年,因为发生地震而被罢免。后又被任命为太常。 王允掌握长安之后,此人乃是有名士族,是王允一党的核心人物之一,当然得到重用。这几日竭心尽力调遣门客、奴婢参与城防。 今日当面来袭的是董白、童远下属的董家扈从和西凉降军。这些兵马装备精良,并且与昨日郭汜部下士气、面貌完全不同,光是听到对方呼喊就心惊肉跳。 对方开始攻城以后,种拂就一直有点心绪不宁。特别是第一轮攻击就不停的箭雨覆盖,杀伤了自己近千难民和仆从。不过依靠着仲家两百重甲部曲奋力拼杀,暂时打退了对方。 仲拂年过五十,因为吃食甚好而面白体宽。此时他整顿衣服铠甲,手持宝剑,纵然心里没有底,也表现得信心十足。 这些名门士族都擅于表现这些个涵养、气度,不过局势已经崩坏,即使再怎么隐藏也无法掩饰。 不多会儿便有斥候快步走到种拂这边,大叫道:“种太常!蜀兵竟然打开城门投敌,大量敌人已经攻入城内,东西市已经沦陷!” 种拂一听,在心中暗道:“城门竟然已经被打开,看來是不行了。我等士族身边之人多是自家私军,断然不可能与西凉军由丝毫瓜葛。看來只要是边鄙全是奸佞,非吾士族名门不足以安天下。” 眼看城外兵马又要第二轮进攻,他是守还是救,实在难办。 第四十八章 目标国库 第四十九章 即将碰面 第五十章 命运的初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