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二拴的一九七八 > 第二十章 父子夜话(二)

第二十章 父子夜话(二)

作者:岳麓之巅 返回目录
        

“爹,我不想去学校了,那些东西我都会。”一日晚饭后,家里只有爷俩时李之重说。


        

“都会了?!”李德财虽信且疑。


        

“嗯,开学那天早上起来,我忽然知道了很多东西。”


        

“好像在梦里一样,梦里甚至上过大学,而且是重点大学。”李之重慢慢地说。


        

这也是铺垫多日才敢这样说。


        

“以前不认识的字都认识了,还有翻了翻我哥的高中课本,发现我也能看懂,你说奇怪不?”李之重又道。


        

“不是中、中、中邪了吧?”李德财有些结巴地说,走南闯北的汉子有点吓着了了。


        

“也有说‘宿慧’,指的是前世的记忆,比如孔子就是宿慧。”李之重给读过一年私塾的父亲解释道。


        

“另外这件事只能我们父子知道,说出去会有大麻烦。”李之重又说。


        

“您看我像中邪的?”


        

“我在梦中听人说,‘有的人是生而知之’,意思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


        

“怎么发展?后来发展的咋样了?”李德财问道。


        

“不知道了,只知道就近时间段的一些大事。”李之重没说实话。


        

“好,好,好,”父亲有些木然的答应着。


        

“爹,在我记忆里中国十二月份要发生一件大事,开了一个什么会,决定国家以后主要精力是发展经济。”李之重说。


        

能否取信父亲是关键,决定能否得到父亲的全力支持。


        

决定以后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时间太紧了,李之重无奈的想。


        

不想让他老爹以后对他先知产生依赖。


        

李之重之所以说这么多,这也是实在没办法的事。


        

“在家看看书,写写书,自学高考前所有课程,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毕竟我还小。”李之重回答道。


        

“等那个什么会开了以后再谋划下一步,不过需要提前布局。”李之重又说。


        

李德财到现在基本相信了这个神棍儿子,这几天的震撼来的比一世都多。


        

“你不上学要干什么?”李德财问道。


        

“这些东西现在就是个烧火,哪有人要啊。有人要也没人敢做。”李德财无奈地说。


        

“现在没人要没人做,不代表以后,先做好准备,一有机会我们就上手。”李之重怂恿道。


        

“布局?布什么局?”李德财有些疑惑道。


        

“爹,你以前贩苇席和蒲棒,业务也熟悉,先侧面了解一下原材料行情。”李之重回应道。


        

想起前世大哥他们给省外贸做过这个,价格非常高。


        

关键创汇这个主题是七八九十年代国家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


        

“这倒是没问题,只要政策允许,做起来很快,轻车熟路的。”李德财自信地说。


        

“胡麻柴是个好东西,剥好的麻叫亚麻,出口RB价格很高,我们也可以做。”李之重有些兴奋地说着。


        

“好,”李德财麻木的同意了。


        

“可经常从村里邮寄和收发信件人们要怀疑的,家里这种状况很难解释。”李德财质疑道


        

亚麻又是RB人做高档麻衣的主要原料。


        

“另外我现在需要一支好点的钢笔、墨水、稿纸、邮票和大信封,我想先写点儿文章发表,赚点稿费,到时候不管干啥都需要本钱。”李之重提着要求。


        

一个家里,兄友弟恭,相互照应是父母乐见其成的。


        

“而且绝对不能让人知道是我写的,闷声发大财可以,还有四个月,争取赚一千块。”李之重强调着说。


        

“爹,我是这样想的,我来写,以我哥的身份发表,我哥是大学生,发表文章很正常,我哥出名了,将来毕业找工作都不吃亏。”李之重答道。


        

“这样好,这样好。”李德财高兴地说。


        

李德财放心了,对四个月赚一千元不抱希望。


        

整个家庭一年到头除去吃喝,连五十元也存不下来,很多人家都是负债活着。


        

“好,你先写,你哥八月十五应该回来,没几天了,让他看看能不能发表,另外和你哥也只能说读书开窍了,其他政策什么的千万别说。”李德财谨慎地安顿道。


        

“好的,”李之重答道,深感父爱之重。


        

李德财安排大女儿给二儿子办休学,暂办一年,原因吗就说病了,一看书就头疼。


        

李老师有些莫名其妙,可摄于父亲之威没敢多问。


        

不过二儿子考虑的很周到,还顺手帮了他大哥一把,想想都觉得欣慰。


        

李凤凤回娘家了,那是李之重以父亲的名义请回来的。


        

是一张淡棕黄色为底,印有戴前进帽与墨镜的炼钢工人,手拿火通条工作造型的纸币。


        

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设计理念是迄今唯一在世界上获得过大奖的纸币。


        

具体事情自己到学校可以搞定,也不是什么大事。


        

李德财给了二儿子五元钱。


        

大瓶墨水四毛五;八分钱的长城邮票买了五张四毛,五分钱牛皮纸大信封五个两毛五。


        

生活用品牙刷一把三毛,中华牙膏一支三毛六,香皂一块儿四毛五,肥皂一块儿三毛三,水果糖八块儿一毛。


        

本地人称之为“红炉锥”。


        

李之重到了合作社,文具类买了一根“金星”钢笔,一块二;稿纸五本一块;


        

“还真是四块八毛四,老李这个儿子也很厉害。”售货员和旁边的同事说。


        

一个村的基本都认识,看来大哥上大学带来的影响力还在。


        

“四块八毛四,”李之重在售货员噼里啪啦的算盘声中说。


        

售货员抬头看了一眼李之重,又接着算。


        

脱下外套,把东西一兜,冲售货员笑了笑,拎起来就走。


        

一次性买这么多东西,而且花了将近五元钱,母亲从中午唠叨到晚上,晚上唠叨到第二天。


        

东西有点多,现在也没有塑料袋一说,售货员也在观察李之重,看他怎么带走。


        

只见李之重先把墨水瓶拧紧,瓶口朝上单独装裤兜里。


        

钢笔还买一块多钱的,五六毛的就不能用了,信封邮票又要干吗。


        

搞的李之重一看见她妈赶紧就走,要不就那几句,翻来覆去地说,真是受不了。


        

尤其买的香皂、牙膏和牙刷等让她深感痛惜。


        

屁大个孩子买这有啥用,吃不能吃,喝不能喝的。


        

当然剩下的一毛六必须上交。


        

马玉仁别看不识字,简单的心算没问题,问了两次价格,准确的算出了剩余款的数额。


        

两个小的又可以高兴几天了,有糖吃了。