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初入大唐 第一卷 第二章 疑虑 第一卷 第三章 初见长孙 第一卷 第四章 曲江风波 第一卷 第五章 名誉长安 第六章 第一场雪 第一卷 第七章 第一个年 第一卷 第八章 春耕 第一卷 第九章 灾害来临 第一卷 第十章 寻找药圣 第一卷 第十一章 终南山见闻 第一卷 第十二章 回长安 第一卷 第十三章 端午文会 第一卷 第十四章 练武场 第一卷 第十五章 我不想娶 第一卷 第十六章 稻种 第一卷 第十七章 偶遇高阳 第一卷 第十八章 事件余波 第一卷 第十九章 上班龙卫 第一卷 第二十章 中秋 第一卷 第二十一章 明月几时有 第一卷第二十一章明月几时有 应付完李泰,李旦又拿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李旦今天很想让自己醉过去,心中的愁绪让自己无法得到宣泄,可是这个酒却怎么也灌醉不了自己,当李旦觉得喝得不过瘾,抱着一坛子酒仰头灌下后仍不醉后,李旦便特别怀念后世的烈酒,那里的一杯酒度数都快赶上这一坛子酒了。 李世民与朝臣那不时传来了高歌声与叫好声,停下身子,李旦听了听,原来是中秋节的必备节目,吟诗。李旦一听吟诗,摇了摇头,觉得没有意思,不想去凑那个热闹了。 李旦透过人缝发现李泰此时正站在了李世民的身边,正与李世民讲着些什么,时不时向李旦这边看来,好像是说着有关李旦的什么事情,李旦忐忑的想,不会是讲李旦偷酒的事吧。怕什么就来什么,李旦见到李世民正朝这边招手,示意自己向前面来。李旦无奈只好向前走到了李世民与群臣面前。 李世民与群臣等看清李旦,都不由得笑了起来,只见李旦红通通的脸,众人都知道,这小子肯定是偷偷喝了酒了,瞧这脸蛋红的。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望着李旦却没有笑,都皱着眉头,眼神不善的望着李旦。李旦摸了摸脸,发现入手滚烫滚烫的,心想坏了,上脸了。李旦站在那里,低着头,不禁手足无措。李世民摇了摇头,向长孙无忌示意了下。长孙无忌望了望群臣,强忍着没有发作。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个是你刚才作的?”李世民望着李旦问道。“回陛下,确是刚刚微臣所做。”李旦低着头回禀道。众人品味着这首诗中的画意,不由得哄然叫好,程咬金更是上前拍了拍李旦的肩膀,连称好小伙子,真是一个才子,我将门也有才子了,好啊。把李旦拍得肩膀吃痛不已。这些人都喜欢拍李旦肩膀,程咬金如此,牛进达也是如此。 李世民自然看到了李旦的表情,瞪了眼程咬金。“我知道你有才名,不如,再来一首诗吧。”李旦望着李泰在旁边捂嘴直笑,哪里不明白,这里李泰不怦刚才李旦的陷害,公报私仇来了。小样,不就一首诗吗,还难得到我这个开了挂的人,李旦自认为如果比诗词,现在的大唐没有人能比得过自己,谁让自己有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诗词可以盗呢,不得不说,李旦有点无耻了。 李旦背着手,仰头望着天上的明月,又望了望远处的万家灯火,心里借着思念伤怀吟出了那首千年来让人津津乐道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借着酒劲,再结合心中的伤怀,李旦将这首长短句缓缓吟来,那股仙意,那份姿意张狂,让现场顿时寂静无声,只有李旦吟诵的声音在众人的耳旁环绕,如坠仙境。起手一句把酒问青天便将不整首诗附上了大气飘渺之意,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尾,整首长短句字字珠玑,让人不由自主的沉迷其中。 “好,好一个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程咬金的一声大吼,让众人蓦然惊醒过来,都向程咬金怒目而视。程咬金面对众人的怒目,尴尬的摸了摸头,不知所措。 “今闻长孙淹之所作,盖过之前所做所有,不愧是闻名的大才子,此长短名足以名传千古。”房玄龄抚须笑道。众人尽都称善点头。 李世民拉过李旦,摸了摸李旦的头,笑道:“好一个长孙淹,这脑袋是怎么长的,这样的千古名句张口就来,古人言曹子健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我们也有李旦望月而吟名篇,不输之矣。”言罢,大笑出声。 喝彩声也不绝于耳,都在夸李旦的,弄得李旦脸红不已。长孙无忌抚着胡须,望着李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之前对李旦偷喝酒的不快,不觉间已不翼而飞。李旦假装低着头,想拍拍胸,总算让自己混过去了。 望着有些乱了的场面,李旦好像也知道自己玩大了,众人纷纷与李旦攀谈,再没人以为李旦幼小,都以成年人交往一样寒喧不止,弄得李旦不胜其烦,大家又与父亲长孙无忌同朝为官,都是自己叔伯辈,李旦哪敢怠慢。最后,忍不住的李旦只好称醉请辞,李世民望着李旦红通通的脸,长笑着放其先行回家。李旦找到宫门口的马夫,顾不得与李泰算账,自顾自逃也似的回了家。 回到家里小院,苹儿与柳儿见李旦这时便归家,以为出了什么事,李旦解释了半天,才让她们相信,李旦脑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有些昏沉,看来这具身体还毕竟不是前世那久经酒精考验过的身体,酒的后劲来得这和猛。让苹儿与柳儿服侍自己洗漱完,李旦倒头就睡。 李旦不知道的是,李旦做的两首诗,就在晚上已在长安城中传开,经口口相传,让长安全城到处都在吟诵着明月几时有,还有千里共婵娟,仿佛给这个中秋之夜蒙上了一丝飘渺的仙意。 这一次,李旦的才名才真的因为这首千古名篇名传整个大唐朝,有神通广大者利用当晚一晚上的时间,将之前李旦做的一些诗都翻了出来,再加上长孙府不知经过谁的手传出去的李旦练字写的诗句,编成一本《诗圣长孙淹诗集》,第二天便向大唐全境贩卖,而且生意还不错的样子。 李旦第二天醒来,听苹儿和柳儿所起昨晚的轰动,及今天民间传看的诗集,甚至在知道长孙府中人都人手一本的时候,李旦觉得亏大了,这个时代的人一点都没有版权意思,这就被人捷足先登了,都不知会李旦一声付点稿费之类的。 龙卫营所内,李旦躲在自己的营房中呼呼大睡,李旦这里避难来了。自从那中秋晚上过后,长孙府里不时有人递上拜贴拜访李旦,吓得李旦只好躲在军营内,方才让那些人止了找李旦的心思。李旦决定,最近如果没有什么事,就呆在营所了,躲个清静也好。 门帘挑开,牛进达走了进来,牛进达望着躺在床上赖床的李旦,摇了摇头,走到床前直接一巴牚拍在李旦的屁股上,打得李旦和衣跳了起来。李旦望了望牛进达,又向床上倒去。闭着眼的李旦直接说道:“牛叔,让我再睡会吧,我是被那些人快烦死了,才到营中躲躲的,牛叔您自己去忙,不用管我。” 牛进达坐在床沿,望着耍赖的李旦,觉得有点好笑,一个名闻大唐的大才子,堂堂诗圣,朝廷从五品中郎将,就这付德性。 “今天正好是一月一次的考核,你不来当主官,还有心思在这里赖床睡觉,快起来吧。” 李旦听说今天考核,只好无奈的坐了起来,这个是公事,可不能因自己耽误了。牛进达让亲兵端来水,让李旦进行洗漱。 李旦边洗漱并问牛进达,“牛叔,今天是什么考核啊。” “你忘了?今天是你一直主张的文考,你这个大才子要当出题人兼监考人的。” 李旦点了点头。 “其实这些人,我当做情报人员使用的,我把我们龙卫叫做特种部队,专为一些敌后情报处理,对敌后一些目标的袭扰及刺杀而训练的,如果不学文可不行的,到时候伪装也好,传递消息也罢,都需要会读会写的。所以,我才让牛叔你加上这一门的考核。” 牛进达听完李旦所言,想了想,“难怪你一定要坚持让龙卫士卒都需学文,原来如此。” 牛进达想到,如果把这些人分散派去到高丽或者其它的敌对势力那,以这些人的战力及行动能力,能够给敌军不小的杀伤。 这一点,牛进达对李旦还是很欣赏的,有想法,并能让想法实现,有点不学而知之的味道,这一点是很多人都比不了,有时候,牛进达都快忘记李旦是长孙府嫡子这件事,而是当做一个同辈对待,这也是李旦一直以来少年老成,处事沉稳带来的错觉。 第一卷 第二十二章 种子到了 第一卷 第二十三章 李世民来了 第一卷 第二十四章 别院忆古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李世民的震憾 第一卷 第二十六章 氏族志 第一卷 第二十七章 敌影杀机 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庄户们的出路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安城书院 第一卷 第三十章 收土豆 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 敌踪再现 第一卷 第三十二章 皇宫惊闻色变 第一卷 第三十三章 除夕夜 第一卷第三十三章除夕夜 爆竹声中辞旧岁,总把新挑换旧符。这是一年中农历的最后一天,对深受儒家熏陶的中华国人来说,总是在这个时候格外的想家,想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听几声唠叨,讲几声祝福的话语,感受感受家庭中的爱与温馨,算是中华国人家国情怀的具体理现了。 一整天的忙碌,别院里已是旧貌换上了新颜。别院里的窗棂上都贴了剪纸的福字,大门上自从李旦开了春联这个先河,别院及长安的国公府上都贴上了,也有渐渐向整个大唐扩散的迹象。管家长孙云甚至每个院门房门都要贴上,求着本不想原动弹的李旦,写了N多的对联,弄得李旦都有点哭笑不得,要不要这样,用得着每个门上都要贴上吗? 别院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这种情绪在下午长孙无忌与高氏的到来达到高潮。 长孙无忌在高氏及长孙冲的陪伴下走下了马车,望着别院内参差的楼阁,府门上李旦今天所书写的桃符--“春联”,在一片喜庆之中掩映得长孙无忌的脸上也泛起了笑容。 李旦在长孙云的陪伴下,迎了上来,上前扶住母亲高氏的胳膊,甜甜的叫了声:“母亲,父亲,大哥,欢迎光临别院。” 长孙冲笑骂了声:“小弟,可别贫啊,什么叫欢迎光临别院,是叫回家才对,弄得我们像是客人似的。” “不是吗?都不知道来别院走动走动,来看看我也好啊,就忍心让我一个人待在这别院之中,如深闺怨妇般的独守空房?”李旦见到一家人都齐了,心底也很是高兴,与长孙冲互呛着嘴玩闹。 母亲高氏满脸笑意的拿着手指戳了戳李旦的额头,笑骂了声“贫嘴”,一家人带着笑容一同走进了别院的大门。 来到中厅大堂,李旦请长孙无忌与高氏坐在了主位,自己与大哥陪坐左右,开始了新春中特有的节目,拜年,也是给府上的人发放福利的时候了。 最先上来的是长孙仁和长孙云这两个大管家,再是苹儿和柳儿,再然后是府中仆役与仆妇们,依次的向前给主家行礼,“祝老爷、夫人、两们公子,新春快乐安康!”声音传出了好远。 长孙无忌笑着点了点头,高氏笑着道:“好,都好,都起来吧,这一年来,也有着各位的功劳和苦劳,每人赏钱十贯。” 众人喜笑颜开的大声谢赏,今年赏赐的银钱是格外的丰厚,这一年来,因为有着李旦之前弄出一些玩意儿,再加上长孙府原本把持的铁器等生意,长孙府的进项颇丰,高氏对仆役们的赏赐便也厚重了几分。 高氏拉住苹儿和柳儿一同回了李旦的院子,也不知道高氏对她们两人说了什么,两人偶尔偷看了李旦一眼,脸颊上浮上了一层红晕。 长孙无忌将两个儿子唤到了别院里一直给长孙无忌留着的家主书房,开始了这一年长孙府的年会,尚且就这么叫吧。 长孙无忌看着自己这两个出众的儿子,脸上也是笑开了花,任谁看着自己的儿子有了出息,哪有不高兴的。 长孙冲在弘文馆中上学,与李承乾及一水的皇室子弟,交情甚厚,且功课成绩也是有数的。次子长孙淹,更是在这一两年来绽放出自己夺目的光彩,比大哥长孙冲更让长孙无忌放心,也更安心了。 “这就一年了,去年除夕好像就在昨日,你们也大了,我也老了。”长孙无忌笑意盈盈的脸上有着一种年龄渐深的感慨,一眨眼,自己的儿子都大了,再过几年就能嫁娶了,也许自己再忙碌个十来年,就可以退休了,家里有两个儿子撑着,也不会让长孙府就此没落吧,也可能比自己做得更好。 “父亲,怎么说这些话呢,你还年轻着呢,定能长命百岁的。”李旦看长孙无忌有点消沉伤感的情绪劝慰道。旁边长孙冲也跟着附和。 “好了,不说这些题外话了。你们对大唐的皇位更替有些什么看法?就我们一家三个在这,都说说吧。”长孙无忌收起自己的感伤,向二人问道,也算是对二人今后要走的道路的一个考核或者咨询,未雨绸缪嘛。 二兄弟对视了一眼,都不说话,主要是这话题有点敏感,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毕竟这样的话题,同样影响着长孙家族后续是否能继续存在或者能否更进一步的契机或者说是机遇,也可能是危机。 “我观陛下对太子的言行,太子之位很是稳固,应该能让帝位顺利交替。”长孙冲先行开了口。 “哦,何以见得?” “我所就学的弘文馆因在宫中,一些消息还是能够听得到的,陛下曾开口对太子的表现大感认同,而且,陛下因为玄武门的原因,也不会也不想让皇位的更替有什么波折,立嫡不立庶嘛。”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了李旦。 “父亲,大哥,我的想法与大哥不尽相同,认识的角度原因,认为不容乐观。”李旦见长孙无忌望着自己,只好压下自己心中的疑虑开口道。 父亲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问自己兄弟两人这个问题,难道是朝中除了什么事吗?还是有自己所不知道的变故?李旦心里有点犯着嘀咕。 “哦,说说。”长孙无忌和长孙冲听李旦这样说,都疑问的看着李旦,长孙冲甚至显得有些急切。 李旦望着急切的大哥,神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望着长孙冲道:“大哥,我有一句话想问,你是不是已经做出了选择,选择了太子李承乾?” “是,我是选择了支持太子,有什么不对吗?” “现在来看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未来就未可知了。” 长孙无忌听李旦这样说,也来了兴趣,“哦,怎么说,仔细讲讲。” “如今陛下正直年盛之时,观之尚有二三十年左右在位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太子也只能是太子,如今一切都为时尚早。但我观太子言行,并不认为这是大唐最好的选择。” “哦,淹儿,何以见得?” “父亲,大哥,我认为人的一切成长都离不开父母与周围人的影响,陛下是一个好的英明的君王,却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父亲。另外一方面来说,太子能不能忍受得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也是一个问题。再者我观陛下派给太子的老师们,都是一些固执和守旧之人,这些人的一些言行可能会导致太子的逆反心理,那时候所发生的事,是我们所不能预料得到的。总之,我的意见是,应静观其变。” 长孙无忌抚着长须,点了点头,觉得有点道理。长孙冲则是一旁若有所思。 “冲儿,淹儿刚才所讲,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的太子年龄还小,未来的确尚是未知。可能我今晚所提,有点太早了。但朝堂风云变幻,我们长孙家也要做好一些准备,先静观其变吧。” “父亲,孩儿认为,现在我长孙家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姑姑这一边,姑姑的身体虽经孙道长的调理,好了很多,但气疾这个还是不能做到根治的,只能靠养。只要姑姑在,以陛下对姑姑的感情,我们长孙家暂时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用担心这些的,也不能站在任何一方,中立即可。父亲,你觉得如何?” “嗯,淹儿说得对,你姑姑的身体的确是不太好,你要费下心,定时的给她瞧瞧,不管是从家族方面还是亲情方面,你们都要多去看看你姑姑。皇宫,不是一个好养身体的地方,处处埋着陷阱,处处需要提防,只是你姑姑当初自己的选择,我也不能说什么。” 长孙无忌想到自己这个妹妹的身体,也很是担心,让懂得医术的小儿子去常常看看,自己也能放下心来。 “小弟,你是说姑姑的身体还会有所恶化吗?”对于一向疼爱自己的姑姑,长孙冲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 “大哥,不用担心,不是还有我吗,我不行不还有孙道长在呢吗,没事的。只要平时多注意下,不会出什么事的。” 李旦觉得因自己的原因,提前找来了孙思邈,调理了长孙皇后的身体,平日里只要注意下,相信会活得比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还长寿。 对于孙思邈,李旦一直是相信并推崇的。闻名于世,后世千年仍有传说流传于世,盛名之下岂有虚士,对这点,他李旦做为最与孙思邈亲熟的,还是能够坚信的。 长孙无忌与长孙冲这才点了点头,暂时放下了这份担心。 餐厅圆桌上,坐着长孙家一家四口,李旦望着长孙无忌,神秘的道:“父亲,今晚有一个惊喜给你哦。” “哦,是什么惊喜,那为父我可就等着了。” 李旦拍了拍手,从门口走进一排端着菜的侍女们鱼贯而入,手上的菜盘上都罩了一个罩子。李旦站起身来,亲自一一掀开,别于当前大唐一直以煮为主要的烹饪方法来说,李旦用了前世煎、炸、炒等烹饪方法,再加了有了辣椒这味佐料,李旦弄出来不少菜式,今晚就是见证效果的时候了。 第一卷 第三十四章 年夜饭 第一卷 第三十五章 新年 第一卷 第三十六章 打前哨 第一卷 第三十七章 见程处默 第一卷 第三十八章 侯君集 第一卷 第三十九章 午夜杀戮 第一卷 第四十章 天火燎原 第一卷 第四十一章 决战汤山 第一卷 第四十二章 李靖出兵 第一卷第四十二章李靖出兵 天空中太阳吐出火热的气息,炙烤着长安,街上行人都躲在屋檐的阴影里前行着,人很少,开着店门的店家都一副怏怏的躲在柜台后面,一点一点头的打着盹。 七月的长安温度很高,大部分的人如非必要都躲在家里避署,实在无法了才上街。 在大片屋檐遮着的街角,有一个摆着卖绿豆汤的小摊子,卖货的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望着偶尔经过的人,眼里仿佛透出一丝渴望。也许家里实在是难了,才会这么热的天还出来卖着绿豆汤。 这时,走过来的一个胖胖的身穿布衣的男人,不停地擦拭着脸上流淌而下的汗水,抓起一片衣角,徒劳的偶尔甩起来扇下风,祁望能够赶走哪怕一丝的热气。 远远的看到街角的绿豆汤摊子,胖胖的脸上浮起一丝笑意,紧赶几步,走到小男孩的摊位前,“给我来三碗,正好口渴着,来点解解署气,这该死的老天爷,这么热。” 小男孩忙站起身,手脚麻利的拿出三个陶碗,当着男人的面用水冲洗下,打开盛着绿豆汤的大桶,用大勺舀出绿豆汤注入陶碗里,一勺刚好一碗,像被量好的一样。 胖胖的男人,抓起绿豆汤,扬起头,将它倒进了嘴里,很快就喝完了一碗。男人舒爽的呼出一口长气,“你这里面是加了冰吗?”碗里绿豆汤带着点凉气,似是加了些冰块,胖男人忍不住的问着小男孩。 “不是的,先生。我只是将煮好的绿豆汤放在了井水里冰过。”小男孩回道。 胖男人点了点头,抓起第二碗倒入了口中,紧接着第三碗。放下陶碗,男人拍了拍肚子,爽快似的打了个饱嗝,手从怀里陶出十二文放在了摊位桌上,转头向另一条街走去。 小男孩拿着钱急忙追出,“先生,你给多了两文,只需十文就够了。” 胖男人向后摆了摆手,“那两文送你了。” 小男孩收住脚步,大声的说,“谢谢先生,明天我还在这里,如果你再来,我会少算你两文的。” 胖男人的手向后挥了挥,转进了一家卖绸缎的店子。 皇宫里,李世民只穿着纤薄的麻衣,坐在桌子前批阅着一份份奏折。旁边有着宫女挥着大大的扇子在给李世民扇着风,但炎热的天气里,出来的都是热风,哪里能够解得了李世民的热意。 今年的暑期,李世民并未去山庄避暑,仍旧在皇宫内太极殿内办公,只因为对突厥用兵已在议程之中了,这是大事,自然今年这个时候是不能避暑去的。 停下批阅奏章的手,用桌上搁着的布巾擦了一把脸上流下的汗水。李世站起身来,走到桌旁放着的冰桶那,伸出手,沾了些水,拍打在脖子上,些许凉气让李世民闭上了眼睛,仿佛回味着这一刻的那丝凉意。 殿里摆了五个冰桶,桶里的冰可能是因为放置了段时间,已有些已化成了水。冰是从长孙府城外别院运过来的,那是去年李旦还在别院的时候,因忍受不了长安这夏天的炎热,让人找了些东西硝制出来,从此皇宫所用的冰块都是被内侍特意从别院拉回的。 别院的冰也向外售卖,但却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用的是那些勋贵或者富商们,普通人可用不起冰,一个夏天如果全用冰来解暑,那将是一笔很大的出项。 看着冰,李世民不由得想起已出发近三个月的李旦,不知道他这次带龙卫出去试练,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不知不觉间,李旦已经融入了李世民或者说是皇家众人的心中。这个时候的大唐虽然在李旦离开后,仍然在传着李旦写的诗或者是长短句。 这时,一脸汗的德康急步的从殿角转了出来,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陛下,兰州急报。是安城县子的急报。” 说完,双手递到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脸上现出一丝笑意,抓过德康手中的急报,查看了下火漆是否完好,撕下火漆,抽出李旦的急报,一眼四行的看去。 李世民脸上一会儿悲伤一会儿显出喜意。看完后,从旁边再拿出一副地图,那是李旦复制后的原本地图。地图上标示出了突厥王廷周围及与大唐结壤的地方,拿着地图,李世民就着阳光仔细地看了起来。 李世民结合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按照东北方位,一一对照地图确认着。一会儿,李世民便直起身来,点了点头,这份地图比自己想像中的更加详细和准确,这对于朝廷对突厥用兵有着极大的作用。 “德康,你让人去将李靖、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人叫来太极殿,就说我有要事相询,快去。” “诺。”德康施礼后向后退至殿门口,转身匆匆地安排人去了。 李靖坐在府里的一棵大杨树下,树荫将李靖遮了个严实,风穿过树下,带起一阵舒适的凉意。手上拿着一本书,李靖的目光却没有在上面,双目空空的视着前面,简称发呆。 一个年轻的内侍在李府仆人的带领下,来到了李靖的面前。 “国公,陛下相招,请速去太极殿议事。”内侍对着李靖叉手而礼道。 听是陛下宣见,李靖招呼人安排马匹,入宫见皇帝陛下。这个时节,骑马比坐马车要舒服得多得多。 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同样休沐在家的各位重臣的府上。 李靖赶到宫门口,碰到同样刚刚赶到的房玄龄,双方相互叉手而礼。李靖拉着房玄龄,“玄龄公,你可知陛下召唤我等,所谓何事?” 房玄龄望了望李靖,说道:“我不相信李公不能猜到,应该是陛下对突厥用兵的事已经有了决断,唤我等前去商议。” 李靖点了点头,脸上冒出喜意,做将军的对打仗有着一种特别的向往,对于尚武的初唐武人来说,没有比这个消息更加让人开心的了。 陆续赶到的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及不请自来的程咬金,一同随着内侍到了太极宫门外,引路内侍入内禀告后,走出殿来,请各位大人入殿面见。 地图被人用屏风去在了殿的中央,李世民站在屏风的前面,背对着殿门口双手负立。 “各们爱卿,朕今天唤各位前来,只为了突厥出兵一事,长孙淹从兰州发来急报,附呈上了一份突厥地形图,上前一观。”李世民阻止了众人的行礼,让他们上前来看看地图,再说下自己的意见。 李靖走上前去,望着上面满满的地名标示,及感觉得熟悉的图样,惊问:“陛下,这是突厥地形图?如此详细,陛下从何处得来?” “这是长孙淹带着龙卫踏遍了突厥与大唐接壤的地方,实地描绘而出,这了这副图,龙卫付出了四百优秀士兵的性命,在突厥人围追堵截之下,负伤回到兰州才呈报上来的。” 李靖听闻恍然般点了点头。长孙无忌在后面听到李旦负伤,忙走上前来,问道:“陛下,那我那孩儿怎么样了,伤得重吗?有没有性命之忧?”语气急切。 “辅机,你放心,兰州侯君集来报,已醒来,并且已可下地行走,还去军营中给伤兵治了伤,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治疗外伤缝合伤口的医治方法,据军医们预计能减少三成死亡率,被军医们奉为仙术。”李世民想到侯君集奏折中所说情形,脸上不由得笑意满满,大笑出声。 “哦,真有这种方法,能减少三成死亡率?”李靖听说有这样的方法,而且现在被李旦施展了出来,急忙上前确认道。 “确实如此,以侯君集作为大帅的职责所在,断不可撒谎欺瞒朕的。”李世民肯定地道。 “既然如此,有此详细的地形图,再加上已备齐出征所需粮草,陛下,可以兵发突厥了。”房玄龄出列向李世民行礼道。杜如晦和魏征等人也在一旁点头。 李世民转过身来,“程爱卿,你为何在此处,朕好像并未唤你前来?”望着没在召见之内的程咬金,李世民的脸上黑了下来。 “回陛下,这次我正好在房相公家中,听说陛下召集一干人来太极宫论事,我就跟着来了呀。”说着话,脸上还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李旦还真是拿这个无赖般的程咬金毫无办法。看向房玄龄,房玄龄露出苦笑,点了点头,确认当时确实程咬金在他府上。 李世民只好选择无视,也只能无视,“朕让你们来,就是为了确定下出兵突厥的相关事宜,如今地图已有,玄龄兄拟旨吧,正式启动出征事宜。” 房玄龄躬身应诺,回过身与杜如晦一道转去秘书省拟旨去了。 程咬金见他们已谈完,上前一步,对李世民行了一礼,道:“陛下,这次出征突厥,我老程请命。” 李世民斜眼望了程咬金一眼,“程老匹夫,你要干嘛,之前已拟好出征名单,临时添加殊为不妥,不可再言,退下吧。” 程咬金还待再说,被一旁的魏征赶紧抓着手臂死命的拉出了太极宫。 第一卷 第四十三章 出征突厥 第一卷 第四十四章 到达兰州 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 奇袭定襄 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 颉利偷鸡不成 第一卷 第四十八章 回到长安 第一卷 第四十八章 执教书院 第一卷 第四十九章 劝说孙思邈 第一卷 第五十章 使节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