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玄幻:我一剑重回十万年前 > 142、弟子比老师懂的多是什么体验

142、弟子比老师懂的多是什么体验

作者:冶山熊 返回目录
        

一位大儒收为弟子,却不愿?


        

韩啸在想什么!


        

周文标惊骇的神色挂在脸上。


        

刘光瞬间色变。


        

这是看不起宋濂,看不起昌宁书院?


        

若是如此,那来书院何为?


        

“为何?”宋濂面上神色不变,身形微微挺直,淡淡道:“老夫虽然未成儒道宗师境,但也算一代大儒,方圆万里内,能在儒道修行中强于我者,不多。”


        

儒道宗师,比肩元婴尊者。


        

宋濂语气中之自信,明显他虽不是宗师,却差宗师不远。


        

周文标差点一口咬断舌头。


        

这老家伙原来这么强!


        

早前自己在这老头面前恶作剧,还活着,真是幸事。


        

只是其中需要付出绝大代价罢了。


        

同境的武修或者灵道修行者,绝不是他的对手。


        

韩啸虽知道宋濂儒道修为精深,也没想到他已经是大儒巅峰境。


        

此等境界,沟通天地,一郡之地,都可封镇。


        

不过韩啸看得出,宋濂身上已经气血干枯,怕是寿元无多。


        

此是儒道修行者的最大弊端。


        

若是魔道、妖修,怕是远隔百里都要逃窜。否则,一掌镇死了,只能自认倒霉。


        

这就是儒道大修的强大之处。


        

“院长大人见谅,韩啸有职责在身,书院读书怕是不多。”韩啸向着宋濂一躬身道。


        

新军组建最多三个月。


        

不得寿。


        

当然,若是儒道能长生,天下怕尽是儒修了。


        

“呵呵,原是如此。”宋濂闻声一笑,摆摆手道:“怪不得这昌宁郡中许多大人物都为你写荐书。”


        

宋濂似乎知道新军之事,只是也不多提,而是看着韩啸道:“莫说三月,我儒道之中,多的是一字师、一日师,反倒是一世师的,才是极少数。”


        

之后韩啸就要去军中了。


        

书院混三个月也就罢了,要是拜宋濂为师,三个月后离开,似乎不妥。


        

韩啸这一拜,跟着他身后的芸娘小脸一白,连忙趴在地上叩头。


        

只是,老师的老师,她该如何称呼?


        

这就是说,三个月的师徒,也收?


        

韩啸身形一整,双手高拱于头顶,一揖到底:“学生韩啸,拜见老师。”


        

——————


        

入了书院,韩啸才知道,黄金盛世,儒道之鼎盛不是没有原因的。


        

祖师吗?


        

看着一躬一跪的两人,宋濂手捋长须,哈哈大笑。


        

然后又回到后院之中。


        

“经史子集、上古残文,这些我涉猎不多,但我书院中藏书不少,你可自观。”


        

天文地理、世间大道,只要能落于笔墨,行于诸身的,都在儒道包含之中。


        

宋濂领着他,带着林筱儿和芸娘,花了大半日时间,在书院中转了一圈。


        

……


        

坐在石桌前,宋濂一件件将能在书院中学到的都罗列出来。


        

“琴棋书画、金石刻篆,虽不算我强项,大抵还是有几分研习,你若不懂,可随时来问我。”


        

“至于射御拳剑、兵书战策,老不以筋骨为凭,很多时候思绪也散漫了,怕是教不了你多少,不过我可以为你寻院里教习教授。”


        

心境之宽广,非寻常修行者能及。


        

这大抵也就是为何天道独钟儒道的原因所在。


        

说到最后,他看着韩啸轻叹一声道:“其实,我知你来书院,并不为学到什么,只是,老朽厚着脸皮收你做弟子,怎么也不能让你空着手回去不是?”


        

这便是大儒。


        

既然宋濂愿意真心教他,他自然不会敷衍。


        

儒道乃是传承数万年的大道之一,其中必有了不得的精华,能够涉猎,也是幸事。


        

“老师放心,韩啸定然在这三月时间潜心研习儒道,绝不分心他顾。”


        

韩啸一躬身,郑重说道。


        

后世对符纹的精简、重组,大多是研究上古时代的一些大道痕纹而来。


        

韩啸虽然没有专门研习过,但后世有系统的书录讲解,他曾看过。


        

宋濂点点头,面上露出笑意道:“说来,我还不知你对儒道有几分了解。”


        

韩啸回想一下,盘算着回道:“经史子集涉猎不多,不过上古残文倒是有过研习。”


        

“无妨,都是小道,不算大事。”宋濂摆摆手。


        

“不过也曾解过一些玲珑棋局,能以剑法入书道。”韩啸斟酌着出声。


        

听到韩啸说研习过上古残文,宋濂眼睛一亮道:“能研究上古残文,这倒是难得。”


        

“至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倒是没有多学。”韩啸摇着头道。


        

宋濂有些迟疑的开口道:“当真?”


        

韩啸也不废话,直接上前,伸手抓住石桌上棋盒中的棋子往桌面上一撒,颗颗黑色棋子如繁星落在棋盘。


        

解过玲珑棋局?那种耗费心力,便是潜心棋道数十年的大儒,都解不出来的玲珑局?


        

还有,以剑法入书道,是书道不是书法,此一字,天差地别。


        

纸页缓缓展开,一个斗大的“道”字出现在宋濂面前。


        

宋濂浑身一震,豁然起身。


        

“真是玲珑局……”宋濂点头,又看向韩啸。


        

韩啸早有准备,从大袖中掏出一张卷好的纸页。


        

她惊呼一声,缩头往后一窜,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长剑。


        

“好!”


        

芸娘好奇的伸头去看,只觉那个“道”字瞬间化为一柄精光闪烁的长剑,直扎向她的脑袋。


        

“啊——”


        

韩啸将纸卷了,递向宋濂。


        

宋濂接过纸卷,小心的放入大袖中,然后好奇的看向韩啸:“说说,你还有哪些擅长的?”


        

宋濂目中放光,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将修行之道与儒道相融合,此是陶院长百年前便有的设想,只是一直未曾成功。”


        

说着,他将目光从那“道”字上挪开,看向韩啸:“此字送于我,如何?”


        

“数算、药理、冶炼、天文、风土……有所了解。”


        

……


        

他没想到,韩啸竟然在儒道上有如此精深的研究。


        

“骑、射、御,战、谋、策,皆略有修行。”


        

何况韩啸以剑入圣,心境近于天道,对这些他山之石,更是研习了解颇多。


        

无论以何道入圣,终究是殊途同归。


        

“大抵,就是这些了。”罗列了近百分类后,韩啸方才一拱手道。


        

后世虽无儒道,却是将儒道分化,归入其他经世百科,成为便是普通人也能学习的常识。


        

这弟子,怕是难教了啊……


        

“嗯,修行之道,贵精而不在多,你先选几门往后想要精研的告诉我。我再为你参考谋划一番,如何?”硬起头皮,宋濂捋着白须道。


        

宋濂白须微微抖动,面皮肉眼不可查的抽搐。


        

韩啸所说,近半他自己从未涉猎,甚至,从未听说过。


        

“弟子明白。”韩啸一躬身,忽然抬头道:“对了,弟子对茶道颇有研究,哪天老师一起喝茶?”


        

茶道!


        

宋濂点点头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